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从"邀风引雨""集鸟纳蝉"等方面,就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中蕴含的声音美营造经验进行总结;并就松风、竹韵等与植物造景相关的自然声响的人文内涵进行概括;结合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之典型景点,就中国传统园林如何利用植物将自然声响引导入园,并在整体的景观意匠中实现其审美内涵提升与拓展的艺术法则进行解析,系统揭示了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声音美意匠。  相似文献   

2.
明清江南园林典型植物香景营造意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焦于中国传统园林的植物香景营造,以明清江南园林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考察《广群芳谱》《花镜》等明清专著中对江南植物的香气特征描述,并与大量明清江南园记互为佐证,梳理出明清江南园林典型香景植物;进而对不同季节典型植物香景的营造模式进行概括;最后以"随园"为案例,就明清江南园林如何将香景美融入到观赏路线的精心安排中进行解析,从中探索明清江南园林植物香景营造意匠。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园林注重植物香景营造,而圆明园盛期的植物香景营造堪称典范。以文献研究为基础,首先对圆明园盛期的香景植物种类进行梳理,并结合景点景名,对主要香景植物的应用方式进行总结;其次依据乾隆御制诗,就香景植物的香味特征描写进行归纳与解析;最后探讨植物香景意境的生成过程,从闻香感觉、闻香感想、闻香感悟三个层面,就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典型香景意境进行探究,以期对现代植物香景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园林在长期的造园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香景营造经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香景营造风格。以19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30年代初的苏州怡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书籍绘画对其植物香景进行解读。首先分析怡园植物,结合传统香文化背景,对其主要香景植物进行梳理;其次,选取园中典型香景,根据香景植物与园林空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阐述其营造方式;进而从多角度解读怡园香景的审美特征,挖掘古典园林香景的营造特点,为现代香景植物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孙佳琪 《住区》2021,(3):135-139
中国古典园林中掇山是造景要素之一,逐渐发展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红楼梦》中关于掇山的描写,结合同时期造园大师张南垣的掇山手法,以及同时期造园家计成的造园专著《园冶》,对大观园掇山的营造手法和意境营造进行梳理.大观园中的掇山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大门处障景的翠嶂和探景的曲径通幽处,另一处是园中部与花溆结合的萝岗石洞和...  相似文献   

6.
张婷  金荷仙 《中国园林》2023,39(6):139-144
通过提取及分析宋词选(《乐府雅词》《绝妙好词》 《阳春白雪》)、宋代园记(笔者筛选整理得105篇)、宋代地 志(《方舆胜览》《舆地纪胜》)文献中的植物香景文本,结 合其余历史文献、图像资料等,对宋代植物香景的营造材料、 营造手法、营造特征、典型香景植物及园林、审美等方面进行 研究。得出基于宋代文人群体的植物香景偏好,发现宋人喜好 的许多香景营造范式在历史上早有渊源,从文学作品方面,包 括先秦典籍、两晋隐逸山水诗、唐诗宋文等都对宋人香景审美 产生重要影响。造景形式上宋人相互仿照或沿袭前人不在少 数,但也发展了宋代的植物香景应用实践;一些新兴的带有典 型宋代文化符号的香景植物审美内涵也为宋人所挖掘,如酴醾 之“香雪”“垂架飘香”,部分园林已具有香景营建自觉意 识。另外总结宋人的香景审美理念,即宗“理”审美为主, “娱情”审美兼具。  相似文献   

7.
汤景琛  金荷仙 《古建园林技术》2024,(171):48-52转73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虚景,讲究以各个感官要素营造富有意境的环境,对园林中的香景营造手法进行研究,有助于古典园林的意境解读及现代园林的香景空间营造。以“浙中第一园”绮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整理绘制绮园香景植物种类及分布现状;归纳绮园典型香景景观主要营造手法为“孤芳流香”“香径沁幽”“香海润坪”,并结合绮园的历史记载对典型香景进行营造方法、文化内涵的探究。最后总结现代园林绿地香景空间营造时应注重“空间营香”“应时有香”“以文塑香”。研究丰富现有传统园林香景景观的理论,也为未来园林绿地中的气味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精妙文学与“大观园”的意境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璐璐 《山西建筑》2012,38(9):222-223
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作展开了叙述,结合《红楼梦》这部精妙文学著作,对大观园的整体布局营造、大观园"意与境"的统一进行了详细论述,以使人们对古典园林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以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的《建筑模式语言》为基础,对比分析中国著名小说《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造园手法,将西方理性思维的模式语言同中国古典建筑建造手法相对比研究,以模式语言中的模式为框架,对应大观园中的造园意境,探索发现《建筑模式语言》一书中的智慧与中国古典建筑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清初陈淏子《花镜》中的"种植位置法"与明末王象晋《群芳谱》中的"雅称"都是成书时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经验与实践的结晶之作,特别是"种植位置法"对其后我国园林以及日本园林的植物景观营造产生巨大影响。在介绍《花镜》与《群芳谱》的作者与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花镜》与《群芳谱》的版本学研究,并通过二者内容的比较研究,得出"种植位置法"是在参考"雅称"的基础上,加入了当时植物配置的手法与作者本人的经验编写而成。旨在揭示"种植位置法"与"雅称"在我国种植设计方面的价值,以期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推广利用并发扬光大。此外,《花镜》填补了明代计成(1634年)《园冶》在园林植物、特别是在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方面的空白,可以将《花镜》与《园冶》并称为中国传统园林基础理论的2本专著。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气味和嗅觉越来越被风景园林领域所重视,世界各地的优秀香景营造案例的研究价值也正在逐步凸显。为了借鉴经典园林中的香景营造策略,选取较具代表性的西班牙摩尔人时期伊斯兰园林作为研究对象,从香景特征和香景营造手法等方面,总结出其园林中的香景特征:①植物选择在宗教、风俗或医学因素影响下,受植物香气、功能等因素影响,并且形成一定的配置模式;②园林中的香景除了植物之外,香薰香料也是香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麝香、松香等。并总结出伊斯兰园林中的香景营造手法有:①植物布置,包括植物行列式种植布局、植物绿篱的修剪以及植物与其他园林造景要素的协同等,有助于园内香味景观的形成;②利用Ansys Fluent、SKetch up等软件对格内拉利弗花园的水渠中庭进行模拟分析,发现十字形狭窄水池的递引过度作用,考虑植物布局营造对于园内环境的影响,水池产生的小气候也对香景营造有一定的助益作用;③园中下沉式的种植池符合人们“坐观”的需求,能够使人更加近距离地感受植物的芳香。研究旨在为现今的园林香景营造或都市嗅觉景观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景观诗情画意浓郁,植物选择不仅考虑其色、香、形、姿、韵等,还包括与环境互作的光影、声响等一切感官体验效果。传统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丰富,并注重新奇植物的引种和应用。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注重与环境相融合,与山体、水体、道路、建筑等园林要素相得益彰,体现出高超的园林艺术和情境。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应传承师法自然、尊重自然的设计理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设计出富有诗情画意的作品,并创新应用多种的植物材料、多样的造景手法,以人为本,科学设计,营造出经典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景观诗情画意浓郁,植物选择不仅考虑其色、香、形、姿、韵等,还包括与环境互作的光影、声响等一切感官体验效果。传统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丰富,并注重新奇植物的引种和应用。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注重与环境相融合,与山体、水体、道路、建筑等园林要素相得益彰,体现出高超的园林艺术和情境。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应传承师法自然、尊重自然的设计理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设计出富有诗情画意的作品,并创新应用多种的植物材料、多样的造景手法,以人为本,科学设计,营造出经典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红楼梦》中创作的纸上园林——贾府宅院和大观园,以及该书诗词中所蕴含的声景营造技术及声景的艺术表达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对我国古典名著中声景的解读,有助于正确理解中国声景文化,并可为现代声景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典造园历史悠久,传统园林景观的营造历来注重视觉审美与听觉体验的交融互动,在长期的造园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声景经验,反映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民间的传统智慧。文章以苏州拙政园为例,阐述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观特征和人文内涵,分析其声景营造手法及声学合理性,并探讨古典园林的声景营造对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气味景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气味景观(smellscape)研究日益受到国际学界关注,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国外气味景观概念的源起,从"人-气味-环境"三者间关系切入,对国外气味景观的研究范畴进行分析,就相关的研究方法进行概括,并就主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此外,中国拥有悠久的香文化传统,园林中以植物气味点景的佳构不胜枚举,营造出独特的园林艺术境界。多年来,我国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可谓独树一帜。在介绍我国气味景观研究进展的同时,着重阐述中国传统植物香文化及园林香景研究方面的成果,以期为当前气味景观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园林植物的意境营造现状,文章以《广群芳谱》传统植物志为主要研究材料,以植物竹为例,用全新的视角对《广群芳谱》中植物的意境描写进行解析,分析并梳理其意境表现方式,并将其具象化,进而探讨《广群芳谱》对当代园林植物造景新的启示,以期给当代园林植物的意境营造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景境观念与营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园林的生命力正在当代设计实践中得到活跃呈现,而以往对中国园林的基本理论认识中的不足也在显现,这要求我们对园林理论的基本概念进行反思。该研究以"景境"作为传统园林欣赏与营造的核心关注,在中国园林史的情境中,进行景、境、意三个方面的讨论:对于"景",在观念上要超越表面化的视觉形式,在营造上建立起自由灵活的态度;对于"境",在观念上要超越现代主义空间的不当预设和视觉画意的局限,在营造上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建立起人的综合体验;对于"景"与"境"共有的"意",可从外在的文学品题和内在的文化审美两个方面关注,尤以抓住呈现生命精神的"势"这一关键作为营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陈意微  袁晓梅 《风景园林》2017,24(10):110-116
蔷薇是中国传统园林应用中历史悠久的重要造景植物。通过考察历代诗词、园记、园图、园论等史料,探析中国传统园林蔷薇类群发展及其配置手法演进、审美趣味变迁,并指出蔷薇从早期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野蔷薇,发展到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的类群;配置手法从简单走向丰富多样,并且日益同其他景观要素有机融合;审美趣味从早期对蔷薇色、香、姿的笼统描述及艳情意趣,发展到对蔷薇格韵的高下品评,以及对不同配置手法的雅俗鉴赏。蔷薇造景历史反映了传统园林植物栽培从实用到观赏,并逐渐提炼出形式多样的艺术化配置手法的基本演进历程及植物品评标准的复杂变迁。  相似文献   

20.
现今,《红楼梦》已成为世界性文学巨著,为文化交流之一。北京、上海两市先后营建“大观园”,供人们游览欣赏,“大观园”已成为我国山水园林创作的一种题材。本文在研究《红楼梦》专著中有关大观园的时空转换和物境布局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布局特点及其意境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