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和解制度虽然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但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运用和解方法处理刑事案件的做法却早已存在,而且刑事和解制度还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因此,应当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确立刑事和解制度,对现实中已存在的和解现象进行规制,以便更好地维护案件当事人的利益,增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2012年3月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从而使有争议的刑事和解程序有法可依。刑事和解制度存在着积极的社会价值与法律价值,但也有缺陷,应该理性看待刑事和解制度。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在我国施行一套完整、有效、切实的刑事和解制度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从维护被害人的诉权出发,结合最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认为司法实践应打破"先刑后民"传统模式,在刑事诉讼法中直接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完善刑事和解制度与国家补偿制度,将刑事被害人司法救济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良性衔接,从而实现我国刑事被害人司法救济途径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虽然在西方刑事和解理论中存在恢复正义理论、平衡理论、叙说理论3种学说,但是我国的刑事和解与西方的刑事和解存在诸多区别,不能简单地将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嵌套在西方的法学理论体系之下。立足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司法实践,和谐司法、利益兼得、契约理论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我国今后构建刑事和解程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虽然在西方刑事和解理论中存在恢复正义理论、平衡理论、叙说理论3种学说,但是我国的刑事和解与西方的刑事和解存在诸多区别,不能简单地将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嵌套在西方的法学理论体系之下.立足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司法实践,和谐司法、利益兼得、契约理论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我国今后构建刑事和解程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在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权、稳定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正义。在刑事公诉案件中构建和解制度,有助于缓和犯罪行为人和被害人之间紧张的关系乃至仇恨,恢复稳定的社会关系,更好地实现我国刑事立法的意图。在构建和解制度时,应当注意保障各诉讼主体的权利,设置必要的监督机制,在实现司法效率的同时,确保司法的正义和公正。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在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权、稳定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正义.在刑事公诉案件中构建和解制度,有助于缓和犯罪行为人和被害人之间紧张的关系乃至仇恨,恢复稳定的社会关系,更好地实现我国刑事立法的意图.在构建和解制度时,应当注意保障各诉讼主体的权利,设置必要的监督机制,在实现司法效率的同时,确保司法的正义和公正.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是以我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以及孔子的"无讼"文化为根据,是对农村"私了"现象的有条件接受和规范之结果。在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制度存在各地规定的和解条件和范围不一,"以钱赎刑"现象的实然存在以及效果有限等问题,故应以规范和解的条件和程序为前提,扩大刑事和解的范围,并实现刑事和解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是以我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以及孔子的"无讼"文化为根据,是对农村"私了"现象的有条件接受和规范之结果。在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制度存在各地规定的和解条件和范围不一,"以钱赎刑"现象的实然存在以及效果有限等问题,故应以规范和解的条件和程序为前提,扩大刑事和解的范围,并实现刑事和解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刑事和解是我国刑事政策的重要改革措施,其理论基础有,无讼与和合文化、刑事司法哲学的转向、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但是,司法实践中的刑事和解存在功能性缺陷和相关法律制度缺位的困境.因此,有必要从存在的困境出发,具体在立法选择和程序设计上探讨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如何合理构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原则上限于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微刑事案件,它抹杀了很多刑事被害人寻求救济的机会。合理界定我国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的关键在于转变固有观念,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一般规律上看,我国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的大小与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完善程度呈反比。现阶段,应当扩大刑事和解的范围,积极探索对部分存在刑事被害人的重罪进行刑事和解。检察机关运用公诉裁量权主导刑事和解应当成为刑事和解的主要表现形式,并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刑事和解制度是西方恢复性司法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引进和采用刑事和解。绝大多数的学者和司法工作者将刑事和解制度视为一种解决加害人和被加害人之间矛盾的有效方式之一。分析了刑事和解在我国司法背景下的弊端以及中国采用刑事和解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3.
在刑事和解制度的运行过程中,检察官客观义务在观念层面、制度层面以及实践层面都极易受到淡化或弱化,因此必须在刑事和解中坚守检察官客观义务。检察官客观义务在刑事和解中淡化弱化的原因主要在于观念层面的“和稀泥”观念浓厚以及制度层面的约束机制薄弱。可以通过观念肃清、立法完善、司法践行等途径确保检察官客观义务在刑事和解中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也日臻完善。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集中表现在现有诉讼法律制度不能很好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矫正犯罪难度加大,加害人难以回归社会,诉讼成本居高不下等等。而刑事和解制度的建立则是解决此难题行之有效的途径。所谓刑事和解制度是指被害人与加害人在检察官主持下,通过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一项新的刑事司法制度,刑事和解制度符合刑法的谦抑精神,是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具体体现,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其司法实践价值已经逐渐得到认可和重视。结合我国国情,构建刑事和解制度体现了和谐司法的要求和现实需要,也是我国司法改革和法治进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缪爱萍 《商品与质量》2012,(S5):159-160
随着"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倡导,刑事和解出现在各国的刑事诉讼体系中。寻求被害人、加害人合法权益的双向保护是当代刑事诉讼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应运而生的刑事和解不诉制度兼顾被害人与加害人合法权益的双重保护功能,不但有助于加害人的矫正与回归社会,而且也有助于平复被害人的心理创伤,最大限度地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的和谐性。刑事和解作为我国近几年刑事执法实践中出现的新事物,各地都在不断探索和总结,已经有了该项制度的雏形,也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和影响。本文从刑事和解制度的渊源及内涵入手,深入分析该项制度的理论价值,并结合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创新型做法,探索刑事和解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刑事和解不起诉是基于刑事和解作出的不起诉决定,是刑事和解在起诉阶段的体现.在我国现行不起诉制度的框架下,结合司法实践,可考虑将符合酌定不起诉条件的案件因为达成和解而转变为法定不起诉;另外如果犯罪情节轻微,即使没有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情节,但是已达成和解,也可作出不起诉,从而使刑事和解不起诉独立存在,扩大酌定不起诉的范围.同时刑事和解不起诉目前应限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过失犯罪案件、第二类自诉案件,并在启动程序和运作程序上作出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18.
刘同 《商品与质量》2012,(S8):72-73
刑事和解制度是西方国家刑事司法理论和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等多元化刑事诉讼理念的产物,对被害人给予关怀,消除其报复社会的心态,对加害人予以教育和改造,避免刑事处罚对其造成过多的负面影响。对于刑事和解的范围一直是各个国家慎重考虑并谨慎应对的问题,如果范围过宽,有可能为刑事和解凌驾于罪刑法定之上寻找借口,造成犯罪横行、法治倒退甚至导致整个社会价值评价理念的颠覆;相反倘若范围过窄,则不利于诉讼效率的提高,刑事和解失去存在的必要,因此,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与刑事和解的命运休戚相关。本文总结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刑事和解适用范围,以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并提出了我国刑事和解宜适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具有恢复性司法性质的刑事和解已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展开,刑事和解除了可以适用于自诉案件、轻伤害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以外,还可适用于何种案件,应该依据何种标准去判断。从刑事和解的司法实践,刑事和解的价值目标和社会效果看,一个案件是否适用刑事和解制度大致可以遵循以下判定标准:案件是否有具体明确的被害人标准、犯罪主体标准、犯罪主体主观恶性标准。  相似文献   

20.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近年来刑事纠纷解决的趋势,已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就刑事和解的源流进行了初步的考证,并就有关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其契约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