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究杭州地区风景园林空间冠层遮阴对夏季小气候及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通过对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内全遮阴、半遮阴、无遮阴3种不同遮阴类型(以天空可视因子SVF作为分组依据)下18个测点各小气候因子的实地测量,分析炎热夏季不同冠层遮阴对风景园林空间热环境、湿环境和风环境的影响差异,结合生理等效温度(Physiological Equivalent Temperature,PET)的计算,评价各不同遮阴类型空间下的人体热舒适感受。结果显示:人体热舒适感受与热环境因子及天空可视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风速风向无明显相关关系;3种遮阴类型中,无遮阴空间热环境、湿环境、风环境均与全遮阴、半遮阴空间差异显著,人体感受最不舒适;全遮阴与半遮阴空间在热环境方面有些微差异,具体表现在半遮阴空间太阳辐射及地表(表面)温度对比全遮阴空间平均值稍高,两者在空气温度、湿环境、风环境方面无太大差异,但受热环境的主要影响,全遮阴空间依然最为舒适,并据此提出有关小气候适宜性设计的改善策略,以期为杭州地区室外风景园林空间的热舒适改善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广场中不同遮蔽情况在太阳运行条件下,小气候及人体热舒适度的变化特征,根据天球模型、太阳视运动轨迹原理,在测点天空鱼眼照片上,叠加日轨图和天空图,绘制成天穹图。以上海广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夏季日间小气候的实地测量和热舒适度的计算,分析天空开阔度对日间小气候和热舒适度的影响,比较天空开阔度和太阳运行所在扇区天空开阔度对日间不同时刻小气候和热舒适度影响的差异,通过组间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热舒适度分析定位出对小气候和热舒适度影响最大的时间和天穹范围,为广场适宜性小气候设计提供更具体准确的设计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4.
5.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高层高密度住区成为中国大中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空间现象.但在既有研究成果中,很少关注基于不同标准层形态的高层高密度住区的住户热舒适度研究.针对此问题,本文首先对重庆市近5年高层高密度住区的住宅标准层形式进了行总结,然后以不同形式标准层为研究对象,以住户满意度为核心,对采光通风情况、夏季遮阳情况和室... 相似文献
6.
7.
该文针对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城市广场采用实地仪器测量和现场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其冬季的室外热环境特点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首义广场作为具有纪念意义的城市开放空间,广场东西两侧共有18个出入口与两边社区相连,具有很好的可达性,但是在广场上活动的人数较少,广场整体使用率较低.受访者对首义广场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城市高密度区域作为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项目楔入不可或缺的土壤,其所面临的区域矛盾正变得日益复杂。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化繁为简、因势利导,成为此类商业综合体设计过程的重要研究课题。以上海紫荆广场案例的规划设计作为研究载体,通过项目在城市高密度环境下所对应采取的实践探索及设计策略,以期在化解矛盾诉求的同时实现商业综合体自身利益发展和区域环境品质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9.
随着"日常性"逐渐成为公共生活的主题,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方式正在呈现出公共与私密的融合与多元化趋势。基于此,文章重点关注城市公共生活的"日常性"品质内涵,并以在高密度城市中越发普及的下沉广场为研究对象,以私密需求与"日常性"的内在原生关联性为理论依据,从"城市家具—空间形态"的互动视角出发,基于形态学的研究方法,从尺寸、形态、位置、尺度四个维度分析城市广场空间形态与典型的私密需求行为表现以及总体"日常性"停留活动表现之间的互动影响机制,并以此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日常性"品质的价值内涵与营造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重点关注当代城市公共生活的日常性品质内涵,以私密需求与日常性的内在原生关联性为理论依据,从城市家具—空间形态的互动视角出发,基于形态学的研究方法,从尺寸、形态、位置、尺度四个维度分析城市广场空间形态同典型的私密需求行为表现以及总体日常性停留活动表现之间的互动影响机制,并以此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日常性品质的价值内涵与营造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人们置于一个空间之中,总是习惯从空间的边界——墙壁、地面、外墙面、围合建筑,开始观察、描述和体验。边界创造了空间,空间联系了边界。二者因为互相对比而成为更具意义的一体。外部空间是广场的精华所在,其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促进社会生活事件发生的社会活动场所。对三峡广场的调研从场所和外部空间、界面的角度入手,一方面挖掘现有设计中的精华,一方面推衍出有价值的内容对设计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上海创智天地社区景观改造中创智农园的设计及建设过程,对都市农业园特有的生态及社会作用进行了探思。文章总结了创智农园系统化的设计过程及一系列生态、人本的设计理念,并基于其建设成果和初期运营效果,总结了一些设计经验,希望对今后都市农园的推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高密度化发展导致公园绿地资源紧张、人口
分布不均等问题,公园绿地配置的不公平性日益突出。在供需
视角的基础上,将连接因素引入公园绿地配置公平性测度中,
从地域均等与空间公平2个维度构建公园绿地配置公平性测度
框架。同时,将POI大数据与传统年鉴统计数据相结合进行人
口测算,提升了测度量化的精准性。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定
量测度步行、跑步和骑行3种慢行交通方式下公园绿地配置的
公平性。研究发现:黄浦区公园绿地配置公平性存在空间异化
特征,高密度城区公园绿地配置公平性由供给因子、需求因子
与连接因子共同决定。为实现高密度城市公园绿地的公平、高
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本案附近上班,每天通勤经过此处。时间长了,出于职业习惯,她开始关注方案设计的实际效果。经过长期的观察,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期望取长补短,对于一些实际使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不足。尽管已无法改变,但至少对未来的设计有所借鉴。类似的设计回访.是景观设计师全程工作的重要环节。却也是最易被省略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由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资源紧缺及人们对城市开放空司的需求增加,促进了下沉广场的产生和发展。但是随着下沉厂场的大量建造,产生了许多设计师所没有考虑周全的问题。以上海静安寺厂场为例,分析其所处的区位特征及周边的发展状况,并就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尺度、形状、标志、引入、天际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双修的大背景下,为弥补老旧社区的功能短板,实现人行优先,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以上海曹杨新村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空间舒适度、界面舒适度和设施舒适度3个维度,以宏观与微观2个视角,综合应用田野调查、Rhinoceros/Grasshopper软件测算、街景语义切分等多种数据收集和处理手段,对社区内20条道路所组成的步行网络的舒适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上海曹杨新村社区的整体步行舒适度处于中等水平,缺乏步行舒适的路段,设施舒适度较差,亟待优化和更新。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