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Planning》2013,(19)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其价值必须符合刑罚的价值,实现惩罚犯罪、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刑罚目标,因而公正价值是其首要的价值标准,同时也应当注重刑罚的功利价值,以最小量的刑罚投入追求刑罚效益最大化,社区矫正既追求公正价值的实现,也要求符合功利价值,在执行过程中,应当有效协调,实现公正价值与功利价值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6)
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起步较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显现出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社区矫正的效果。劳动教养制度被废除后,其形成的法律真空应当依靠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来弥补,从而使社区矫正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良好衔接。笔者从社区矫正制度的历史由来出发来分析其存在的缺陷,并试图找到完善的方案以保障劳教制度废止后相关工作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2)
在刑法社会化的背景之下,人权保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区矫正作为人权保障的途径之一,在我国也开始备受关注。但是,处于探索阶段的我国,虽然在法律中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可在现实操作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社区矫正概念、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4)
我国现行的《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中规定,属于社区矫正的行刑方式主要有管制、缓刑、假释、保外就医和其他种类的监外执行方式和手段。在《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后,社区矫正的执行机关仍没有明确,这将导致在实践当中产生一些适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7):154-155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下中国的一次"新的伟大长征"。~([1])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刑法修正案(八)》和新《刑事诉讼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社区矫正"进行了崭新的规定。社区矫正制度虽非我国首创,但在刑罚领域仍属一重大革新之举。由于缺乏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律,全国各地设计和创新不免显得随意和杂乱,在运行中也出现了林林总总的问题,如何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属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检察机关依法负有法律监督的职责。针对欠发达地区特殊社会经济环境所引发的社区矫正监督难问题,根本在于完善立法,完善监督内容是关键,优化队伍建设是保障,结合拓展职能、加强宣传,以此确保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能更好地发挥法制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3):85-89
志愿者是社区矫正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当前,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对社区矫正志愿者的权利保障问题关注不够。切实保障社区矫正志愿者的权利对于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及扩大志愿者队伍,对于培育志愿精神,对于节约行刑成本与提高社区矫正的实效等均具有积极作用。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应当享有一系列权利,如人身安全权、自由选择权、信息获取权、物质保障权以及批评建议权等。而这些权利要得到较好的保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通过提高立法位阶,加强对志愿者权利保障的力度;多方联动,保障志愿者人身安全;统合财政与捐助资金,保障志愿者活动的经费来源;优化激励模式,保障志愿者的精神奖励获得权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0):188-189
虽然我国目前制定了一些关于社区矫正的规定,但关于社区矫正的很多问题却至今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现结合实际分析当前社区矫正工作现状,并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4)
社区矫正制度实施十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介绍了社区矫正制度的基本理论,对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就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4):282-283
假释是执行机关根据罪犯在监狱中的表现,通过法定程序,对其提前释放的一种制度。假释是法律赋予的一种权利,具有激励罪犯接受教育改造,促使其适应社会;减轻监狱等监管机构压力;节约国家司法成本等基本功能。我国现行刑法对假释作了详细规定,但是在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通过分析我国假释制度存在的缺陷,并针对该缺陷提出弥补建议,对完善我国的假释制度,更好的发挥假释制度的基本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7):178-179
民事执行和解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发展,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大亮点,作为我国的立法原创,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进步的标志。自从制定民事执行和解制度以来大大提高了我国民事诉讼案件的结案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对我国法院的工作带来了便利,满足了诉讼当事人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有助于社会的稳定。虽然和解制度有很多优点,但看似完美的制度也有缺陷需要我们去了解和解决。本文结合新民诉法解释规定全面阐述了民事执行和解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及缺陷,并尝试提出其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20)
执行程序作为法院程序之终结程序与当事人权益实现最为密切,很多既定法律文书的实现最终取决于执行程序的执行效果。而执行和解制度作为执行程序中申请执行人权益实现的一种手段也是法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纵观现行法院执行实践,"执行难"是执行中一老大难的问题。这在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下体现的更为明显。执行和解制度的产生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较之法律文书产生时被执行人经济履行能力已严重恶化。其二,法律不外乎人情,即意思自治原则在法律上的承认。其三,法律文书所确认的申请执行人权益的最快实现和现况下的最大保障。为了确保执行和解制度设计初衷能最大的发挥出效果,本文针对执行和解制度实施过程出现的相关问题从执行和解制度的定义、特点、法理基础、应对之策等方面作了一些基本尝试,希望能为执行和解制度的更好实施带来一些益处。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9)
社区矫正,是一种由国家以刑罚执行方式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它相对监禁矫正而言,具有节省行刑资源及提高改造效率的优势。中国从引进到具体实施已有10个年头,期间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仍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本文基于对中国社区矫正实施现状的成本——效益分析,希望提出一个更优化的社区矫正模式。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以下简称《社区矫正法》)指出: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施社区矫正。《社区矫正法》是为了保障刑事判决、刑事裁定和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正确执行,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而制定的专门法律。社区矫正是一种更人性化的执法工作,对于社区矫正对象重返社会、预防再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城乡多元结构下,受到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社会意识观念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社区矫正工作相较于城市社区矫正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困境。本文主要对农村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研究,通过概述我国农村社区矫正,分析当前在农村社区矫正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并针对困境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5):85-90
古代蒙古奸罪法制是蒙古政权统治者对其婚姻宗法秩序的最有力维护,能够保证婚姻家庭行为在合法可控的法制秩序内得以良好运行。古代蒙古治理奸罪,在立法上具有"诸法合体、重刑轻民"倾向,在司法上具有同罪不同罚倾向,这是由其当时的历史和社会发展所决定的。古代蒙古奸罪法制摆脱了松散任意化的家族式戒律烙印,完成了具有强制力保障的国家法体系的蜕变,这应该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对古代蒙古奸罪的构成要件、治理体系以及量刑原则进行了考察论证,认为古代蒙古法制对奸罪的治理完成了从极端的死刑到罚畜刑、资格刑等刑罚体系的变革。这一多元化的治罪体系具有惩戒、预防和恢复等公法功效,是蒙古社会治理法制化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16.
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村落",城中村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城中村普遍为拆迁建大楼的情况,这会导致在地历史文化的遗失,文章通过社区营造在泉州后坑社区的实践来探究未来村改居的可能性,同时判断村落的自我优化性,以此来改善村改居的劣势与缺点,为未来村庄转型提供可实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2):59-60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与传统监禁方式相对立的刑罚方式,尤其是在青少年领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取得相应效果的同时,我们发现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具体实务以及运用专业方法时,始终面临着专业伦理困境,这严重妨碍了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根据青少年时期特有的心理社会特点,抽取出具有代表性的保密和个别化原则,从对它们的分析入手,来对案例进行扩展分析,在实践中总结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社会工作更好的介入到社区矫正提供新的理论方法与支持。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4):223-224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人道性的非监禁行刑方式,立足犯罪人心理和行为矫正的基础,通过帮教、管理等方式帮助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赔钱减刑"司法实践立足犯罪人责任刑和预防刑减轻的需要,实现了对犯罪人罪刑均衡的刑罚裁量,并且,赔偿之于社会修复、犯罪预防、被害人保护等方面亦有突出价值。突破量刑阶段"赔偿"情节的适用,将犯罪人赔偿延长至行刑阶段,对于积极引导犯罪人悔罪以及检验矫治效果都有重要意义,实践中应鼓励和积极推进犯罪人赔偿行为。  相似文献   

19.
女性建筑空间在过去的建筑学理论研究中鲜少被提及,随着社会学领域中女性主义的发展,城市与建筑中的女性空间和形式特征逐渐受到关注.在近代中国女性开始参与生产活动的社会背景之下,女性的生活结构发生改变.文章以近代大学中女生特定的使用空间——女生宿舍为切入点,对比近代大学校园规划和建筑的男女生活空间,分析日常生活多元化背景下女...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存量时代的到来,城市更新工作对城市管理者和规划师们提出了人本主义视角下的新要求,社区规划师成为城市规划行业转型趋势下的必然需求。我国的社区规划师相较于西方国家虽缺乏自下而上的制度环境,但也探索出了沟通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有效途径。以上海市《徐汇区社区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为例,详细介绍了徐汇区社区规划师的制度背景、工作内容与基本职责、角色定位与遴选原则,以及制度保障机制,以此分析我国城市更新制度背景下现行社区规划师制度的优缺点,并对下一步工作推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