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DSL局端设备为DSLAM,目前一般采用ATM STM-1接口或100M/1000M以太网接口连接到ATM或IP城域网上。对采用ATM上行口和采用以太网上行口的DSLAM进行比较和分析,希望能对选择和使用ADSL设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随着ADSL宽带接入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同时为了适应IP城域骨干网宽带接入的需要,ADSL局端设备DSLAM开始提供以太网上行接口,这类设备统称为“IPDSALM”。由于ADSL线路普遍采用了ATM传送模式,业已成熟并广泛应用的传统DSALM设备普遍采用了ATM交换机制并提供ATM上行接口。而IP DSLAM设备根据所采用的交换机制则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采用ATM交换机制,同时提供以太网上行接口,其主流的实现方式为仅提供ATM至以太网的链路层转换,但也有些设备在其上行以太网接口板卡上甚至实现了网络层的认证和路由的功能;而另一类则考虑到当前绝大多数实用的VDSL线路采用了以太网传送模式,而且面向公众宽带数据接入市场,存在着将ADSL与VDSL集成的需要,DSLAM设备采用了以太网交换机制,从而使ADSL线路中ATM信元至以太网帧的转换在线路板卡上实现;由于这类设备采用了以太网交换机制,因此也较容易实现网络层的认证和路由的功能。综上所述的种种实现方式,IPDSLAM设备又可根据其协议层次功能的实现分为二层(即链路层)IP DSLAM和三层(即网络层)IP DSLAM。  相似文献   

3.
ADSL以其自身的技术优势为电信网络运营商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的大门,在近一年内的城域网接入建设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就ADSL接入的底层协议来看,有ATM和.P两种,这两年ADSL接入技术主要采用ATM的底层协议,主要是由两种技术的成熟度、芯片成本以及终端调制解谭器的兼容性决定的,但是近段时间.P内核的DSLAM也开始进入市场;就上行方式而盲有A7M和0P两种,ATM上行多采用ATM 155Mbit/s方式,3IP上行多采用100Mbit/s以太网方式,ATM内核和IP内核的DSLAM都可提供0P上行。本文主要讨论ATM上行和IP上行两种方式,以下简称ATM DSLAM和IP DSLAM。  相似文献   

4.
ADSL局端设备为DSLAM,目前一般采用ATM STM-1接口或100M/1000M以太网接口连接到ATM或IP城域网上。对采用ATM上行口和采用以太网上行口的DSLAM进行比较和分析,希望能对选择和使用ADSL设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正> 在从现有的窄带接入技术向最终光接入解决方案发展过程中,会有许多非常有生命力的过渡技术,其中,基于电话线的AD-SL技术和基于有线电缆的Cable Modem技术是最有潜力的。 ADSL具有上下行速率不对称的特性,因此其应用主要适用于为用户提供上网服务以及VOD点播等业务,而不适用于局域网互联业务。提供因特网接入业务采用“ADSL+ATM/以太网”的方式。用户端配置ADSL远端设备,局方配置DSLAM(ADSL局端设备),它们之间用普通电话双绞线进行连接。ADSL远端设备为用户PC机提供以太网接口,DSLAM通过ATM或快速以太网与ISP相连。通过该网络,用户就可以实现宽带接入因特网。DSLAM可以放置在ISP机房,通过接入网接入到ISP;也可以直接放置在ISP机房,与ISP接入平台利用局域网直接相连。利用ADSL提供VOD视频点播业务则可以采用“ADSL+ATM”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综观国内外ADSL接入的规模使用过程,不难发现随着IP技术在城域网内的广泛应用,DSLAM设备已从第一代ATMDSLAM阶段,发展到适应IP城域网的规划和建设的第二代过渡DSLAM阶段———ATM信元总线/矩阵交换,IP上行;为解决第二代DSLAM在应用中的稳定性和业务实现的诸多限制,发展到IP内核的第三代IPDSLAM。第三代IPDSLAM在业务接口板处完成ATM和IP的转化,采用大容量IP交换内核,把IP和ADSL等成熟技术进行合理融合,实现了观念和应用上的创新。在竞争的环境下,面向综合低成本且快速赢利的宽带网的建设对ADSLDSL…  相似文献   

7.
重庆电信ADSL网络建设的规模约为15万端口,其中约50%采用了西门子的DSLAM XpressLink。XpressLink全部应用在重庆主城区,既有ATM上连的DSLAM,也有IP上连的DSLAM。25000线ATM上连的ADSL共占用14个ATM STM-1接口,平均每个接口约接入1800端口ADSL,既可充分利用STM-1的带宽,也可保证用户接入带宽。而每1800端口ADSL的汇聚都是通过XpressLink的自身级联实现的。XpressLink在级联  相似文献   

8.
综观国内外ADSL接入的规模使用过程,不难发现随着IP技术在城域网内的广泛应用,DSLAM设备已从第一代ATMDSLAM阶段,发展到适应IP城域网的规划和建设的第二代过渡DSLAM阶段--ATM信元总线/矩阵交换,IP上行;为解决第二代DSLAM在应用中的稳定性和业务实现的诸多限制,发展到IP内核的第三代IP DSLAM.第三代IP DSLAM在业务接口板处完成ATM和IP的转化,采用大容量IP交换内核,把IP和ADSL等成熟技术进行合理融合,实现了观念和应用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综观国内外ADSL接入的规模使用过程,不难发现随着IP技术在城域网内的广泛应用,DSLAM设备已从第一代ATMDSLAM阶段,发展到适应IP城域网的规划和建设的第二代过渡DSLAM阶段--ATM信元总线/矩阵交换,IP上行;为解决第二代DSLAM在应用中的稳定性和业务实现的诸多限制,发展到IP内核的第三代IP DSLAM.第三代IP DSLAM在业务接口板处完成ATM和IP的转化,采用大容量IP交换内核,把IP和ADSL等成熟技术进行合理融合,实现了观念和应用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本较为详细地分析了ATM over ADSL网络中的重要局端设备-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指出其在ADSL接入网中位置,基本结构及内部各模块的主要芯片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