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碘值135的棉油脂肪酸作为原料通过合成与复配方法获得一种新型磷矿选矿捕收剂;首先将脂肪酸与酰胺药剂进行酰胺化,然后在合成的药剂中复配一定量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了该脂肪酸的组成,以贵州磷矿为对象,利用常温浮选试验研究了该捕收剂的选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碘值135脂肪酸中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在碳链结构中双键、三键数目多.经过酰胺化和复配15%的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提高了脂肪酸对磷酸盐矿物的浮选效果,在常温浮选过程中,降低了捕收剂的用量.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79.83%,采用常温正反浮选工艺,获得了五氧化二磷为30.12%精矿,产率为71.20%,回收率为92.90%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2.
抑制剂W-98在瓮福磷矿反浮选中的选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瓮福磷矿的性质,采用反浮选工艺处理胶磷矿,用反浮选高效抑制剂W-98作为磷矿的抑制剂,来抑制磷矿物而浮白云石等脉石,从原矿P2O5品位为 27.33%,MgO为6.19%中,获得了磷精矿P2O5品位为37.34%、MgO为 0.73%、回收率92.39%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3.
以大豆油酸化油为原料,经磺化、皂化等单元反应合成了α-磺酸基油酸皂浮选捕收剂,用于四川某中低品位胶磷矿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该捕收剂实现了胶磷矿与白云石的有效分离,入选原矿P2O5品位23.80%,MgO质量分数6.54%;获得磷精矿P2O5品位33.88%,回收率85.37%,MgO含量1.50%.  相似文献   

4.
增效作用对胶磷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探讨了几种表面活性剂对脂肪酸类捕收剂W03的增效作用及其对胶磷矿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W03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能明显改善胶磷矿的浮选特性.当矿浆温度为25~40℃时,混合使用W03和SDBS,粗选精矿品位和回收率比单独使用W03时分别提高1%和1%~4%.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胶磷矿、方解石捕收剂的研究动向,并采用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共混合用药对胶磷矿、方解石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混合用药比单独用药能取得更好的浮选效果,揭示了混合用药的优越性,为磷矿正、反浮选合理使用捕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胶磷矿的粗选试验筛选出SDS和十二醇作为棉油皂脚的增效剂,并将这两种药剂与棉油皂脚复配成低温捕收剂DWB9-3用于宜昌丁东磷矿正-反浮选闭路试验中,13~15℃时,获得了P2O530.40%,回收率81.36%的优良指标.表明这种捕收剂使温度对胶磷矿浮选的影响减弱,有利于冬季胶磷矿的浮选.通过表面张力、相对接触角、ξ电位和吸附量研究表明:此种捕收剂能显著地降低矿浆溶液的表面张力,有利于药剂的分散;在T=13~15℃,pH=10.5的条件下,容易在矿物表面发生化学吸附,有利于磷矿物的浮选.  相似文献   

7.
新型α-取代脂肪酸衍生物类磷矿浮选捕收剂(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工业棉子油为原料经简单路线合成了含多个羧基的α-氯代脂肪酸酯浮选捕收剂,用于云南某磷矿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α-取代基团和多羟基的引入改善了浮选捕收剂的选择性和水溶性,获得了较好的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工业棉子油为原料经简单路线合成了含多个羧基的α-氯代脂肪酸酯浮选捕收剂,用于云南某磷矿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α-取代基团和多羟基的引入改善了浮选捕收剂的选择性和水溶性,获得了较好的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9.
胶磷矿浮选过程选择性差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矿物组分尤其镁离子的溶解,造成矿物表面性质相互转化和捕收剂皂盐在矿物表面无选择性沉积. 通过控制浮选条件和药剂制度,尽可能避免捕收剂和溶解组份在矿物表面无选择性吸附或沉积,是选择性调控胶磷矿浮选性质的重要手段. 此外,采用机柱联合浮选装置来改善胶磷矿的浮选分离环境,对提高其浮选效率也非常重要. 实验表明:对原矿含五氧化二磷22.16%、氧化镁3.15%、二氧化硅25.41%的湖北远安磷矿石,通过采取以上改进措施,采用简单的单一浮选工艺,可获得磷精矿五氧化二磷品位>30%、回收率>80%和氧化镁品位1%左右的分选指标  相似文献   

10.
叶军建      王贤晨       李显波       池晓汪      张覃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7,39(6):565-570
浮选过程中抑制剂会使矿物表面亲水,还可能与捕收剂存在竞争吸附. 硫酸和磷酸是钙(镁)质磷矿石反浮选工艺常用的抑制剂. 通过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及吸附量测定,研究了胶磷矿 - 白云石反浮选体系中,抑制剂硫酸或磷酸浓度对捕收剂 GJBW 在矿物表面吸附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酸浓度对矿物上浮率影响较大,但对捕收剂在胶磷矿和白云石表面吸附量影响均较小,说明该体系中抑制剂和捕收剂在矿物表面不是竞争吸附而是共同吸附,综合决定表面亲/疏水性,进而影响其上浮率. 于是建立了两者在矿物表面共同吸附的双电层模型,其中不溶油酸分子(HOl)作为主要捕收剂组分在白云石 - 水界面起主导作用使表面疏水,而胶磷矿酸溶释放出的或磷酸电离出的 H 2 PO 4 - 做为主要抑制组分在胶磷矿 - 水界面起主导作用使表面亲水.  相似文献   

11.
增效剂Tween 80实现磷矿常温浮选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采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ween80(简写成Tw80)作为油酸浮选的增效剂,进行了磷灰石—石英人工混合矿分离实验。当Tw80为油酸用量的10%时,在低温(10℃)条件下可提高回收率30%左右,达到常温单独使用油酸浮磷相同的浮选效果。通过对溶液化学和磷灰石表面吸附的研究查明,作为增效剂的Tw80,物理吸附于矿物表面,促进了油酸钙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磷矿反浮脱硅过程中,胍基阳离子磷矿捕收剂的作用机理,以N-椰油基-1,3-丙撑二胺、单氰胺、乙酸为原料制得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并用于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表征,测试了该药剂与3种矿物作用前后的接触角、Zeta电位、红外光谱,进行了石英、白云石、胶磷矿的纯矿物浮选试验等。结果表明:该合成药剂属胍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广泛pH值范围内,对石英的捕收能力较强,对白云石次之,对胶磷矿较弱;在弱碱性下,对白云石捕收性能有所提高;相较白云石、胶磷矿,该药剂更易与石英产生吸附作用,使矿物表面呈现疏水性;接触角、Zeta电位、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说明与3种矿物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试验结果说明该胍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磷矿反浮脱硅捕收剂。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难选硅-钙质胶磷矿,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其进行了柱式双反浮选工艺的研究.以硫酸和磷酸作为磷矿物抑制剂,脂肪酸类药剂PA-64作为碳酸盐矿物捕收剂,胺类药剂GE-601作为硅酸盐矿物捕收剂,考察了磨矿细度、药剂用量、循环泵工作压力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双反浮选工艺,可以得到精矿P_2O_5品位30.49%,MgO含量0.73%,磷回收率81.03%的浮选指标,简化了胶磷矿浮选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较好地实现磷矿反浮选脱硅,选取适宜的胺类捕收剂及合理的浮选条件非常关键. 通过单泡管试验,对比研究椰油二胺、工业二胺、十二胺、86D(脂肪一胺)等4种不同胺类捕收剂对胶磷矿的浮选效果. 纯矿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胺类捕收剂具有不同的浮选性能,在不同的pH值下同一胺类捕收剂的浮选能力不同;在低用量、弱酸性介质中,十二胺对胶磷矿的捕收能力优于椰油二胺、工业二胺,最低是长碳链的一胺86D;在相同pH值条件下,碳链组成相同的脂肪二胺捕收能力强于脂肪一胺,碳链较长的脂肪一胺比碳链短的脂肪一胺捕收能力弱;在酸性介质中胺类捕收剂对胶磷矿的捕收能力比在碱性介质中弱. 实际矿物试验结果表明:胺类捕收剂对磷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均具有较好的捕收能力;通过改变药剂加入量,调整其选择性,可更好地分离磷矿物与脉石矿物.  相似文献   

15.
磷矿反浮选捕收剂大多数是由天然脂肪酸制成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从市场快速、准确地选择磷矿反浮选捕收剂,对浮选实践和浮选研究十分重要.浮选捕收剂的评价有助于掌握捕收剂的浮选性能,了解其在浮选过程中的作用.浮选法是浮选捕收剂的传统评价方法,程序复杂,耗时耗力.提出了一种新的浮选研究方法:燃烧-吸附量评价法,通过燃烧无机的矿石样品来测定其表面吸附的有机捕收剂量,评价磷矿反浮选捕收剂的性能.通过对油酸、硬脂酸和软脂酸这些结构明确且浮选工作者熟悉的脂肪酸的浮选性能和在白云石上的吸附量,建立了一个评价模型,验证燃烧-吸附量评价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以硅酸钠、氯化铁、氯化铝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3种不同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SAS)、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制备无机高分子聚硅酸铝铁絮凝剂,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添加量对絮凝剂处理重金属烟气废水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硬脂酸钠型聚硅酸铝铁絮凝剂(SAS+PSAF)比其他两种絮凝剂(OP-10+PSAF、AES+PSAF)处理废水效果更佳,对烟气废水的CODCr去除率为52.1%,对Cd2+的去除率为80.5%。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絮凝剂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A new synthetic reagent DPTUHP [diphenyl α-(3-phenylthioureido) hexylpbosphonate] containing a hydrocarbon chain nonpolar group, a thioureido, and a phosphonate easter chelating group, has proven to be an effective collector for the flotation of cerussite mineral. The synthetic method utilized the Mannich-type reaction of an N-monosubstituted thiourea, an aldehyde, and triphenyl phosphate in glacial acetic acid solu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flotation of the cerussite mineral show that the collector has stronger collecting ability and higher selectivity in a neutral and a slightly alkaline medium, especially in the pulp of pH=8. Using the measurements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of the cerussite mineral, the collector, as well as the cerussite treated with the collector, the flotation mechanism of cerussite has been discuss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dsorption of collector on cerussite is a chemical adsorption through the electron donor atoms of the collector chelating the Pb ( Ⅱ ) of cerussite to form chel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