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实现烤烟蒴果发育的实时定量监测,采用全自动颜色计测定蒴果颜色参数,采用电导率仪测定种子的活力。结果表明,授粉后10~20d,蒴果的干鲜重持续增加,颜色参数黄度b*和色相角度h逐渐变大;授粉后20~50d,蒴果的干鲜重持续减小,颜色参数亮度L*,黄度b*,色饱和度C,色相角度h逐渐变小;授粉后10~50d,蒴果含水量和颜色参数L*持续性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蒴果鲜重和颜色参数L*,b*,C,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红度a*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蒴果含水量与颜色参数L*和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与L*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拟合方程分别为Y鲜重=0.579 L*-1.703 a*-0.316 b*+0.499 C-0.847h+45.294(R2=0.910,P<0.05)。Y含水量=0.907 L*-0.014 a* +0.009h+17.391(R2=0.892,P<0.05)。Y发芽率=-0.068 (L*)2+4.451 L*+24.212(R2=0.907,P<0.05)和Y出苗率=-0.064(L*)2+4.228 L* +23.002(R2=0.905,P<0.05)。CIELAB颜色空间是一种定量化的颜色识别系统,可以较好的模拟烤烟蒴果的发育过程,辅助预测种子活力变化。  相似文献   

2.
以四川地区主栽蓝莓典型品种‘奥尼尔’、‘布里吉塔’和‘灿烂’为试材,对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外观品质、风味品质、质地品质及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品质变化规律分析,为四川地区新品种的引进提供品比标准。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单果重及纵横径呈上升趋势,果形指数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颜色指标L*、a*、b*值变化趋势一致,‘布里吉塔’的蓝色更为显著。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糖酸比在波动中增加,‘灿烂’增加速度最快。水溶性果胶在果实成熟后期快速增加,与果实硬度呈显著负相关;而碳酸钠可溶性果胶含量呈下降趋势,与果实硬度呈显著正相关。各蓝莓品种果实中花色苷自粉果期开始积累,均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且三者含量相近。蓝莓果实VC的积累主要在幼果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果实成熟期均达最大值,且差异显著。3个蓝莓品种的类黄酮和总酚、单宁含量均呈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但不同品种其含量差异显著。‘灿烂’果实较小,但果胶、花色苷、VC及类黄酮含量丰富;‘布里吉塔’果实中等大小,可溶性蛋白质及总酚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冻融次数对牦牛肉胶原蛋白特性和品质的影响。以牦牛肉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冻融次数下牦牛肉剪切力、pH、解冻损失、蒸煮损失、色差、质构、胶原蛋白含量及溶解性、酶活性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牦牛肉剪切力下降了59.72%,牦牛肉胶原蛋白溶解性、β-半乳糖苷酶和β-半乳糖醛酶活力、解冻损失、蒸煮损失和b*值显著上升(P<0.05),胶原蛋白含量、剪切力、pH、L*值、a*值以及质构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剪切力与L*值、a*值、pH、胶原蛋白含量和溶解性、质构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解冻损失、蒸煮损失、b*值、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β-葡糖醛酸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pH与胶原蛋白特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胶原蛋白特性与质构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牦牛肉组织结构随冻融次数增加表现为破坏严重,肌纤维边界模糊。综上,冻融次数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部位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肉色变化及肉色指标之间相互关系,该试验以川西北麦洼牦牛背阔肌、背最长肌和半腱肌3个部位肉为研究对象,置于4℃自然成熟并在相应时间点测定分析肌肉色泽、肉色稳定性指标总肌红蛋白(total myoglobin, TMb)含量、氧合肌红蛋白(oxymyoglobin, OMb)相对含量、高铁肌红蛋白(metmyoglobin, MMb)相对含量、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metmyoglobin reductase, MetMbR)活性及pH值。结果表明,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3个部位肉L*值和a*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背最长肌和半腱肌b*值和H*值均呈逐渐上升变化,背阔肌b*值、H*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TMb含量、OMb相对含量及MetMbR活性呈下降趋势,MMb相对含量显著升高(P<0.05);pH值呈先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变化的趋势;相同时间点下,三者的L*值和b*值总体上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发育时期‘赤霞珠’葡萄种子为试材,探究种子成熟过程中可溶性和非可溶性缩合单宁及其结构单元含量的变化规律,结合种子表面颜色参数的变化,建立缩合单宁与种子表皮颜色参数之间的关系,为种子成熟度判断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葡萄果实成熟,种子中可溶性缩合单宁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其峰值出现在转色启动后1周左右,而非可溶性缩合单宁含量呈不断增加趋势。表儿茶素是种子缩合单宁的主要延伸单元,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是主要的末端单元,它们的含量随种子成熟而呈现增加的态势;可溶性缩合单宁的平均聚合度在6.50~10.71,而非可溶性缩合单宁平均聚合度介于10.84~45.78,种子非可溶性缩合单宁含量变化与颜色指数a*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L*和b*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选择‘京沧1号’枣果实适宜长期贮藏的采收成熟度,以不同成熟度(初红、半红、全红)‘京沧1号’枣为试材,对比其果实品质特性,探究在(0±1)℃贮藏条件下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除可滴定酸外,不同采收成熟度‘京沧1号’枣各项品质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果实品质及抗氧化能力均不断下降。贮藏期末,果实硬度、抗坏血酸含量、总酚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均表现为初红>半红>全红;失重率为初红>全红>半红;横纵径减失率、L*值、固酸比为半红>全红>初红;a*值、b*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类黄酮含量为全红>半红>初红。除此之外,全红果实在贮藏14 d后出现软化、酒化现象,商品性下降,而初红果实却能够保持良好贮藏性和商品性。综上所述,选择初红期成熟度的‘京沧1号’枣用于长期贮藏销售可以保持较好的外观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7.
以A型与B型小麦淀粉为原料,探究小麦淀粉不同质量比对煎炸面糊制品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A型小麦淀粉占比的增大,糊粉的持水性下降,而挂糊率上升,制品外壳的水分含量下降,脂肪含量先下降后上升,L*值增加,a*值和b*值降低;此外,制品外壳的硬度和脆性在总体上增大。当A型与B型小麦淀粉质量比在1.80∶1时,制品外壳的色泽较好,脂肪含量较低,硬度适中,具有较好的酥脆性。  相似文献   

8.
以大西洋鲭鱼为原料,研究不同烘烤条件下,大西洋鲭鱼水分含量和色度值(L*、a*、b*和ΔE)的变化情况,并利用试验所得的数据以大西洋鲭鱼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作为模型输入值,水分含量和色度值(L*、a*、b*和ΔE)同时作为输出值,建立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模型,并对模型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烘烤时间的增加,水分含量和L*值逐渐下降,烘烤温度越高,下降越迅速。而a*和ΔE与水分含量和L*的趋势正好相反。b*值先升高后下降。通过试验可知,当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4时,ANN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0.07,R2全部大于0.98,模型整体拟合程度最高。因此选择2-14-5作为ANN模型最佳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9.
荔枝浆品质的劣变与氧气和热处理存在密切关系,本文比较了常规打浆(CB)与低氧打浆(LB)对荔枝浆品质的影响,并研究了低氧打浆对超高压(HHP)和热处理(HT)荔枝浆4℃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打浆相比,低氧打浆对荔枝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和总酸无显著影响(P>0.05),而L*值显著上升(P<0.05),a*值显著降低(P<0.05),总酚含量提高了24.70%,除原花青素B2、芦丁、儿茶素和香草酸外,其它6种单体酚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贮藏过程中,不同打浆方式联合HPP和HT的荔枝浆L*值均呈下降趋势、a*值均呈上升趋势,其中LB+HHP组L*值始终最大;贮藏至28 d,低氧打浆联合超高压处理组总酚、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均高于其它三组。综上,低氧打浆能更好地保护荔枝浆的色泽、酚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减少超高压和热处理的荔枝浆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其中LB+HHP处理更具优势,可作为一种新型荔枝浆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0.
该文研究了超高压杀菌(high pressure processing, HPP)(600 MPa/5 min)、巴氏杀菌(pasteurization, PT)(85℃/30 s)和高温短时杀菌(high temperature short time sterilization, HTST)(110℃/8.6 s) 3种杀菌方式对百香果汁理化特性、香气特征、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总体来说,杀菌方式对百香果汁的葡萄糖、果糖、蔗糖等糖和草酸、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奎宁酸等有机酸没有显著影响。HPP处理后百香果汁的L*、a*和b*值均无显著变化,而PT和HTST显著降低了L*和b*值、提高了a*值。PT和HTST导致酯类分别降低了12.6%和34.9%;而HPP促进了酮类、醇类和酯类的释放,增加了32.3%、11.5%和4.5%。热杀菌后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及活性显著降低,而HPP处理能较好的保留其营养品质。且HPP处理的百香果汁感官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为研制一款具有高膳食纤维含量的饼干制品,提高竹笋综合利用率,本文将金佛山方竹笋全粉添加至饼干中,以色度值、质构特性、感官评价为指标对饼干进行品质分析,探究竹笋粉添加量、黄油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烘焙温度、烘焙时间对饼干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方竹笋全粉酥性饼干的工艺配方。结果表明,随着CQSP添加量的增加,饼干a*值和b*值均增大,添加量为0%~3%时,L*值变化不显著(P>0.05),添加量为4%~5%时,饼干亮度明显降低,饼干硬度、脆度、咀嚼性均逐渐增大。随黄油添加量的增加,饼干的硬度、脆度、咀嚼性减小,黄油添加量为24%时饼干品质较佳。饼干的硬度随白砂糖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白砂糖添加量为13%~15%时,饼干硬度最为适宜。饼干的L*值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当烘焙温度为160~180℃时,饼干明显变暗。随着烘焙时间的延长,饼干a*值和b*值增大,L*值逐渐减小,硬度、脆度、咀嚼性均逐渐增大。经单因素优化后得到...  相似文献   

12.
以龙滩珍珠李为试材,分5个采收期采收果实,探讨不同采收成熟度对龙滩珍珠李果实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成熟度增加,龙滩珍珠李果实好果率、含水量、出汁率、果皮L*和b*值、脆度和多汁性评分、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ity,TA)、硬度、咀嚼性、弹性和内聚性均不断下降,整个采收期分别下降了66.67%、4.52%、11.62%、12.28%、62.10%、36.86%、15.86%、23.94%、75.68%、79.77%、15.12%和8.33%;果皮a*值、果肉a*和b*值、外观色泽和甜味评分、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TSS)、可溶性糖含量(soluble sugar content,SSC)、pH、固酸比、糖酸比均不断上升,整个采收期分别上升了56.32%、725.39%、31.54%、108.51%、85.80%、41.70%、83.87%、4.87%、85.31%和143.68%;单果质量、酸味评分、感官总分、Vc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分别在第Ⅳ、Ⅲ、Ⅲ、Ⅱ采收成熟度时最高,分别为18.25 g、16.13分和89.20分、6.25 mg/100 g。该研究结果可为龙滩珍珠李果实不同的生产目的选择适合的采收成熟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6?个库尔勒香梨品种果实矿质营养元素和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通径系数,筛选影响果实品质指标的主要矿质元素因子,为合理施肥及果实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梨品种的果实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果实品质中石细胞含量变异系数较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异系数较小;果实矿质元素中P含量变异系数较大,Mg含量变异系数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部分果实品质指标与部分矿质元素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Ca对单果质量、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具有最大的正直接作用,N对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具有最大的正直接作用,P对糖酸比和石细胞具有最大的正直接作用;Cu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石细胞具有最大的负直接作用,Fe对可滴定酸和VC具有最大的负直接作用,Zn对可溶性糖具有最大的负直接作用,N对单果质量和糖酸比具有最大的负直接作用。生产中要合理调控各种矿质元素的施肥配比,从而实现梨果的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14.
青绿色系是中国传统服饰色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青色位于传统五正色首位。针对传统服饰色彩中青色与绿色的色彩边界模糊,常常统称为青绿色系的问题,文章首先测量故宫博物院官网上以青绿色命名的清代纺织品的色度值,其次采用传统单染、复染以及与黄色系、红色系植物染料套染等染色技法,对染色后织物的色度值进行测量,比较图片数据与染色实验结果得出我国传统青、绿色系所表示的色度值范围。结果表明:绿色多指出现在第2、3象限的黄绿色,围绕在a轴负值上下,色度值大致范围为a*值≤-10,b*值为-10~50;青色色度值为a*值在-10~10之间,b*值在-70~10范围内,其中L*值较小的一类色彩(-10≤a*、b*值≤10),如石青色、元青色、玄青色等,为狭义的青色。绿色与青色在第3象限有少量交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淮山粉添加量对木糖醇戚风蛋糕质构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制备木糖醇淮山戚风蛋糕过程中,以蛋糕比容、面糊相对密度、水分含量、色泽、质构等为评价指标,考察淮山粉添加量(10%,20%,30%,40%,50%)对蛋糕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淮山粉添加量的增加,蛋糕比容下降,面糊相对密度、水分含量增大;硬度、咀嚼性和胶着性先增加后减小,弹性、回复性和内聚性先减小后增大;L*值(亮度)减小、a*(红色)先增大后减小、b*(黄色)下降、△E(总色泽)差异增大。结论:淮山粉的最适添加量为10%。  相似文献   

16.
从自然界的动植物中难以直接提取绿色染料,因此明亮的绿色通常需要采用2种植物染料套染获得。研究了槐米和青黛粉的套染顺序、青黛粉质量浓度和槐米料液比对染色棉/莫代尔针织物L*、a*、b*值及K/S值的影响,并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结果表明:先染青黛后染槐米的织物上染均匀,K/S值更高,颜色也由蓝色更偏向绿色;随着槐米料液比的减小或者青黛粉质量浓度的增大,染色织物的K/S值不断增大,a*值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b*值不断增大,L*值不断减小;套染后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达到4~5级,耐日晒色牢度达到3~4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不同加热漂烫温度下2种鱿鱼热加工特性的变化,将鱼块中心温度加热到50、60、70、80、90、98℃,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蒸煮损失、色泽、质构、水分分布、SDS-PAGE和微观结构等指标探究不同加热温度对2种鱿鱼胴体肉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可溶蛋白含量与鱼肉品质间的相关性,进一步阐述鱿鱼胴体肉加热过程中品质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DSC显示2种鱿鱼在40~45℃和74~78℃有2个变性温度带,结合SDS-PAGE和扫描电镜结果可知,70℃后,鱿鱼肉蛋白基本变性。随着温度的升高,2种鱿鱼的蒸煮损失、L*、b*、白度值、弹性呈上升趋势;硬度、咀嚼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相同加热温度,秘鲁鱿鱼的蒸煮损失、a*值、硬度和咀嚼性显著高于北太平洋鱿鱼(P<0.05);2种鱿鱼的L*、白度值和弹性总体上无显著差异(P>0.05)。水分分布表明,与北太平洋鱿鱼相比,秘鲁鱿鱼持水性更差。  相似文献   

18.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猪肉新鲜度指标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猪肉新鲜度指标色泽(L*,a*,b*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酸度(pH值)的快速检测方法。实验中采集了4000~10000cm-1范围的近红外光谱,选取4800~9350cm-1为分析区域,描述了谱峰的归属。以常规分析测定值为建模基础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法建立猪肉新鲜度指标定量分析模型,并考察了近红外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用校正集和验证集样本分析模型预测的准确性。L*,a*,b*,TVB-N,pH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1.84,0.812,0.355,1.31,0.163,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1.57,0.678,0.363,1.76,0.113,相关系数分别为0.8183,0.8776,0.9256,0.8231,0.8041。样本的预测值与真实测定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近红外光谱法能满足猪肉新鲜度指标的同时测定,与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无损、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以小站稻糙米和精米为原料,以同一包装形式在不同温度(37、25、4℃)相同湿度中储藏315 d,分析其储藏过程中脂肪酸值、色泽和糊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小站稻精米、糙米的脂肪酸值增加;色差仪结果显示糙米、精米的a*值和b*值呈上升趋势,L*值呈下降趋势,表明其色泽逐渐偏黄变暗;快速黏度分析仪测定结果显示糙米、精米的峰值黏度、回生值、终止黏度、糊化温度均呈上升趋势,表明其发生陈化现象;基本组分结果显示,其水分含量和总淀粉含量不断下降,粗蛋白含量数值波动但不存在显著差异;温度是影响其陈化的主要因素,37℃储藏条件下糙米、精米的陈化速率快,4℃低温条件下有助于延缓小站稻糙米与精米的陈化;以精米形式储藏的小站稻稻米样品陈化速率大于以糙米形式储藏的小站稻稻米样品。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采收成熟度的沃柑为原料,研究沃柑汁的理化品质、营养成分和挥发性物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长,沃柑汁L*值呈下降趋势,a*值、b*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22~1.87、13.57~15.30,采收期Ⅴ、Ⅵ的沃柑果汁色泽较佳;沃柑汁可滴定酸含量变化不稳定,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Ⅴ、Ⅵ采收期的沃柑固酸比适宜;沃柑汁氨基酸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逐渐升高趋势,总酚、柠檬苦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根据聚类分析,Ⅳ、Ⅴ采收期的沃柑营养成分含量均较高;电子鼻可以准确识别出不同成熟度沃柑汁的特征气味,传感器W1W的主成分贡献率最大,其次是传感器W2W,不同采收成熟度的沃柑汁主要香气物质共分离出38种,烯烃是最主要的香气物质,其中D-柠檬烯相对含量最高,不同采收成熟度沃柑汁的D-柠檬烯相对含量分别为83.71%、60.31%、75.87%、83.25%、81.85%、80.1%、91.52%,醇类、酯类、醛类和酮类在果实不同采收期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而后又降低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