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犯罪的重要载体和条件,其空间品质的优劣对防卫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我国现有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由于缺少对防卫安全的足够重视,容易形成缺失可防卫性的消极空间。文章以CPTED理论为基础,以长春市城市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提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综合考虑人的安全需求、空间属性和场地特征等因素,通过消除刺激犯罪的环境因素和减少犯罪机会等手段,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的自然监控和领域感来提高可防卫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7):32-33
在大数据时代,决策将越来越多地基于数据和分析,所以数据安全性越发重要。为对网络数据库的数据体系进一步完善,文章首先对威胁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的形式进行分析,进而阐述保障网络数据库安全的3层防卫体系:网络系统安全防卫、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全防卫、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防卫,以提高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环境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通过支持和激发有意义的城市公共活动,城市公共环境可以成为城市整体中更为意义重大的组成部分。从可防卫空间理论的四个主要关注角度探讨了城市公共环境与城市公共活动建立良性关系,提升城市公共环境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评估与防控城市犯罪风险是全球性政府治理难题,其中城市中心区无疑构成安全治理的核心地带。随着犯罪地理学与环境犯罪学的理论轨迹汇合、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技术)的犯罪制图日臻成熟、从情境预防到空间治理的应对转型,防卫空间研究取得新发展,为城市中心区犯罪治理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对两个研究区内近2 000起盗窃犯罪进行犯罪热点制图,可以有效探测路段和网格层面的犯罪热点;精准测算犯罪聚集程度;科学统计犯罪在不同社区、道路及用地属性上的聚集分布状况。基于GIS制图、针对犯罪热点、融合多元策略、坚守道德立场的防卫空间设计,构成了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5.
从城市业态布局来说,城市复合功能空间是城市的一种重要形态。它是集商业、办公、休闲、娱乐、交通、居住等两种或多种以上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空间类型,它的特点是各功能空间相互关联渗透,具有多层次、多含义、多功能等属性。城市复合功能空间在城市中往往是财富的聚集地,容易成为犯罪的高发区。本文通过调研长春市具有典型特征的复合功能空间,以重庆路、桂林路、火车站等几个具有明显线性、网状、混合型特征的城市复合功能空间为代表,找出现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改善城市复合功能空间防卫安全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林颖 《华中建筑》2010,28(8):83-85
街道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防卫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物质元素方面探究解决街道空间安全防卫问题的应对策略,正是规划设计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该文以武汉市珞瑜路部分路段为实例,发现其安全防卫问题所在,分析其物质环境缺失的根源,并以此探寻基于物质下的街道空间安全防卫策略。  相似文献   

7.
李毅超 《安徽建筑》2009,16(4):8-8,21
文章从空间可防卫体系溯源入手。对安全性作为城市所有特性中最基础的特性作了很好的说明,简单叙述街道眼、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以及可防卫空间等理论。结合城市设计在空间防卫中所能起到的作用。简要提出了几种可防卫空间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8.
贾思怡  栗晓晶 《城市住宅》2022,29(3):187-189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研究传统村落的安全防卫与空间形态的关联有利于村落房屋修复、提升传统村落保护主体的安全防卫观念和意识.通过对磨庄村落进行田野调查,采用文献检索梳理、空间句法分析、数据比较等方法拓宽研究角度,使研究技术路线和结果相对客观、科学,并对磨庄村落房屋形成的规律及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9.
王紫雯  方适明  王蕾 《新建筑》2013,(5):139-143
随着我国城市的刑事犯罪案件不断上升,住区安全问题日趋突显。研究主要以杭州等城镇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相关理论,采用形状指数、熵值密度等景观特征量化指标,通过对若干现代社区与典型传统住区的景观指标进行量化比较与综合分析发现:城市犯罪案件的发生率与空间格局、景观多样性等有着紧密的关联。城市化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网络结构,使现代社区景观的形状指数与熵值密度大大小于传统住区,邻里联系减少、人际关系冷漠、场所吸引力与安全感降低、户外滞留人数减少、邻里监护功能减退等导致犯罪案件多发。所以,有必要发掘我国传统的居住文化。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设计,提高社区"可防卫空间"的文化生态效应,预防与遏制犯罪。  相似文献   

10.
粗犷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以及大街区规划理念催生了我国城市独特的空间格局,加之城市空间环境的内涵建设滞后,诱发城市犯罪的病态环境问题凸显。基于CPTED理念,文章构建新城市格局下建筑外环境防卫安全设计的理论模型,围绕防卫安全设计研究和实践的主导框架,即"一媒介、二目标、三理论、四区域、五空间、六策略"进行研究和实践。在建筑外环境设计实践时运用适宜的CPTED策略,能够创造"不易、不敢、不能、不想"犯罪的物质空间环境,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提升城市空间环境的品质,减小人们被害恐惧感,增加环境参与者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11.
姜省 《南方建筑》2010,(6):69-73
在民国时期相对平稳的政局下,以侨汇为经济支持的四邑地区城镇建设蓬勃发展。在政府与城市管理部门的主导之下,城镇规划与管理、城镇基础设施营建、墟市改良、公共空间开拓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四邑地区的中小城镇进入了近代化的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继南京中山陵之后、由中国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另一座中山纪念建筑。其创建集中反映了建筑师在技术专业领域服务于政治理念传达和现代中国表述的双重使命。在政治人物和专业人士的共同操弄下,中山纪念堂围绕纪念与继承这一核心命题展开有形实体和无形空间的塑造,并赋予建筑与城市空间以新的内涵。本文尝试考察中山纪念堂酝酿、设计的全过程,探寻其建筑精神与城市空间意义。这一研究有助于了解现代中国建筑在探索初期,政治象征与建筑形式乃至城市空间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一体化设计是探索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体系化的研究,也将促使地下与地上空间、商业、交通、景观环境和历史保护等众多城市要素得到整合。一体化设计是城市机能有机化和空间形态一体化的集合,它有利于促使地区紧凑化和立体化,是紧凑城市与集约用地的典型地段。本文结合无锡轨道交通一号线刘潭站及周边地区的城市设计的案例,探讨一体化城市设计这一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件"而深刻地影响城镇空间的发展。城镇密集区城镇空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手段。本文梳理了成渝城镇密集区城镇空间发展的基本现状和问题,在总结协调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密集区城镇空间规模适度、城镇空间协调发展、区域基础设施统筹共建和城乡空间统筹发展的空间发展目标和规划对策,并对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的机制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城市重大事件在区域中新闻信息方面的空间传播效应。研究中,首先引介了相关理论,探讨了重大事件的地域新闻传播效应;其次,研究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关联新闻信息为研究标本,通过主因子分析来模拟测度长三角地区各地域单元对这一重大事件的响应程度;最后,研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所在地的社会经济规模、距离大事件的空间距离、所在地的行政层级均成为影响因素。进一步地,研究对不同的空间尺度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随着空间范围的扩大,距离的阻隔作用具有下降的趋势,而地点本身的影响因素更为突出,这一现象反映了流(Flow)与地点(Place)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绿色安全理念的高铁客站疏散设计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坚  曹笛 《南方建筑》2010,(5):28-31
论文针对我国当前高铁客运系统的运营特点,提出了建构绿色、安全的防灾体系理念。并从绿色防灾的角度,分析了客站空间特征与防灾难点、旅客应急心理与避灾行为特点等内容,进而提出了绿色高效的性能化疏散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敦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早在汉代既成为一座重要的边城,并修筑了完备的城池。敦煌石窟的开凿起于十六国前秦时期,以后从没间断的经过了十个朝代的延续开凿,直到元末。明代由于闭关嘉峪关,敦煌随被吐鲁番回教占领,石窟也遭受破坏。因此大多专家认定敦煌石窟艺术的范畴应从公元366年到公元1402年,历经一千多年。在一千多年的敦煌石窟艺术壁画中从始至终都有城的形象,在城的类型上种类繁多,几乎囊括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所有的城市类型。由于敦煌地处边塞,在城市类型上还反映了与之接壤的西域城市形象。壁画中城防建设与设施也是最完善的,有高大壮观的城门楼、突出的马面(既敌楼)与角楼、蹬城的慢道等,同时在城市的建筑规模及城门前的布置中还能看到城市的等级制度。在城的建筑与装饰上既符合就地取材的要求,也顺应当时的建筑潮流。利用各种花砖将城墙、城门等装饰起来,显现出隋唐城市的繁华富丽,还有城市建设的发展与演变,都在敦煌壁画中得以体现。敦煌壁画中的建筑画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不可或缺的形象资料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塑造城市特色、注重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形象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个热门课题。本文引借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探寻山地城市滨江地段(重庆)的城市空间保护和特色塑造问题,进而指导其城市空间建设,塑造具有活力的城市滨江空间。  相似文献   

19.
河套平原地处黄河内蒙古段沿岸,在其特有气候与自然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适应性的聚落与民居,村镇民居经历了由生土房屋向砖石房屋演变的过程。笔者通过现场调研、问卷统计、实测和理论分析,从聚落单元、院落空间、建筑形式、火炕、地窖四方面阐述河套平原传统聚落与民居的生态智慧,并进行其地域适应性的研究,希望这些生态智慧在今后的居住建筑发展中得到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20.
大事件,需要冷思考——广州亚运会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是一个善用大事件推动城市发展的大城市,曾经举办过第六、九次全运会,为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而积极申办了第16届亚运会。在准备亚运会的过程中,广州一直比较理性和低调,将建设重点放在"亚运城市"上,推动既定城市发展战略的落实。但是在社会分化日益显化的今天,政府与民间对大事件的关注点有比较大的差异。本文后半部分讨论了探若干倍受民间舆论批评的城市公共性事件,并据此提出亚运会这样的大事件也无法确立"政治正确"的大旗,凝结社会共识。提出城市政府决策应该理性以及注重决策过程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