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生物基聚乳酸(PLLA)微孔膜,并考察溶剂种类和致孔剂种类及致孔剂分子量对微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分别考察N-甲基吡咯烷酮(NMP)、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和1,4-二氧六环(DO)作为溶剂对PLLA膜微孔结构的影响,研究用聚乙二醇(PEG6000)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作为致孔剂对PLLA膜微孔结构、平均孔径、水通量及接触角的影响;不同分子量的致孔剂PEG(600、6000、10000)对PLLA膜微孔结构、平均孔径及水通量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照片发现,NMP和DMAc作为溶剂可得到指状孔,而DO作为溶剂得到胞状孔,PEG和PVP-K30作为致孔剂均可促进PLLA膜大孔的形成,PVP-K30可使PLLA膜表面更为多孔,不同分子量的PEG作为致孔剂会同时影响PLLA膜的孔径和皮层厚度.通过对制备的PLLA微孔膜的水通量及尿素、溶菌酶和牛血清蛋白的透过性能分析表明聚乳酸膜具有较好的溶质选择透过性,有望成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透析性能的新一代血液透析膜材料.  相似文献   

2.
魏海英  郭红革 《包装工程》2017,38(11):23-29
目的综述聚乳酸薄膜材料的优缺点和影响其阻隔性的因素及改性技术,为包装(尤其是食品软包装)行业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聚乳酸薄膜材料为主,总结影响聚乳酸阻隔性的自身原因,从物理改性、复合改性、化学改性和表面涂覆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聚乳酸可生物降解,其制备和降解都不会污染环境,但阻隔性差,必须对其进行改性,各种改性方法均有优劣。结论聚乳酸薄膜材料的改性技术仍存在不足,有待开发和完善一种不牺牲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设备简单、成本又低的改性技术。  相似文献   

3.
膜微孔形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提出将微孔形成的机制归结为充填机理、形变机理、相变机理和组装方法等基本要素,评述了近年来的重要研究进展.对新出现的微孔膜制作方法,如CO2超监界致孔法、高湿度气氛下制作蜂窝状微孔结构以及当前的研究热点——热致相分离法也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微孔膜亲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丙烯为膜材料制成的微孔膜具有力学性能好、化学稳定等特点,可直接用于电池隔膜和双极膜基材,而经亲水化处理后的聚丙烯微孔膜在水处理工业中显示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介绍了制备聚丙烯微孔膜的热致相分离法和熔融挤出-拉伸法。并针对聚丙烯微孔膜表面亲水化改性方法的特点和工艺条件,进行了较全面地综述,如引发剂引发、臭氧处理、辐射(紫外光、电子束、离子束、γ射线)处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以及共混等。最后简要叙述了聚丙烯膜亲水处理后,微观结构和应用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作为宇宙中储量最多的元素,氢是极具应用潜力的能源载体,因而透氢分离膜材料的研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综述了微孔二氧化硅透氢膜的制备、氢气渗透、分离效果以及水热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微孔塑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了PLA微孔塑料的泡孔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PP微孔薄膜     
符朝贵 《塑料包装》2013,23(4):53-57
聚丙烯微孔薄膜的性能,具有孔隙率30—35%,平均孔径在200—800A,有效氮气透过率1—5×10-3ml/cm2每秒(在自然环境),它的拉伸强度在所有方向上都大于60Mpa,比较了通过双向拉伸高β晶含量和经过热定型微孔薄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9.
微孔Al2O2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微孔Al_2O_3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微孔Al_2O_3膜的制备方法、结构表征、表面改性及在高温气体分离和膜反应器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并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1.
懂得食用磨菇烹饪法的人也一定懂得蘑菇的保鲜有多么困难。新鲜采摘的嫩蘑菇肉质洁白,形状如钮扣,比表皮棕黑,菌褶开裂的老蘑菇有吸引力。在不良的环境中,蘑菇在几小时内就变老,低温下的蘑菇比温度高时老熟得慢,所以种植者乐于把它们真空冷却以尽快降低温度  相似文献   

12.
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的方法。文中介绍了TIPS法制备微孔膜的步骤、特点,从热力学平衡相图和动力学相分离两方面阐明了制膜原理;综述了由TIPS法制备聚丙烯、聚乙烯、聚偏氟乙烯膜及亲水膜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微孔膜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混合共聚物膜及共聚物微孔材料的制备条件及其性能,包括等规聚丙烯/聚丁烯、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烯/乙烯醇和乙烯/乙烯醇/乙烯缩丁醛等,并对TIPS方法制备共聚物微孔膜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15.
在气体分离膜领域,传统膜材料常面临着气体渗透性与选择性相互制约的难题,寻求新型聚合物膜材料并探寻分子设计规律成为首要任务.本文综述了一类新型聚合物——蝶烯基聚合物近十年内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蝶烯分子在不同种类气体分离膜材料(聚酰亚胺、聚苯并嗯唑和自具微孔聚合物等)的结构、调控方式及气体分离性能,考察了碟烯结构在优化气...  相似文献   

16.
微孔中空纤维膜透气系数及微孔孔径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自制简易透气仪测定中空纤维膜的透气系数和微孔孔径,并与压汞法孔径相比较,结果表明,本法数据基本可靠,重现性良好,可定量地表征中空纤堆膜的结构性质,便利、及时,对中空纤维膜的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特性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朝泉 《塑料包装》2007,17(2):20-21
塑料工业的发展为商品带来了廉价、物美的包装,但大量使用不可再生石油资源生产的塑料制品给人类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聚乳酸膜(BOPLA)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采用环氧类扩链剂对聚乳酸进行反应挤出扩链,通过超临界CO2快速降压法对扩链聚乳酸进行发泡。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高级动态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研究了扩链聚乳酸的动态流变行为、结晶性能及粘弹性;并采用密度仪及扫描电镜研究了发泡温度对聚乳酸泡沫发泡倍率及泡孔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扩链后聚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熔体的复数黏度和储能模量增加。与聚乳酸相比,扩链聚乳酸的冷结晶现象比较显著,冷结晶温度明显下降,冷结晶热焓明显增大。冷结晶导致扩链聚乳酸在100~120℃温度区间内的储能模量较高,从而有利于泡孔的生长。通过对聚乳酸的扩链改性,采用超临界CO2发泡技术,成功制备出了聚乳酸微孔泡沫材料,发泡倍率可达20倍,泡孔规整,平均孔径43μm,孔径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20.
将生物可降解聚酯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添加到聚乳酸(PLA)基体中,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方法,制备出孔间高度连通的高孔隙率PLA微孔发泡材料。泡孔结构测试表明,当PBAT质量分数为20%时,得到的泡孔尺寸最小(11.56μm),泡孔密度最大(11.2×10~8 cm~(-3)),开孔率高达96.2%。PBAT的加入降低了共混体系的熔体黏度,有利于提高泡孔壁连通的几率。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PLA/PBAT共混物发泡样品开孔机理:在适当的发泡温度条件下,聚合物共混体系中熔体黏度较低的分散相随着泡孔长大而被拉伸变形直至破裂,熔体黏度较高的基体相可作为泡孔的支撑骨架而不至于塌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