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频率源作为测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短期频率稳定度(短稳)指标是影响测控系统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系统中应用的频率源的稳定度已不能满足现代测控系统的要求。设计了超高稳频率源,并对其稳定度进行了详细仿真分析,该频率源采用高速鉴相器与超高稳压控恒温晶体振荡器(VCOCXO)组成的精密锁相环路实现,具有低相噪、高稳定度、高可靠性等特点。经测试,超高稳频率源短稳小于1×10^-11/20ms,满足系统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一种光电经纬仪虚拟目标仿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仿真技术在靶场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光电经纬仪作为测控系统必不可少的测控设备,传统的光电经纬仪仿真训练系统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操作手的实战训练水平.为了满足测控系统一体化仿真训练的需求,在光电经纬仪实现网络化和操作自动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虚拟目标仿真方法,能够实现虚拟目标与现实背景逼真融合,具有可视化程度高、可扩展性好,能够联网仿真训练等优点.经仿真验证,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1概述在工业及国防测控系统中,安全概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部件。其主要作用为;’(呈)对现场、测控系统及供电电源三者之间提供电气隔离。(2)为测控对象提供安全接口。在任何情况下(如开路、短路)仿人现场的电压和电流不应超过30V和35ed。归)信号转换。如将4~20mA电流信号转换成1-SV电压信号,或将l-sy电压转换成4-2(ha电流。(4)为4-20tim电流输出的二线制变送器提供隔离电源。在我国电动m型系列自动化仪表中,安全栅本身是一块单元仪表。由于其采用脉冲变压器隔离方法,具有体积大、电路复杂、功耗大、通频带窄等不足。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光电转速传感器测试仪的局限性,结合工业以太网的优势、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Internet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引入网络化测试技术,来提升光电转速传感器性能测控和管理效率.性能测试表明,网络测控系统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便于信息网络集成,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多任务和多系统的测控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利用各光电测控设备的功能完成试验任务,结合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光电测控技术,介绍了以以太网为通信网络、基于C/S模式的分布式远程光电测控系统;根据自定义的通信协议,通过Winsock技术和多线程技术完成了数据处理中心对远端测量站的控制与通信,通过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了对测控系统中历史数据、操作记录的保存、查询等功能;这种工作方式提高了光电测控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测量数据的时效性,使系统满足了对被测目标测量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款具有3个驱动关节的独轮车机器人机械系统,提出一种可以实现系统实时状态反馈和稳定平衡控制的测控系统硬件设计方案.该方案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TMS320F28335为系统控制算法计算和数据处理核心,融合了惯性测量单元(IMU)、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电流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对系统的状态进行测量,并且引入ZigBee无线通信协议作为数据传输方式,为独轮车机器人构建了简洁的级联式测控系统平台.最后通过前后俯仰平衡的物理样机控制实验验证所设计硬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面向对象智能测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介绍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过程测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思想。通过将过程对象分解为单元对象(由智能对象管理卡管理)和设备对象(由主机管理),较好地体现了过程控制的本质,并在系统可重用性、开放性、扩展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颖实用的氧气/频率转换电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本文介绍的转换电路能把氧气含量变换成频率形式,与具有同种功能的其它电路相比。具有造价低、线性度高、实用性强的特点。输出的变频信号可直接输入到计算机中,与其组成一套完整的测控系统。一、氧传感器及工作条件1.氧传感器工作原理转换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r_D是氧传感器,也称极谱式氧电极。图2是其平剖图,主要由阳极(Ag—AgCl)、阴极(P_1)、透气膜、电解液和气室等构成。在阴  相似文献   

9.
吕鹏  黄元亮  金卓昀 《软件》2010,31(10):27-32
光电互感器以光电子技术和光纤传感技术基础,以更优越的性能来适应现代电力工业对电压等级以及电流质量的不断提高,它逐渐取代着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包括光学电流互感器(OCT),光学电压互感器(OVT)和组合式光电互感器。本文主要介绍了光学电流、电压互感器的工作原理,现存问题以及目前的解决方法,光电互感器在现代电力工业中的部分应用,并展望了光电互感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光电电流互感器及其高压侧数字输出编码模块的基本原理,着重阐述了CRC编码模块的设计过程,从理论上分析了CRC校验码,并给出了实现CRC校验码的VHDL程序,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上得到实现,继而将组帧数据进行曼彻斯特码编码,然后通过光纤传输至低压侧.本方案能够满足光电电流互感器对数据通讯的快速性、可靠性要求,对于电力通信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多电机监控系统信息量大、布线复杂、调试不方便等特点,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现场总线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的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使用Modbus协议与CAN总线协议,通过串口总线与CAN总线的转换,将现场总线技术和虚拟仪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结构简单、实时性高、扩展性强的多电机蓄电池车辆控制系统。实际使用情况表明本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VT100的CAN现场总线系统在线调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嵌入式系统,特别是多结点的CAN总线系统调试应用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将PC机作为嵌入式网络系统的调试终端的方法,同时在Microchip公司的集成CAN控制器的PIC18F458单片机上得到实现,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3.
对于目前我国直流电机生产车间的测试设备和效率的落后现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自动测试系统。系统采用DSP控制器对多种PWM调制信号下的电机的电流和转速进行采样分析,及时计算出电流及转速,并通过CAN现场总线技术实现对电机性能的自动化检测,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文章给出了系统的设计过程与实现方法,对其主要硬件电路结构和软件流程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气田多源信息整合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目前国内气田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气田信息整合的需求;描述了一种基于数据交换中心技术的气田信息整合方案,并且介绍了其中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最后讨论了基于数据交换中心的气田信息整合平台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汽车综合性能测控系统基础上,针对汽车检测设备现有状况,采用CAN总线方式,使用ARM控制器作为工位机实现了对汽车综合性能的自动检测与控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控制流程和软件设计.应用结果表明,这种方案成本低,可靠性高,更能满足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动汽车网络协议的重要性,本文通过研究CAN的改进协议TTCAN,介绍了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组建的TTCAN网络系统,重点说明多能源模块的功能及实现,并对装车试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TTCAN网络目前是适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要求的,同时说明多能源模块的设计是正确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CAN总线的发动机测控系统接口通信卡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本文阐述了基于CAN总线的发动机测控系统接口通信卡的开发,研制了CAN转RS-232接口卡.给出了详细的数据通讯接口转化卡电路图。实现PC机与电涡流测功器测控设备的数据通讯,转移了数据处理和在线分析的功能.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汽车上的电控系统数量越来越多,各系统之间大量的数据通信会产生诸如电路复杂、线束增加、可靠性下降等问题.本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CAN/LIN总线的车载通信网络的低成本解决方案,其中将CAN总线网络应用在高速驱动系统,LIN总线网络应用在低速的车身控制系统,两者通过网关进行数据交换.经过测试,本车载通信网络设计合理,通信可靠,能够实现CAN/LIN数据的透明传输.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车辆状态信息显示处理系统及cAN总线在现代客车上的应用。该系统是以AT89S52单片机 SJA1000CAN控制节点十SED1335液晶显示控制器为核心,并辅以扩展电路构成的汽车行驶记录仪。在研究、参考国内外现有行车记录仪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传感测控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开发了新一代基于CAN总线的多功能行车记录仪。该系统不仅具有检测、超限报警等常规功能,而且具有点阵LCD中文显示功能.数据存储功能,以及控制功能。实现了更高的智能水平。  相似文献   

20.
基于CAN总线的车用智能传感器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以Microchip PIC16F877A微控制器、MCP2510独立CAN总线控制器和PCA82C250收发器为核心组成的CAN总线智能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车辆线控电子节气门系统CAN总线通信控制网络,并给出其软硬件原理和控制方法,实现了控制系统中不同节点间高效数据传输、全部节点之间的数据共享以及相互之间的协同工作。实验结果表明:智能传感器采集数据准确,数据传递效率和利用率高,系统响应速度较快,控制系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