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分布式系统的GUI自动化测试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镠  苗克坚  刘震 《计算机仿真》2007,24(10):261-263,318
目前,虽然很多工具可以用来实现自动化测试,但是现有的自动化测试过程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人工参与来完成.如何能利用机器仿真来取代大规模的人工操作成为提升测试效率的关键.首先介绍了分布式作业调度系统中的作业调度原理,然后在基于用WinRunner实现GUI自动化测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GUI自动化测试的框架,最后给出了一个基于该框架的仿真测试系统实例,对如何全面实现自动化测试过程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场景下,教育资源推荐是一项关键且基础的任务,教育资源呈现出显著的多源、异构和多模态特性,给教育资源的理解、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语义分析的试题推荐方法:首先进行多模态教育资源的特征抽取以及不同模态数据之间的语义关联,构建多模态教育资源的理解表示框架;并利用相同领域任务进行多模态视频和试题特征的预训练,进行关联知识建模;最后,利用线上收集的数据进行视频-试题关联特征微调,得到更加鲁棒的特征表示,进行多模态教学视频的相关性试题推荐。在教育领域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提升现有方法的效果,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视频问答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 现有方法在特征提取方面缺乏针对视觉目标运动细节的获取,从而会导致错误因果关系的建立. 此外,在数据融合与推理过程中,现有方法缺乏有效的主动学习能力,难以获取特征提取之外的先验知识,影响了模型对多模态内容的深度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设计了一种显性多模态特征提取模块,通过获取图像序列中视觉目标的语义关联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关系来建立每个视觉目标的运动轨迹. 进一步通过动态内容对静态内容的补充,为数据融合与推理提供了更加精准的视频特征表达. 其次,提出了知识自增强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推理模型,实现了多模态信息理解的自我完善和逻辑思维聚焦,增强了对多模态特征的深度理解,减少了对先验知识的依赖. 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知识主动学习的视频问答方案.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的性能优于现有最先进的视频问答算法,大量的消融和可视化实验也验证了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张兴  冯超  雷菁  唐朝京 《软件学报》2018,29(5):1288-1302
针对当前Windows下GUI软件模糊测试过程中由于进入空转状态时刻判断不准确导致的测试效率降低的问题,本文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方法的在函数执行迹的基础上来解决空转状态识别问题.论文首先分析了传统程序分析方法在空转状态判断上遇到的困难,提出了基于Bi-Gram模型以及统计分析的空转状态识别方法.通过Bi-Gram算法将程序函数执行迹转换为概率特征序列;利用空转状态在特征序列中的方差特征将空转状态特征序列从程序特征序列中分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取空转状态特征并实现空转状态实时检测算法.通过对典型源码与二进制软件程序的实验测试表明,本方法在效率和准确性上较传统方法上更优,能支撑对GUI程序模糊测试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行为识别是通过对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从而让计算机理解人的动作和行为.不同模态数据在外观、姿态、几何、光照和视角等主要特征上各有优势,通过多模态融合将这些特征进行融合可以获得比单一模态数据更好的识别效果.本文对现有行为识别多模态融合方法进行介绍,对比了它们之间的特点以及获得的性能提升,包括预测分数融合、注意力机制、知识蒸馏等晚期融合方法,以及特征图融合、卷积、融合结构搜索、注意力机制等早期融合方法.通过这些分析和比较归纳出未来多模态融合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吕天根  洪日昌  何军  胡社教 《软件学报》2023,34(5):2068-2082
深度学习模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训练依赖于大量的标注样本,在标注样本匮乏的场景下模型表现不尽人意.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以研究如何从少量样本快速学习的小样本学习被提了出来,方法主要采用元学习方式对模型进行训练,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但现有方法:1)通常仅基于样本的视觉特征来识别新类别,信息源较为单一; 2)元学习的使用使得模型从大量相似的小样本任务中学习通用的、可迁移的知识,不可避免地导致模型特征空间趋于一般化,存在样本特征表达不充分、不准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将预训练技术和多模态学习技术引入小样本学习过程,提出基于多模态引导的局部特征选择小样本学习方法.所提方法首先在包含大量样本的已知类别上进行模型预训练,旨在提升模型的特征表达能力;而后在元学习阶段,方法利用元学习对模型进行进一步优化,旨在提升模型的迁移能力或对小样本环境的适应能力,所提方法同时基于样本的视觉特征和文本特征进行局部特征选择来提升样本特征的表达能力,以避免元学习过程中模型特征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最后所提方法利用选择后的样本特征进行小样本学习.在MiniImageNet、CIFAR-FS和FC-100这3个基准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多模态情绪识别获得广泛关注,模态间的特征融合决定了情绪识别的效果,现有基于图的情绪特征融合方法多基于二元关系图,在处理三种及以上模态数据时难以实现有效的模态间特征融合,限制了多模态情绪识别的效果.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基于超图的多模态情绪识别模型(Multi-modal Emotion Recognition Based on Hypergraph,MORAH),引入超图来建立多模态的多元关系,以此替代现有图结构采用的多个二元关系,实现更加充分、高效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具体来说,该模型将多模态特征融合分为两个阶段:超边构建阶段和超图学习阶段.在超边构建阶段,通过胶囊网络实现对序列中每个时间步的信息聚合,并建立单模态的图,然后使用图卷积进行第二次信息聚合,并以此作为下一阶段建立超图的基础,得益于图胶囊聚合方法的加入,MORAH可以同时处理对齐数据和未对齐数据,无需手动对齐;在超图学习阶段,模型建立同一样本不同模态节点之间的关联,以及同类样本所有模态之间的关联,同时,在超图卷积过程中,使用分层多级超边来避免过于平滑的节点嵌入,并使用简化的超图卷积方法来融合模型之间的高级特征,以确保所有...  相似文献   

8.
移动应用软件已经拥有了数以千万计的用户群体.根据最新统计,Android手机以85.1%的市场占有份额,成为了最受欢迎的移动端设备.Android应用软件的快速开发,使得如何保证程序质量,成了难题.我们不仅要考虑程序的正确性,也应保证运行时的流畅性.现有的性能研究工作都基于传统的静态分析或者动态执行.对于Android程序,静态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动态分析又忽略了APP执行时的遍历方式.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GUI的Android自动化性能测试框架,将着重关注页面状态和APP状态的相关性.通过对页面的分析,聚合,尽可能遍历到APP的各个状态,然后从日志中,找出APP性能上的问题.本框架使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搭建了Android移动软件自动化性能测试框架,并在开源社区F-Droid上随机抽取了移动应用软件进行实验.实验表明,该技术能更多的遍历APP的状态,发现APP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性能问题,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程波  朱丙丽  熊江 《计算机应用》2016,36(8):2282-2286
针对当前基于机器学习的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训练样本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特征数据的多标记迁移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所提方法框架主要包括两大模块:多标记迁移学习特征选择模块和多模态多标记分类回归学习器模块。首先,通过稀疏多标记学习模型对分类和回归学习任务进行有效结合;然后,将该模型扩展到来自多个学习领域的训练集,从而构建出多标记迁移学习特征选择模型;接下来,针对异质特征空间的多模态特征数据,采用多核学习技术来组合多模态特征核矩阵;最后,为了构建能同时用于分类与回归的学习模型,提出多标记分类回归学习器,从而构建出多模态多标记分类回归学习器。在国际老年痴呆症数据库(ADNI)进行实验,分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最高平均精度为79.1%,预测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试评分值最大平均相关系数为0.727。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多模态多标记迁移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利用相关学习领域训练数据,从而提高早期老年痴呆症诊断性能。  相似文献   

10.
李海霞  张擎 《计算机应用》2015,35(10):2789-2792
针对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并行融合模式中使用方便性和使用效率方面的问题,在现有序列化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并行融合和序列化融合的多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框架。框架中首先采用步态、人脸与指纹三种生物特征的不同组合方式以加权相加的得分级融合算法进行的识别过程;其次,利用在线的半监督学习技术提高弱特征的识别性能,从而进一步增强系统的使用方便性和识别可靠性。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在此框架下,随使用时间的推移,系统能够通过在线学习提高弱分类器的性能,用户的使用方便性和系统的识别精度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Repackaging brings serious threats to Android ecosystem.Software birthmark techniques are typically applied to detect repackaged apps.Birthmarks based on apps'runtim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GUI)are effective,especially for obfuscated or encrypted apps.However,existing studies are time-consuming and not suitable for handling apps in large scale.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n effective yet efficient dynamic GUI birthmark for Android apps.Briefly,we run an app with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GUI events and dump its layout after each event.We divide each dumped layout into a grid,count in each grid cell the vertices of boundary rectangles corresponding to widgets within the layout,and generate a feature vector to encode the layout.Similar layouts are merged at runtime,and finally we obtain a graph as the birthmark of the app.Given a pair of apps to be compared,we build a weighted bipartite graph from their birthmarks and apply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maximum-weight-bipartite-matching algorithm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y form a repackaging pair(RP)or not.We implement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n a prototype,GridDroid,and apply it to detect RPs in three datasets involving 527 apks.GridDroid reports only six false negatives and seven false positives,and it takes GridDroid merely 20 microseconds on average to compare a pair of birthmarks.  相似文献   

12.
模糊测试(fuzzing)具备自动化程度高、可重现性好及易扩展等特点,是软件漏洞挖掘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其固有的测试盲目性和低效性,一批先进的灰盒模糊测试方法被提出并应用在AFL、AFLFast、Vuzzer等工具中。随着高性能芯片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模糊测试可以充分利用其中蕴含的丰富并行计算能力、通过多实例并行的手段进一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综合测试效率,典型的代表如Xu等人提出的多核并行方法、谷歌的ClusterFuzz等。但现有并行模糊测试方法,由于不同测试实例在测试用例生成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控制,导致生成的畸形样本冗余高、测试综合覆盖率低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控制多测试实例间模糊测试过程的方案,该方案以变异策略为基本粒度进行并行化,定期同步不同测试实例间的有效畸形样本和优化变异策略应用比例,减少不同测试实例间的测试冗余,提高测试综合覆盖率。本文实现了一个变异策略感知的并行模糊测试框架,并选择AFL作为基本模糊测试器,使用5款开源软件及LAVA-M测试集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测试时间内本文的方法比AFL默认调度方法提高目标覆盖率达132%、发现异常数量最多提高50余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Android平台遭到了黑客们的频繁攻击。随着安卓恶意应用的增多,信息泄露以及财产损失等问题也愈发严重。首先测试了恶意应用与正常应用在图片和界面元素两类资源特征上的差异,提出了一种结合资源特征的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方法——MalAssassin。该方法对APK进行静态分析,提取应用的8类共68个特征,包括综合了其他研究所提取的权限、组件、API、命令、硬编码IP地址、签名证书特征,并且结合了所发现的图片与界面元素两类资源特征。这些特征被映射到向量空间,训练成检测模型,并对应用的恶意性进行判定。通过对53 422个正常应用以及5 671个恶意应用的测试,MalAssassin达到了99.1%的精确度以及召回率。同时,资源特征的引入使得MalAssassin在不同数据集上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Android系统提供了多种应用间交互机制,其中开放活动(Exported Activity,EA)不需要复杂的跨进程交互就可以被其他应用在运行时调用.现在很多研究主要关注GUI组件的功能性测试,但是在Android应用本身往往不会启动内部的开放活动,所以开放活动有时候很难被覆盖到.本文提出了一种系统化测试开放活动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以生成一组代理应用作为测试驱动程序启动应用中的开放活动.首先,使用静态分析技术解析APK文件,提取出开放活动列表和启动它们需要数据的键值和类型;其次,将相应的数据填充到预先设置好的模板中,生成测试驱动应用.本文基于提出的测试方法开发了一款原型工具——EASTER,使用一些真实的应用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测试应用共有65个开放活动,其中有20个开放活动在被外部应用启动过程中存在漏洞.  相似文献   

15.
现有神经网络模糊测试技术在测试样本生成阶段通常对初始样本进行随机变异,导致生成样本质量不高,从而测试覆盖率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算法的神经网络模糊测试技术,将模糊测试过程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在该模型中,测试样本被看作环境状态,不同的变异方法被看作可供选择的动作空间,神经元覆盖率被看作奖励反馈,使用强化学习算法来学习最优的变异策略,指导生成最优测试样本,使其能够获得最高的神经元覆盖率;通过与现有的主流神经网络模糊测试方法的对比实验表明,基于强化学习算法的神经网络模糊测试技术,可以提升在不同粒度下的神经元覆盖。  相似文献   

16.
现有移动设备测试自动化框架大多是侵入性的,故而难以用于一些系统封闭的设备.非侵入式测试可以大大扩展自动测试技术的应用范围.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运动机械臂的新型移动设备测试自动化技术.该技术使用可视化脚本表达测试动作,提出视觉引擎驱动二维运动机械臂自动对移动设备进行非侵入性的测试.案例研究表明该框架具有较高的测试执行准确度和速度,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任春钰  舒辉  瞿进 《计算机应用》2008,28(2):535-537
Fuzz测试是一种黑盒测试技术,通常用于发现应用程序以及协议的漏洞。利用这种技术对使用简单格式数据的应用程序或者网络协议进行安全性测试时效果比较显著,但是在对大型办公软件的安全性测试中,由于其软件文件格式复杂,暴力Fuzz测试效率低下。为了提高对办公软件安全性测试的效率,针对它所采用的复合文档文件类型,根据其结构化存储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有效的Fuzz测试策略。  相似文献   

18.
ContextGUI testing is system testing of a software that has a graphical-user interface (GUI) front-end. Because system testing entails that the entire software system, including the user interface, be tested as a whole, during GUI testing, test cases—modeled as sequences of user input events—are developed and executed on the software by exercising the GUI’s widgets (e.g., text boxes and clickable buttons). More than 230 articles have appeared in the area of GUI testing since 1991.Objective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is existing body of knowledge using a systematic mapping (SM).MethodThe SM is conducted using the guidelines proposed by Petersen et al. We pose three sets of research questions. We define select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From the initial pool of 230 articles, published in years 1991–2011, our final pool consisted of 136 articles. We systematically develop a classification scheme and map the selected articles to this scheme.ResultsWe present two types of results. First, we report the demographics and bibliometrics trends in this domain, including: top-cited articles, active researchers, top venues, and active countries in this research area. Moreover, we derive the trends, for instance, in terms of types of article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to derive test cases, types of evaluations used in articles, etc. Our second major result is a publicly-accessible repository that contains all our mapping data. We plan to update this repository on a regular basis, making it a “live” resource for all researchers.ConclusionOur SM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existing GUI testing approaches and helps spot areas in the field that require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research community. For example, much work is needed to connect academic model-based techniques with commercially available tools. To this end, studies are needed to compare the state-of-the-art in GUI testing in academic techniques and industrial tools.  相似文献   

19.
The tremendous increase of mobile apps has given rise to the significant challenge of app discovery. To alleviate such a challenge, recommender systems are employed.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recommender systems for mobile apps is at a slow pace. One main reason is that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efficient development is still missing. Meanwhile, most existing systems mainly focus on single objective recommendations, which only reflect monotonous app needs of users. For such reasons, we initially present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mobile app recommender systems, which leverages the multi-objective approach and the system-level collaboration strategy. Our framework thus can satisfy ranges of app needs of users by integrating the strengths of various recommender systems. To implement the framework, we originally introduce the method of swarm intelligence to the recommendation of mobile apps. To be detailed, we firstly present a new set based optimization problem which is originated from the collaborative app recommendation. We then propose a novel set bas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namely, the Cylinder Filling Set based PSO, to address such a problem. Furthermore, we implement the algorithm based on three popular mobile app recommender systems and conduct evaluations. Results verify that our framework and algorithm are with promising performance from both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20.
基于仿真环境建立了一种突变型的中间人的漏洞检测框架,对iPod设备和windowsXP系统通信的漏洞检测,证实了USB体系结构确实具有攻击向量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