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近年来,在我国啤酒工业持续发展和麦芽产能持续膨胀的过程中,国际啤酒大麦的生产与市场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巨大的波动,国内啤酒大麦和麦芽的布局、生产与市场也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波动和变化对啤酒工业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这些波动和变化还将继续下去。为了在企业的生  相似文献   

2.
《啤酒科技》2007,(7):67-67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全球啤酒大麦和麦芽生产与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直接影响着我国啤酒原料的供应渠道,并引起了啤酒企业的高度关注。为了使我国啤酒企业能更好地应对新形势,啤酒分会和甘肃省啤酒原料协会协商,定于2007年7月在我国最大的优质啤酒大麦主产县和最大的国产麦芽生产县——甘肃省永昌县召开“2007年甘肃啤酒原料观摩及产业发展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正> 一、目前我国啤酒大麦与麦芽生产及市场的热点问题我国的啤酒与啤酒原料行业,虽然在整个国民经济这块大蛋糕中占很小的比重,但也涉及到500余家啤酒工厂、120余家麦芽厂、30余家科研单位、经营1200佘万亩的广大啤酒大麦生产者和众多的啤酒大麦经销商。本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都亲身经历了至今尚未完全落幕的  相似文献   

4.
陈阿扣 《啤酒科技》2003,(1):9-14,17
1前言发泡酒(Sparkling Malt Beverages)是一种高辅料啤酒,其麦芽使用率只有25%,其余均为各种辅料。1994年日本市场出现了发泡酒,目前日本四家主要啤酒公司均生产发泡酒,且已具相当的规模。发泡酒的开发,符合我国国情。长期以来我国用于啤酒酿造的大麦主要依靠进口,随着啤酒产量的增长,啤酒大麦的进口量也随之增加。近年来,我国的酿造大麦进口量已突破200万吨,占世界啤麦贸易量的40%。我国自身一直是“大麦生产滞后于麦芽加工、麦芽加工滞后于啤酒酿造”。缘于此,我国啤酒大麦进口的增势不减。由于进口大麦价格、  相似文献   

5.
《啤酒科技》2009,(6):77-77
2009年5月9日~10日,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支持、中国作物学会产大麦产业分会主办的“2009中国啤酒大麦产业发展论坛”在江苏省盐城市圆满召开。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曾衍德巡视员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中同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肖德润理事长、杜绿君副理事长、何勇秘书长受邀出席了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啤酒大麦产业的危机分析与发展对策探讨”。来自国内外的啤酒大麦科研、生产、流通以及麦芽、啤酒企业的近300名代表出席了论坛。  相似文献   

6.
我国啤麦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啤酒生产国,2001年啤酒产量已达2,271.8万吨。若按每吨啤酒使用120公斤麦芽,每吨麦芽使用1,250公斤啤酒大麦来推算,现每年我国啤酒生产约需用啤酒大麦350万吨。而目前我国啤酒大麦年产量只有120万吨左右,其余200多万吨均需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啤麦生产国进口,仅2001年就进口啤酒大麦232.3万吨,耗费3.6亿多美元。与此同时,我国某些国产啤酒大麦因质量问题而难以满足生产高品质啤酒需求,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促进我国啤麦市场正常发展,是目前我们所面临而又必须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啤酒科技》2003,(5):6-6
众所周知,由于2002年世界啤酒大麦遭灾减产,给我国啤酒工业的原料供应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面对国际啤酒原料紧缺和价格提升的问题,围绕促进国产啤麦发展、增加国产麦芽使用比例、开发新的原料来源,研讨加强工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措施。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于2003年4月22—2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了“2003年啤酒大麦国产化发展战略暨啤酒生产技术研讨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213人;其中啤酒业代表92人;大麦种植业及麦芽加工业代表78人;啤酒生产  相似文献   

8.
<正> 啤酒麦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甘肃省中西部地区是我国优质啤酒大麦原料生产基地之一。随着我国加入 WTO 和啤酒工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啤酒麦芽生产加工技术及质量标准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目前甘肃省啤酒大麦产业虽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化链条,啤酒麦芽生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啤酒生产中,一般是以大麦麦芽为主要原料。但目前所用的进口大麦麦芽价格约为2700元/t,国产大麦麦芽价格也在2300元/t左右,均比前一二年有了较大的提高,从而导致啤酒产品的生产成本加大,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并且,啤酒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雷同现象比较普遍。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效益是当前我国众多啤酒生产厂家积极努力解决的问题。而用小麦麦芽替代部分大麦麦芽生产啤酒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上述需求,为此,本文拟对此产品的工艺情况作一探讨。一、小麦麦芽概述小麦麦芽是以小麦为原料生产的,小麦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啤酒大麦是啤酒酿造最重要原料,它的市场供给情况如何对啤酒生产经营关系极大,在正常年份,世界啤酒大麦产量约2,400万吨,与世界啤酒生产需求基本平衡,略有库余。除啤酒大麦生产国自用外,商品量约500万吨,供应国主要是澳大利亚(占总商品量45%~48%),其次为加拿大和欧共体(各占22%和24%)。2002年世界啤酒大麦减产200万吨,但加上上年库存,基本也能满足世界啤酒生产需求,不过对啤酒大麦进出口市场来说,减少200万吨已是不小冲击。澳麦减少60%,虽还有上年库存,但仍比正常年份减少出口100万吨以上。加拿大因减产严重,宣布退出2003年度啤酒大麦出口市场。欧共体啤酒大麦虽仅减产10%,但中国啤酒厂对法麦、英麦接受程度较差,历年用量不多。作为世界上啤酒大麦最大进口国,我国啤酒生产所需原料大麦约60%依靠进口,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我国啤酒大麦发展状况我国啤酒工业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迅速发展,啤酒产量从年产不足百万吨发展至年产约4千万吨,连续6年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啤酒生产大国。啤酒工业的强劲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特别是作为啤酒主要原料的啤酒大麦行业的发展。自上世纪八十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啤酒行业发展历经百年,而从20世纪初传承下来的啤酒品牌却只有哈尔滨和青岛两大品牌。如今国内规模以上的啤酒企业有500多家,已经成为全球头号啤酒生产大国。在过去10年间,我国啤酒产量保持着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3.
<正> 从2008年9月开始,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虽然刚性消费特征显著,但食品市场还是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一、食品市场总体运行情况 2008年限额以上食品零售额增速明显下降。受金融危机逐渐蔓延至实体经济、食品消费价格水平涨幅明显回落等多种因素影响,2008年我国食品零售额同比增速明显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为4886.3亿元,同比增长20.9%,增幅比2007年回落5.0个百分点。 2009年1至2月限额以上食品零售额增速继续回落。2009年前两个月,我国食品零售额同比增速继续回落。国家统计局数据  相似文献   

14.
马雷 《酿酒科技》2004,(4):67-69
法国啤酒大麦的生产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管理体系,包括品种的选择体系、生产者和麦芽厂的生产过程监控体系及产后销售储运过程的严格管理体系。该体系从品种的选择、生产过程到产后销售储运都实行严格的管理,保证了其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中国是世界最大啤酒大麦消费国,国产啤酒大麦的质量成为啤酒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进口大麦不仅增加成本,也增加了市场风险,充分利用现有生产条件,创建啤酒大麦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质量管理是振兴大麦生产和啤酒生产,实现啤麦供应本土化是解决中国啤酒大麦短缺和提高中国啤酒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正> 当前,我国奶业经过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深入分析我国奶业的发展形势,把握其正确的发展方向,事关整个奶业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我国奶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一)原料奶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我国奶业经过10多年的超常规发展,目前已成为仅次于印  相似文献   

16.
影响啤酒大麦质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  修珍 《酿酒》2005,33(4):52-54
啤酒大麦是啤酒工业的主要原料,啤酒大麦的品质和质量直接影响啤酒的质量,而我国啤酒大麦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为了促进我国啤酒大麦的产业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介绍了我国黑龙江垦区啤酒大麦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影响啤酒大麦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江苏啤酒大麦在国内啤酒行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其质量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 影响了其广泛应用于啤酒生产中。本文对江苏啤酒大麦及其麦芽中存在的微生物及其影响、所形成的真菌毒素进行了综述。并针对江苏啤酒大麦麦芽过滤性能的缺陷原因进行了探讨, 为进一步推进江苏啤酒大麦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5月的一天,四位神秘嘉宾做客“中国食品工业网”啤酒市场论坛,并与广大网友进行了一场在线互动交流。 主持人:欢迎大家来到啤酒市场论坛,这里是所有啤酒专业人士以及爱好者的交流平台。您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今天我们请来的是四位在啤酒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知名专家。他们将和网友们进行广泛深层的交流。这是个千载难建的好机会,请大家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