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成年居民食用油消费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家庭食物称重记账法的数据,对25556户,共50425名18岁及以上居民食用油的消费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成年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消费食用油40g(城市居民58g,农村居民42g;二类农村最高44g,中小城市最低37g),其中植物油32g(城市居民325g,农村居民31g;大城市最高39g,四类农村最低20g),动物油8g(城市居民3g,农村居民11g;四类农村最高20g);男性为44g,高于女性的38g.我国成年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消费色拉油9g,菜籽油8g、豆油8g、花生油5g、猪油3g、其他食用油5g,我国居民家庭中消费菜籽油、猪油(炼)、花生油,色拉油、豆油、芝麻油、胡麻油的比例依次为33.5%、29.0%、16.8%、13.8%、13.5%、10.5%、3.8%,菜籽油和猪油是我国成年居民消费量高并且经常消费的食用油种类.我国成年居民食用油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的比例达65.2%;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67.4%和65.2%;城市和农村接近,分别为65.5%和65.1%;二类农村最高,为72.8%,四类农村最低,为59.3%.总体看来,我国居民食用油的消费量偏高,食用油种类比较单一;农村居民动物油消费偏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6-2017年中国12~17岁儿童青少年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状况,为引导中国12~17岁儿童平衡膳食和合理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省抽取275个监测点开展营养健康监测.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国城乡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状况及变化。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1省份150个监测点62 857名居民。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法收集谷类食物的摄入情况。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经过复杂抽样加权处理,计算中国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结果:2010—2012年我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谷类食物摄入量为335.4 g,城市(279.8 g)显著低于农村(388.6g),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谷类摄入量呈递增趋势,分别为265.7、282.2、371.6、426.8g。过去30年,我国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杂粮类食物摄入量下降最为明显。相比于1982年,谷类食物摄入量下降了172.4 g(33.8%)。结论:过去30年我国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呈下降趋势,需要引导居民合理摄入谷类食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辽宁省不同性别、地区、年龄和收入水平居民的奶类摄入状况及变化。方法:利用2002年和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资料,分析不同年份辽宁省居民饮奶率、饮奶量及奶类所提供钙的变化。结果:辽宁省居民饮奶率为22.5%,城市是农村的7倍(35.8%VS 5.1%),女性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和收入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每日奶类摄入量为34.10±81.4g/d,城市是农村9.6倍(55.8±99.1g/d VS 5.8±32.0g/d),高收入组是低收入组的2倍(53.4±85.7g/d VS 26.2±70.8g/d);饮奶者饮奶量平均为151.9±107.8g/d,其中农村饮奶者奶类摄入量最低,为114.6±89.2g/d;6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为160.9±116.1g/d。同2002年相比,居民饮奶率增长了21.6%(18.5%VS 22.5%)。其中农村和低收入组增长幅度较大,饮奶率分别增加了1.7倍(1.9%VS 5.1%)和1.1倍(8.7%VS 18.0%);平均每日奶类摄入量基本持平,农村奶类摄入量虽然增加了近1倍(5.8±32.0g/d VS 2.9±23.9g/d),但仍处于最低水平。居民膳食钙平均每日摄入量为357.3±207.6mg/d,饮奶者钙的摄入量为非饮奶者1.6倍(506.8±224.1mg/d VS 313.9±180.8mg/d),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收入水平中饮奶者钙的摄入量是非饮奶者1.5~2.0倍。饮奶者和非饮奶者钙摄入量小于EAR人群,比例分别为89.2%和96.3%,非饮奶者钙摄入不足的风险是饮奶者的1.1倍。同时,居民钙摄入量达到和超过RNI人群,比例仅为2.2%,饮奶者和非饮奶者钙摄入量达到和超过RNI人群,比例分别为4.4%和1.6%,饮奶者是非饮奶者的2.8倍。结论:10年间辽宁省居民饮奶率虽然上升,但饮奶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影响了居民膳食钙的供给,尤其是农村地区居民饮奶状况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2010—2013年中国老年居民抗氧化营养素摄入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国老年居民膳食中抗氧化营养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和硒的摄入状况。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连续3d24h膳食回顾调查。研究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份150个监测点16186名60岁及以上居民,分析其膳食中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和硒的摄入量。结果:中国老年居民抗氧化营养素平均摄入量为视黄醇当量367.3μg、视黄醇活性当量234.7μg、维生素E30.2mg,其中α-生育酚当量6.7mg、维生素C70.0mg、硒37.6μg。维生素A、维生素C和硒的平均摄入量低于平均需要量(EAR)的人群比例分别为92.8%、71.8%和79.6%,其高于推荐摄入量(RNI)的人群比例分别为4.0%、20.0%和11.3%,维生素E平均摄入量高于适宜摄入量(AI)的人群比例为7.4%。结论:中国老年居民维生素A、维生素C和硒摄入不足问题普遍存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缺乏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上年纪的人每每回忆起旧社会贫苦日子的饭菜,最常形容的一句就是既没油又没盐,那滋味已深深刻在记忆深处,无法忘怀。如今,没油没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老百姓的餐桌更是日日丰足,天天变新样,余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吃得营养吃出健康了。去年底今年初,几项新的国家食用油标准相继实施,旧名称消失了,新名词又意味着什么?请看本期特别策划——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食用油的营养强化剂、营养强化食用油与普通食用油的区别及其相关标准和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赵蕊阳 《新食品》2007,(20):26-26
上个世纪90年代。拜潲水油所赐。普通老百姓对于油这种生活必需品的来源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个世纪之初,又拜油炸食品“荣登”垃圾食品排行榜所赐。消费者对食用油成分的关心和了解,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商机,有时候正是存在于对产品成分乃至其分子结构的深度剖析当中。  相似文献   

9.
10.
张容容  刘超  杨驷承  刘婷  刘建芳 《中国油脂》2023,48(8):54-60+95
植物油因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润滑性可作为食用油和工业润滑油。旨在为评价不同使用功能的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提供参考,从食用油和工业润滑油两方面综述了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检测方法,讨论比较检测方法的适用性、优缺点以及植物油在不同行业中氧化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和改善方式的差异。作为食用油,过氧化值、酸值和茴香胺值等理化指标以及氧化诱导时间是常用的评价指标;而对于工业润滑油,酸值、运动黏度和起始氧化温度是常用的评价指标。植物油的使用功能不同,其氧化稳定性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针对指标要求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或者联合应用多个方法,对于最大程度发挥植物油的价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食用油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和意义,以及不正确使用食用油对人体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分别介绍了市场常见食用油品种的特点和对人体健康的功能,汇总了食用油的品种、功能、标签特点和油脂包装上的功能,倡导正确选购、使用和保存食用油,发挥食用油对人体健康的有益作用,使人人拥有健康的体魄。  相似文献   

12.
食用油加热过程中反式脂肪酸的形成和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分别进行加热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不同加热温度和不同加热时间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形成和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食用油加热至300℃时,其反式脂肪酸含量是未加热时的2倍以上;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或加热时间的延长,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种类和含量都增加。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食用油中脂肪酸组成均是影响反式脂肪酸形成和变化的因素;而反式脂肪酸受影响的程度因其种类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
营养视角下中国近60年来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食用植物油消费国,但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显著不足,消费过量、品类单一、浪费严重的问题比较突出。梳理1964年以来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变化的特征,从食物营养角度,挖掘当前消费问题的根源。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来源的食用植物油消费数据发现,当前食用植物油消费问题的根源有:生产与消费不匹配、植物油有效利用率不足;品种结构不合理影响营养吸收;油脂过度加工致使脂溶性微量元素摄入不足。针对问题根源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引导居民科学膳食,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优化植物油品种结构,提高营养吸收利用效率;种植营养型油料,加工健康型油脂。  相似文献   

14.
了解2015年北京市顺义区居民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顺义区经济发展程度和地理位置,选取分别代表城、乡的2个街道和3个乡镇,在选中的街道(乡镇)随机选取2个社区(村),在选中的社区或乡村随机选取300户817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调查户所有成员食物消费情况、营养素摄入以及营养素的食物来源情况。 结果 顺义区居民谷类、蛋类摄入量较合理,薯类、水果、蔬菜、大豆及坚果类均摄入不足,分别为建议摄入量下限的60.8%、52.3%、83.0%和63.2%,奶类和水产品与推荐值差距最大,仅相当于推荐值的16.8%和34.3%。而肉类、食用油和盐摄入过高,分别超出推荐值的10.3%、63.7%和100.0%。能量基本供给充足。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铁、锌分别有52.1%(426/817)、72.1%(589/817)、83.8%(685/817)、88.6%(724/817)、97.2%(794/817)、10.0%(82/817)和45.9%(375/817)的居民存在摄入不足的情况,91.6%(748/817)的居民钠摄入量达到适宜水平。脂肪供能比偏高,蛋白质质量有待提高。 结论 北京市顺义区居民仍存在部分营养素摄入不足问题,膳食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5.
调查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居民膳食营养摄入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全区经济发展程度和地理位置分为城区、经济发达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三层。每层随机选取两个社区或乡村,在每个社区或乡村随机选取463户1761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每个调查户所有成员食物消费、营养素摄入以及营养素的食物来源情况。结果 顺义区居民谷类、豆类、蛋类、蔬菜摄入较合理,水果、奶类和鱼虾类食物摄入偏低,分别为建议摄入量的50%、17%和13%。肉类、油和盐的摄入量偏高,分别超出推荐值的2%、88%和78%。能量摄入下降趋势明显,维生素A、B1、B2、钙的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RNI)的百分比偏低,分别为72.3%、64.3%、57.1%和50%,脂肪供能比偏高,蛋白质质量有待提高。结论 北京市顺义区居民部分营养素摄入不足,需优化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16.
食用油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油炸食品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食用油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逐渐分解聚合,产生大量的严重影响食品品质及风味的醛、酮、酸、聚合物等物质,其对人体的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危害,甚至可以致癌。在食用油煎炸过程中,对油脂品质相关的指标(包括酸值、碘值、皂化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氧化稳定性、黏度、聚合物的含量以及甘一酯、甘二酯和甘三酯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煎炸油中的聚合物含量大大升高,黏度增大,有少量甘二酯生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碘值、皂化值降低,酸值、过氧化值升高。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市地区随机抽取120份小包装食用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AF、AFB1、ZEN、DON、OTA和FB 6种真菌毒素的含量,并进行危害性评估。结果表明:120份样品中,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率分别为6. 67%和17. 50%,且检出黄曲霉毒素的食用油都为花生油,检出玉米赤霉烯酮的食用油都为玉米油,未检出其他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虽然没有超出我国食用油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但超出了欧盟的真菌毒素限量标准;玉米赤霉烯酮检出率虽然很高,但没有超出人体的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  相似文献   

18.
搜狐新闻:部分食用油黄曲霉素超标 搜狐网2012年1月8日报道,据日前质检总局公布的食用植物油产品抽查名单,广东云浮市云城区富盛粮油厂、云城区满意花生油厂、高要市行宝油有限公司生产的部分产品被检出黄曲霉素超标。此外,日前深圳市场监管部门抽检发现,  相似文献   

19.
温翟 《美食》2010,(5):30-31
厨房里的食用油各色各样,一般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主要种类有:色拉油、葱油、蒜油、辣椒油、香油、橄榄油、鸡油、牛油、猪油、花椒油、芥末油等等,当然还有不少是大厨们自己琢磨的自制油。  相似文献   

20.
食用油中脂肪伴随物的营养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油脂营养和食用油消费领域存在片面强调脂肪酸平衡而忽视脂肪伴随物营养与功能的误区.本文从法国悖论、地中海式饮食、爱斯基摩人膳食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脂肪伴随物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并且采用饱和脂肪与心血管病之间关系、脂肪摄入与乳腺癌的相关性、高脂膳食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剂的干预作用等营养学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饱和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摄入富含有益脂肪伴随物、营养全面的食用油是油脂营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