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或地域当中历史文化传承和延续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历史街区经受了不断的洗礼和冲刷,古城的保护和延续成为了不断探讨的课题.本文以沈阳方城历史街区为例,结合对沈阳方城历史街区的景观多侧面分析,以景观整体性原理加以诠释,寻求解决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历史街区是城市文化景观的聚集地,也是城市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具有鲜明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本文以南昌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现场调研并分析街区的地理位置、空间格局、街巷空间等显性要素,深入剖析并挖掘所蕴含的历史背景、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隐性要素,归纳和总结街区文化景观价值,揭示其在历史街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7.
8.
城市高速公路绿化带,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绿化面积大、线路长、观赏视线变化多样等特征.南昌机场路绿化设计,坚持"顺应自然、融人生态、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将其建设成为一条有标志性特色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长廊及城市景观大道.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苏州因京杭大运河而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繁盛的水运交通推动了这一时期苏州运河沿线水驿的建设。从风景园林学视角,以明清大运河苏州段水驿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史料分析,系统梳理苏州水驿营建的历史沿革,考据四处代表性水驿实例,从其选址、布局、功能、文化四个方面总结驿水相融的景观特征,并从城市风景体系、城市功能组织两个方面剖析水驿与城市景观格局的关系。同时对大运河沿线水驿景观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当代城市滨水空间建设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苏州因京杭大运河而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繁盛的水运交通推动了这一时期苏州运河沿线水驿的建设.从风景园林学视角,以明清大运河苏州段水驿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史料分析,系统梳理苏州水驿营建的历史沿革,考据四处代表性水驿实例,从其选址、布局、功能、文化四个方面总结驿水相融的景观特征,并从城市风景体系、城市功能组织两个方面剖析水驿与城市景观格局的关系.同时对大运河沿线水驿景观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当代城市滨水空间建设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1.
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与传统中轴线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两个重点,通过调研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的保存现状,发现皇城、内城、外城三重城廓局部空间的标识性需要增强。更重要的是,城廓的整体保护应与中轴线相结合。城廓与中轴线具有共通的突出普遍价值,共建了北京老城的核心空间框架,能够共同体现中国古代营城建都时的“宅中”思想。因此,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的整体保护要与传统中轴线相结合,更完整的城廓空间能有助于北京城“中”字形空间框架的展示,有助于城廓与中轴线价值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与传统中轴线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两个重点,通过调研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的保存现状,发现皇城、内城、外城三重城廓局部空间的标识性需要增强。更重要的是,城廓的整体保护应与中轴线相结合。城廓与中轴线具有共通的突出普遍价值,共建了北京老城的核心空间框架,能够共同体现中国古代营城建都时的“宅中”思想。因此,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的整体保护要与传统中轴线相结合,更完整的城廓空间能有助于北京城“中”字形空间框架的展示,有助于城廓与中轴线价值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3.
地点:法国里昂/Lyon,France设计师:高哈汝/Michel Corajoud面积:35hm2建成时间:1994年图说:图1长长的坡道引向低处的滨水步行道图2堤上的大道与滨水散步道之间由台阶和坡道联系图3从大道望罗纳河,河岸充满野趣图4滨水散步道图5国际城的下沉庭院采取了与罗纳河岸类似的处理里昂国际城位于罗纳河(Rh?ne)和19世纪建造的风景式公园Parc de la Tête d’Or之间,用地狭长,实际上也是在18世纪为防止水患而建造的堤岸上。后来这个河堤派生出一系列的工程——驳岸、高堤、低堤、悬铃木林荫道等。里昂国际城项目要求掌握罗纳河的历史以及城市化进… 相似文献
14.
"城市历史景观"将城镇理解为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把动态发展的城镇及其与周边环境的联系都作为遗产保护的范畴,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通过对城市历史景观内涵的深入分析,提炼出"层积性"与"关联性"两个核心概念,并在基础上提出基于多元价值层积识别的整体性保护框架,包括时间维度的"动态层积"识别方法和空间维度的"整体关联"保护方法,强调对遗产整个生命周期价值规律识别的基础上,对遗产及其关联性要素进行整体性保护。最后以河北明清大名古县城为例进行案例研究,以期为其他名城保护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道教踪迹始于唐代的安徽齐云山,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状态。经过多方促进形成的满足信众朝山进香通行需求、观赏需求的香道,成为齐云山一个景观丰富的线性空间。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探寻促进齐云山作为道教名山发展的3个主要社会性缘由:道教、徽商、香会。并通过古籍查阅、现场调研所得资料,以图文互证的方式,从开端、发展、高潮和终局4个空间演变阶段来研究齐云山香道的景观序列,揭示其各部分空间的景观特征及标志性景观背后表达的意蕴。由此,可更加清晰地了解古代道教名山的景观空间营造,对现代相关类型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边沁的全景敞视监狱为线索,以福柯的权利空间为基础,从工具理性主义角度来探讨明清北京城城市规划中权利空间的构成,对明清北京城如何构建起有效的权力之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