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随着中国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在中国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能源环境效率是其重要的研究指标,本文采用EBM模型对中国60个城市2015年能源环境效率进行了测算。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越有可能有较高的效率;我国城市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性,存在城市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线城市能源环境效率普遍较高,二线城市效率普遍不高,三线城市效率普遍较低,四线城市及五线城市效率差异较大;大部分资源型城市为四线城市及五线城市,城市不同的能源禀赋、主导产业、科研能力、环境状况以及为保护环境采取的各类措施都会对城市的能源环境效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测评了2010—2014年东北三省19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率,以期解决资源型地区的发展难题,推动产业转型,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该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并不均衡,但地区差距在缩小。阜新市、辽源市、大庆市、七台河市、吉林市的产业转型效率一直处于相对有效水平,而双鸭山市和本溪市一直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辽宁省产业转型水平相对落后,转型效率低于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人口外流及科技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着该地区的产业转型发展。最后,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提升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保障能源安全是加快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以黄河流域36个资源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7-2019年能源效率投入产出指标的统计数据,采用C2R模型和SBM模型测算比较考虑环境污染产出和不考虑环境污染产出的能源效率值,并采用Tobit模型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影响力和资源开发程度方面分析考虑环境约束下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除庆阳市、鄂尔多斯市、洛阳市、濮阳市、三门峡市、东营市、宝鸡市、咸阳市和榆林市外,黄河流域大部分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处于非有效状态;根据不同分类标准,成长型、油气类、下游地区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水平最高;经济发展水平对全部和下游地区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上游地区资源型城市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对上游地区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下游地区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游和下游地区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影响力对全部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开发程度对全部城市、上游地区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鉴于此,建议各地市需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外商直接投资力度,提升政府影响力和加大加快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对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3个方面构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2013年山西省11个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太原市、朔州市、长治市实现了相对较强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阳泉市、晋中市、大同市、临汾市、晋城市、忻州市基本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运城市、吕梁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弱,急需转型。最后,针对不同的城市,提出相应的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提出“转型效率”的概念,并选取其主要指标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尝试将DEA方法和交叉评价方法运用到当前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效率评价研究当中,从宏观角度对2006-2009年山西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各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方向。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山西省各城市转型效率在整体上变化不大,一直处在0.87~0.91之间,但各城市转型效率差异明显。通过传统DEA方法和交叉评价方法的比较发现:吕梁、晋城等市转型效率较高,其转型战略值得其他城市借鉴,而忻州市低投入低产出的结构则需改进,并且很多城市的转型效率在个别年份存在较大的跳动性,改进方向也不尽相同,各市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转型战略。  相似文献   

6.
王莉  李杰 《资源与产业》2014,16(6):7-12
文章通过构建科学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山西省11个地市为实证分析对象,应用DEA的C2R模型及对抗交叉评价方法对上述11个地市2008—2013年共6年的转型效率变化情况进行分类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后再进行DEA效率分析的方法,分析结果更加客观真实;使用DEA传统评价与对抗型交叉评价方法,对该方法的优缺点有了明确验证;从多个角度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使得研究结论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及其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是影响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全国126个地级市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比重法、综合评价法和耦合模型研究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迅速,1978年以来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始终保持领先水平,东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增长幅度最大,地区间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1980~2015年间,87.3%的地级市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呈下降趋势,12.7%呈上升趋势。资源型城市城镇化与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时序上表现为二者相互作用增强;空间上,东北地区二者相互作用关系无明显变化,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二者相互作用关系明显增强,资源型城市发展可持续性减弱。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城市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社会风险突出等问题,韧性普遍不足。在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客观评价转型政策对资源型城市韧性的影响,对降低城市风险、补齐政策短板意义重大。基于2006—2020年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构建双向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在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对城市韧性的影响,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规划》对改善城市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存在政策滞后性;机制分析表明,《规划》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改善住房条件促进城市韧性水平提高;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政策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衰退型资源型城市韧性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城市经济效率和城市化水平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经济越高。因此,提高城市化水平应该通过提高城市经济效率来实现,而不能够仅仅追求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要注重城市化的质,不能只注重城市化的速度。论文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找出煤炭资源型城市城市化水平低下的根源,并提出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能源效率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 DEA 方法,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以23个资源枯竭型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2014年的数据测算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能源效率整体状况、城市间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4年23个资源枯竭型地级市的能源效率均值整体属于一般水平,且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性显著,能源效率值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正相关性,经济发达的地区能源效率较高;2014年,50%以上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部分城市出现了投入冗余,能源低效现象亟需改善。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特殊的发展历程决定其在转型期要面临产业发展问题、环境生态问题、城市空间布局等突出矛盾。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需要,以传统矿业为代表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成为历史必然。从理论角度对资源型城市的优势、转型期面临的问题及转型升级的路径进行分析研究,以平顶山市的转型发展实践为例介绍了资源型城市在城市空间、生态环境、优势产业和新型产业发展等问题上的具体解决途径。平顶山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有强烈的转型需求,转型过程中将生态、资源、经济和人文环境组成有机的整体,空间-生态-产业的总体设计探索思路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等资源开发而兴起,由于资源的可耗竭性,城市可能出现"矿竭城衰"的危机,采取转型对策推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资源型城市徐州为例,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其耗散结构特征及熵流变化。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是一个处于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具有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和耗散结构功能。徐州市熵流值由2002年的0.0074上升至2005年的0.1892,无序度增大,主要因为矿产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环境破坏。通过产业转型和生态修复,徐州市熵流值呈现下降趋势,并于2010年下降至-0.1414,表现为负熵,说明城市有序度不断提高。本研究对其他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清远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清远市1997-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时空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6年,清远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各集约因子发展不协调,生态集约因子和社会集约因子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集约因子;清远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差异显著,东南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而中北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等问题,寻求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突破口。为了充分把握资源型城市转型力的发展状况,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能力,评判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发展态势,通过转型环境、转型投入、转型绩效三个方面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反映资源型城市转型力的综合水平,以山西省资源型城市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对指标体系予以验证。结果表明:(1)2006年以来,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力波动显著,近一半的城市转型力表现为下降趋势;(2)在空间分布中,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力表现为东强西弱的特征,其中大同市最强;(3)整体分析上,山西省内部资源型城市转型力差异变动不大,差距依然明显;(4)城市转型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60%的集中在勉强协调程度。随着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转型所包含的因素也会随之变化,用于测度城市转型力的指标体系也应适当加以调整,切实把握资源型城市转型力的主导因素,为我国城市转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多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诸多影响城市发展的问题,如矿竭城衰和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等。资源型城市发展建设问题研究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各地开始探索城市的绿色转型。文章在梳理大量文献基础上,对当前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各个阶段及相关内容作出系统整理,主要从资源型城市概念、发展阶段、国内外相关理论进展和各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创立并完善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体系,引入更为有效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煤炭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能源支持,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模式对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确保社会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我国东部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所面临的共性难题,并以徐州贾汪区转型探索经历为例,总结城市转型的"徐州贾汪区模式",主要包括放大正向外部效应、长期坚持矿地融合、大力建设矿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三条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城市转型发展的共性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系统性难题,必须引入系统性思维。我国东部矿区普遍人口密集,农业发达、沉陷积水是最主要的共性特征,煤炭开采产生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基本相同,转型发展模式值得互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色彩规划滞后于城市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给城市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探究城市色彩规划战略,促进我国城市形象建设稳定发展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对大同市城市色彩规划的探究,针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色彩现状,结合其城市自身特点与发展方向,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城市色彩规划与发展提出定位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马光霞 《中国矿业》2021,30(5):85-93
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诸多困难,改革创新是帮助资源型城市转型最有效的手段。资源型城市迫切需要一些有效刺激来增强城市的创新动力。本文构建了资源型城市创新系统动力模型,模拟并阐述了政府的服务水平、创新意识、教育重视程度、城市法律环境、创新主体对外交流程度等因素对城市创新动力的影响机理和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创新意识、服务水平、教育重视程度、法律成熟度和对外交流程度对城市创新动力的影响都是正向的,灵敏度最强的是政府的创新意识,其次是对外交流程度,再次是法律成熟度和政府服务水平,教育投资的影响相对缓慢。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促进城市创新动力的建议措施,同时,得出了在创新驱动逐渐成熟的情况下,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自然条件依存度逐渐降低的结论,印证了资源产业依赖与经济发展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的有条件资源诅咒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煤炭资源长期大规模的开采与利用,使得煤炭资源型城市形成了经济增长粗放式、环境污染严重、治理成本高、煤炭资源濒临枯竭,经济增长缓慢等特点。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自主勘探设计和自主开发的大型煤炭基地平顶山市为例,充分挖掘该地区地质遗迹资源、地热资源和地质文化资源,通过规划平顶山市绿色矿业城市生态涵养带、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地质文化产业园、绿色矿业发展国际交流中心和清洁能源试验区(4+1模式)。通过绿色发展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困局,将城市打造成集能源、绿色、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和国际一流绿色矿业城市。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区,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