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内热环境是影响人体冷热感的环境因素,适宜的室内热环境可使人体易于保持热平衡。为了了解苏南地区村镇既有非节能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现状,笔者对该地区冬夏季的典型住宅非采暖空调房间的室内、外热湿环境进行了测试,系统地分析了该地区室内热湿环境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该地区非空调房间夏季室内空气温度高,冬季室内空气温度低,冬夏季室内、外空气相对湿度大;室内热环境远偏离热舒适范围,达到了较恶劣的程度。开展节能建筑建设和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改善室内环境、提高热舒适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夏热冬暖地区住宅围护结构隔隔热构造技术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夏热冬暖地区气候特征出发讨论住宅建筑热环境特点和建筑节能方法。具体介绍了建筑节能构造及施工,实测了该地区夏季阴雨天湿热气候条件下有、无隔热措施房间的室内热环境状况,并进行了节能分析。  相似文献   

3.
住宅非空调工况下的自然通风对室内热湿环境质量有显著影响。结合重庆地区近五年夏季逐时气象参数和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分析重庆地区居住建筑夏季自然通风的可利用率。并以该地区某一住宅为对象,测试夏季自然通风情况下的不同天气过程的室内外热湿环境参数,采用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和预计适应性不满意者的百分数(APPD),在分析门窗开关和房间朝向对热舒适影响基础上,提出重庆地区住宅夏季自然通风运行策略。研究结论可为该地区居住建筑的设计和室内热环境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拉萨地区某住宅太阳能采暖系统的实验情况,通过实验对该系统在连续运行模式下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散热器采暖与地板采暖两种采暖方式进行对比,并与非采暖房间进行了比较。针对该住宅提出了在拉萨地区太阳能采暖的运行方式与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5.
夏热冬暖地区住宅围护结构隔热构造技术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夏热冬暖地区气候特征出发讨论住宅建筑热环境特点和建筑节能方法。具体介绍了建筑节能构造及施工,实测了该地区夏季阴雨天湿热气侯条件下,无隔热措施房间的室内热环境状况,并进行了节能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青岛市9户冬季集中供暖住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的方法对住宅室内温湿度、室外温湿度等热环境参数进行了测试,并且运用Matlab软件对住宅房间的PMV进行了计算.通过数据计算分析得出了青岛集中供暖住宅室内热环境状况能够满足人们的热舒适要求,并且分析了住宅保温、朝向等因素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鄂东北孝感地区既有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状况、围护结构的做法、相对湿度、风速等热环境参数的调查测试,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该地区农村住宅的热环境处于ASHRAE标准舒适区之外,提出了该地区既有农村住宅满足人体热舒适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北方地区住宅冬季自然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州地区某居住小区的3个住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自然通风方案下的室内热环境参数进行了现场测试,从能耗、舒适性和人工调节便捷性等方面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到了不同人工调节方式下室外环境参数对室内热环境状况的影响特征.从热环境的角度提出了寒冷地区无空调房间冬季室内自然通风的理想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9.
夏热冬暖地区轻型绿化屋面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热冬暖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夏季炎热漫长,为满足该地区居民对室内热舒适度的要求,需消耗大量的能源来改善室内热环境。本文通过实测轻型绿化屋面房间和普通屋面房间室内热湿环境,得到两种屋面房间室内温度和湿度场的不同分布状况。为了更全面地研究轻型绿化屋面对室内热环境的改善状况,以热感觉投票的形式来研究两种屋面房间的热舒适度,结果表明测试人员对轻型绿化屋面房间内热环境的满意程度要好于普通屋面房间。研究结果表明:在夏热冬暖地区对屋面进行轻型绿化,可以很好地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室内热舒适度,同时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室内的热环境,直接影响到居住者的日常生活。本文应用热反应系数法建立了描述建筑住宅房间热工性能的动态数学模型,编制成相应的计算机程序STP,并进行实际工程测试与计算值验证对比。在此基础上,本文摸拟分析了在福建省夏季气候条件下,西墙不开窗常规住宅房间与西墙开窗的住宅房间热工性能,同时通过试验小屋实际观察测试,证实在福建季气候条件下西墙开窗的房间热环境得到改善。本文最后对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提出了看法和法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