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马丽  张钰 《中国科技博览》2014,(16):351-351
中国古典园林在形式、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均影响着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现代城市园林,文章结合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现状,将中国古典园林融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分析了古典园林对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浅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式和思想精髓,中国现代园林的构景方式和不足,并试谈应继承哪些古典园林文化,使之与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有机结合,以达到景观园林建设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完美理念,使现代的景观园林的思想性、功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发展到今天,已经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国古典园林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并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滞后的原因,进而提出了中国古典园林在国内的发展趋势和情况。  相似文献   

4.
张雪 《硅谷》2014,(18):142-142
中国古典园林悠久的历史至今还没有失去其诱人的魅力,经过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人们的生活环境之间逐渐产生落差。文章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思想与手法的分析,研究现代居住区景观的时代特征,把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应用到现代居住区景观中,创造舒适的带有历史记忆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5.
园林铺地,作为空间的一个界面,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浏览交通条件,而且成为园林风景的一部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几千年来,积攒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园林艺术宝库中不可磨灭的杰作之一,本文对中国古典园林铺装的类型,纹样,以及色彩进行分析,并指出中国古典园林铺地对现代园林铺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无锡近代园林和苏州古典园林同属为江南私家园林,两者文脉相承、出处同源,都是吴文化的延续。但两者由于产生和所处的时代不同、园主的身份和思想的不同,使其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园林是时代的产物,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江南园林都是历史进程中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文化艺术瑰宝。试图通过对无锡近代园林和苏州古典园林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进行对比研究,挖掘无锡近代园林的历史文化价值,促使人们投入更多的目光来关注本应与苏州古典园林具有同等地位的无锡近代园林。  相似文献   

7.
“模山范水”、“虽由人作,宛白天开”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主要特点,“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和理念。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和行为充分支持现代的生态自然观。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与诗词同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的精髓,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更好地把握我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精神,本文将古典园林与古典诗词进行对比,揭示了园林中融有诗文、诗文中融有园林,二者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相互渗透和借鉴的发展状态,对比中国古典园林与古典诗词建构手法的共通性,从而为现代园林意境塑造增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古典园林荟萃于江南,多为明清时代的遗存.从造园的历史发展上看,明清的园林较唐宋的空间范围小,由于空间不大,再建筑许多大的庭院就产生了矛盾,主要体现在如何使庭院与自然山水的景境创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及如何在局促的空间里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本文将结合一些实际问题来具体谈谈对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思维方式作为文化结构的内核,构成不同时代人们文化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凝聚了多种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从整体性、辩证性和意象性三种特征出发,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创作中传统思维方式的体现。整体性思维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创作原则,并且成为各种造园要素之间相互结合的逻辑基础;辩证性思维通过“阴阳相生”的理念巧妙地处理了中国古典园林创作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关系;意象性思维将中国古典园林推向更高的审美境界。从传统思维方式角度研究古典园林创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园林创作的逻辑依据,从而在当代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设计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博大精深,作为其中一类较为重要的部分——北方皇家园林,是中国几千年社会历史的反映,是皇权至上的真实体现。皇家园林的发展、建造特点、空间布局、色彩、造园要素等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为皇家园林的综合性研究提供一个详细的概述。  相似文献   

12.
园林建筑是人文的表现,它能够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形象。我国的岭南园林萌芽于秦汉,植根于民间,园景构图根据生活的需要,设置合理、设施齐全。如今,已经形成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三足鼎立的局面。文章将从岭南园林的特点、形成、发展以及各个阶段的历史状况来分析和阐述岭南园林在现代园林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中西园林风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俊 《硅谷》2009,(8):179-179
无论是中国的古典园林还是西方的近代园林艺术,无不在建筑群体空间环境中,体现出园林艺术的画龙点睛之处。尝试着比较下中西园林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历史的和现存古典园林考查和比较的方法,首先将两国的古典园林样式进行分类、再将各类园林的发生、发展加以比较。得出两国园林一直是在自然式的道路上发展,并形成池山、象征、文化、综合四个相近似的类型和各自的特征。献给两国专家相互参考,在现代造园中加以应用,创造最佳人居生态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15.
园林意境的感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艺术作品借助形象所达到的一种意蕴和境界。古典园林的意境,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首先蕴含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并通过精彩的园林景观打动游人,使其在园林中驻足,通过景物中的题咏,感悟到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内涵。造园者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都凝聚在景物中,体现在园林的空间环境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就是通过眼前的具体景象,暗示更为深广的幽美境界,是“景有尽而意无穷”。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园林在崇尚自然的同时,还有其独道之处,便是阐释文化中的深远意境。本篇试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将中国古典园林之“境界”略加归纳、描述与阐释。  相似文献   

17.
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简称G20峰会)展会空间环境设计以"水墨东方舞动世界"为主题,在杭州与世界、古典园林与现代会展空间设计之间架起了一座对话的桥梁,尤其是展会中的古典园林意境之美,使得G20峰会的核心理念"创新、活力、联动、包容"在会展空间设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江南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成熟后期的一个高峰,艺术造诣居全国领先地位。其中的网师园乃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上品之作。该园以小巧玲珑,曲折幽胜见长。园地仅8亩余,面积很小,呈丁字形平面。建筑密度却高达30%,但其组景手法灵活多样,以水池为中心,四周环绕建筑及游览路线,布局紧凑,简洁自然,池周亭阁错落,借、对、虚、实;迂回曲折,步移景易,  相似文献   

19.
从城市环境中置石的功能、作用以及使用方法、形式的角度出发,分析现代园林环境中置石布置的风格与特点,并对现代园林置石中存在的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20.
园林作为一种造型艺术,是以对空间形态的塑造为基本表现手段,山、水、建筑等景观要素都是以一定的空间形态、空间关系而存在。中国的古典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的建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除少数仅由单一空间组成的小园外,大多是由若干个空间组成,有些大、中型园林其空间丰富、大小各异,空间组织异常复杂,很多事景区、多空间的复合。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景观和无限的园林意境,就需要在较小的范围内,营造丰富的空间感受,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更大的天地,更多的景色,使有限的园林空间具有无限延展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