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检测中采集数据的分析,是确保蒸汽发生器在安全工况下运行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必然需要通过相关软件来完成。然而,我国核电行业在这方面的工作仍主要依靠国外的相关软件来完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对涡流数据分析的相关算法和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开发了一套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检测数据分析软件,该软件系统地解决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检测中所需的基础功能模块,如多种信号测量、幅值定义、标定曲线制作、混频等,从而摆脱了对国外同类软件的依赖。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取得了很好的数据分析效果,达到了国外同类软件的水平,完全能满足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役前与在役检查涡流数据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核电站在役检查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手段之一,核安全法规和导则对核电站核安全设备的役前和在役检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介绍了压水堆核电站在役检查用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相应的在役检查标准和规范的使用状况。总结了当前国内外核电站在役检查技术能力验证的实施现状,对我国自主开展核电站在役检查和能力验证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聂勇  张建军 《无损检测》2007,29(10):557-559
描述了核电站在役检查技术的特点和基本要求。介绍了我国核电站在役检查行业的国际交流和自主创新工作,以及目前我国核电站在役检查的主要检测技术和装备。  相似文献   

4.
核电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但核电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研究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缺陷特征与涡流阻抗信号之间的关系。利用内穿式差动Bobbin线圈对传热管缺陷进行了数值模拟检测。研究了缺陷形状结构对缺陷信号特征的影响,分析了检测频率、裂纹宽度和裂纹深度对缺陷信号特征的影响。通过对仿真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不同缺陷结构、不同缺陷宽度、不同缺陷深度及不同检测频率对涡流阻抗信号影响具有各自明显的规律。该研究成果对核电站在役管道的涡流无损检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镇  江华 《无损检测》2022,(4):79-85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用690镍基合金传热管在制造过程中至少需进行3次涡流检测,第一次是直管成品时,使用外穿式探头主要检测传热管外壁缺陷;第二次是弯管前,使用内穿式探头主要控制传热管信噪比;第三次是弯管后,使用内穿式探头主要检测传热管内壁缺陷。介绍了3次涡流检测的时机、目的、参数设置、信号分析和验收评定结果。另外通过试验研究了整体消应力热处理对涡流检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整体消应力热处理对U形传热管的内涡流检测信号无影响且未产生热处理信号。  相似文献   

6.
针对H-3321换热器管在运行中多次发生泄露,利用差分内插式检测线圈,通过多频涡流检测技术对换热器进行涡流在役检测,有效地抑制了支撑板等干扰信号,提高了检测灵敏度,使得检测结果更可靠。同时对传热管所检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涡流检测对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十分重要。由于传热管存在的缺陷大部分为降质缺陷,且较常见的类型为体积效应较小的缺陷。RSEM规范中要求涡流检测可以发现体积为1mm3的缺陷,对涡流检验系统的能力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其检测能力可以满足国际标准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CIVA仿真平台对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检验技术的应用评价。主要利用CIVA仿真平台,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检验中所使用的标定管典型人工缺陷进行了涡流检测仿真,并对比了仿真模拟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以验证该技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外来物可造成传热管外壁磨损,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完整性产生危害。简述了外来物在役检查要求,对传热管涡流在役检查期间发现的自由段外壁信号进行了BOBBIN探头、MRPC探头的数据分析,结合二次侧视频检查等方式,确认该信号为外来物造成的外壁磨损,并给出了后续在役检查信号的跟踪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电站锅炉水冷壁管泄漏事故将影响到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利用远场涡流检测技术可发现在役水冷壁管的金属缺陷。介绍了远场涡流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检测工艺等。采用高性能涡流检测系统,配合外置式多通道探头,对电站锅炉在役水冷壁管进行远场涡流检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电站锅炉质量监督和安全运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缺陷与涡流阻抗信号的关系,以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为支持平台开发了涡流信号仿真程序,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用户只要输入相应参数,即可获得计算结果。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标准人工缺陷的涡流信号的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数量众多,在涡流检测过程中靠人工核对探头位置耗时长,效率低,对涡流采集人员经验、技术要求较高。因此,采用基于机器视觉的识别定位技术,开发了一套独立于当前涡流系统的机器视觉辅助定位系统。该系统在检测过程中能够实时监控,帮助采集人员核对当前探头位置。经过实验室的长时间测试以及现场使用,该系统的应用效果良好,准确性及稳定性高,能够满足现场使用需求,减轻了现场涡流采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传热管涡流检测的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焊缝本身材料以及表面状态的不均匀会带来探头耦合的不均匀,焊缝涡流检测时最大的难题在于本底噪声较大,信噪比较低。针对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与管板结合密封焊缝的涡流检测,设计了专用旋转探头和不同型号的检测装置,以及独特的线圈类型和柔性结构设计,在最大程度上减小了噪声,提高了信噪比。检测工艺的试验结果表明,涡流检测可用于在役或制造期间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管板密封焊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检测。该检测系统和工艺可广泛用于其他工业领域换热器管板的密封焊涡流检测。  相似文献   

14.
在核电站运行期间,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管板、支撑板、传热管表面均会有泥渣沉积及结垢现象发生。利用涡流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检测传热管外壁泥渣沉积与结垢的分布。通过计算机建模及图形处理方法给出结垢分布结果,介绍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二次侧泥渣结垢的检测及图形显示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岭澳Ⅱ期核电站4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RPV)接管安全端役前(PSI)射线检查技术。依据法国压水堆核电站设计建造标准RCC-M和在役检查标准RSE—M,总结了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射线检测的技术要点;同时还介绍了RCC-M和RSE—M标准中的一些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16.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与管板胀接位置在制造完成后,必须对其进行检测。利用涡流检测方法对胀管段实施了无损检测,同时对发现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可为同行在以后的实际检测工作中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金贵 《无损检测》2009,(11):847-850
介绍了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多频远场涡流检测技术,来解决电力行业的交换器、换热器的快速在役检查。对检测原理,方案实施,缺陷评判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8.
贝雅耀  李晓光  宋涛 《无损检测》2009,(10):769-772
蒸汽发生器运行期间由于化学机理和机械机理导致的传热管降质现象,须使用涡流检测技术对其进行跟踪检测,而对大量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数据的准确快速分析成为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检测的主要工作及难点之一。介绍了西班牙某公司的涡流采集与分析软件进行传热管涡流数据自动分析的方法,并列举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核电站在役检查是保证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役检查技术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成套关键设备的技术水平。介绍了各主要核电国家蒸汽发生器一次侧在役检查机器人技术状况,分析其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对我国自主发展在役检查成套关键设备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介绍运用高性能的远场涡流检测设备,利用解剖报废高压加热器获取真实的在役热交换管、隔板试样及缺陷管段进行高压加热器热交换管远场涡流检测技术实验研究,实验结论对高压加热器热交换管的涡流检验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