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新工科建设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响应。新工科以应对变化、引领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为未来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郑州大学拟以化工类专业为试点,按照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和郑州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以产学研融合育人为抓手,开展新工科教育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培养卓越化工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教育与制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深度融合是面对工业4.0时代和新工科背景要求的需要。将制药工程应用型专业教程“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案例式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形成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建立数字信息化技术支撑并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制药车间案例教学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思维和精神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强及以创新为核心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实现全方位的立德树人教育。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作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迎合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基于"三三育人"体系,为完善新型工科人才的培养机制,以南京邮电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实践点,进行新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在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的构建与优化、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学研究及合作交流的开展等方面展开一系列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以新工科建设内涵和EIP-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分别从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三方面进行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以期为培养新工科应用型复合型化工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工程教育的新改革方向就是新工科的建设,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工程专业打造成“创新创意”专业为主要目标,为未来的发展开放创新策略提供实操型创新人才。各地方的教育机构应该以“学、践、研、创”四位一体教学体系改革为主要载体,重建产业和高校之间无缝对接的新型教育大平台,培养知识学习能力强、基本功扎实、实践动手能力突出的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6.
面向新工科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需求,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南京工业大学构建了多学科融合、多元文化交织的大学生“创客梦工场”,建立了“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协同育人环境。通过重点打造工业网络化智能控制创新平台、新能源智能化控制创新平台、嵌入式“口袋”创新平台等智能制造创客平台,从院创客实验班、校创客梦工场到国家级科技创业实践三个层面,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客、创业”多学科协同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强化了创新人才培养软环境与硬环境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创新教育+项目孵化+投资基金+创业服务”的创新创业体系。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对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新要求。本文针对新工科专业门类的本科教育的特点,以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切入点,从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管理体系创新、一流专业建设中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健全产学研协同育人创新机制提升育人水平的角度,探讨创新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奔赴、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提出适合工科院校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背景下,本科教育的关键任务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动对接行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提出“双导师”和“双平台”协同育人新模式,探索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实践证明,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贯彻落实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可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工匠精神,助力新工科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9.
秦海波  张兵  司成伟 《化学工程》2023,(11):112-113
<正>新工科建设是指以培养现代工程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推动高等工科教育模式和内容变革与升级的一项重要工作。课程思政建设则是指在高等教育过程中,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方式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新工科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具有密切的协同关系,新工科建设注重培养具备广泛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更加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学科交叉融合,对精细化工类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为了将精细化工专业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进一步落实“双创”的指导方针,针对本校精细化工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转变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等途径,在提升教师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拓宽视野。此外,深入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发挥精细化工类专业特色,发展学生为创业团队成员,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经验,扩大“双师”型教师的队伍。还可以缓解当下就业压力,稳步推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高校面向未来布局新工科建设。本文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受限,导致工程人才跨界整合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当前我国就业环境对新工科人才的要求,基于新工科建设和化工原理课程特点,将新工科的理念引入到化工原理教学中,通过搭建非实体平台,提升工程人才质量,以期为本科院校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广州化工》2021,49(16)
全国各个高校积极开展新工科的研究实践活动,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在新工科理念的指导下,化工原理课程现有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工程教育的要求。本文以培养创新型工科人才为导向,结合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以中药制药工艺设计及新药研究与开发为主要特色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前准备、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评价三个方面对《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进行教学改革,以推进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工程教育对工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教育"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化工专业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至关重要。地方高校应以新工科内涵为指导、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牵引、以高校教师队伍培养为重心,重塑化工专业课程内核。本文针对高校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师素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深刻思考与改进措施,充分考虑了新工科观点指导下理工学科交叉融合的教与学,重点聚焦了高校教师队伍培养与化工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创新之间的因与果,为提升我国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我国化工学科建设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建设为油气产业变革下的石油工程教育升级改造指明了方向。从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创新、虚实结合的实习实训教学推广、工程素养培养、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等方面介绍了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石油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的外在体现主要是新专业,究其本质就是培养工程创新型人才。工科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实际应用型创新人才—将自然之理应用于工程创新,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就是工程思维创新的培养,新工科的提出不止立足于现有产业,更是为引领未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同时为新的产业甚至行业的诞生提供支撑。在此背景下,结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特点,包括通识性工程教育、工程技术创新教育、工程实践创新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计划形成从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等方面进行评价,探索工程创新思维培养模式,为新工科建设探索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以衡阳师范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针对影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部分问题,从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学生积极性等几个方面出发,探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新举措,为地方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工科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具备新工科能力人才的支撑,需要调节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研究生的创新科研、就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以满足新工科对人才的要求。在新工科建设中,实践能力成为研究生的教育新模式和产学研新结构的基础。本论文结合本校化工类学生在研究生期间理论与实践协同能力培养模式结构的结合,探索新工科理论对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传统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发展和完善双导师制度、相对开放的实验体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创建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学校办学定位,坚持OBE教学理念,确定了以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双创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创新创业理念-思维-能力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培养过程;加强了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建立了"虚实结合、相互补充;产教融合、赛研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提高了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敏 《化工中间体》2023,(8):128-130
新工科背景下要求高校培养出未来的优秀工程人才,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能力,更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个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创新思维为目标,构建了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包括理论实践相结合、课程与SRTP相结合、课程与创新创业大赛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等。为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校面向社会办学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未能与专业课程教育深度融合的问题,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工科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进一步促进我国工科专业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