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文进 《无损检测》2013,(1):69-70,73
针对常规X射线照相检测技术检测环焊缝时工作效率低的问题,结合数字成像技术的发展,利用空间分辨率较高的CMOS成像面板,拆除成像板中的扫描驱动机构,重新设计检测系统,对环焊缝进行数字化扫描检测,从而快速、高质量地完成环焊缝的射线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针对Y型管节点焊缝的特点,为解决在Y型管节点焊缝超声波检测中的缺陷定位困难、方法繁琐和耗时严重等问题,结合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了Y型管节点焊缝超声相控阵检测工艺,并对该类焊缝进行试验研究。试验证实:采用计算机辅助超声相控阵技术检测Y型管节点焊缝有利于该类焊缝检测效率的提高,可以有效地避免常规方法频繁移动探头的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3.
高压加热器管程封闭焊缝的无损检测一直是个难点,普通环焊缝的射线检测方法无法实施。介绍了一种在换热管中放置射线源的方法,来实现对高压加热器管程封闭焊缝的射线照相检测。经过多次试验改进,检测效果良好,成功地应用在了核电常规岛高压加热器、低压加热器管程封闭焊缝的射线检测上。其它的管壳式换热器也可以参照这种方法来实现对封闭焊缝的射线检测。  相似文献   

4.
王元荪 《钢管》2011,(Z1):40-40
提供了一套连续钢管对接焊缝在线X射线照相机房,用于连续钢管对接焊缝在线照相。在该铅房体内的顶部及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X射线照相设备(或在该铅房体内机箱的底部设有一个X射线照相设备),用于制作连续钢管的对接焊缝在线  相似文献   

5.
1范围这一日本工业标准规定了钢焊接接头的X射线或γ射线(下文均称为放射线)的射线照相检测方法,检测中所采用胶片为工业X射线胶片。注1本标准中引用的标准如下:JISG3101适用于普通结构的轧钢材JISG4303热轧不锈钢板和钢带JISG4305冷轧不锈钢板和钢带JISK7652照相-黑度测量-第2篇透照黑度的几何条件(ISOS-2:1991)JISK7653照相-黑度测定-第3篇分光条件(ISO-3:1984)JISZ2300在无损检测中应用的名词术语JISZ2306无损检测的射线照相像质计JISZ3861焊缝射线照相检测的技术鉴定方法及判定标准JISZ4560射线照相的工业…  相似文献   

6.
9Ni钢由于基本金属与焊缝金属含镍量不同,导致射线照相时基本金属与焊缝金属对射线的衰减差异很大,底片上基本金属与焊缝金属部位黑度难以同时满足要求,常规射线检测有一定难度,用对射线进行滤波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7.
以AP1000核电工程中CA03结构模块中6mm厚薄板X型坡口对接焊缝为研究对象,因受薄板焊缝高度与母材厚度之比大的因素影响,试验采取八组不同的射线管电压和照相时间进行射线照相,最终通过焊缝胶片的质量评审结果和母材及焊缝的黑度对比总结出一种针对薄板焊缝的射线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曲率A335 P9 U型管是连续重整装置四合一加热炉辐射段管系核心部件,往往通过中频感应热弯成形。通过三辊滚弯机研究大曲率U型管的冷弯制造技术,成形后U型管壁厚最大减薄率为3.4%,椭圆度为2.16%。对比研究冷弯及退火后两种状态下U型管的常温拉伸性能、硬度值、金相组织。结果表明,U型管冷弯与退火后性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由于核电站BOSS焊缝结构的特殊性和胶片照相技术的局限性,尝试使用X射线数字成像的工艺和设备对BOSS焊缝进行检验.通过试验确定核电站BOSS焊缝数字射线检测最佳工艺参数,为核电站役前和在役射线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运载火箭贮箱箱底/筒段焊缝数字射线检测目前主要通过传统基于人工的射线照相,存在检测效率低、主观经验依赖性强、质量稳定性差等问题。为了实现运载火箭贮箱箱底/筒段焊缝数字射线高效检测,满足常态化高强密度发射形势下其快速、批量研制需求,研发一种基于双机器人协同的运载火箭贮箱箱底/筒段焊缝数字射线检测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主要完成双机器人的协同运动、远程控制启动、伺服电机驱动、自动定位,并在上位机实现数据通信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数字检测控制系统可兼容多种型号箱底与筒段检测,检测效率高、精度高。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检测Ф108×4管线焊缝质量过程中图纸要求“应用GB/T3323—2005《金属融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进行焊缝质量评定,Ⅲ级合格”。检测中采用双壁单影法透照,胶片暗袋紧包焊缝,焊缝缺陷如图1,缺陷示意图见图2。  相似文献   

12.
通过射线透照对比试验,验证了采用Se75射线源对核电厂薄壁管道焊缝进行射线检测的像质计灵敏度,比较了Se75和Ir192射线源照相的特性,以及不同射线源在满足RCC-M《压水堆核岛机械设备设计和建造规则》规范时射线透照工艺参数下的照相灵敏度;提出了Se75射线照相适用的厚度范围,验证了Se75射线源在满足RCC-M规范的射线透照工艺参数下与不同种类胶片和增感屏组合系统的照相灵敏度,推荐了Se75射线源检测适用的胶片种类。  相似文献   

13.
X射线实时成象是可代替常规X射线胶片照相探伤的一项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概述了X射线实时成象技术在液化石油气钢瓶焊缝探伤中的应用,包括X射线实时成象检测系统的设备、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评价.  相似文献   

14.
李衍 《无损探伤》2009,33(4):1-6
介绍用平板探测器的数字射线照相(DR)技术和用柔性荧光体成像板的计算机射线照相(CR)技术,对锅炉类承压设备受压元件的对接焊缝进行射线实时成像(RTR)检测和质量评价的最新国际动态和应用现状,并与常规胶片射线照相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DR可有效取代图像增强器式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的锅炉管焊缝单壁厚度可选12mm。用像素间距200μm的平板探测器,当调制传递函数MTF〉20%时,可获分辨率优于3线对/mm。CR技术不仅适用于薄板和中厚板焊缝的射线照相检测,还适于板厚100mm以上大厚度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受压元件的检测,射线源从常规的400kV以下的X射线机到直线加速器(≤6MeV),从Ir^192到Co^60同位素源均可使用,空间分辨率≤25μm,能满足ASME法规规定的2%的射线照相灵敏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射线照相的替代技术——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技术,对某薄壁圆环的焊缝进行了实时成像检测,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检测出试环焊缝中最小为0.4mm的孔型缺陷,像质计测定的检测灵敏度优于2%。  相似文献   

16.
李光保  高栋  路勇  平昊  周愿愿  王飞 《焊接学报》2023,(11):14-21+130
针对目前运载火箭箱底、筒段、圆环零件的焊缝采用传统胶片照相进行检测,存在自动化程度低、过程繁琐、数字化程度低、且底片无法进行长期保存,无法满足当前多型号火箭并举下的快节奏研制需求.运用X射线与成像板相结合的无损检测方法,采用双七轴机器人和同步升降转台作为运动执行机构,采用ADS多线程通信与Ethercat总线方式实现倍福控制器、成像检测软件、射线机、机器人和同步升降转台的实时通信,研发了一种基于机器人的多自由度数字射线成像检测系统,通过运动执行机构的路径规划与无损检测焊缝成像实现产品环缝、纵缝、变曲率焊缝的检测自动化,与传统胶片照相相比,检测效率提升5倍,检测精度提高42%,满足了目前对多型号火箭贮箱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以核电厂辅助管道的典型小径管对接焊缝为研究对象,按照标准RCC-M射线检测缺陷验收的1级规定和要求,设计加工了含人工焊接缺陷的试样,利用同一射线源分别与胶片和探测器组成胶片照相射线检测系统和数字射线成像检测系统,对试样的胶片照相射线检测和数字射线成像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了成像质量和缺陷检测能力。结果表明:数字射线成像检测技术应用于核电小径管的检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强天鹏  李伟 《无损检测》2006,28(3):158-161
25对小径管环焊缝,“由于结构原因不能进行多次透照时,可采用椭圆成像或重叠成像方式透照一次。鉴于透照一次不能实现焊缝全长的100%检测,此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缺陷可检出范围,并保证底片评定范围内黑度和灵敏度满足要求。”此处的有效措施是指什么?实际上,小径管双壁双影一次透照是无法实现100%检测的。若只透照一次,检测范围必然有限。过去有些标准要求小径管一次透照检测范围达到90%,新标准对此未作具体规定,但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缺陷可检出范围。所谓有效措施主要是针对X射线照相。因X射线照相对比度高,小径管底片黑度差大,故一次…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对风电塔筒制造中的焊缝、在役塔筒法兰连接处进行检测,得到表面漏磁场法向分量的分布曲线,发现应力集中区。结合X射线照相检测法判断焊缝应力集中区是否存在缺陷,通过力矩扳手读数小于标准规定的力矩下限值判断塔筒法兰连接处应力集中区螺栓是否松动。结果表明,采用金属磁记忆与X射线照相法结合检测塔筒制造中的焊缝、金属磁记忆与力矩扳手结合检测法兰连接处螺栓松动等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射线检测技术(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衍 《无损检测》2004,26(3):132-138
概述压力容器普通接头和特殊接头的一些特殊射线检测(RT)工艺,特别是换热器管 板焊缝和容器管座焊缝等难度较高的RT工艺。指出兆伏级X射线照相的特点和注意点以及射线实时成像法的要点和难点,并评述数字射线照相法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