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3)
本文以对"大思政"教育理念的分析为切入点,指出其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进一步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模式等多角度提出了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可实施策略,希望能提高该门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7):285-286
新世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学生成长与发展显得愈发重要。由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性相对较强,诸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地听取该门课程。伴随着微媒体快速发展,教学模式悄然发生变化。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来讲,他们可以借助微媒体,开展网络教学工作,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本文主要研究高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意义,提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微媒体为主教学模式,希望帮助教师打开教学思路,以此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在以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整合的一门新课程,关于如何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结构,归纳起来有三种观点,分别是"融合论"、"组合论"、和"折衷论"。我个人倾向于"整合论",既不是仅仅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的"融合论",也不是只看到两者分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而简单的将两部分内容组合的"组合论",而是在保留两者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寻求共性,从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入手进行整体综合构建。本文通过介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内容结构,指出该结构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试图提供一些初步的途径以供选择,希求能够走出结构的困境,使该课程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开设的必修课程,也是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对高校学生的成人和成材能发挥重要作用。当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一般,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切实发挥其在高校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燕  叶子琛 《建造师》2010,(9):140-14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最先接触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因此只有重视实践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现行大学阶段的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法治教育,该课程中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关系到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培养。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治教育教学内容庞杂、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及教学方式单一都制约着法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要提高大学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将法治教育教学内容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独立出来,培养专业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强化法治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9)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修课)是大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该学科主要是针对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法治观等观念进行系统的学习,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思修课的教学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因此,本文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大学生的必修课。但是长期以来,绝大部分高校都将其看作是一门学业课程,多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其情感体验和实践行为。在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把理论概念的记忆转为注重学生情感和行为的体验,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改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校园,在课堂中得到真正的践行。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基础课程之一,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不仅可以为大学生传输法律基础知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能够针对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将法学知识进行融合,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帮助大学生提升法律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基于大学生在法律素质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待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5):277-278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蕴含着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宝贵财富。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传承的"温良恭俭让"等修身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待人之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爱国情操、"敬业乐群"、"见利忘义"等奉献精神,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教学资源,思政课程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本文先分析了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融合之缘由,之后阐述了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融合之体现,突出在饱含情怀的主题思想以及充满志趣的项目内容,同时对极富责任的考评方式也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课的教学目的在于激励大学生了解、认同和积极参与课程的"三三制"教学模式,并实施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新方法。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上,绪论课应充分展示"三三制"教学模式的教学要求、教学计划以及考核方案,抓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问题,创设"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任务"等教学专题,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解决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展"三三制"教学;在教学设计的实施条件上,制定高校政策支持、基础课教师能力提升、学生主体体验式教学以及"三三制"教学网站建设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5)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引入情景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条件下相对枯燥乏味的授课与学习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大学生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参与教学过程、增强感悟能力,进而有效的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有效实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5)
面对90后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民办高校,在教学上要不断整合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对学生因势利导,创新教学手段,注重实践教学;在网络时代的今天,要不断利用互联网搜集教学资源,延伸教学渠道;同时在课程考核中要倡导内外兼修,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可以看作是师生双方的思想与价值观在"场"中共同建构和共同发展,受"场"中多元交互力影响下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场"理论视阈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访谈式教学模式旨在构建一个有序、有效的学习共同体,在探究其理论溯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场"力作用,并基于"场"理论视阈下对访谈式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进行分析,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教师风采     
《Planning》2014,(3)
<正>邢胜忠,男,1968年出生,副教授,心理咨询师,基础教学部政治教研室主任。邢胜忠老师199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政教系。主要从事思政课和公关课程教学工作。讲授过《法律基础》、《哲学基础》、《公共礼仪》、《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十几门课程。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9)
文化自信是独立存在的个人积极情感的表达。文化低效是当前存在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大问题,致使部分学生缺乏对文化自信的认知。本文从目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出发,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改革入手,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育与现实需要相结合,从多个角度探索研究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35)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拥有着重要价值,无论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还是改善大学生思想状况等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对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予以分析,并提出了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融入路径,旨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赋予高校思政教育更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3)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研究职业道德与法律规范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法律学科,笔者从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本身的分析以及医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从课程设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程资源、课程教学与评价六个方面来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进行深入的分析,旨在帮助他们了解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指教师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和相关知识点,通过开展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它可贯穿于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4):69-71
从高职生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出发,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索以项目带动学生参与、以情感触动学生内心、以问题驱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设计,从情感、意识和行为方面开展育人工作,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