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筛选到1株聚赖氨酸(PL)产生菌白色链霉菌(Strcptomyces albus).发酵液经过Ambcrlite IRC-50离子交换粗分离和Sephadex G-25凝胶层析精制,得到纯化的白色链霉菌聚赖氨酸(PL110).SDS-PAGE分析其分子量为5kDa.应用牛津杯法分析PL110对多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抑菌稳定性实验表明,高温加热后Streptomyces albus所产生PL110的抑菌作用没有下降;其在低pH值条件下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最后,应用扫描电镜初步探索了聚赖氨酸的抑菌机理.  相似文献   

2.
从广西各地土壤中取样,利用添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LB培养基初筛,然后用含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营养盐平板复筛,所得突变株经摇瓶发酵后测定其用蛋白酶K处理前后的粗酶液活力变化,筛选到一株溶菌酶产生菌RJ-36b.通过菌株形态学和16S rDNA保守序列分析,鉴定其为白色链霉菌.对其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表明,在32℃、200 r/m...  相似文献   

3.
产ε-聚赖氨酸白色链霉菌复合诱变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和硫酸二乙酯(DES)化学诱变进行复合诱变处理,处理液接种于甘氨酸和多聚赖氨酸抗性平板选育。通过优化甘氨酸和多聚赖氨酸剂量、紫外照射剂量和化学诱变剂DES剂量等诱变条件,并对诱变后的菌株进行初筛和复筛,最后得到一株较高产ε-多聚赖氨酸的菌株,ε-聚赖氨酸的产量达到0.73g/L的较高水平,是出发菌株的2.2倍。经5次传代发酵表明该菌株稳定。  相似文献   

4.
利用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 KD-11)为出发菌株在30L全自动发酵罐中进行ε-PL分批发酵动力学研究。基于Logistic方程、Luedeking-Piret方程、类似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了Streptomyces Albus KD-11菌体生长、ε-PL产物合成和底物葡萄糖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利用Origin 8.1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非线性拟合,建立的模型拟合程度R2均大于0.980,拟合良好。当葡萄糖初始浓度在4555g/L范围内,实验数据与模型预测值平均相对误差小于8%,适用性良好。表明该动力学模型对指导ε-PL的发酵工艺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提高ε-聚赖氨酸的产量,本实验以白色链霉菌SA为出发菌株,采取紫外照射复合氯化锂(15W,25s,0.5%LiCl)诱变选育及0.025mol/L亚硝酸诱变选育,得到一株具有遗传标记AEC的抗性突变高产菌株UN2-71,在液体摇瓶发酵培养基中,ε-聚赖氨酸产量达到1.64g/L,较出发菌株提高57.7%。   相似文献   

6.
高产ε-聚赖氨酸白色链霉菌的复合诱变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ε-聚赖氨酸的产量,本实验以白色链霉菌SA为出发菌株,采取紫外照射复合氯化锂(15W,25s,0.5%LiCl)诱变选育及0.025mol/L亚硝酸诱变选育,得到一株具有遗传标记AEC的抗性突变高产菌株UN2-71,在液体摇瓶发酵培养基中,ε-聚赖氨酸产量达到1.64g/L,较出发菌株提高57.7%.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170mg/LK2Cr2O7,0.002%亚甲基蓝可快速从土壤中富集产碱菌株,利用Dragendorff面试剂与生物碱特有的颜色反应从产碱菌株中筛选生物碱产生株,对产生物碱的菌株的发酵液提取物进行结构分析,确定ε-聚L-赖氨酸产生茵株.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BNCC 186223为原始菌株,使用硫酸二乙酯对其进行化学诱变,考察最佳诱变条 件,并筛选高产ε-聚赖氨酸的菌株。结果表明,最佳诱变条件为硫酸二乙酯10 μL/mL,诱变时间45 min。在此最佳诱变条件下,获得一株 高产ε-聚赖氨酸突变菌株DES-27,其ε-聚赖氨酸产量为2.90 g/L,较未诱变前提高38.10%。 因此,硫酸二乙酯的诱变作用能够显著提 高ε-聚赖氨酸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探讨白色链霉菌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生物合成过程中,中间代谢产物柠檬酸、L-天冬氨酸和L-赖氨酸对ε-PL合成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摇瓶发酵开始(0 h)添加柠檬酸至终质量浓度为1.0g/L,培养到12 h分别添加终质量浓度为0.3 g/L的L-天冬氨酸和终质量浓度为1.0 g/L的L-赖氨酸,可分别提高ε-PL产量42.5%、28.7%和44.1%。正交试验显示,只有柠檬酸和L-赖氨酸对ε-PL合成影响显著(P0.05),而L-天冬氨酸影响不显著;在培养基中添加1.0 g/L的柠檬酸和L-赖氨酸ε-PL产量可提高60.1%。在破碎的无细胞体系中,只有添加L-赖氨酸可以检测到ε-PL的生成,进一步证实了L-赖氨酸是ε-PL合成的直接前体。因此,通过添加合适的中间代谢产物,可以有效提高ε-PL产量。  相似文献   

10.
从长白山区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出1株产多聚赖氨酸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sp.110,并对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壁化学组分、16SrDNA序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系统发育树中,Streptomycessp.110菌株与白色链霉菌(S.albus)在同一分支中,2者序列相似性为99%。结合形态、生理生化和细胞壁化学组分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Streptomyces albus,并对其发酵液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Streptomyces albulus IFO14147 produces epsilon-poly-L-lysine (epsilon-PL), an amino acid homopolymer antibiotic that is used as a food preservative in many countries, including Japan, South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 construct an overproducer of the industrially important epsilon-PL and to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ts biosynthetic mechanism, we developed systems for DNA delivery into the S. albulus strain based on both polyethylene glycol-mediated protoplast transformation and intergeneric conjugation from Escherichia coli. The successes of these transformations in particular were accomplished by employing the new cryptic-plasmid-based shuttle vectors constructed in this study. The genetic systems developed here should facilitate a molecular genetic approach to S. albulus.  相似文献   

12.
胱氨酸母液中L-精氨酸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讨论了D001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从胱氨酸母液中提取L-精氨酸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通过单因子实验,分别考察温度、pH、无机盐浓度(氯化钠和氯化铵)对L-精氨酸吸附率的影响;同时测定了25℃下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可在室温下进行;吸附的适宜pH为7-8;无机盐的存在导致吸附率迅速下降;25℃时,最大饱和吸附量约为136g/kg;平衡时间为40min。工艺最终提取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红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初筛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复筛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法确定磷酸浓度10mol/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min,测定波长485nm;确定HPLC法柱温50℃,检测波长210nm.此种方法针对性好,适用于大批量的红霉素发酵液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ε-聚赖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传统诱变理论和白色链霉菌生物合成ε 聚赖氨酸的特点 ,确立了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敏感菌株 ,抗性突变株筛选和抑菌圈法相结合的初筛方法。在优化诱变条件的基础上 ,以白色链霉菌为出发菌株 ,经紫外线与硫酸二乙酯诱变 ,选育出一株遗传性状稳定 ,遗传标记为AECr+Glyr的ε 聚赖氨酸生产菌株 ,其产量可达 0 79g/L。  相似文献   

15.
DNS法在普鲁兰多糖发酵液中糖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普鲁兰是由出芽短梗霉菌株(Aureobasidium pullulans)发酵生产的胞外多糖,普鲁兰多糖含量多少是判断发酵成功与否的标志,而多糖含量的准确测定对发酵的过程控制特别重要.本文研究了DNS法在普鲁兰多糖发酵液中糖测定的应用,同时研究了色素和不同比例乙醇对DNS法测定出芽短梗霉发酵液中残糖和总糖的影响.结论为色素对总糖的测定有干扰,对上清液中的残糖的测定没有影响;不同比例乙醇对DNS法测定糖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链霉菌为发酵菌株,研究了10 L发酵罐中不同培养条件对链霉菌发酵产生磷脂酶D和链霉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 L发酵罐中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2%,种龄17 h,温度28℃,通气量0.8 L/h,转速600 r/min。在最佳发酵条件下,酶活可达到3.48 U/m L。  相似文献   

17.
发酵液中L-精氨酸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确立了用甲萘酚-双乙酰法定量检测发酵液中L-精氨酸 的最佳条件:40g/LNaOH溶液、80g/L甲萘酚正丙醇溶 液、0.5mL/L双乙酰正丙醇溶液各1mL作为显色液,再加 入1μL适当稀释的发酵液,30℃水浴加热15min后测其 OD540值。对显色反应的稳定性及检测方法的重现性也进 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平板划线,摇瓶复筛等方法从福清近海海域泥土中分离筛选到一株林可霉素产率较高的链霉菌株6204;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从葡萄糖添加量、磷酸二氢钾条件两及金属离子对菌株6204产林可霉素影响,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的发酵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10.0%,镁离子质量浓度0.10 g/L,磷酸二氢钾添加量0.020%,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菌株6204产林可霉素的含量可达3 907.738 μg/mL,与优化前相比较,林可霉素的含量提高了1 823.082 μg/mL。  相似文献   

19.
从烟草根际土样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几丁质酶活性比较高的链霉菌9-1-1,为评价该菌株利用价值,对其发酵条件(碳源、氮源、初始pH、表面活性剂及发酵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以1%胶体几丁质为碳源,发酵液初始pH值为6.5,以1%蛋白胨为氮源,0.1%吐温80作为表面活性剂,发酵时间为96 h,接种量为1%,最高酶活达到56 U/mL.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