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藏红花是鸢尾科番红花属球根类植物,含藏红花素、藏红花苦素、藏红花醛等功效成分,具有缓解女性经前综合征、抗焦虑抑郁、干预老年性黄斑变性、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功效.综述藏红花的功效成分、作用、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以期为更好地利用藏红花资源开发系列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提取藏红花细胞培养液中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的工艺。方法:对4种大孔树脂提取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的效果进行比较,考察HPD-100A大孔树脂提取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HPD-100A树脂提取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效果最佳,其最适工艺条件为25℃、色素液pH6、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上样质量浓度分别为1.0mg/mL和24.6mg/mL、溶液处理量1.5BV、吸附流速1.5mL/min、洗脱剂为体积分数40%乙醇溶液、洗脱剂体积1.7BV、洗脱流速1.0mL/min。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的吸附率分别达到94.4%和75.5%,解吸率分别为99.9%和87.5%。结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藏红花培养液中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方法可行,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优化藏红花素碱水解制备反式藏红花酸的工艺,进而精制得到高纯度反式藏红花酸。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初步考察水解反应时间、温度、氢氧化钠浓度对反式藏红花酸的产率的影响,进而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试验进行参数优化。结果:反应时间60.0 min,温度80.0 ℃,氢氧化钠浓度1.70 mg/mL为最佳水解条件,此条件下得到纯度为86.0%、产率为80.09%的反式藏红花酸粗品,经重结晶后其纯度提高到99.3%,纯化产物经核磁共振碳谱和氢谱分析,确定为全反式藏红花酸。结论:碱水解藏红花素后重结晶的方法可以简便有效的制取高纯度全反式藏红花酸。  相似文献   

4.
以含多种活性成分的藏红花、芦笋为主要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YL进行发酵,研制了一款益生乳酸菌发酵的藏红花、芦笋活菌型复合饮品。通过单因素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响应面试验对发酵复合饮品配方进行优化并验证,得出最佳配方为:藏红花、芦笋粉含量2.50%,酵母粉20.8 g/L,葡萄糖10.0 g/L,乙酸钠1.5 g/L;同时测得复合饮品中植物乳杆菌L-YL活菌数可达7.50×108 CFU/mL,多糖含量23.36 mg/mL,总黄酮含量为0.24 mg/mL,研制出了一款具有开发潜力的益生菌发酵复合饮品。  相似文献   

5.
藏红花     
藏红花又称番红花、西红花。香精油含量0.5~1.主要成分是苦藏花素,着色物质为藏花素。化学成分含番红花甙、番红花苦甙、番红花酸二甲酯、α-番红花酸、番红花醛、挥发油等。藏红花可用于治疗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血滞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淤血作痛、麻疹、跌打损伤等。  相似文献   

6.
时下流行的红花海鲜饭、红花烩鱼肚、红花羊排等菜品都少不了藏红花的影子,也正是因为添加了藏红花,这些菜品才变得格外美味诱人。干藏红花由采摘的藏红花蕊制成,可用于烹制海鲜、牛羊肉、家禽、甜品及各式主食。  相似文献   

7.
芦荟植物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芦荟是一种神奇的植物,其所含的生理活性物质,可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本文介绍芦荟的种类、药效成分、药用作用及加工利用和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张颖  张兆旺 《食品与药品》2007,9(10A):54-56
对近年现代药理学研究左金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机制、药理模型、药效成分等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栀子黄色素标准品藏红花素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栀子果实为原料,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联合硅胶层析法精制栀子黄色素的标准品藏红花素。其栀子黄色素树脂精制条件:吸附条件为树脂30 mL,栀子黄色素提取液上样量300 mL;吸附流速1.5 mL/min;洗脱条件为提取液杂质洗脱乙醇体积分数30%,洗脱体积150 mL;栀子黄色素洗脱乙醇体积分数50%,洗脱体积150 mL;在此条件下可制得色价≥300,OD值0.4的桅子黄色素,并用其硅胶层析精制藏红花素。硅胶柱层析条件,洗脱流动相:V(乙酸乙酯)∶V(甲醇)∶V(水)=10∶2∶1;V(乙酸乙酯)∶V(甲醇)∶V(水)=10∶3∶1,进行梯度洗脱制取藏红花素。栀子黄色素提取液经过分离纯化,红外光谱、质谱测定,确定为藏红花素的结构,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藏红花素的纯度达98%。  相似文献   

10.
左金丸方药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年现代药理学研究左金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机制、药理模型、药效成分等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植物资源蕴藏丰富,为植物多糖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天然植物多糖属于植物体内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同时也是有效维持和保证生物体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运转的基本物质,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病毒及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可作为天然的免疫调节剂,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多糖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降血压、抗血栓、降血糖、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以及抗辐射活性等药理作用功效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植物多糖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及在药品、食品等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西红花茶饮料的配方、浸提条件以及最佳口感风味进行研究,并制定西红花茶饮料的生产工艺。选择优质西红花、通过在80℃、15min的500倍水溶液提取,再经过过滤、按西红花提取液:蔗糖:柠檬酸:苹果酸为250ml:15.5g:0.3ml:0.2ml的比例调配。最佳口感风味配方为蔗糖用量5%、柠檬酸0.1%、苹果酸0.1%,所得产品为营养保健型饮料,风味独特酸甜可口。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医用敷料用海藻酸盐纤维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论述了该类型海藻酸盐纤维的物质构成、形态结构和加工工艺,总结了海藻酸盐纤维的优异性能,并指出了相关敷料的缺陷及未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夏枯草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inn)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夏枯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栽培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医用缝合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30多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为了得到具有更高柔韧性、更高强度和不同性能的缝合线,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阐述了医用缝合线的发展和最新研究成果,着重分析了可吸收缝合线的产品性能,为我国进一步开发可吸收缝合线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胶原基复合纤维保留了胶原纤维的优良特性,并克服了胶原纤维自身的缺点,具有优异的使用性能。综述了胶原基复合纤维在人工皮肤、人工血管、人工骨、心脏瓣膜等方面的应用特点及性能,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研究西红花花瓣粗多糖的提取纯化条件及抗氧化活性。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提取温度、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等因素对西红花花瓣粗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进一步用酶法、Sevag法比较其除蛋白效果,并研究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0,提取温度为100℃,提取时间为3 h,提取次数为3次。酶法与Sevag法均有较好的除蛋白效果;抗氧化结果表明,西红花花瓣粗多糖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最优条件下粗多糖得率达(19.346±0.029)%;酶法除蛋白效果要优于Sevag法;西红花花瓣粗多糖对两种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植物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植物多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该文对近年来植物多糖提取、分离及生理活性发展概况进行综述,为今后植物多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Saffron (Crocus sativus L.) is the most expensive spice of the world, and it is one of the 85 members of the genus Crocus. It is native of Asia Minor, and it is cultivated in Mediterranean countries. Saffron predominantly contains cert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imparting colour, flavour, and aroma. Some of its components have cytotoxic, anti-carcinogenic and anti-tumor properties. Since, saffron is a triploid (2n = 3x = 24) plant and fails to produce seed upon selfing or crossing, so it is propagated through corms. The growing area for saffron is not extensive, although its demand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s increasing. Research activities have been initiated to develop new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of this spice in many countries. Saffron grows best in friable, loose, low-density, well-watered, and well-drained clay calcareous soils. Besides, climate and soil, planting time, seed/corm rate, planting depth, corm size/weight, crop density, nutrient management, weed management, growth regulators, harvest, and post-harvest management also influence saffron quality and quantity. In this paper,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compile the recent agronomic research on saffron for commercial flower and corm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