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设计和优化高效绿色浮选捕收剂是浮选过程强化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难浮煤表面存在众多含氧位点的化学结构特性,将生物医药领域分子对接技术引入到难浮煤浮选捕收剂的虚拟筛选中,探究了多种捕收剂与难浮煤的分子对接结果,分析了分子对接结果与浮选结果之间的对应性关系,揭示了分子对接对浮选捕收剂筛选的指导作用。结果发现多种捕收剂与难浮煤分子以及煤中1、6、7、8号含氧活性位点的分子对接规律相同,整体对接与局部对接的结合能相互验证,均呈现出十二烷<十二醇<十二醛<十二酸甲酯<油酸的规律,并且均表明十二烷、十二醇、十二醛、十二酸甲酯和油酸与难浮煤分子的最优对接位点分别为碳氢结构、1号羧基、6号羟基、6号羟基和6号羟基,根据分子对接构型可知结合能存在差异性归因于氢键作用、疏水键合作用和空间位阻作用的不同。难浮煤可燃体回收率呈现出十二烷<十二醇<十二醛<十二酸甲酯<油酸的规律,浮选试验结果规律与捕收剂在煤分子整体以及1、6、7、8号含氧活性位点上的结合能规律相一致,即结合能绝对值大的捕收剂对应的浮选可燃体回收率更高,可燃体回收率与结合能绝对值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分子对接可以预测捕收剂对难浮煤的浮选规律,还可以预测捕收剂在难浮煤分子上的作用位点,将生物医药领域的分子对接技术应用于浮选捕收剂领域,可为浮选捕收剂的快速筛选提供技术途径和科学指导,对环保型靶向浮选捕收剂的开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低阶煤、氧化煤等煤泥浮选提质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选煤厂生产效率的提高。为探明低阶煤、氧化煤的难浮特性,从煤的宏观物质组成到微观的表面形貌和化学基团,系统分析了难浮煤表面性质;结合接触角和诱导时间测试,阐明难浮煤的亲水特性。结果表明,难浮煤表面粗糙,含有大量孔隙和裂隙,高灰微细矿物易吸附在煤粒表面,恶化浮选过程;难浮煤表面含有大量的亲水性官能团,不利于煤颗粒上浮;接触角测量和表面自由能计算结果表明,难浮煤表面极性成分多,煤-水相互作用较强;诱导时间测试结果进一步说明了难浮煤颗粒-气泡诱导时间长,其表面具有很强的亲水性,浮选提质难。 相似文献
3.
4.
5.
6.
难浮煤泥浮选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阐述了难浮煤泥的特点及其浮选工艺现状,以庞庞塔矿5#难浮煤泥为浮选试样,通过实验室试验,分析对比了三种工艺的浮选效果,提出了将二次精选尾矿返回一次粗选入料的难浮煤泥浮选新工艺,与常规精选工艺相比,该工艺浮选完善指标可提高3.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XF高效煤泥浮选促进剂对辛置选煤厂进行了提高精煤产率的实践应用研究,同时探讨了XF改善浮选效果的作用机理。实验室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XF高效煤泥浮选促进剂能提高捕收剂、起泡剂的性能,有效提高了精煤的产率,降低浮选剂耗量,改善浮选指标,给选煤厂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是从高灰细粒难浮煤泥浮选工艺的实施情况分析入手,介绍了改进高灰细粒难浮煤泥浮选工艺的实验开展情况,详细说明了各项采煤样品情况、实验步骤情况,为今后良好推进高灰细粒难浮煤泥浮选工艺的科学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为更好地在选煤厂实现清洁生产审核,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对翟镇矿选煤厂研究,建立了物料平衡、水平衡,分析了目前选煤厂存在的不足,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建立了清洁生产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清洁生产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提高了选煤厂节能减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分形理论在难沉降煤泥水澄清药剂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难沉降煤泥水絮凝试验及相关分析,其结果表明,絮体分形维数与上清液浊度和浑液面平均沉速均显著相关,因此可作为反映絮凝沉降效果的指标。试验研究了K+、Na+、Ca2+三种离子对絮体分形维数和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离子对分形维数的影响趋势均为随离子浓度增加,分形维数先增加后降低,3种离子对应絮体的最大分形维数分别为2.01、1.94和2.41。在此基础上,利用氯化钙作凝聚剂,考察了单独使用长链絮凝剂、凝聚剂配合长链絮凝剂、凝聚剂与短链絮凝剂配合长链絮凝剂3种药剂制度对煤泥水絮体分形维数和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药剂制度的最大分形维数分别为2.18、2.41和2.63,3种药剂配合使用的絮凝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6.
大直径重介质旋流器分选下限偏高导致细粒精煤灰分过高,浮选柱分选上限偏低致使部分细粒精煤损失严重,影响精煤产率。为稳定产品指标,提高精煤产率,探索了太西洗煤厂二分区细粒精煤的回收处理工艺和设备。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