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果蔬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与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蔬在生长、贮存、运输及加工等一系列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病原菌的侵染而发生腐烂,腐烂果蔬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果蔬积累大量的真菌毒素。真菌毒素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对人或动物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本文就果蔬中常见真菌毒素的种类、产毒菌株、侵染途径、产毒条件、毒性作用、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总结,旨在为果蔬中真菌毒素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果蔬在采摘后的加工、贮藏、运输等环节中易受到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造成果蔬腐败变质,其中部分产毒真菌在增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真菌毒素,给消费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对保证果蔬品质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urface-enhancement Raman spectroscopy, SERS)因具有高灵敏性、快速性、无破坏性、不受水分干扰等优点备受关注。本文阐述了SERS概况和增强机制,对SERS检测果蔬真菌毒素领域常用的金属溶胶基底和固体复合基底进行了简单介绍,以检测方法、基底制备技术、检测结果和遗留问题为切入点强调了SERS对不同果蔬食品真菌毒素痕量检测的应用,并介绍了SERS在真菌毒素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局限性,对现有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旨在为今后SERS应用于真菌毒素检测领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果蔬在田间的生长过程以及采摘后的贮存、运输和加工过程中, 易发生真菌性病害, 不仅可引起腐烂或腐败, 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部分病原菌还可能产生真菌毒素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真菌毒素是一类由丝状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 是继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后, 影响果蔬质量安全的又一类关键风险因子, 具有强毒性。链格孢毒素、赭曲霉毒素、展青霉素是存在于果蔬及其制品中主要的真菌毒素种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果蔬中常见病原真菌及其真菌毒素, 并阐述了真菌毒素防控方法, 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对未来果蔬中真菌毒素的防控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粮食在生长、收获、运输、储藏、加工等过程中极易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粮食安全性。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和长期防控粮食中真菌毒素的污染尤为重要。通过对目前研究提出的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建立真菌毒素防控系统,长期防控、检测真菌毒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食品中普遍存在着多种真菌毒素的共同污染,其联合毒性加剧了健康风险,检测单个或者单一种类的真菌毒素已无法满足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快速、高效且同时检测多种类真菌毒素成为必然趋势。本文简述食品中真菌毒素污染的特点,从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两方面介绍目前监测食品中多种类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免疫亲和柱法以及QuECHERS法等被应用于多种类真菌毒素同时提取、富集和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和多级别、高分辨率的质谱联用技术在多组分同时检测和非靶标性真菌毒素鉴定中独具优势。本文可为同时检测食品中多种类型的真菌毒素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真菌毒素是由特定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有毒小分子次级代谢产物,农产品在生长、加工和储运过程中均存在被真菌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被真菌毒素污染的农产品会严重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因此建立精确、高效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对于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防控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真菌毒素的产生和危害,综述了近5年农产品中真菌毒素检测方法(仪器分析法、免疫学分析方法和光谱分析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这些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农产品中真菌毒素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农产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相关研究和安全监管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酿造原料和啤酒中的真菌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毒素能够通过污染的原料带入到啤酒中。本文主要讨论了大麦生长、制麦和酿造过程中真菌毒素的产生和预防。并介绍了真菌毒素的法规限量、检测方法和国外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水果真菌毒素的限量及检测方法标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果在采收、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产生并积累各种真菌毒素。由于不适宜的加工工艺,这些真菌毒素会迁移至水果加工制品中,进而引起潜在风险。鉴于此,世界各国都积极制定各种标准、法规来控制真菌毒素在水果及其制品中的污染水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水果中真菌毒素的现行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标准的制修订状况,并与国外相应的标准进行了对比和探讨,分析了在我国建立水果中真菌毒素限量及检测方法标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期为相关检测人员进行水果中真菌毒素检测时选择方法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制定国家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果蔬中真菌毒素污染及臭氧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蔬在生长、采收、贮藏、运输、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极易产生损伤,易受到病原致病微生物的浸染。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会在果蔬内部大量积累,某些毒素具有急性或慢性毒性,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会通过食物链传播对人和牲畜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目前有众多毒素降解方法,本文总结了果蔬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及其污染现状,并针对果蔬及其加工制品中常用的臭氧防控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对该领域目前存在问题及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旨在为开发出更高效、绿色、环保的果蔬及其加工制品中真菌毒素的降解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真菌毒素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目前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球食品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与焦点之一。真菌毒素是真菌在生长过程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其污染范围广泛,尤其易污染谷物类等粮食作物。由于其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等特性,易延伸至食物链,对人和动物健康带来严重危险。因此为了降低和控制其危害,首先需要严格检测监测真菌毒素的污染水平,开发高效、快捷的检测方法与配套产品。相对于色谱及其与质谱联用等具有检测结果准确,前处理复杂,检测成本高,不适于现场、高通量检测等常规实验室分析方法,快速检测具有现场、快速、低成本等优势,已成为实际真菌毒素监控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三年内真菌毒素快速检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中真菌毒素污染的有效监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食源性疾病不但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而且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在全球范围内与果蔬等农产品相关的诺如病毒(Norovirus, NoV)污染事件持续暴发并呈增长态势。由于果蔬类食品中诺如病毒污染含量较低, 再加上食品基质成分的干扰, 使得果蔬制品中的NoV检测成为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传统的检测技术面临许多缺点, 例如鉴定的特异性有待增强; 提取效率不够高, 检测敏感性尚需改进。这意味着需要转换视角, 开展食源性诺如病毒检测技术的创新研究。本文综述了果蔬食品中NoV污染流行状况及易受污染的、需加以关注的果蔬食品种类, 总结了果蔬食品中NoV洗脱及富集方法、介绍了基于组学的检测技术及发展趋势, 希望为不断提高果蔬食品中NoV检测防控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梨果实营养丰富, 水分含量较高, 在生产、采收和贮运过程中易受病原菌侵染, 特别是在贮藏期间发生真菌性病害后腐烂霉变, 产生并积累各种真菌毒素。本文首先介绍了链格孢毒素、展青霉素、橘霉素和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和在梨果实及其制品中的污染状况, 其次, 对在梨和其制品中应用的薄层色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特点和应用实例进行了综述, 最后, 总结了果品中真菌毒素的降解方法, 并对有效防控真菌毒素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当前国内对于梨果实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研究报道很少, 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研究, 明确当前真菌毒素的种类以及污染水平, 并重点开展有效防控真菌毒素的研究, 提高我国梨果实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3.
坚果和干果在生产、加工和储藏过程中易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黄曲霉毒素是一类毒性极强的真菌毒素, 其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最普遍、毒性最强, 其易引发急、慢性毒性, 致癌、致畸、免疫抑制等多种危害, 严重威胁果品安全, 危害人类健康。坚果和干果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的阐释能够更加明晰其在不同果品中的污染差异, 为有针对性地控制毒素污染奠定了基础。坚果和干果中黄曲霉毒素的准确检测是分析其污染状况的前提。另外, 如何防控黄曲霉毒素在坚果和干果中的污染, 降低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国内外坚果和干果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及限量标准,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和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坚果和干果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们对果蔬品质关注度提高。随着成像技术和光谱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光谱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果蔬产品的快速和非破坏性检测中。高光谱成像技术具有"图谱合一"的优点,可同时检测果蔬的内部、外部品质信息。本文介绍了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果蔬内外部品质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并简要分析了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果蔬品质检测中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以期对我国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们对果蔬及其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随着生产、加工、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阐述了果蔬在生产、流通等各环节中主要安全风险的来源,包括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等无机化合物超标、果蔬中有害微生物污染、病原菌毒素积累等,并对果蔬安全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快检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酶抑制法、酶联免疫法、传感器法、拉曼光谱检测法、试纸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等。快检技术推进了果蔬安全检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成为执法监管的重要依托,促进了果蔬产业安全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法测定果蔬中64种农药的残留量。方法通过优化传统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解决了传统QuEChERS法中前处理试样结块、农药回收率偏低及重现性差的问题;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法对果蔬中64种农残进行检测,通过增加切换阀步骤,减少质谱仪不必要的污染,保护质谱系统。结果仪器在10.00min之内完成64种目标物的定量测定。使用外标法绘制64种农药的校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绝大部分在0.9990以上。方法检出限低,可用于对痕量农药残留的检测。对64农药进行不同基质的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70%~111%之间。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适合于蔬菜、水果中多种残留物的初筛、痕量检测和定量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7.
腐霉利是一种杀菌剂类农药,主要作用是防治蔬菜、水果及农作物的菌核病,灰霉病及黑斑病,由于其抗真菌效果良好,高效低毒,因此其在世界各国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而腐霉利在果蔬中的残留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或人体,从而危害动物及人体健康与安全,甚至导致癌症发生,因此许多国对农产品中腐霉利最大残留做了限量要求。2020年,我国有多起农产品中腐霉利超标的报道,凸显出对腐霉利监控检测的重要性。为了提高人们对腐霉利的认知,减少其对消费者的危害,本文对腐霉利的性质,应用,潜在危害及监控检测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展望了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