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板式相变储换热器的储换热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弄清板式相变储换热器的储换热性能,验证并修正文献(1)所建板式相变储换热器的储换热性能理论模型,搭建了板式相变储换热器的储换热性能实验台,研究了其不同运行条件下的热性能,实验值与模拟值基本吻合,验证了理论模型和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烟气余热利用中换热器低温露点腐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碳纤维换热器。并以碳钢换热器作为对比进行了实验,实验测量了碳纤维、碳钢两种材料换热管的导热系数;利用烟风换热实验监测系统动态模拟火力发电厂锅炉尾部烟道换热器换热过程,在相同工况下实验测试了两种材料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结果表明:本实验所用碳纤维换热管导热系数大于碳钢换热管;碳纤维换热器整体换热性能弱于碳钢换热器,原因是为防止碳纤维换热器渗水,外表面涂敷了一定厚度的树脂材料,导致碳纤维换热器整体换热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和研究某型船用板式换热器在脉动流动下的传热特性,利用往复泵作为脉动源,将脉动源安装在冷水侧,以此来研究在脉动振幅0.03 MPa、不同频率、过渡流态下上游脉动对换热效率的影响。实验在Re(3 000~8 000)、脉动振幅0.03 MPa、脉动频率(0.5~1.1 Hz)参数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入脉动之后,板式换热器冷水路和热水路之间的热量传输速率大大提高;在脉动振幅0.03 MPa,Re为3774,脉动频率0.55 Hz时,换热效率提高了59.8%;并且随着Re增加,最弱脉动频率出现在0.66 Hz附近。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作为储能锅炉核心部件的相变储能换热器,分析影响其换热性能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5.
建立壳管式相变储能换热器仿真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蓄能、释能工况分别进行模拟。从温度场、速度场、固液交界面3个方面分析逐时换热强度的变化原因;探讨在蓄热过程中热源管壁温、热管口径规格对传热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蓄热工况下管间热扰及自然对流作用明显,10000 s时液相分数达到95%。放热工况以导热为主,60000 s时相变材料仅凝固了75%。从场协同效应分析,采用小尺寸热源管能缩短时间,但单位面积换热强度有明显下降。换热温差≤20℃时,其强化效果开始衰弱。  相似文献   

6.
钎焊板式换热器具有高效、紧凑、节能、节材且密封性好等特点受到许多行业的青睐.文中介绍对钎焊板式换热器进行的水-水传热性能实验和根据实验结果测得的传热系数和压降的性能曲线.  相似文献   

7.
基于传热学控制方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板式换热器单边流动和对角流动时的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保持换热器的结构参数不变,只改变进出口的流动方式,结果发现:在相同的流速下,单边流动的总对流换热系数要高于对角流动,而总压降单边流动要低于对角流动,在流速u=0.6 m/s工况下,努谢尔数单边流动比对角流动高出10.87%,压降对角流流动比单边流动高出5.13%。随着进口流速的增大,单边流动与对角流动的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差均减小,而且减小的趋势对角流动要大于单边流动,摩擦因子f和传热因子j逐渐减小。单边流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要优于对角流动。  相似文献   

8.
相变储能复合材料实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一种形状稳定的相变储能复合材料,研究了多孔材料的孔隙特征。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储能能力以及耐久性。  相似文献   

9.
肖洪 《节能技术》2006,24(3):265-267
本文对椭圆管与扁管管板式换热器的充分发展的周期性层流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给出了在400相似文献   

10.
利用可视化换热器性能实验台测试了微细管束表面在无换热、大温差、凝露条件下不同风速工况的流动损失与空气侧换热系数。同时探究了超低温工况下,相对湿度和风速对微细管束换热器流动换热特性影响。相对湿度增大,湿空气释放潜热增加,结霜量增大,换热器前后压损增加。高速气流具有剪切作用,风速增大会导致结霜迟滞。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折流板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改变了折流板换热器的折弯夹角和折流板间距,利用ANSYS Fluent对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与换热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折流板折弯夹角α (110°,135°,170°和180°)、折流板间距(250,300和350 mm)和雷诺数(10 000,20 000和50 000)对换热器壳程压力、速度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雷诺数对改善流动死区有很大的作用,雷诺数为50 000时的流动死区相对于雷诺数为10 000时面积减小较大;随着夹角α的减小,折流板背流侧的流动死区面积逐渐减小、换热器的表面传热系数和进出口压降力越大,夹角α为110°时出口温度最小、进出口压降最大,夹角α为135°时PEC最大且换热器综合性能最优;折流板间距增大,压力变化梯度减小,压差变化幅度减小,壳程出口温度变化不成正比关系,间距为300 mm时出口温度最低。  相似文献   

12.
经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二级再生水进入板式换热器会引起结垢,从而影响板式换热器的流动换热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搭建了现场实验台,在可调节工况下实时监测板换传热系数及流动压降,目的是研究板换再生水侧污垢的时变规律,并特别关注板换性能从初始清洁状态到预定清洗点之间的变化过程.研究为再生水源热泵系统及其板式换热器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板式相变贮能换热器传热模型和热性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建立了板式相变贮能换热器的无量纲传热模型。它对流体入口流量、入口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和需考虑入口效应及添加肋片的情况均适用。模型解和文献准稳态解吻合。作为算例,藉此模型从各时刻的流体温度、相变界面随空间的分布情况和相变蓄热比、相变传热效率、传热系数、完全相变截面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六个角度分析了一板式相变贮能换热器的相变传热性能。该模型可为板式相变贮能换热器的结构优化设计和热性能分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富水土壤地区土壤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作者自主设计实施的土壤源地源热泵系统,并针对夏热冬暖地区富水土壤的特性,对Ф80套管周围的土壤温度分布及浅埋土壤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渗流水的存在,有助于土壤换热器的换热,套管释放的冷量主要沿渗流水流动方向扩散,且较长时间运行后的土壤换热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管径较大的套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明显优于U型管换热器,且Ф65套管换热器的投资经济性最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一种用于低粘度流体的波纹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和阻力性能进行分析,以控制变量法分析了流体速度对传热特性及阻力性能的影响;搭建了板式换热器测试平台,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用等速法拟合了Nu-Re与Eu-Re的相关准则式,并采用JF因子评价换热器综合性能。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误差在10%以内;当流体流速小于1.0 m/s时,换热器传热系数和压降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但综合换热性能逐渐变差,在此流速范围内,总传热系数随冷流体进口温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17.
管壳式相变储能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利用优化设计理论对管壳式相变储能换热器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以该装置的成本为优化目标,储热量,放热时间,传热量,加工和防腐要求作为约束条件,得出了最佳的管子半径,厚度及管子根数,并给出了一个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8.
以双翅片矩形相变储能单元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边界温度下(50℃、55℃、64℃、69℃、73℃)相变材料熔化过程的可视化实验,通过观察相变材料固液相变界面、温度和液相率变化分析储能单元内相变材料的熔化行为和传热规律,探究不同边界温度对储能单元蓄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熔化后期储能单元内出现的熔化死角极大延长了蓄热时间,熔化死角用时比均大于30%;边界温度增加,固液相界面形状无明显变化,相变材料内温度分布及变化趋势相似,但固液相界面演化进程加快,自然对流加强,相变材料内温度分布不均匀性最大增加60%,相变温度最大增加2.9℃;边界温度从50℃提高至73℃时,完全熔化时间缩短510 min,且边界温度越低时(Fo)/(Ste)越大,表明在边界温度较低时,增加边界温度对相变材料的强化传热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傅俊萍  石沛  李江 《节能技术》2015,33(3):254-256,286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单U型、双U型及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在不同管内流速下的换热情况以及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实验值与模拟值相吻合;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随着管内流速的增大而增强;三种形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以套管式最优,双U型及单U型地埋管次之。  相似文献   

20.
相变储能装置中凝固换热的强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超  王启杰 《太阳能学报》1992,13(2):111-1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