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城市绿地布局对所在城市区域的局地气候的影响效应,采用华南中尺度区域模式GRAPES大气模拟方法,在ArcGIS10.0和ERDAS9.2平台上进行地形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数据的转换,使其接入GRAPES大气模拟界面进行局地气候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对局地风场的形成影响显著,并与其分布紧密相关,城市绿地能够与周围建成区之间形成局地风场的圈层效应,强化周边区域的风速,利于空气污染的稀释。试验结果还表明,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对温度场的空间分布影响微弱。据此分析,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规划应当考虑其对城市局地风场形成的影响,通过一定规模面积的绿地布局能够增强城市气流输送,并激发城市中尺度次级环流,进而改善周围环境温度,对局地气候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基于局地气候改善的优化绿地布局方式是保留并建设位于城市上风向的大规模氧源绿地,同时在城市一定范围区域内,集中布局面积不小于70ha的绿地,而非进行点小面广的星星点点式布局。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城市小气候、微气候环境恶化的负面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些现象,城市建筑布局、建筑形式应当进行合理的调整,将不良气候环境产生的几率降到最低,营造合理的街区和群体空间,形成城市内部舒适的气候区.该文运用CFD模拟的方法对金帛岛城市风道格局进行验证与分析,以城市设计方案为基础进行模拟,找出局部的气候环境问题区域.基于CF...  相似文献   

3.
《华中建筑》2021,39(6)
该文以干旱区传统聚落吐鲁番麻扎村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夏季高温干燥气候条件,探究麻扎村的气候适应性。基于ENVI-met微气候仿真软件,模拟麻扎村整体及内部组团的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舒适度空间分布情况,分析聚落的气候适应性特点,总结出街巷布局和景观要素对微气候环境的影响机制。模拟结果表明,峡谷风将上游大气中的水分随风进入麻扎村,起到降温增湿作用。建筑与建筑之间易产生窝风,通风条件有待改善;由于组团内部环境不同,使得各组团微气候存在差异。水系与植物在高温干燥环境中有明显降温增湿的效果,能够改善聚落微气候,提高舒适度。基于气候适应性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聚落气候适应性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逆风、分流风、下冲风、穿堂风等风效应的基础上,从风环境和舒适性、微气候调节、建筑群布局、建筑物流动特性之间的关系的角度,研究了建筑环境中风环境的特点,希望能给实际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寒地城市哈尔滨市的斯大林公园为例,引入ENVI-met三维微气候模型开展植物群落虚实场景的风环境模拟实验,深入研究植物群落内部风环境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选取斯大林公园中10个典型群落场景为样本,通过实地测量结合ENVI-met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校验。在软件参数优化的基础上,采用实地取样与情景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研究植物群落水平布局和垂直形态两个空间特征模式下风速的三维分布,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群落空间量化指标,对寒地城市带状绿地植物群落风环境适宜性空间设计进行探讨,得出产生不同风速调节功效的植物群落空间模式和对应数值范围。  相似文献   

6.
城市住宅小区内的建筑风环境状况是营造宜居居住空间的重要环境因子。以常州某一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方案为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Airpak软件中的RNG k-ε湍流模型,对规划初期形成的方案A与基于风环境影响优化推导基础上形成的优化方案B这两个方案的建筑群进行了风环境数值模拟;通过比较分析近地面1.5m处风速、风压差、空气龄等风环境评价指标的风场效应模拟效果,归纳和验证从总体空间布局到建筑形态布局不同尺度建筑群空间组合关系产生的微气候风环境作用效应。本研究对于居住区规划风环境优化提供方法支撑,为构建健康舒适的小区风环境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广场空间特征对微气候的影响,在春、秋季对半干旱地区城市广场——包头市银河广场4种下垫面微气候要素进行实测,并利用ENVI-met软件建立不同围合条件及下垫面配置比例的模拟模型对其微气候调控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微气候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差值拟合度高、误差小,能精确反映实验结果;2)实测结果显示,春季以密林、秋季以疏林保温效果最优,春秋季密林的增湿、降风作用明显;3)城市广场围合度、围合方向及下垫面配比直接影响过渡季保温、增湿、降风效果及人体舒适度改善指数值的大小,保温、降风效果较强的绿地-硬质比为11:9、9:11,增湿、人体舒适度改善指数效果较好的绿地-硬质比为15:5。研究结果对半干旱区城市广场设计及环境改善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面对当前微气候变化引起的城市街区外部空间环境质量的恶化,本文有针对性地将胶东滨海城市街区形态的和谐循环发展与微气候的制约因素结合在一起,总结胶东滨海城市街区的微气候环境特征,挖掘和提炼胶东滨海城市街区的地形特征、空间结构、建筑布局及开放空间等空间形态要素与微气候风环境的关联因子,并加以分类、梳理、分析、归纳。在尊重、顺应、改善、优化微气候的前提下研究城市滨海街区空间形态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建筑技术的提升使城市中高层双子楼极为常见,双子楼建筑的相互作用在建筑之间形成了独特的风环境。为了分析双子楼布局方式对建筑风环境的影响,探索双子楼设计的基本原则,文章选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风向角和错位距离条件下两栋平行建筑之间的风环境,采用放大因子、无量纲空气流量、冠层平均速度和界面交换速度等指标对其进行评价,得出不同风向角和错位距离下双子楼风环境各个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基于评价结果和城市季风特征,给出了高层双子楼的设计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宇 《规划师》2015,(4):61-66
风环境影响着城市的舒适度、空气质量及建筑能耗等诸多要素,故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注重对风环境的规划设计。包头市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在充分研究和分析区域自然风环境的情况下,通过建筑布局、道路转向和绿地设计等一系列风环境规划措施对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构建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营造舒适良好的风环境,并对设计方案进行风环境分析评价,对后续的城市建设提出引导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夏季居住区内部的局部热岛效应导致的居住区室外空间高温问题,不仅影响居民的户外气候舒适感,也间接对其周边的城市环境气候产生作用。选取洛阳市洛河南岸新城区牡丹大道中段的4个住宅区进行气候数据采样,同时利用ENVI-met气候数值模拟技术对住宅区微气候进行模拟计算,比较在城市中心区相同气候环境下,不同规划布局和建筑空间布局的住宅区室外空间气候环境特征的差异性,以期为城市的气候适应性住宅区规划设计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城市能耗的在全球的比重越来越大,高能耗的发展改变了气候的变化。城市随着高速度的发展,引起了城市微气候的变化,如何设计才能营造良好的气候环境?近年来,城市建设的"热舒适度"、"风舒适度"、"呼吸性能"等舒适性指标成为城市的外部生活空间的微气候的指标,同时也提出了城市肌理、建筑群离散度、建筑朝向指标和体形系数等城市微气候。在城市建设当中,由于没有注意微观气候的变化,造成了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
《规划师》2016,(9)
风是影响区域和城市热环境变化及微气候形成的基本要素,区域和城市风道是缓解大气污染与热岛效应的重要手段。基于科学数据的区域风环境分析,是科学制定改善城市风环境空间策略的前置条件。文章以珠三角为例,通过WRF中尺度预报模式系统对区域风环境进行模拟,探索区域通风廊道的识别技术与分析方法,以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和驱散雾霾为出发点,识别珠三角地区的通风重点空间,并构建区域通风重点地区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改善城市热舒适环境及空气质量为主要目标,对珠三角地区城镇空间规划提出优化建议,引导和优化城镇发展格局,对不同尺度下的城市空间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为城镇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4.
《新建筑》2018,(6)
从住区布局形式、道路组织、建筑间距三者出发,借助ECOTECT模拟软件对住区的风速、风向、风压等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能耗数据,对规划布局与风环境及住宅能耗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住区风环境与住区能耗存在一定影响关系,通过风环境对住区微气候环境的改善,能对室内人居能耗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采用南北行列式布局、合理利用道路及周边开敞空间对住区通风散热有利,而底层架空设置及高层建筑的狭管风效应会对建筑局部能耗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绿色建筑知识的普及,小区内风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场地风环境成为影响行人舒适和安全的重要因素。能够改变小区内风环境的因素比较多,主要包括城市的气象参数;小区所处的周边环境;小区的建筑布局和建筑结构形式等。通过数值软件CFD对小区风环境仿真模拟,分析建筑布局与风场的关系,对小区风环境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就需要考虑小区内部总体风环境就涉及到单体建筑受风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建筑单体进行模拟,模拟单体建筑在不同建筑尺寸、风速不同情况下的受风情况,通过模拟分析可以对小区布局及前期规划等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武汉汉口的大智路片区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观测和对比的方式研究夏季白天的老城区气候特征,并以此作为Phoenics软件模拟的边界条件,模拟和分析了三条不同高宽比和走向的街道峡谷的风、热环境差异,并根据模拟结果对其进行优化策略研究。研究显示,高宽比与走向均对街道的风、热环境产生影响,而建筑形态的优化、部分周边建筑的拆除,则能对风、热环境起到较好改善作用,该研究将为夏热冬冷地区的城市可持续更新和微气候改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城市风环境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建筑风环境涉及行人的安全和舒适,小区气候和居民健康,绿色建筑与节能,污染物的扩散与空气自净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城市风环境的措施和办法,从而改善城市大环境下的微气候.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居住小区微气候环境,基于西安市的气候状况,从风环境舒适度评价标准入手,运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PHOENICS 2009进行数值模拟,对西安市某小区的风环境舒适状况进行分析,以期在设计阶段预知项目运行后的室外风环境,为住户创造良好的住区风环境.最后,针对风环境条件较差的区域,在建筑物布局、绿化种植等方面提出人性化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建筑群的室外风环境,以广州地区自然气候条件为基础,以可压缩空气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不同布局建筑群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并应用CFX软件模拟了建筑群的室外稳态湍流流场,结合得到的速度场、压强场和WBGT值,分析比较了不同布局建筑群的室外风环境,得到了最大风速区域和涡旋产生区域,确定了最佳的建筑布局,并对风环境恶劣的区域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旧城区由于普遍存在绿地率低、建筑密度高等问题,对风环境研究极具紧迫性。以合肥市环城公园旧城区为研究对象,选取逍遥津公园、包河公园、杏花公园及其周边环境为例,采用CFD技术模拟场地风环境,探究影响合肥市旧城区风环境的各项空间组合要素。结果表明:(1)旧城区平均风速在0.57 m/s,明显低于合肥市平均风速;(2)杏花公园地块风环境最好,逍遥津地块建筑群组对风环境阻碍明显,包河公园地块静风区面积最大;(3)旧城区风环境主要影响因素为环城公园绿地和水体、建筑群的空间组合方式、建筑与风向之间的夹角、建筑单体形态。最后将城市公园绿地环境效应和建筑布局综合研究,基于原有旧城肌理,提出改善旧城区风环境的建筑布局与绿地布局策略,为旧城区风道规划与更新方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