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叶燮美学立场中,他的"理""事""情"和"才""胆""识""力"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他具有严密内在逻辑的唯物主义美学。问题与缘起:对立统一的"理""事""情"和"才""胆""识""力"叶燮在他的《原诗》中建立了一个以"理""事""情"和"才""胆""识""力"为中心的美学体系。因此现实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4)
该文通过对艺术活动在情感、科学、道德和形式方面的属性分析,提出在艺术欣赏教育中"情""理""法"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并指出初中阶段的艺术欣赏教育应以一种更高层面的审美教育为最终目标,帮助学生完善心智、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心灵的花园     
正尽管新加坡花园节还非常年轻,但它已成为亚洲最著名的花园节之一。花园节由新加坡国家公园局主办,每两年一届,地点在新加坡新达城国际会展中心,展出时间在每年的7月,持续一周。展览内容包括"梦幻花园""景观花园""世界花卉之窗""阳台花园"和"宴会花艺布置"等,其中最具艺术色彩的是幻想花园和景观花园,每个花园的面积均为100m2,受邀的设计师多是曾经参加过国际上最著名的花园展并在这些  相似文献   

4.
心灵的花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箐  王向荣 《中国园林》2012,28(8):83-85
迄今为止,"新加坡花园节"还非常年轻,只举办了4届,但它已成为亚洲最著名的花园节之一。花园节由新加坡国家公园局举办,每2年一届,地点在新加坡新达城国际会展中心,展出时间在7月,持续1周,展览内容包括"梦幻花园""景观花园""世界花卉之窗""阳台花园"和"宴会花艺布置"等,其中最具艺术色彩的是梦幻花园和景观花园,每个  相似文献   

5.
植物园作为专类公园的一种,其规划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同时还应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结合兰溪植物园的景观规划,在明确兰溪植物园项目定位的基础上,确定了山水相依、因势通绿、文脉相承、玩赏合一的规划理念,将兰溪植物园规划为"一心、一脉、双环、三区"的景观结构,充分体现植物园景观对兰溪地域文脉的传承,倡导绿色生活理念,以期能为同级城市植物园景观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3)
柳宗元《江雪》的意境美在于全诗笼罩着一种"孤寒""沉郁"的艺术氛围,将人带入一种"苍凉孤寂""凄清悲壮""极静沉郁""空明幻灭"的审美境界,这些特质与柳宗元多舛的人生际遇和独特的精神气质紧密融合,为我们呈现了一曲冷到骨髓,静到幻灭的短歌离骚,让人读之深感其情。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市泛景观理论体系,充分运用城市泛景观力,不拘泥于地块本身,将城市内孤立、片段的特色景观资源活化,并与"自然、城市、建筑、人"有机整合成为统一的城市大景观系统,充分发挥景观对城市的统筹、引领、串联、渗透等作用力,发挥景观资源对城市的特色塑造、活力打造作用力.通过"五步营造法",即"寻此势""明远道""营四境""优两术""理五微",打造承载临港活力、凸显天文主题、建设海绵示范,特色明确、景城合一、生态美好的城市新意象.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绿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关注了新加坡如何从自然之美中获取灵感以及花园城市运动产生的背景。此概念的产生是基于新加坡的实际,并经过多年的研究而得出的。新加坡植物园的建设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并且成为了新加坡城市景观、生态持续发展和关爱自然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市泛景观理论体系,从泛景观理论体系的主要作用力"泛景观力"的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出发,提出泛景观系统构建的"五步营造法"策略,即"寻此势""明远道""营四境""优两术""理五微",并经过多个项目实践论证得出此策略符合认识事物从整体到局部、从客观到主观、从掌握规律到转化变通的一般规律,可用于指导项目实践.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3)
在中国古代,人们多用道德语汇谈论法律问题。"恩义""情义""仁义"皆反映法律领域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或主要范畴——"情法"关系。"恩""义"是古代中国人际关系的两个构成原理,前者指因血缘而产生的生育、养长与扶助关系及亲情;后者指非血缘关系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之理,基础义为情谊、道义、缘分,扩展为原则、义理、法理。"情"与"恩"同,可单用,可连用,多用于血缘亲情范围。"情""义"对举,两者相反相成,"情"指值得怜悯的客观情状以及人们对此产生的怜悯情感;"义"与"法"同,侧重原则、法理。"仁"与"恩"相近,"仁至义尽",含有"情法两尽"意味。  相似文献   

11.
人性化的新加坡居住及环境景观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瑞光 《中国园林》2007,23(10):43-46
通过对新加坡住宅规划及环境景观设计的分析,概括总结了新加坡独特的城市住宅风貌及其因地制宜的住宅规划而形成的特有的新加坡住宅文化。新加坡住宅环境景观设计更多地将人性化的景观设施与住宅规划有机结合,将住区绿地巧妙且完美地与城市公共绿地连成一体,并将住宅环境景观融入城市整体景观中,从而造就了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美誉。新加坡住宅规划及住宅环境景观设计作为新加坡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成功经验,更值得各方借鉴。  相似文献   

12.
镜中景     
从德国植物园的景观建设看现代植物园的发展趋势 20世纪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对植物园景观形式的创新和突破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世界上新建植物园以及建成植物园的改造都显现了这一发展趋势. 植物园景观不再孤立,而是综合地再现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 场地留存的地域性特征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对场地景观现状的解读,因地制宜,创造出能给人以自然现状的切实感与归属感的现代植物园景观.  相似文献   

13.
陆红梅 《园林》2013,(6):92
由上海辰山植物园和新民晚报社共同举办的新民晚报首届上海国际兰展于4月在上海辰山植物园隆重拉开序幕。参展方有厄瓜多尔、法国、德国、美国、英国、新加坡、意大利、台湾、中国大陆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分4个展区、20个兰花景观,展出兰花近1 000种(含品种),约5万株。兰花展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兰花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且与音乐、绘画等结合造型,成就了不少花艺作品。整个展期,3+1个温室内始终摩肩接踵,很多市民扛着"长枪短炮",对  相似文献   

14.
通过《石渠记》中关于景观的描述,分析石渠的景观特色,将其归纳总结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分别分析构成石渠的五个景观元素——"石""渠""泓""潭""渴",并分析各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石""渠"构成主体场所空间,"泓""潭"是针对主体进行的近处设景,"渴"是远处设景,以上各元素使人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感知。结合视觉、听觉、触觉营造主体空间,分别通过设置近处、远处景观和预设场景的方法营造清邃奇丽的可观可游可憩空间。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4)
名著导读是"全语文教育"理念下"大阅读"的一种路径,是教材文本阅读的重要补充。名著导读的关键是"趣""情""理""法",《布鲁克林有棵树》导读围绕这几个要素展开,做到了激趣、动情、悟理、得法。当然,名著导读应该是一个系列行为,可以是片段而未必完整,可以面向个别而未必是集体,它会因为读者个体而诠释出种种可能,却不会因为达成某个目标而宣告终结。  相似文献   

16.
世界著名植物园之旅 新加坡植物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卫昌  张雪 《园林》2004,(3):6-7
新加坡植物园地处新加坡市中心,创建于1859年,面积52公顷。土地由农业园艺协会捐助,因为当时规划的是一个休闲观赏场所,协会在此举办了多次花展。1874年由于协会经济困难,把植物园移交给了政府。为了满足植物园发展的需要,殖民政府邀请了在邱园接受过培训的植物学家和园艺师来管理植物园。从为植物园作出贡献的历任管理者的工作历程可以充分反映出新加坡植物园的发展进程。首任园长H.N.Ridley1888年来到植物园在此孜孜不倦工作了23年。他大力倡导发展橡胶,为植物园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为东南亚橡胶工业奠  相似文献   

17.
张敏 《中国园林》2009,25(8):67-71
目前我国陵园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区普遍存在过多过乱、"排排坐""白化"和"集中白化"现象.从实际问题出发,针对目前陵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追思""传承""更新""休闲""生态"几个方面为主题进行深入挖掘,提出陵园景观及其功能的多元化理念.以厦门文圃陵园景观设计为例,从历史文化以及生态环境方面对陵园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深刻地发掘和释放景观元素,将陵园建设成集生态性、文化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相似文献   

18.
魏小皖  廖菊阳 《园林》2021,(4):52-57
植物景观作为植物园的主体景观表现形式,同时蕴含着自然和人文的内涵与品质,因此科学地进行植物景观规划尤为重要。进行上位规划分析和实地调研之后,设立规划目标和原则,基于植物分类学理论,确立"植物进化之脉"的规划理念;通过分区规划、季相规划及专类园规划,明确株洲云峰森林植物园植物展示的亮点,即主要展示作为株洲市花的金缕梅科植物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等、作为长株潭地区亚热带树木代表的壳斗科植物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等,以及代表神农本草文化的药用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等。株洲云峰森林植物园的植物景观规划研究,加强了中国中亚热带地区乡土植物的搜集保护,探索了中亚热带地区植物园植物景观营建方法,为今后植物园植物景观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洪泽县东九道绿化景观设计为例,将"湿地文化""文物文化""歌舞文化""饮食文化""运动文化"结合起来,对洪泽县东九道现状进行了研究,并从文化、功能、空间、景观、交通等方面,提出了完善道路绿地景观,重塑河道景观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0)
中国古代的《易经》直至现代的易学,其内涵有三个要点,即"象""数""理"。"象"是指自然中万事万物的现象。"数"是现象背后的数学规则,由数而知人事与万物的前因和后果。"理"是"象"与"数"合起来所得到的规律,是探讨宇宙人生形而上、形而下的能变、所变与不变之原理。文章就视觉艺术设计中"象""数""理"的重要性进行初步的研究,寻找"象""数""理"与视觉艺术设计的内在联系,以及其对视觉艺术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