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莉  吕靖 《城乡建设》2021,(11):15-17
郑州市人民公园是河南省园林行业的一个基层单位.在这个单位中,提起党总支部书记王奕楠,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的.他时刻把"绿"字写在身上,把"红"字刻在心里,永葆党员本色,任劳任怨,把青春的汗水洒在了绿城的"一草一木"中,用赤诚之心浇灌、培育他心中最美的"绿色之梦".  相似文献   

2.
<正>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法对中国园林古建筑的技术、发展和古代营造方式进行了理论探讨,以承包方为背景,结合园林古建筑项目"技艺合一"的特征,以及现代项目管理规范化、系统化的要求,阐述了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作者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大量的实例介绍了园林古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要求及文物保护工程方案的编织范例。本书对专业初学者有较大的帮助,可作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36)
<正>这是一本充满心血和智慧的书,凝聚了作者的聪明才智。本书虽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更没有系统的教育思想,但它收录了作者作为学校管理者和中学化学教师,长期从事中学教学与教育研究工作的一些个人实践与感悟。本书分"教研教改""教学实践"两个部分,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了课程改革、课题研究、教学探索、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定能使立志教育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4.
正本书作者李金路现任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专业院及旅游中心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学习和从事风景园林专业已30余年,本书是他从事学科工作真实的汇总。本书收录了作者过去20年间在专业刊物和相关媒体上发表的60余篇文章,内容涉及政府的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研究课题、标准编制的思路、个人学术思考、文化研究、调查报告、学术评论、会议报道、风景旅游人居环境研究、城乡规划设计、考察感想和造园实践等。  相似文献   

5.
教育淑言     
《Planning》2017,(24)
<正>内容介绍全书分为"专业发展""学校治理""协同育人""有教无类"四部分。"专业发展"侧重高中语文教学、班主任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案例;"学校治理"侧重高中教学管理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协同育人"侧重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的协同推进;"有教无类"侧重收集作者在读书、演讲、下水作文及怀人题材方面的习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2)
纳兰词素有"以情真取胜"的评价,说纳兰词是作者身世遭遇和性格本真的写照。纳兰词之所以具有如此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是因为作者在词中使用了许多大家熟悉的审美意象如"花""月""梦""斜阳""灯""西风"等等,这些审美意象经过具有敏感匠心的纳兰重新组合、排列、连接后,产生了鲜活的个性和蕴含"寒""冷""残"基调的意象结构。这些意象结构被纳兰放入特定的场合中有了"味外之旨",词汇构成了超越于词汇意义的新质,这也是纳兰词别树一帜的标识。  相似文献   

7.
正新的一年,开始了。细数2017年硕果,总也忘不了新老作者读者们的热忱支持、信任与奉献,在此,我谨代表园林杂志社全体员工,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一元复始,让我们共同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坚信:通过与你们携手努力,一定能够打开一片新天地,再创硕果累累的2018!新年,我们新采用了意喻"绿水青山""园林山水"的新Logo;新优化了刊物栏目,采编内容更聚焦;新更换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8)
教育实践类课程是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求,结合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实际,我校既要建立起由情意、技能、核心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四个目标维度构成的教育实践类课程目标体系,增强教育实践类课程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又要以"全实践"理念为核心,构建起"校内立体实践课程""主体性校外实践""一线专家聘任""证书激励""阶梯式见习实习""订单式培养"等六种课程模式,提高教育实践类课程的实效性与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园林》2020,(3):91-91
每期定价25元全年12期300元已为园林喉舌36年,再造舆论共圆"中国梦·园林梦"《园林》用权威的内容,传播行业声音有新锐的视角,聚焦行业热点用独到的见解,剖析业内万象《园林》一本人人可读的精品杂志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干货杂志一本引领行业风向的专业杂志全国各地邮局订阅,国内邮发代号:4-396,也可直接汇款到我社订阅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28)
<正>内容介绍本书为作者近年来有关语文教育的论文选萃,分上、下两卷。上卷为语文教育论,分"语文综论""语文新课程""语文教学""考试评价";下卷为语文教材论,分"语文教材综论""教材研究"。内容涉及语文教育、课程、写作、教师、教学、考试及教材等。  相似文献   

11.
依托BIM设计平台做全过程全专业技术协同,对相关重要技术系统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取得了大量实践成果,最终设计成果同时达到"超低能耗""绿建三星""LEED"及"健康建筑"四个认证标准,成为国内首例实现近零能耗建筑水平的大型公共建筑,为我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在公共建筑中的推广运用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知行合一,转识为智"为理念的中外园林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行合一,转识为智"毋庸置疑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用于当今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是社会实践发展和专业教育不同阶段发展的需求。同济大学的中外园林史课程,以"知行合一,转识为智"为教学理念,把学习历史理论和设计实践相结合,增加了园林史教学的趣味性,丰富了园林历史的教学内容,提升了园林史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书讯     
《中国园林》2012,(12):128
《景观植物应用原理与方法》本书是在传统学科风景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科研教学、工程实践、行业管理最新研究成果编制的针对性教材。该书的前半部分是传统内容,包括概论、我国观赏植物研究进展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园林生态及其基本原理、植物的进化和景观设计特征等8章。后半部分是作者这几年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珍稀植物在园林植物景观构建中的应用、植物园的园林植物景观构建、气候变化与园林植物景观构建、"近自然园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高等林业院校园林专业的特点,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内容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方法,解决了新形势下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现的转型和发展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从周先生《说园》五篇,总结了中国园林诗情画意的理想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具体方法上,强调"小中见大""动观静观""借景对景"三个法则,并以此贯穿全书。这三个法则是对中国造园理论的重要发展,是造园的重要方法,也是园林认知、鉴赏的基本观点。文章分析了三个法则的主要内容,并与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探索二者在空间认知上的异同。最后结合笔者在住区设计中的实践,提出《说园》三法对当下实践的启示作用,以此寻求传统园林文化的当代呈现。  相似文献   

16.
正本书作者章俊华教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后留学日本。1998年留学归国任教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99年成立设计工作室,2004年任教日本千葉大学,同年组建合伙人事务所:R-land北京源树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在这本书中,作者与我们探讨了一种"化繁为简"的设计方法,面对一个项目,首先要学会"放弃",其次是把没有"放弃"的部分做到极致。这也即是本书的书名"合二为一——场地与机理的解读"所要传递给读者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正>作者: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水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2月1日"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幸福的梦,"乐居"是人民幸福的基石。古希腊先哲莱普顿定义人居环境是"供人类使用和获得愉悦的一块土地",霍华德丰富了"乐居"的内涵,他认为"按照健康和伦理道德的要求,建设与周围环境完全协调,又美观的、充满活力的街道",便可实现中国传统园林的"宛若天开,浑如天成"的"田园城市"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书著者刘秀晨60年代毕业于我校(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他多才多艺,勤奋工作,热爱自然,勇于创新。年初以新著《绿色的梦——刘秀晨中外景观集影》之书稿示余,我浏览了他的大量国内外风景建筑园林照片资料两次,并和他交谈讨论过,在此基础上他索序于我,于是欣然命笔。秀晨设计施工园林和参加领导北京园林建设多年,干得很出色。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穿了,吃透了。这种关系虽早在明代造园学者计成的《园冶》中讲得简明而透彻:“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可中外人士却在受够了“现代病”和“城市病””种种弊…  相似文献   

19.
从时代的危机与挑战,提出园林发展的生态、文化主旋律方向.提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最重要、最直接的办法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在21世纪中华文化将成为人类文化显学的同时,中国园林文化是其组成部分之一.园林文化坚持"天人合一""多元共生""历史相续""以民为本""自主创新".尤要继承、借鉴中国古代园林的功能生活化,空间乐章化,诗、文、书、画兼容的空间艺术创作手法.面对未来,使中国园林以更加璀燦的艺术风格立于世界园林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20.
胡运宏  陈咏奕 《园林》2022,(2):49-55
中国园林"文心"的呈现方式大体有三种:(1)借鉴诗文创作中意在笔先、精心结构等手法来造园筑圃。意在笔先之"意",主要有两种涵义,一是指作品主题,一是指创作构思,前者是作品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现实的思考,抑或对理想的表现;后者是说造园者要胸有丘壑,能从大处着眼因地造景,从小处着手精心设计,用作诗文的起承转合、虚实结合、先抑后扬等方法来精心营构园林。(2)通过述古与编新、着迹与妙套、应景与应情等基本原则,直接为园名景名点题。述古就是用典,要跟园林的具体景致和游园情形结合起来,在切中造园旨趣和景象意境的基础上,巧妙地套用和编新,方能产生含蓄婉转且诗意盎然的效果,反之生搬硬套,随意乃至滥用旧人旧事旧语,不仅让人不知所云,更有害于园林意境的表达。(3)将原来只存在于诗文中的虚景变成现实的可游可居的实景,化"诗意"为"园境",像"桃花源""濠濮间""沧浪水""芭蕉雨""疏影梅"等经常成为中国园林的造景母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