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村委会直接选举具有广泛的政治、经济、社会意义,本文在论述其意义、作用和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村委会选举工作意见。 一、村委会直接选举的意义与作用 村委会直接选举是我国选拔农村干部方式的一场根本变革,是村民实行自治的基础,是加强村委会自身建设的动力,是农村基层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一场伟大实践。(一)村委会直接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的根本体现。村委会直接选举,使广大农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充分享有民主权利,体现了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民主的巨大进步。(二)村委会直接选举是群众路线的新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由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干部,体现了村民的意愿,有群众基础,受群众欢迎。实行村委  相似文献   

2.
汤书福  吴彩萍 《建筑科学》2008,24(3):209-211
基于对浙西南山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的现状分析,探讨当前农村农民建房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诸如:农房建设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不到位,村镇规划落实困难,农民建房工程质量无保障等等,提出农民建房管理的主要模式,对以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组织为责任主体的农房建设管理模式在莲都区的实践与探索进行总结介绍,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村级组织(村党支部、村委会)是基层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村干部上联党政组织,下联村民,是联系政府与村民的纽带。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靠村干部宣传贯彻下去,财政税收等主要靠村干部征收上来;村民的生产、生活秩序靠村干部维持;农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靠村组织建设……因此,村干部的存在和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到基层政权的稳定,影响到农村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2)
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实现村民民主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而实现全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我国村民自治建设出现了重大困局,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不顺、村党委与村委会关系不和谐、村民公共参与不足、农村社会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村人口流动性加剧、村社精英与村民间矛盾萌发等制约性因素凸显,阻碍了村民自治的良性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困局产生的缘由,探究解决困局的对策,从而更好的促进村民自治这一基层民主制度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和管理体制的农村社区,其管理组织是村委会,常住人口是村民,但其经济主要来源不以农业为主,生活、生产、消费各项活动已融入城市社会之中,是城市规模扩大和城镇化发展的产物。内蒙古赤峰市城中村的形成,具有历史成因,发展到今天其成因更具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20)
村委会是我国在农村的最基层的组织,也最贴近我国农民生活。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对我国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村级的财务管理现状开始着手阐述,通过对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因由进行分析和了解,进而得知解决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决策。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2)
<正>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是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体现了最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和现实需要,是当前我国农村普遍推行的一种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实践证明,村级会计委托代之制度施行之后,改善了当今农村集体财产管理的现状,有利于提升广大农村村民集体财产的管理水平,促进了针对村集体财产管理的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规范了农村会计工作,有助于消除干群之间不必要的误解与矛盾,有助于农村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3):98-99
依据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入户调查及民间权威访谈一手资料的整理和编写的基础上,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结合非正式制度理论,通过田野调查和典型案例分析了农村民间借贷纠纷的解决机理。研究发现,农贷资金在乡村内部难以公平传递,是村民诉求熟人共同体内融资的主要原因,而不完备合约、高利率和多重性担保,是农民之间借贷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民间权威以特定社会村民普遍接受的本土文化观念体系为特征,嵌入村庄共同体内用非正式制度解决借贷纠纷的有效单元;当今新疆农村民间借贷纠纷解决方式有自行协商、基层非正式渠道和共同处理等三种路径,这三种路径的运作都离不开与国家正式解纷系统和民间非正式解纷系统的交搭互动。这种非正式实践深刻反映出当今国家、村委会与民间权威三者之间在纠纷解决领域中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6)
村民委员会是我国群众性自治组织,体现了我国从国家向社会让权的过程,它对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和农村的市民社会化有着重要作用。但立法设计上的村民委员会是地方自治的理念,而实际中的村民委员会已经成为一级政府或者基层政府的"代理人"。本文拟从国家公权力还是社会公权力的角度去分析村委会的法律性质,并结合当下制度生长环境探讨该制度的原初本质和未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宪法》明确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也明确了村庄和城镇的行政管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而我国现行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仅仅是城市规划编制管理体系的简单复制,对于村民自治的法理现实不够重视.通过对四川省宝兴县曹家村灾后重建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要以“村民自治”为法理依据,着重关注行政权和自治权之间的关系、国家法规和村民自治章程之间的关系、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层政府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以建造传统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制定传统村庄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推动村民自治制度改革创新。农民政治参与能力对农村事务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民政治认知度与敏感度与之密不可分。本研究设计了600份样本问卷,通过实证调研以期探讨农民政治认知、政治能力现状。一、问卷设计本研究的问卷设计主要为:一是农民对象的个人、家庭信息,包括性别、文化程度等7个指标;二是农民对象的政治认知程度,包括中央政府权威性认同度等7个指标,该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2)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效力问题与农民的切身利益至关重要。土地承包合同的"民主议定"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在村委会或者村小组长主持下召开会议讨论,然后再通过表决进行"民主议定",这是"民主议定"的标准程序。没有村委会或者村小组长主持但农民自发通过的征求意见或者表态等其它方式也是"民主议定"的有效形式。村委会或者村小组长没有按照"民主议定"程序与本村或者本小组村民订立的土地承包合同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24)
参与政治是农民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是现代民主扩大的重要特征,也是农村走向民主化、法治化治理的重要路径。农民政治参与对农村依法治理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政治参与改变农村治理生态,推动农村管理向治理转型;二是农民政治参与推动村民自治转型,使农村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机制实效化;三是农民政治参与推动乡镇治理法治化,不仅倒逼基层政府依法行政,也在不断推动政府治理行为向契约化、程序化方向转型。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11)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它上连接市场,下对接农民,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 分析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今后,安徽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民建房将有规可依。安徽省近日出台相关规定,省政府在分解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安排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用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村民安全建房。根据《安徽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规定》,县级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统筹安排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村民建房用地。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村民在乡、村庄规划区内建房的,应向  相似文献   

16.
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是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农村基层政治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各地在开展村委会选举中,一些县、乡党委的领导和党的基层组织却存在: 不敢领导:一些地方党的领导同志思想观念上仍把村民自治看作是资产阶级自由化产物,把党的领导与民主建设对立起来,加上村委会选举民主程度较高,工作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民间组织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农村民间组织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推动基层的民主政治、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秩序与稳定、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等方面。农村民间组织的兴起是当前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村民自治制度推行和农民的现实需求综合作用的结果。欲使农村民间组织在村庄治理中更大发挥积极性,政府要改变观念,与农村民间组织建立起信任合作关系;要大力吸引人才,加强农村民间组织的能力建设;要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农民参与农村民间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农村民间组织的行动能力与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人居环境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筱芳 《小城镇建设》2006,(12):65-67,88
十一五规划中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我国发展的重要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就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明确了目标、任务、方法。在涉及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中,农村的人居环境是与农村和农民都息息相关的,一定程度上说,农村问题关注的是农村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一、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从我国现状看,农村从用地规划和功能划分、村庄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房屋建筑形式与住宅质量、村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社会服务设施及对外交通联系等关系到农村村民居住质量和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6)
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村集体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管理好集体资产,处理好集体、村民之间的利益成了农村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也尤为重要。本文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制的必要性入手,对改制的成因、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研究了一些好的做法,以期通过改革,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真正成为产权明晰、农民入股、主体多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20.
梁锵 《浙江消防》2007,(2):27-28
位于浙江西南部地区的广大农村,由于地处偏僻,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农民生活水平相对穷困。其农村村民的住房,大部分仍以土木结构为主,相当一郎分建筑全是木质结构,耐火等级很低。而且连片建造.户与户之间没有足够的防火问距,整个乡村连成一片,一旦一户村民的建筑物起火,很容易酿成“火烧连营”的局面,后果不堪设想。针对浙西南地区农村消防工作的现状,抓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消防工作,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使劲。[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