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目前对私家园林的研究大多基于对景观元素、建筑等的研究,而很少研究界面对视觉容量与情感体验的影响。该文主要探究视觉所能观察的界面数量和界面丰富度对视觉容量、人的情感体验的影响。从不同的研究角度选取定量不定量,探求界面数量和丰富度如何影响视觉情感;同时结合游览路线不同时的观景差异性,并考虑观景物与观赏者的视角范围和空间尺度对游览者观景感受的影响,以此作为制约界面中数量和元素丰富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市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林为研究对象,对景观视觉质量展开评价,分析影响视觉质量的因子及核心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把影响因子转化成核心特征指数;结合眼动分析图和特征指数分析影响风景林视觉质量的核心因素。影响视觉质量的特征指数分别为:风景林近自然度、地域文化特征、色彩丰富度、乔木易识别特征以及林内空间感。风景林近自然度、地域文化特征以及色彩丰富度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最为重要。以期能够对风景林的经营管理以及植物景观营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现有山地居住区植物景观的设计, 常忽略居民审美喜好,导致其不能完全符合 游憩者喜好。本文以山地居住区环境中植物 景观为研究对象,对重庆城区不同环境中的 居住区植物景观展开调研,运用视觉美景度 (SBE)评价,结合主成分因子提取法,构建 适用于山地居住区植物景观的评价模型。结 果显示:第一,景观色彩丰富程度,对山地居 住区环境影响最大;第二,因地制宜地梳理 山地居住区植被显著度与景观空间序列,能 提升居住区环境整体质量;第三,植物群落 类型多样性与美景度值呈负相关,根据居住 区内地形条件分区域营造植物景观更符合居 民审美喜好。  相似文献   

4.
以滨水区域范围的影响因素——水系和受水系范围影响的景观为研究对象,在考虑区域规划的完整性和独立特性的基础上,从景观带中的人、水环境、绿化植被与街区呈现的以人为本的适宜化为主导的设计原则,探讨景观设施的感官体验,以此作为滨水空间构建的规划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该文采用观察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学习空间及其座位的朝向、视野范围、楼层服务设施、空间安静度、空间丰富度各因素进行分析,以探究大型校园图书馆内读者在学习时对座位选择的偏好。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因素中,服务设施对座位选择的影响最大,服务设施越齐全的区域受欢迎程度越高;在座位单体因素中:桌长影响使用频率,长度越长的座位使用频次越低;最受欢迎的座位类型为单侧靠窗,其次为侧面靠墙。  相似文献   

6.
视觉景观美感度是指人们能够体验到的视觉景观美的程度,其大小不但与景观客体特征有关,而且与评价者的人口特征有关。景观美感度评价不但要确定一处景观美感度的大小,而且要深入理解影响景观美感度的因素,从而为风景园林实践提供服务。总结前人的研究结论,重点探讨了影响景观美感度的景观物理特征和评价者人口特征,但从前人的研究结论来看,不同的研究者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甚至有的结论是相反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不同研究者研究的景观类型不同,选取的景观特征不同以及缺乏不同人口特征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依据上述分析,指出了中国5个景观评价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多个人口特征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景观特征选取的研究,建设项目视觉景观影响评价的研究,视觉与其他知觉相互影响的研究以及美感度与其他景观功能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7.
韦璐  黄清俊 《园林》2022,(6):125-134
在公园城市的建设中,上海公园绿地数量和面积一直在逐年增加。选取6个上海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照片拍摄为主要形式进行资料采集,采用美景度评价法和语义差异法对122名不同背景的普通居民和30名专业人士进行景观评价,运用SPSS26.0软件分析数据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得出结论:(1)普通公众与专业人士审美具有一定相似性,两者同时认为含有水体且景观要素和谐丰富的景观美景度较高;(2)根据建立的景观质量评价模型,吸引力(0.458)、景观和谐度(0.239)、景观丰富度(0.416)会对美景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其中吸引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层次感、色彩感、空间感、吸引力、特色感、植物多样性、植被显著度、景观和谐度、景观丰富度可以解释美景度94.4%的变化原因。研究可为推进上海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校园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生物栖息地岛屿,也是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集水池是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对生物多样性提升具有较高的价值,并可能受植被和水体等因素的影响。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为研究地,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不同层次植被和水体条件下设置模拟集水池,探究校园绿地的集水池对鸟类、小型兽类多样性的提升效果。在2022年7-9月间共获得有效照片1 398张,记录到鸟类20种,小型兽类6种。研究发现,在不同层次植被和水体条件下,集水池附近的鸟类物种β多样性的嵌套组分比例高于空间周转组分。植被层次和水体距离对集水池的鸟类物种丰富度贡献显著,对兽类丰富度贡献不显著。在靠近水体(距离<30 m)时,鸟类丰富度随着层次的增加而增加,在远离水体(距离>30 m)时,乔木+草本植被的鸟类丰富度显著高于单草本层和乔木+灌木+草本多层植被。小型兽类丰富度受植被层次和水体距离的作用不明显。在优势种多度的影响方面,植被层次对集水池附近的乌鸫多度贡献显著(P<0.05),水体距离作用不明显。植被层次越简单,集水池附近乌鸫的多度越高。在远离水体时,集水池附近流浪猫的多度随植被稀疏程度增加而显著增...  相似文献   

9.
丰富的自然体验与感知有利于发挥绿地的健康效 益,明确影响滨江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的景观环境要素 对于精细化提升公园绿地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沿江 型湿地公园上海后滩公园为例,采用游客受雇佣拍摄法,获得 景观环境感知特征数据及感知自然程度和感知复愈程度评分数 据,探索与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相关的公园绿地景观环 境影响要素。研究发现:1)场景内存在水体、植被物种丰富度 越高、视觉主体植被健康程度越高、场地的整洁程度越高、无 硬质铺地道路或道路类型为线性延伸路径,对人群的自然感知 程度和感知复愈程度更有利;2)场景内有动物出现、人工修剪 痕迹更少会显著提升人群对自然的感知程度,但与人群的感知 复愈程度相关性不显著;3)场景内的土地裸露度会负向影响 公众在自然中的复愈感受,而对人群的自然感知程度无显著影 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沿江型湿地公园景观环境提出设计 优化建议:1)增加水体要素;2)提高植被物种丰富度;3)提高 场景整洁度,降低土地裸露度,同时也须避免对植被的过度修 剪;4)营造丰富生境,提高野生动物多样性及其可观测性。  相似文献   

10.
乡土景观——得克萨斯州景观设计的符号和象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景观设计师在园林或私宅设计方面深受自然景观的启发.为什么自然界能够成为景观创作的灵感和象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拥有丰富多样的地形、土壤、气候、地质和植被,这些丰富的自然特征不仅是构筑乡土景观的重要元素,同时使不同区域具有独特性、地域感以及引以为豪的区域价值和对不同生物群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动态景观作为景观视觉审美的研究对象,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梳理城市景观中动态景观的涵义、内容和特点,提出了城市环境设计中动态景观视觉审美的提升方法。从视觉美学的角度,研究动态景观对城市景观、城市居民产生的视觉审美效应,丰富城市环境景观理论,拓宽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严寒地区积雪期长,雪景观对户外环境的视觉舒适度形成了不同的影响。实验以雪景观图片为素材,利用打分法和图片分析法获取数据,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雪景观对视觉舒适度有不利影响。其中,高亮度雪占整个图像面积的比例与视觉舒适度呈负相关;丰富的景观层次、色彩有助于提升雪环境中的视觉舒适度。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通过植物种植、地形处理、园林建筑小品设计、视野控制等措施来减少视域中高亮雪面积比例、增加景观层次、丰富景观色彩,从而提升风景园林中雪景视觉舒适度的对策,以期对提高严寒地区雪景观舒适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乡村景观的视觉感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照片访谈,对乡村景观视觉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不同人群对乡村景观的视觉感知。此方法将研究所针对的乡村景观按公众喜好进行排序,并将景观中包含的各种元素对视觉质量的贡献及其属性有效地筛选出来。以山东烟台初旺村为例对方法进行了应用。调查中所用的图片包含乡村景观的可视性元素,如建筑造型,景观植被等。研究者从200张120°全景照片中选取30张进行访谈,并选择50位村民及50位从业者通过照片以找到景观中明显的特性为前提,对代表景观的视觉特性的元素进行了筛选与评价。结果显示,不同人群对同一乡村景观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到不同的特点、功能与意义。因此,在制定针对乡村发展的相关政策时,应当考虑多方偏好及因素。  相似文献   

14.
华中科技大学以"森林大学"而闻名,优美的校园环境为每个行走其中的师生带来视觉上的清新和心理上的愉悦,探究道路景观对愉悦度的影响因素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进行校园道路景观设计和改造,为全校师生创造更加宜人舒适的校园环境。本文选取了几处典型校园道路景观,提取出校园道路景观愉悦度可能的影响因素,分别针对每一种影响因素,利用照片模拟校园环境,通过眼动仪记录被试者视觉中心点停留的位置。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5.
遗址公园是城市公园的一种特殊形式,对追溯城市历史和宣传城市文化有着重要作用。视觉景观评价作为景观资源评定的有效方式,对挖掘潜在观景点、完善现有观景体系、提I升景观视觉感受,进而打造高质量遗址公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神木市杨家城遗址公园为例,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S),采用主客观、动静态结合的视觉景观评价方法,综合分析动静态两种不同观景状态下观景效果的变化,对相应观景空间的视觉景观资源进行定量化研究;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主观感受校核,从而选取出潜在高质量的观景点,预判各路段现状的主景观和景观丰富程度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公园景观系统的优化完善建议,进一步丰富游览者对遗址公园的游览体验并加深遗址公园的精神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6.
陈国栋  邱冰  王浩 《中国园林》2022,38(2):31-36
为能够定量评估、优化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改进传统的BIB-LCJ法和SD法,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筛选出植物群落丰富度、色彩对比度、季相特征、植物配置模式、植被多样性和林冠线变化6项显著视觉特征要素,形成一种基于虚拟现实三维建模技术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评价与修正方法.并以长荡湖旅游度假区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7.
基于视觉分析的大地景观风貌优化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地景观包含自然、生态、社会和文化等不同类型的风貌要素,针对其特点进行风貌优化控制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基于其生态环境多元、人文资源丰富和新城建设发展迅猛的风貌特征,结合视觉分析的相关理论和实际调研数据,从视觉可见、视觉舒适和视觉美观3个层次解析城乡景观风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昌平区景观风貌优化策略,包括提高视点品质、完善视域覆盖、设立禁(限)建区、连贯区域道路和协调景观要素等,进而提炼及优化昌平区的景观风貌特质,为昌平区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李渊  严泽幸  王德 《风景园林》2019,26(3):110-115
台风是沿海地区危害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高效、准确的灾害监测与评估为灾情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以“莫兰蒂”台风为例,利用无人机遥感影像提取台风前后的植被覆盖信息,通过计算、对比各自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植被分布格局的变化,进一步通过对比图斑差异和计算受灾图斑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鼓浪屿受灾图斑的分布情况与受灾细节。研究结果表明,鼓浪屿景观虽然存在较多小面积斑块,但整体格局呈集聚分布。台风未影响岛上景观的整体分布特征,台风前植被景观与非植被景观比例大致相等,分布均衡,台风后植被减少使非植被景观成为鼓浪屿的优势景观。受台风影响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改变,由台风前非植被斑块的景观破碎化程度高转变为台风后植被斑块景观破碎程度高,且台风后植被聚集程度有所减小。受灾区域呈现规律性分布,位于山体之上及周边无遮挡的开敞地区受灾更为严重,建筑密集区和受山体遮挡的区域受灾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系统整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现代道路景观的制约因素及其影响范围已不再限于道路红线之间,更非单纯为了视觉审美。在重庆市万州区长江北岸滨江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运用区域时空整体分析方法,从周边用地升值、道路交通、生态绿地建设、历史文化传承、旅游开发、视觉美学等方面,对道路景观进行系统整合与整体评价:在观念意识上转变“就景观论景观”的传统思维,形成景观区域观、时空观;在理论方法上探讨“把个体或整体景观建设与更大范围内的城市综合发展紧密联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在技术手段上提出了一系列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系统整合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文  王伟峰  杨建军 《中国园林》2023,39(9):106-112
当前,对城市森林公园美景度影响因素的体系构建及要素量化还处于探索阶段,对访客群体差异性及其机理研究不足。以南昌市瑶湖郊野森林公园为例进行景观美景度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分层选取4种类型40个景观样本,分别进行大众群体评价和设计要素细分。以正态分位数法计算每个样本的美景度值(SBE)。采取逐步回归分析法和最佳子集分析法,分别建立美景度值和影响因子的评价模型,结果如下。1)从类别看,美景度排序为:道路景观>建筑及小品景观>水体景观>植被景观。2)10个评价因子均与景观美景度显著相关,其中“设施协调感”关联性最强。3)评价因子对美景度的影响程度排序为:设施协调感>空间尺度感>场景均衡性>画面联想性>景观主从性>形式统一感。4)不同性别群体对比,女性评价均值高于男性,离散系数低于男性。5)不同居住地和受教育程度对景观审美均产生影响。结论表明,公园环境美景度与研究所界定的景观设计评价因子有直接关联,但不同的评价因子对美景度的影响程度不同。6个评价因子对环境营造和设计方法有着直接的启示意义。通过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