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振威  杨锐 《风景园林》2019,26(4):33-38
英国应对复杂问题形成了精细而又综合的国家公园保护机制,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借鉴意义。自然保护与景观保护是英国国家公园保护的"二元方法",是国家层面保护制度在国家公园中的"投射"。基于此形成了以国家保护制度为骨架,国家公园层面补充强化的国家公园保护制度。首先,系统阐释了国家层面以生物多样性为主导的自然保护机制和国家公园层面的强化措施;其次,分析了基于景观特征评估的景观保护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英国国家公园自然保护与景观保护对中国当前国家公园机制建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性产业,对国家"一带一路""海洋开发""城镇化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解决制约我国建材工业健康发展的资源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是建材行业面临的重大任务。积聚行业优质创新资源与创新要素,突破行业体制机制壁垒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要"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应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构建生态补偿制度,着力解决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偏低、生产开发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保护生态得不到合理回报等问题。"因此,对自然资本进行评估是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生态补偿制度的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4)
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是农业生产的两大基本要素,日本农地制度从班田制至今的变迁历程,都是围绕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生产技术、生产组织之间的关系展开的,农地制度就是关于"人"与"地"关系的制度。土地对初级农业生产者具有溢出效应,同时对高层次的农业生产者具有需求,"人""地"之间自古至今这种循环流动的博弈影响着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组织的发展,这一过程就是农地制度变迁的过程,农地制度改革在不断寻求"人""地"均衡中促进农业现代化,围绕人的现代化,进而推进国家现代化,这是历史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人类永远不可逃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
<正>耕地是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土地资源,不仅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资源基础,还直接关系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生态建设。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在人多地少的我国,耕地显得更加珍贵,耕地保护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一、耕地保护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1、"闲事莫管"心态冲击"匹夫有责"精神。虽然对外界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7)
党的十八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是科学发展的根本理念;顺应自然,是科学发展的决策原则;保护自然,是科学发展的实践要求。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中的"道生万物""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观点恰好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相契合,对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城市泛景观"是从城市宏观、纵深角度研究城市景观:城市景观不仅是绿色的景物或自然场地,还是一个整体连续的、弹性可生长的,并能协调"自然""城市""建筑""人"的关系且使之和谐共生的有机系统。城市泛景观营造的系统具有"三性五化"的特征:整体系统性、科技智能性、在地乡土性;生态化、人文化、艺术化、场景化、精细化。"十三五"时期,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8.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建设、文化传承、市民记忆、名片宣传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在高速发展阶段下,历史街区保护存在着重要的问题。日本作为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也是亚洲最早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国家,在历史文化保护意识方面启蒙较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通过介绍日本社区营造的案例——岐阜县古川町,详细的介绍日本古川町使用"社区营造"的保护方法对传统地区进行保护,并从"文化营造""提高市民地位""丰富保护模式""发挥NGO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当前我国街区保护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以期为中国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作为全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论城乡规划管理中文化遗产保护的行政争议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顿明明  赵民 《规划师》2010,26(1):41-46
城乡规划管理中所涉及的文化遗产保护的行政争议日益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其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我国物权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尚存在欠缺之处;城乡文化遗产保护所涉及的基本问题的法源不全及不统一,社会公众和行政部门对此难以把握,对"为什么保护""保护什么""如何保护""谁来保护"等问题没有达成共识,导致出现矛盾和争议。今后在继续探讨物质性保护的规划策略和工程技术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经济、法律等领域的相关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存在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等问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人文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这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正在推进文化对于城市复兴的重要战略实践总体一致。本研究结合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和国家推进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战略,借鉴国外城镇文化复兴经验,以文化创意新城发展为切入点,系统研究两者联动,提出从空间上形成"聚落文化-城镇文化-区域文化-国家文化"承接、关联和活化的总体战略,为城镇文化复兴提供顶层空间战略支撑和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法,并将智慧、低碳、绿色等核心理念与文化充分融合。  相似文献   

11.
《新建筑》2016,(2)
中匡古村大会力求打造一个超部门、多学科、跨行业的对话机制和交流平台,并围绕"古村+制度""古村+文旅""古村+公益""古村+众创"等主题展开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的研讨。古村落的原住民、投资者和运营者都肩负着保护与传承、发展与建设的历史使命。保护与活化不仅仅是乡村"硬件"的修缮,还包括"软件"的重塑,它涉及乡村的方方面面。综述与会各方对古村保护与活化问题的多元化解析和回应,以期引发对乡村发展和建设模式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论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保护地规划之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自然保护地规划作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的新要求,在分析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5个方面讨论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保护地规划的定位。在功能定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是以自然保护为首要目标的专项规划;在层次定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是贯穿国土空间规划三级体系的专项规划;在时序定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是在国家和省域2个层面前置的专项规划;在地类定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存在新设一类"生态用地"的需求;在法定地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需在自身法律体系、国土空间规划法律体系和相关既有自然资源法律体系等3个层面明确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作为中国少有的古代规划与营建知识体系的鲜活载体和典范工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面对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恶化、资源趋紧、特色缺失、文化断层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归纳提炼其所蕴含的三大生态智慧核心,包括"遵循自然的形制格局""功能融合的空间形态"和"物尽其用的营造法则"。针对其当代发展困境,基于生态智慧理念分别从"消减胁迫因子,提升生态韧性""精明管理土地,优化产业结构""传承空间要素,更新场所环境""关注人文感知,回归设计本原"4个层面提出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保护策略,以期为山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狭义的生态文明倾向于立足原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保护主义范畴;而狭义的可持续发展则更强调能源和资源要素利用的持续性。位于欠发达地区的湿地生态区一方面属于生态敏感区,另一方面又是当地发展的比较优势资源,保护利用好这类资源,恰恰给了这两个理念一个很好的融合点。研究总结我国当前欠发达地区湿地保护与利用面临的"规划匮乏""规划失衡""规划失灵"等问题,从"规划切入""规划内容""规划组织""规划控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并以沈阳市卧龙湖生态区为例,探索生态敏感区主动保护与"城—湖"互动发展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5.
高磊 《城乡建设》2021,(2):10-15
一、? ?牢记嘱托,科学治理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大理考察时作出"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的重要指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为深入落实好习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重要指示,大理州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地既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为显著的客体,也是气候变化适应性应对的重要载体。在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亟须探索自然保护地适应气候变化的路径。以新西兰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经梳理分析,初步总结得出对我国自然保护地适应性应对的5点启示:建立气候变化适应性管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构建动态规划体系和方法,提高响应能力;全面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抵御能力;重视游憩变化与设施安全,降低利用风险;加强科研监测力度与广度,夯实应对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城乡关系的本质看,日本的城乡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体化时期。由于中日两国的农耕文化及城乡关系的起点具有相似性,因而在我国当前的城乡发展实践及制度建设中要尤其关注日本的经验。首先回顾日本城乡发展的演进历程,认为其工农、城乡关系相应经历了从"以工补农、以乡育城""、工农平等""、工农协调""、以工补农""、以工促农"到"以城养乡"的变化;进而对日本地方行政及治理方面的相关制度进行梳理和介绍,认为与地方行政结构相匹配的财政平衡制度及事权划分,以及明晰的地区间、城乡间的财权和事权关系,在日本城乡发展治理中有着重要意义;然后以东京多摩地区的町村为例,介绍其乡村发展和治理状况;最后探讨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钟乐  杨锐  赵智聪 《风景园林》2019,26(6):85-90
暗夜星空是自然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荒野价值的综合载体,是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的重要保护对象之一。中国有大量研究聚焦于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相关领域,但针对暗夜星空的研究尚少。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认为暗夜星空是"国家公园的一半",并在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其经验值得借鉴。通过介绍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经验,包含暗夜星空的概念界定、保护价值、保护需求,分析国家公园体系单位的保护优势,从星空监测、规划设计、访客管理、活动组织、价值展示、法律保障、国际合作等方面总结保护管理举措和保障措施。最后,分析中国开展暗夜星空保护与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筑境之道""营境之理""成境之术"3方面对中国的暗夜星空保护和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6)
<正>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取法自然"等朴素的自然主义思想精髓,对破解当前绿色发展难题,促进新时代自然资源保护,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非常特殊的价值和作用。一、秉承和光同尘思想,在强化和谐共生的理念中促进自然资源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深刻揭示了保护自然资源的重大意义。古人讲"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强调"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主张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面临着复杂的发展态势。文章通过对柞水县凤凰古镇的调研解析,从传统建筑的衰败、部分合院空间混乱、新建村镇空间形态对传统村镇空间形态的侵蚀和影响、自然山水关系的淡化、非物质文化的衰退等方面,分析古镇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及原因,探讨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力图为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