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大型燃煤机组,制粉系统直接关系到锅炉燃烧的好坏,一次风量大小对炉膛煤粉的燃烧有较大的影响。以某电厂660 MW超超临界锅炉为研究对象,分析一次风量对锅炉燃烧特性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不同磨煤机出力下,一次风量增大,煤粉细度呈现非线性增加,当磨煤机出口一次风量大于90 t/h时,煤粉细度增加的幅度较大;在磨煤机出力45 t/h时,随着一次风量的增大,磨煤机电流减小,分离器电流增大;当一次风量的减小时,锅炉排烟温度降低,锅炉效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节能》2020,(3)
针对某电厂1 000 MW机组制粉系统MPS235HP-Ⅱ型中速磨煤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堵磨、煤粉细度不合格以及磨煤机振动等问题,分析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磨辊加载力以及磨煤机出口动态分离器转速对磨煤机运行参数的影响,并与设计参数进行对比,找出合适的风煤比、加载力以及分离器转速。通过分析得出,磨煤机实际风煤比与设计曲线匹配,且在设计风煤比下,不存在堵磨情况;同时,随着分离器转速增加,磨煤机出口煤粉细度变细,当分离器转速在65~70 r/min时,磨煤机电流和煤粉细度较合适,煤粉经济细度最好;同时,提高磨煤机加载力可以使煤粉细度更细,而且加载力降低会导致磨煤机碾磨出力下降,石子煤量增加,严重会导致堵磨。  相似文献   

3.
以某660 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试验方法,研究了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如煤粉细度、一次风量、磨煤机出口温度、煤粉分配均匀性及磨煤机组合方式等对锅炉出口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煤粉细度对NO_x排放浓度影响较大,煤粉粒径越小,NO_x排放浓度越低;随着磨煤机入口风量的降低,NO_x排放浓度呈先降后增的趋势;磨煤机出口煤粉分配偏差的改善使主燃烧区的热负荷更均匀,从而抑制了NO_x的生成;提高磨煤机出口风粉温度,NO_x生成量增加,排烟温度降低;而磨煤机的组合运行方式通过改变炉内的燃烧状态和温度分布来影响NO_x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4.
对某330MW供热机组在不同磨煤机分离器出口温度下进行制粉系统试验,研究了准东煤与地煤煤粉外水分、细度和粒度等特性.结果表明:各工况下地煤的煤粉细度R90值大于准东煤5%以上;随着磨煤机分离器出口温度的提高,准东煤的R90值从23.5%减小至21%,地煤没有变细的趋势;随着磨煤机分离器出口温度的提高,粒度小于90μm的准东煤煤粉颗粒细度变小,但是超过75℃后其变化趋势不明显;随着磨煤机分离器出口温度的提高,尽管地煤煤粉粒度分布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是粒度小于75μm的颗粒逐渐变粗.  相似文献   

5.
印度嘉佳电厂660MW超临界锅炉燃烧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磨煤机系统调整试验,探讨了煤粉细度和能耗与分离器开度、加载力、出力、风量等变化关系,优化了磨煤机运行参数,改善了磨煤机风煤比均衡性及煤粉细度;通过变一次风量、变氧量及变燃烧器配风等试验,研究了锅炉运行各参数对锅炉效率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对机组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解决了机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飞灰可燃物含量高、排烟温度高等问题,改善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对一台1 100t/h锅炉的磨煤机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了给煤质量流量、一次风量和分离器转速对煤粉细度和制粉单耗的影响,并确定出3个因素对煤粉细度和制粉单耗影响的主次顺序,预测制粉系统的最佳运行方式.结果表明:给煤质量流量和分离器转速对煤粉细度和制粉单耗的影响较大;磨煤机运行一定时间后,需要调整运行参数以保证制粉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研究所得的拟合曲线可以较好地指导机组实际运行.  相似文献   

7.
《动力工程学报》2017,(12):983-991
为了对MPS型中速磨煤机运行进行快速有效的评价与控制,建立了综合磨煤机研磨与干燥过程、煤粉分离过程以及返料过程的数学模型,将MPS型中速磨煤机分为磨盘区、研磨区、初步分离区、分离器和磨煤机外壁5个部分,建立了煤粉质量平衡、热量平衡和水平衡方程,并利用Matlab软件对该磨煤机动态模型进行计算与仿真.结果表明:在磨煤机给定运行工况下,当一次风温、一次风量、给煤量阶跃扰动时,磨煤机出力、磨煤机出口温度和外壁温度变化仿真曲线与实际运行相符;在不同干燥剂量和分离器转速下,煤粉细度变化与实际运行相符.  相似文献   

8.
中速磨煤机煤粉团聚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中速磨煤机磨制印尼煤时的煤粉团聚问题,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印尼A煤和B煤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两种煤的粉体特性相差很大,印尼A煤含有容易团聚的官能团.此外,对中速磨煤机出口空气的含湿量和露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磨制印尼A煤煤粉时的磨煤机出口温度偏低,不能充分干燥煤粉,造成印尼A煤煤粉团聚,导致制粉出力下降.通过合理确定中速磨煤机出口温度(建议将磨煤机出口温度设定在65℃左右为最佳),可解决印尼A煤煤粉的团聚问题和恢复中速磨煤机的正常出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西安热工研究院的1 MW半工业性试验炉,对布尔台煤进行燃烧试验研究,分析其燃烧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布尔台煤的挥发份较高,着火稳定性较好。运行氧量在2.5%时,布尔台煤燃尽率相对较低;随着氧量的增加,炉膛出口温度增加,对屏区结渣不利,运行氧量控制在3.5%左右合适。煤粉细度R90在9-36%范围内对布尔台煤燃尽率影响较小,煤粉细度R90增加时,NO_x排放增大,炉膛出口温度较高,对机组燃烧不利,建议煤粉细度R_(90)控制在18%。  相似文献   

10.
张永兴 《动力工程》1991,11(1):27-31
一台65t/h煤粉炉,运行出力小于45t/h,经测试确认是因风扇磨出力低及风粉系统设计不合理所致.在对磨煤机分离器、入口干燥段、锅炉送粉系统、燃烧系统及给煤机调节装置进行改造后,磨煤机最大出力由4,8t/h增至8t/h.锅炉出力由最大47.6t/h增加至70.6t/h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HP863型磨煤机实测结构参数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风环叶片倾角对磨煤机气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倾角变化对风环出口气流轴向速度影响不大,而对切向速度的影响较大,40°、45°、50°三种倾角下气流平均径向速度分别为52.07、45.32、36.37 m/s,径向速度大小的差异进而会对气流贴壁的倾向性产生影响。以石子煤与煤粉颗粒的物性分布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风环倾角对磨煤机石子煤排放与煤粉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风环叶片倾角为45°时低密度石子煤总沉降率为3.65%,高密度石子煤总沉降率为13.19%,综合石子煤沉降特性最好。同时,倾角为45°时磨煤机对小粒径煤粉颗粒的输送性能也最好。综合石子煤排放与煤粉分离两个方面,45°是使磨煤机综合性能最优的叶片倾角。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内存在的MPS-HP-Ⅱ型中速磨煤机最大出力计算以及运行优化等方面的困难,提出了一个针对该新型磨煤机出力的计算方法,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通过对其运行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一次风量、分离器挡板角度、磨煤机出力和加载力对煤粉细度以及单耗的影响,进而提出了适合该型磨煤机的运行工况.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出新型磨煤机的出力,但是在研磨高水分煤种时,限制出力的因素仍为干燥出力.  相似文献   

13.
在小型热电厂链条锅炉的运行中,常会遇到燃煤热值低而影响锅炉出力,同时链条炉排燃烧层中相当部分的煤未能烧尽,致使锅炉效率达不到设计的数值,影响企业效益。 在炉膛中加喷煤粉,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并且还有利于超出力发电。 我厂生产的FM风扇磨煤机系列,既起磨煤机的作用,又起排粉机的作用,它能产生1700Pa以上的出口风压,将煤粉气流直接送入炉膛。改装后的链条锅炉燃烧系统,层燃和悬浮燃烧相结合,促使炉排上的煤层充分燃烧,从而提高锅炉的出力。 近几年来,它在绍兴县新风热电厂等全国几十家企业中实际使用,获得了成功。经对新风热电厂35t/h链条锅炉加喷煤粉后的测试,锅炉热效率达88%,比原来提高了12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电厂ZGM中速磨煤机运行中存在的磨损严重和通风阻力、磨煤机单耗偏大的问题,进行了磨煤机风环改造。通过对磨煤机风环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分配喷嘴气道数量及流通面积,将喷嘴气道数由36个增加至60个,喷嘴出口圆周方向倾角由50°增大至55°,气道流通面积由0. 648 m~2减小为0. 597 m~2。改造后煤粉细度合格、均匀性好,磨煤机液压加载力平均下降1. 02 MPa,最大通风阻力平均下降2. 08 k Pa,电流平均下降26. 5 A,磨煤机单耗平均下降4. 02 kW·h/t,磨煤机高负荷工况下一次风机电流平均下降29. 43 A,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钢球磨煤机的优化运行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某电站锅炉配套制粉系统的优化运行试验,主要包括钢球装载量试验、粗粉分离器特性和磨煤机出力特性等性能试验。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提出了优化运行工况卡片,在该工况下运行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制粉系统出力,降低制粉单耗,其中,甲侧制粉系统的单耗从30.99 kW.h/t下降至21.36 kW.h/t,下降了9.63 kW.h/t;乙侧制粉系统的单耗从29.46 kW.h/t下降至19.96 kW.h/t左右,下降了9.5 kW.h/t,而且煤粉细度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某公司#5炉磨煤机配套的径向挡板型分离器存在严重堵塞问题,影响机组带负荷能力,将原有的分离器改造为国内首台紧凑型双级轴向分离器,实现了粗煤粉分离及煤粉细度和均匀性控制、多通道煤粉浓度均匀性控制以及杂物的在线分离与清除。经过冷热态一次风调平试验、热态煤粉细度调整试验、A、B磨分离器对比试验以及最大出力试验等一系列性能试验后得到:磨煤机分离器各粉管风速偏差均控制在±5%,分离器阻力均在245~600 Pa之间,煤粉细度更加合适,磨煤机出力平均提高了4.8 t/h,即7.4%。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复合燃烧模式下的负荷动态变化特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以24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低热值煤—高热值煤粉动态复合燃烧试验,在锅炉给煤口处和二次风口处设置煤粉给入点,分析不同的给煤粉位置、煤粉热值和煤粉与原煤阶跃热量比值对于CO、NO_x和SO_2排放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二次风口处给入煤粉时CO排放浓度较低,NO_x、SO_2排放浓度较高;煤粉热值增加时,两种煤粉送入方式下,CO排放浓度降低,NO_x和SO_2排放浓度有所升高;煤粉与原煤阶跃热量比例增加时,CO排放浓度降低,NO_x、SO_2排放浓度也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速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设计及运行参数的特性,分析了磨煤机的风量、煤粉分配均匀性、磨煤机负荷率、煤粉细度、煤质变化等因素对大型煤粉锅炉燃烧系统的影响。在锅炉运行中,需根据制粉系统的特性优化调整锅炉的运行参数,达到制粉系统与锅炉燃烧系统的耦合匹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W火焰锅炉在燃烧无烟煤过程中对煤粉细度的要求,几乎所有W火焰锅炉均采用了配备钢球磨煤机的制粉系统。控制磨煤机出口煤粉细度、一次风煤粉浓度,并使其维持在最佳值附近是保证锅炉燃烧效率的基础条件。研究了不同直径钢球装载比例对磨煤机煤粉细度特性的影响,通过优化磨煤机不同直径钢球装载比例、多点修正一次风流量测量偏差等技术,提高了磨煤机出口煤粉细度,减小了一次风流量测量偏差,从而改善了锅炉运行特性,提高了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20.
煤质变化对钢球磨煤机贮仓式热风送粉制粉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华北某电厂的燃煤锅炉及制粉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锅炉和制粉系统的热力计算及现场实际测量数据,定量分析了煤质变化与粗粉分离器后煤粉细度、煤粉水分、磨煤机最佳通风量、磨煤出力、出力储备系数、单位磨煤电耗、露点温度和三次风率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合适的煤种,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分析表明:对制粉系统运行安全性、磨煤出力和经济性影响最大的煤质因素是可磨性指数和原煤水分.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测量基本吻合,采用的计算与分析方法对普遍存在的同类问题具有参考价值.表9参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