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哲学诠释,是以培养具备优秀人格素养的现代工程师为目标的工程和谐价值观、工程综合方法论和工程实践认识论的辩证统一。“和谐”是“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价值观的精髓,“综合”是“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方法论的核心,“实践”是“大工程观”教育理念认识论的基础,“素养”是“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对现代工程师提出的人格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卓越计划2.0”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围绕学生设计能力、工程能力和国际化能力的培养,通过完善卓越工程师班学生遴选和管理机制、优化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培养方案等举措,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实践表明,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国际化工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一个理念(OBE)”“一种模式(CDlO)”和“三项举措”构成的“113”人才培养新体系体现了OBE理念与《华盛顿协议》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CDlO工程教育模式的契合性,为实施OBE理念、CDlO教育模式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措施保障。沈阳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从OBE理念出发,结合学校的定位、特色和学生实际,确定了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并以CDlO教育模式下的工程产品或系统平台为节点,把知识关联起来,逐级开展项目教学,以期达成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李军 《广东化工》2012,39(7):221-222
综述国内外工科高校工程师教育的发展,基于地方工科高校特色、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探讨地方工科高校工程师教育培养的关键问题。认为地方工科高校应实现工程教育“回归”,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真正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5.
结合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论述了本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政策措施、培养模式、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和国际化等教学实践,说明了卓越人才培养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国际教育、实践教育的传统功能,促进教育的改革,推动整体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等相关措施和机制改革,确保了"优秀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融合”四位一体“3+1”式的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遴选方式实施、导师制管理、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仿真与实训方法,进行了专业夯实基础、宽口径、强化融合,重视实践的探索,实现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养高质量培养,以适应行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我校自动化专业已被纳入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自动化专业围绕"素质为先导,理论为基础,实践为根本"的工程教育理念,努力探索"大化工"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自动化专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企业实践中率先尝试引入了CO-OP的理念,创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开展多层次、多元化校企合作实践,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8.
王芬 《广州化工》2022,50(9):208-210
OBE教育理念现已成为国际上工程教育认证的主流理念,近年来国内高校也相继把OBE教育理念纳入工科教育体系中。本文分析了工科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OBE理念指导下,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从而为工科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9.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引领一所大学发展的思想基础,也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而特定人才培养是通过具体课程教学来实现。基于此,本文以物理化学教学为例,提出“模型→创新→应用”教育理念,并进行实践教学,以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金课”标准,进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或继续深造时,面对复杂的局面,才会有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工程人才的必然选择。我院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一主线、三平台、五能力”的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体系、校企联合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培养新型工业化人才的重大举措,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以“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为平台,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通过参加竞赛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全方位地提升,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实现了制药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以微生物发酵工程专业为试点,探讨国际化背景下生物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更新人才培养理念,研究新型双语课程教学体系,探索学—研—产一体化育人机制。初步形成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培养国际化背景下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国际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本文通过对现代工程教育的再认识,以课程群为突破口,在传统工程教育与CDIO工程教学理念进行充分融合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化工过程热工项目设计为载体、以课程群为依托、以培养化工流程工业能动类工程师为导向的能动类一体化课程体系,为CDIO教育模式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实践及应用性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4.
学校大力倡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强筋骨”课程教育体系,多维渗透“铸灵气”素拓教育体系的“双体系”渗透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文将双体系理念引入《油气储运施工》教学中,构建多门课渗透的储运施工素拓项目,能够有效拉近课堂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距离,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赵云鹏  曹景沛  倪中海  赵小燕 《广州化工》2022,(22):229-230+233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对推动高校参与国际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和学科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矿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以国际化培养平台为引领,通过国际化导师队伍建设、国际合作研究,多渠道派出与联合培养并举,构建了基于“合作项目-交流平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良性动态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显著提高了化工类研究生的国际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能力,加速实现“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教育部提出了加速推进高校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并首次提出了以建设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四新)”为引领,带动高校专业结构优化的发展目标。至此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校专业、教学体制改革。新工科作为“四新”中的重要内容,更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重点发展方向。实验作为工科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自然也是专业建设改革的关键。基于此,以新工科发展为背景,以石油工程专业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自主创新数字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索了数字化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道路,以促进石油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金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燕山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基于 OBE人才培养理念,根据专业特点构建了渐进融合的项目式 “金课”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融入“金课”教学方案,落实和支撑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毕业要求;采用“教、学、考、评、竞”一体化的“金课”建设和实施方案,确保人才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18.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大连理工大学针对能源化工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确定了责任、知识和思政等“双碳”要素,重构了具有“双碳”要素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围绕核心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并初步建成了以产业链关联为特色的跨专业实验平台。以上改革不仅促进了能源化工类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和方向拓展,而且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高等工程教育适应“双碳”技术进步和能源化工行业发展提供了先进理念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徐众  侯静  吴恩辉 《广州化工》2022,(18):201-204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了人才培养中的基础课程体系。而“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成为立德树人的重点之后,很多学校开始建设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思政育人的首要环节,探索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初期构建课程思政体系,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创新提出了“通识思政、专业核心思政、专业限选思政+多元化个性思政”的“3+N”体系,确保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有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新工科建设内涵和EIP-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分别从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三方面进行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以期为培养新工科应用型复合型化工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