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丽君 《制冷》2011,30(3):80-83
随着国家对节能产品的提倡,满液式机组也越来越受到欢迎。满液式机组与普通冷水机组的区别就在于蒸发器采用了满液式蒸发器,而普通冷水机组采用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二者的明显区别在于制冷剂流程的不同,满液式蒸发器制冷剂走壳程,制冷剂从壳体下部进入,在传热管外流动并受热沸腾,蒸汽从壳体上部排出。干式蒸发器中制冷剂走管程,即制冷剂从端盖下部进入传热管束,在管内流动受热蒸发,蒸汽从端盖上部排出。  相似文献   

2.
本供液系统由膨胀阀与蒸发器之间的可控液位蓄压器和调节蓄压器与蒸发器出口压力差调节阀及回液系统构成。用压差调节阀形成的压差克服蒸发器内制冷剂的流动阻力,把低压液体制冷剂超量供入蒸发器。超量的制冷剂液体借助回液系统再循环制冷。  相似文献   

3.
汽车空调层叠式蒸发器采用板式U形流道,流道隔板的深度直接影响层叠式蒸发器的局部换热,了解制冷剂在U形流道内的两相流动情况对蒸发器优化设计及进行防结霜优化控制非常重要,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具有180度突转的矩形流道内制冷剂两相流动情况进行了模拟,对层叠式蒸发器内的制冷剂两相流动特点进行了分析,对隔板深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为层叠式蒸发器的优化设计与防结霜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平管降膜式蒸发器管间流动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应用于空气调节和制冷方面的水平管降膜式蒸发器原理进行简述,在分析设计水平管降膜式蒸发器时,需要考虑制冷剂在水平光管上流动模式。给出影响制冷剂在水平光管上流动模式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5.
冷水机组干式蒸发器中制冷剂沸腾换热与节能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冷水机组干式蒸发器中制冷剂沸腾换热过程的流动方程、基本参数进行分析,提出了冷水机组干式蒸发器管内制冷剂强化沸腾换热的措施以及节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用于汽车空调制冷循环系统的新型冲压杯型板式蒸发器的结构、研制及其传热性能。该蒸发器的特点是仅在一侧有集流腔,且蒸发器每一支管有U型制冷剂通道。这种结构减少了滞流区,从而使传热系数很高。因此可预计其潜在性能比其它任何传统类型的蒸发器要好得多。但研制过程中曾遇到结构上一些棘手的问题,影响U型通道制冷剂的流动和传热。通过分析制冷剂在U型通道内的流动特性,找出了其性能降低的原因。采用这种蒸发器终于达到了与蛇管式蒸发器相比,性能提高15%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卧式热虹吸式蒸发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工业制冷系统中的热虹吸式蒸发器是利用制冷剂的位差和密度差作为循环动力。位差和密度差越大,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循环倍率越大,更有利于传热。制冷剂在水平管内流动时,换热管上的环形凸肋使管内制冷剂周期性地形成漩涡,增加了换热管内底层液体的湍动程度、减薄了传热边界层厚度,提高了换热管内的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8.
建立R410A翅片管式蒸发器的稳态分布参数模型,分析制冷剂侧换热、压降、温度和干度沿流程的分布情况,并讨论风量、制冷剂流量及翅片管结构形式对蒸发器换热和流动性能的影响,为翅片管式蒸发器的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用分布参数法建立采用CO2的翅片管式蒸发器的数学模型,分析制冷剂侧和空气侧温度、压力和换热的变化情况。同时讨论迎面风速和制冷剂质量流量对蒸发器换热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迎面风速可以增加换热效果,但增加的趋势趋于平缓。制冷剂侧压降则成近似线性增大;随着管内工质流量的增大,蒸发器总换热量和制冷荆侧压降都成近似线性增大。这些工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CO2在翅片管式蒸发器中的换热和流动特性,并为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和系统的匹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毛细管和蒸发器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制冷剂在分液管、蒸发器各盘管中的流量分配情况,说明了即使制冷剂在蒸发器入口气液两相混合均匀,但如果各蒸发器盘管间存在高度差、流动阻力差,仍会造成流入蒸发器各盘管的流量偏差,并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影响规律。根据该影响规律,提出了分液管的设计方法,以减少或消除这种原因产生流量偏差,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R134a为工质,研究了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内入口处分流板的开孔面积变化时,对蒸发器的流动和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流板上的开孔孔径增大,蒸发器内的流动阻力会降低,制冷剂流量分配的均匀性变差,而制冷量却先增加后减小。分流板的开孔孔径存在一个最佳值,此时蒸发器内的阻力损失低,制冷剂的流量分配均匀性好,两者的匹配性最好,使得蒸发器的制冷量达到最大。此蒸发器中入口分流板的最佳开孔面积约为150.7 mm2。  相似文献   

12.
覃海燕  陈华  许耿 《制冷学报》2022,43(5):81-87
针对微通道蒸发器制冷剂流量分配不均匀造成的换热性能恶化和干蒸现象,本文搭建了双流程微通道蒸发器性能测试实验台,研究导气装置对蒸发器换热性能及扁管中制冷剂分配均匀性的影响,并与常规的双流程微通道蒸发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于入口制冷剂流量不变,液相制冷剂蒸发为气体的最大相变潜热不变,导致二者换热量和传热系数差值较小,最大值仅相差0.5%和6.9%。但加导气装置后流动阻力降低,两相段长度较常规结构增幅为87.3%,过热度显著降低,风速为3 m/s时两种结构的过热度降幅为44.4%。各扁管间制冷剂分布趋于一致,均匀性得到提升,干蒸现象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3.
以R407C为工质的翅片式蒸发器结霜过程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翅片式蒸发器的结霜特性对于空气热源热泵的冬季运行十分关键。随着 对HCFCs替代的展开,一些非共沸制冷剂被建议为替代品。同现在使用的纯工质相比,这些非共沸制冷剂的温度滑移使和沿流动方向制冷剂的温度分布更加不均匀。在本文中,作者建立了翅片式蒸发器的分布参数模型,用以模拟结霜过程。传热与流动被认为是准稳态的。文中探讨了数值算法,并以某蒸发器为例进行了模拟。计算表明,结霜过程中空气量的改变明显,整个结霜过程存在一转折点,经过这点后流量急剧下降。R407C在蒸发过程中的温度滑移对霜层在蒸发器上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微通道蒸发器内制冷剂流动沸腾换热的经验关联式,建立了稳态分布参数和控制单元法的微通道蒸发器数学仿真模型。同时建立不同扁管宽度的微通道蒸发器样机并验证其在不同工况下的传热和压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微通道蒸发器工作时两相流制冷剂分配不均和冷凝水排除速度慢是造成微通道蒸发器在校核计算时计算值与试验值相差较大的主因。传热试验和修正的仿真模型为今后微通道蒸发器开发计算以及性能优化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理论分析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热运行时室内机制冷剂流动噪声及其控制方法,并对某R32风冷式多联机搭配4台室内机(开机模式和关机模式各2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处于开机模式的室内机,当其电子膨胀阀开度为90步时,流入电子膨胀阀的制冷剂处于液态,制冷剂流动噪声基本消失,此时室内机制热性能较优;处于待机模式的室内机,当其电子膨胀阀开度为30步时,制冷剂流动噪声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6.
制冷剂流动噪声特别是毛细管喷发噪声是影响冰箱、冷柜等小型家用制冷设备声品质的主要因素,然而制冷剂流动噪声由于理论难度高、隐蔽性强,较少有专门的系统研究。基于制冷剂流动特性和流体网络理论开展了某型号冷冻柜的流动噪声发生机理理论研究;基于理论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的毛细管过渡管结构设计方案;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改进设计措施能够有效抑制毛细管出口的喷射噪声,对整机噪声有约3 d B(A)的消声量。该研究成果丰富了小型制冷系统内部流动设计理论和噪声抑制机理,能够为指导小型家电制冷系统新过渡管消声装置设计和改善声品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结霜对微通道蒸发器内制冷剂分布特性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制冷剂分布参数(RDP)的评定方法。采用红外热成像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测量结霜工况下微通道蒸发器内制冷剂分布。结果表明:随着蒸发器表面霜层厚度的增加,蒸发器内过热区逐渐缩小,两相区制冷剂分布更加均匀。实验180 min时比实验60 min时制冷剂过热区缩小22.7%,RDP提高17.2%,换热量降低2.34%。研究结果为结霜工况下微通道蒸发器制冷剂分布特性提供了定量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整体型螺旋内翅片管的结构特点、传热与流体力学特性以及研究得还不很透彻的传热强化机理。整体型螺旋内翅片管用于制冷剂的管内流动沸腾与流动冷凝,其传热性能是光管的1.6~2倍,而其压力降则几乎和光管差不多。整体型螺旋内翅片管有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适宜于制冷剂在管内蒸发或冷凝的盘管蒸发器、蒸发式冷凝器、空气冷却冷凝器以及大型冷冻与空调机组的干式蒸发器。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采用相关技术测量毛细管内制冷剂流量的方法。制冷剂在毛细管内流动存在流动噪声,利用电容传感器测出反映流动噪声的两路随机相关信号,经相关分析,便可求出毛细管内制冷剂的流量。介绍测量原理、流动噪声的提取方法和电容检测电路,并且还建立了相关的理论计算模型。这一方法的实现将解决制冷装置中毛细管内流量测量的技术难题,为制冷系统中制冷量等有关参数的准确测量和系统的最佳匹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采用相关技术测量毛细管内制冷剂流量的方法,制冷剂在毛细管内流动存在流动噪声,利用电容传感器测出反映流动噪声的两路随机相关信号,经相关分析,便可求出毛细管内制冷剂的流量。介绍测量原理,流动噪声的提取方法和电容检测电路,并且还建立了相关的理论计算模型。这一方法的实现将解决制冷装置中毛细管内流量测量的技术难题,为制冷系统中制冷量等有关参数的准确测量和系统的最佳匹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