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枣叶的乙醇提取物经乙酸乙酯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反复制备纯化,得到5种化合物。经LC-MS、1H NMR和13C NMR进行鉴定,分别为:槲皮素-3-O-洋槐糖苷(1)、槲皮素-3-O-芸香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山奈酚-3-O-芸香糖苷(4)、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α-L-鼠李糖苷(5)。对5种黄酮单体化合物清除ABTS+、DPPH自由基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5种化合物清除ABTS+、DPPH自由基的活性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其中化合物3表现出最强的活性,化合物1、2、5活性适中,化合物4的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2.
此项目研究了新疆野生樱桃李叶乙酸乙酯活性部位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采用甲醇浸泡提取野生樱桃李叶,依次采用环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其醇提物。乙酸乙酯活性部分采用MCI (Middle Chromatogram Isolated Gel)大孔树脂柱粗分离,后续进一步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ODS (Octadecyl silane)反向硅胶柱和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NMR)数据并与相关参考文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从野生樱桃李叶中共分离并鉴定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1),槲皮素-3-O-β-D-木糖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5),山柰酚-3-O-β-D-木糖苷(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8),反式-二氢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9),顺式-二氢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0),顺式-二氢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1)。所有黄酮类成分均为首次从新疆野生樱桃李叶中分离鉴定,槲皮素和山柰酚糖苷是其主要的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Franch.)Hara的化学成分。方法溶剂提取后,利用正相硅胶色谱,反向制备色谱,ODS柱色谱等手段对该植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提取物进行分离与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电子轰击质谱(EI-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分离鉴定为β-谷甾醇(Ⅰ),槲皮素(Ⅱ),胡萝卜苷(Ⅲ),豆甾醇(Ⅳ),偏诺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Ⅴ),熊果酸(Ⅵ),薯蓣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糖苷(Ⅶ),葡萄糖(Ⅷ),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Ⅸ),山奈酚(Ⅹ)。结论化合物Ⅱ,Ⅹ为种首发,化合物Ⅵ,Ⅷ为属首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顶坛花椒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筛选测定顶坛花椒果皮的甲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溶剂萃取部位抗氧化活性,筛选出抗氧化活性部位,然后采用柱层析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活性部位,通过13C-NMR、1H-NMR和质谱法,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顶坛花椒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显著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为活性部位,从中分离得到的5个主要成分分别被鉴定为:2’-羟基-β-山椒素(1),异鼠李素-3-O-β-半乳糖苷(2),槲皮素-3-O-β-半乳糖苷(3),槲皮素-3-O-β-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4’’-O-硬脂酰基)葡萄糖苷(5),其中(5)为首次从花椒属植物分离得到。结论:顶坛花椒果皮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主要活性成分为其中的酰胺类和黄酮类组分。  相似文献   

5.
通过甲醇提取,常压、中压和高压制备色谱分离,从津巴布韦烤烟烟叶中提取出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得率0.0034%,并进行了质谱、紫外、红外和核磁共振结构鉴定,以及在氦气中的热裂解-GC/MS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物为目标物,其热解产物主要是巨豆三烯酮4个同分异构体和少量3-氧代-α-紫罗兰醇.  相似文献   

6.
常春油麻藤花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常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型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单体,鉴定为矢车菊3-O-6'-O-α-鼠李糖-β-D-葡萄糖苷(cyanidin3-O-6'-O-α-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I)、矢车菊3-O-β-D-葡萄糖苷(cyanidin 3-O-β-D-glucopyranoside,II)、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III)、二氢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IV)、山奈酚(kaempferol,V)、异夏佛塔苷(6-C-β-L-arabinopyranosyl-8-C-β-D-glucopyranosyl apigeni,VI)、山奈酚-33-O-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yl-(1-...  相似文献   

7.
研究绞股蓝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成分以及其自由基消除和抗氧化活性。采用多种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应用1H-NMR和13C-NMR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HPLC分析其指纹图谱,采用DPPH、ABTS和FRAP三种体外检测体系进行抗氧化和自由基消除活性的研究。从绞股蓝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出2个抗氧化活性较强的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3-O-[2'-反式-肉桂酰基-3'-O-β-D-葡萄糖基-3'-O-β-D-葡萄糖基](化合物1)、3,4-二羟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2)。HPLC证实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部位分别含化合物1和2。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化合物1和化合物2都显示了较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在浓度为400~800μg/m L范围内,化合物2的抗氧化活性高于阳性对照Vc;ATBS实验,在12.5~100μg/m L浓度范围内,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清除能力均高于Vc;FRAP实验结果为在较低浓度下,Vc的抗氧化活性高于化合物1和化合物2,但是在800μg/m L时,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抗氧化活性接近Vc。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板栗壳乙酸乙酯提取物体外活性,并分析其活性成分,依次采用DPPH法、ABTS法测定板栗壳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PNPG法测定其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板栗壳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能力且可显著地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其有效成分主要为脂溶性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水果酵素在自然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研究酵素的抗氧化活性;以可溶性淀粉和4-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测定酵素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酵素在发酵结束后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87.19%和100.00%;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9.57%和81.67%。酵素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明显,表明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潜力。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葛根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能力.以抗环血酸为阳性对照,通过测定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来评价葛根不同提取物体外抗氧化能力;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研究葛根各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139-142
油菜蜂花粉粉碎后经体积分数90%乙醇回流提取,浓缩后依次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以及萃余物4个部分。其中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作用,并能显著降低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和脑组织中单胺氧化酶(MAO)活力(P<0.05)。从石油醚萃取物得到物质主要为3个亚麻酸类化合物,分别为:α-亚麻酸、α-亚麻酸甘油酯、3'-甲氧基-α-亚麻酸甘油酯,从乙酸乙酯萃取物得到的主要物质为3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表明油菜蜂花粉中抗氧化性活性成分主要为亚麻酸类和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声提取不同月份准噶尔山楂叶,系统溶剂萃取其醇提物得到环己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分别测定其总黄酮含量,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铁离子还原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准噶尔山楂叶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准噶尔山楂叶各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以总黄酮含量最高的乙酸乙酯部位(28.87 mg/g)效果最佳,其对DPPH清除活性(IC_(50)=0.026 mg/m L)远强于阳性对照BHA(IC_(50)=0.996 mg/m L),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_(50)=191.71 g/m L)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_(50)=1 044.32 g/m L)。各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与其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性,说明黄酮类化合物为影响其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莱菔子化学成分,探索生品莱菔子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HP-20、聚苯乙烯型大孔吸附树脂(MCI gel)、ODS、硅胶及LiChroprep RP-18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光谱学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莱菔子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顺-13-二十二碳烯酸(1)、豆甾-4-烯-3-酮(2)、(22E,24R)-麦角甾-5,22-二烯-3β-醇(3)、豆甾-5-烯-3β-醇(4)、反-阿魏酸甲酯(5)、反-芥子酸甲酯(6)、β-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7)、α-D-吡喃半乳糖基-(1-6)-α-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呋喃果糖苷(8)、β-D-呋喃果糖基-α-D-(6-芥子酰基)葡萄糖苷(9)、β-D-(3-芥子酰基)呋喃果糖基-α-D-葡萄糖苷(10)、β-D-(3-芥子酰基)呋喃果糖基-α-D-(6-芥子酰基)葡萄糖苷(11)、β-D-(3,4-二芥子酰基)呋喃果糖基-α-D-(6-芥子酰基)葡萄糖苷(12)、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3)、异鼠李素-3,4’-O-β-D-二葡萄糖苷(14)、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5)、3’-O-甲基-(-)-表儿茶素-7-O-β-D-葡萄糖苷(16)。结论:化合物2、3、7~10、13~16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高速逆流色谱与制备液相联用技术分离茯砖茶中黄酮类化合物。高速逆流色谱以正丁醇/乙酸乙酯/乙腈/0.5%乙酸水=12:2:3:15(V/V)为溶剂体系,将茯砖茶提取物分成7个流分,各流分经制备液相分离,获到19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鉴定了15个化合物,均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1),芹菜素-6-C-α-L-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2),芹菜素-7-O-β-D-半乳糖-8-C-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3-O-葡萄糖-(1-3)-鼠李糖-(1-6)-葡萄糖(4),山奈酚-3-O-β-D-葡萄糖-(1-3)-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5),芹菜素-7-O-α-L-鼠李糖-8-C-β-D-半乳糖(6),芦丁(7),山奈酚-3-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8),Camelliquercetiside A(10),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12),异牡荆苷(13),牡荆苷(1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6),Camelliquercetiside C(17),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18),其中化合物3和6为新黄酮碳苷化合物,化合物1为茶叶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油茶粕中黄酮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本研究运用优化的分离纯化方法对油茶粕中黄酮进行粗提和HZ816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然后再经硅胶柱对其黄酮化合物层析,得到2种黄酮化合物,分别记为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随后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和紫外光谱对上述分离得到的2种黄酮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这2种物质分别为山奈酚3-O-[2-O-β-D-木糖-6-O-α-L-鼠李糖]-β-D-葡萄糖苷(化合物Ⅰ)和山奈酚3-O-[2-O-β-D-半乳糖-6-O-α-L-鼠李糖]-β-D-葡萄糖苷(化合物Ⅱ)。对分离的黄酮化合物采用1,1-二苯基-3-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法(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在体外进行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总黄酮、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清除DPPH自由基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4、1.88、2.41 mg/m L,清除超氧阴离子IC50分别为1.38、1.13、1.29 mg/m L。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以对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的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测定了簕菜提取物及其化学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为簕菜降血糖作用提供试验证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簕菜中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步骤进行浓缩;簕菜叶、茎和根的乙酸乙酯层都表现出最高的抑制活性;簕菜乙酸乙酯层的9个萜类和6个多酚类化学成分中,二萜化合物ent-kaur-15-en-17-al-19-oic acid和多酚化合物异绿原酸C具有最好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品阿卡波糖,它们可能是簕菜提取物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成分。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樟叶木脂素超声波技术提取条件,探究其抗氧化性、抗肝癌活性,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各个因素对木脂素提取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粗品经过浓缩、萃取、柱色谱等步骤进行分离纯化;紫外色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利用高效液相谱(High Efficiency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外标法进行纯度鉴定;同时利用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 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法,羟基自由基清除法研究其抗氧化性; MTS (3-(4, 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etrazolium)法研究其对肝癌细胞(HepG2)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樟叶木脂素的最优超声提取条件为浸提时间78 min,超声时间3 min,料液比1:22 g/mL,乙醇浓度60%,在此条件下樟树叶中木脂素提取量为45.31 mg/g;经过纯化和结构鉴定最终得到芝麻素和松脂素-β-D-吡喃葡萄糖苷,其纯度分别为94.84%和90.14%;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芝麻素,松脂素-β-D-吡喃葡萄糖苷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效果,其中松脂素-β-D-吡喃葡萄糖苷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0.31 mg/mL,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为0.71 mg/mL;芝麻素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0.55 mg/mL,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为0.94 mg/mL。细胞毒性试验发现芝麻素、松脂素-β-D-吡喃葡萄糖苷均对HepG2有抑制作用,且芝麻素对肝癌细胞(HepG2)、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作用大于松脂素-β-D-吡喃葡萄糖苷。综上可知响应面法可以用于樟叶木脂素的提取分离,且该提取物具有抗氧化和抗肝癌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取分离纯化甘薯叶片中多酚的成分,并研究其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Sephadex 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甘薯叶片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的多酚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和文献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不同化合物对3种病原菌最小抗菌浓度;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测量不同化合物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并计算半数抗菌浓度。结果 从甘薯叶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3个酚酸类单体化合物、2个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和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5种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中咖啡酸对肺炎克雷伯菌抑制作用明显;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明显; 3,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和槲皮素-3-O-β-吡喃葡萄糖苷对鲍曼不动杆菌抑制作用明显。结论 多酚成分是甘薯叶片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作为天然抗菌剂应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喙花姜块茎和根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再对其主要化合物进行检索分析其安全性.通过4-硝基苯基-β-D-吡喃半乳糖苷(4-nitrophenyl-β-D-galactoside,PNPG)法分析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喙花姜块茎和根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大致相似,但...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番石榴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活性物质基础。采用95%乙醇溶液浸泡提取、正己烷和乙酸乙酯萃取后得到粗提物,首先分析了乙酸乙酯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然后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清除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当浓度为1 mg/m L时,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94.15%、87.88%和67.3%,清除效果接近或强于同浓度的Vc。通过硅胶柱色普、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技术从番石榴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MS和NMR等波谱数据和结合文献,最终确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去甲氧基荚果蕨(1)、胶藤素(2)、槲皮素(3)和异槲皮苷(4),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番石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二氢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