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开 《中国科技博览》2011,(29):218-219
本文通过对宋永裕陵石刻造像艺术风格、处理手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宋永裕陵石刻造像艺术在继承前代陵墓石刻造像的基础上,向精细化、手法自由多样化发展,实现了庄严肃穆与生动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高度,摆脱了北宋早中期所受到的晚唐陵墓石刻粗壮厚实、造型朴实的影响,创造出时代风格鲜明、亦不同于其它陵墓石刻风格的雕塑艺术。  相似文献   

2.
艺术鉴赏     
《“琼游”绘本设计》作品是以作者旅途中之所见、所感为线索.以硬笔为工具。以黑白装饰为风格完成的图文兼顾的绘本设计,期望通过亲切的手绘表达关爱生活,关注心灵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艺术鉴赏     
《包装世界》2009,(2):52-57
2009年3月2日,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与来自卡尔斯鲁厄艺术与设计大学的同学们开展主题为“中国纪念品”的逾期一周的交流研讨项目。本次主题是以原创的、让人信服的过程,为当代那些寻求回忆的城市旅游者(既是中国人也是外国人)设计有个性的当代的记忆方式。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摒弃这些传统产品的影响,为恰当的消费者创造出有强烈个性和特征的全新点子。  相似文献   

4.
5.
在东方饮食文化中筷子文化一直是日本人所乐于研究的对象,在日文中筷子写作“箸”笔者在和日本朋友、学者的交往中,感觉到他们对于筷子的情有独钟。许多闻名遐迩的大学者都谈论过筷子问题,及中国筷子使用的起始年代。不久前,报载有位臼本学者认为筷子是模仿鸡啄米发明的.筷子类似鸡嘴的上下两片.东方民族是食谷民族.所以筷子由东方人发明。刀叉则是对猛兽用利爪攘食撕裂其它动物的模仿,当源于西方游牧民族。这种研究是饶有趣味的,值得注意的还有从筷子文化的比较出发.探研日本与中国不同的民族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梳理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当前出现的不符保护原则的现象,重点关注传统文化艺术方面的缺失,分析该街区中因骑楼建筑艺术风格的破坏、缺少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而导致的影响其长期发展的原因,并针对这两点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及教育,以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与当地传统文化艺术结合,互利共赢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自古以来,城市不仅是人类财富与权利的中心,更是人类智慧与文明的汇集地。一代又一代的都市人不仅创造着物质财富,更在城市文化的熏陶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灿烂精神文明。艺术是人类文明创造出的一朵奇葩,自城市诞生以来,它就一直伴随着都市人。从古代城市的辉煌遗迹到现代都市的热闹繁华,虽然都市人和艺术都经历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但是,都市人与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却未曾改变。都市人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而艺术也带给了  相似文献   

8.
一、徽州竹雕艺术形成与发展 徽州古称“新安”,在明清时期是富庶繁荣的地区之一,徽州商人又称“新安商人”。徽商自明朝中期至清朝晚期。历经了三百多年,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其繁荣之盛在中国商业历史上占了重要的地位。根据《歙县志》的记载,徽州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徽商的行踪遍布全国大部分的地区,历史曾有对徽商的辉煌写到“无徽不成镇”,其雄厚财力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包装世界》2012,(3):48-48
“东南山水越为首,天风光数会稽”,绍兴古城素以山光水色郁秀着称,名士风流倜傥让人向往。我曾在会稽拜遏大禹陵,兰渚山下颂兰亭;顶着炎日游走于巷弄间,寻访徐渭、蔡元培、鲁迅等名人故居;在月光下乘船游环城河,在茶香中聆听典故,实实在在感受古都地灵人杰、千年风韵。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艺术参与到城市文脉建设的诸多环节,不仅为城市建设带来持续附加值,还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文章对历史文化街区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公共艺术与洞庭南路历史街区在互融互生、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艺术的应用及公共艺术在历史文化街区的表现形式,同时以洞庭南路历史街区为实例进行规划设计。基于对城市文脉保护进行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艺术设计是提升城市公共品质的可持续性方法,并且其对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艺术的资源整合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公共艺术的设计手法保护岳阳城市文脉,从而达到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1引言 城市滨水区(Urbanwater--front)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相互辉映,成为集生态、景观、历史文化为一体的独特的城市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2.
《包装与设计》2014,(1):60-63
《包装&设计》杂志于去年11月组织了各地的设计师对巴尔干地区进行设计交流,此行包括参观索非亚和雅典著名的品牌设计公司和艺术博物馆,与当地的设计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不同文化的创意与设计管理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相关的人文历史,对挖掘古代文化作为当今的设计元素收获颇深,许多参团的设计师朋友写下了他们的感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