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安宁 《塑料助剂》2009,(6):50-51,54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氧指数测试研究了有机包覆和无机包覆红磷对聚丙烯(PP)/聚乙烯(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红磷的加入,PP/PE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得到了提高,极限氧指数(LOI)逐渐增大,添加有机包覆红磷的PP/PE复合材料的LOI均好于同比添加无机包覆红磷复合材料的LOI。  相似文献   

2.
红磷是高聚物的优良阻燃剂。本文对红磷颗粒表面改性处理,生产工艺路线的选择及其应用等加以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采用沉淀法制备双层包覆红磷(DERP),通过FESEM、XPS、TG、吸湿性测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红磷表面形成均匀的包覆层,包覆率达到97.18%,包覆后的红磷吸湿性也得到较大改善,着火点提高到430℃。将阻燃剂DERP添加到聚丙烯中,质量分数为5%时,阻燃级别可达到UL94V-0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纳米氢氧化铝包覆超细红磷粉末的简易制备方法,其关键步骤是:高能球磨得到的红磷颗粒必须经过水力浮选,浮选得到的红磷颗粒尺寸在100~200 nm,呈类球形;浮选得到的红磷颗粒再进行纳米氢氧化铝包覆。包覆后的产物用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以及差热分析仪(DSC-TG)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红磷的颜色成功地被纳米氢氧化铝所掩盖。产物在阻燃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利用偏铝酸钠溶液碳分法可以制得不同晶体形貌的氢氧化铝。研究了不同晶体形貌的纳米氢氧化铝包覆红磷的稳定性,以溶胶-凝胶法和沉淀法分别进行氢氧化铝包覆超细红磷的实验,通过差热分析、吸湿性测试、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等方法探讨了包覆材料和包覆工艺以及影响包覆效果的因素,发现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片状氢氧化物微胶囊化红磷的样品稳定性较好,并且其着火点比有机树脂包覆红磷的要高。  相似文献   

6.
Mg(OH)2/包覆红磷对阻燃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Mg(OH)2和Mg(OH)/包覆红磷复配阻燃聚丙烯的性能及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对阻燃聚丙烯进行力学性能测试、阻燃性测试.用扫描电镜二次电子成像分析试样的拉伸断口。结果表明:Mg(OH)/包覆红磷复配物比Mg(OH)2阻燃的聚丙烯的阻燃效果要好,但阻燃聚丙烯力学性能下降幅度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甲醛三聚氰胺树脂(蜜胺树脂)和环氧树脂单层或双层包覆了聚磷酸铵(APP),并用于阻燃聚丙烯(PP),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水平垂直燃烧仪、氧指数仪等设备对包覆APP及阻燃PP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包覆处理的APP水溶性降低,具有更高的膨胀率和阻燃效率;且双层包覆的APP具有最低的水溶性和最好的阻燃效果;相对纯APP,包覆APP对PP的力学性能影响更小,与PP基体具有更好的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8.
董天贺  孙悦  孙才英 《精细化工》2020,37(9):1926-1932
为了减少密胺甲醛树脂(MF)包覆红磷(MFRP)在其阻燃材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磷化氢气体(PH_3),通过添加改性剂(乙二醇、己二胺)对MF进行改性,再包覆红磷(RP),得到改性密胺甲醛树脂包覆红磷(M-MFRP),比较了MFRP和M-MFRP阻燃处理PP加工时PH_3的释放量。在PP加工条件下,添加10%(以PP质量计,下同)阻燃材料时,MFRP-PP释放24.13 mg/L的PH_3,而M-MFRP-PP释放的PH_3量降到8.05 mg/L。并分别对两种阻燃PP进行了阻燃性能、力学性能、热分解性能分析。结果发现,M-MFRP对PP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热分解性能以及残炭外貌的影响与MFRP差别不大,热分解挥发产物基本相同,火行为相似。  相似文献   

9.
硼酸锌包覆红磷的研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磷是高聚物的优良阻燃剂,本文用硼酸锌对红磷颗粒表面包覆改性处理,对其生产工艺路线的选择及应用等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包覆红磷-氢氧化铝协效阻燃ABS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景庆  周智峰 《塑料科技》1999,(2):12-14,11
探讨了包覆红磷对ABS的阻燃作用及其与氢氧化铝的协效阻燃作用。实验表明,包覆红磷用量约为9%,氢氧化铝用量约为20%时,可以得到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都比较优良的协效阻燃ABS制品。  相似文献   

11.
八钼酸蜜胺的制备、表征及阻燃协同、抑烟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欧育湘  刘治国  吴俊浩 《精细化工》2004,21(11):856-860
报道了以蜜胺(MA)和七钼酸铵(AHM)制备八钼酸蜜胺的方法,即在搅拌下将1kgMA分批加入盛有1L水的反应器中,再加入1 5kg浓盐酸,加热使MA全部溶解。另外将2 2kgAHM溶于热水中,将所得水溶液再加入MA的盐酸溶液中,生成八钼酸蜜胺(MOM)白色粉末,得率大于95%。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GA)、光电子能谱(XPS)及元素分析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极限氧指数和UL94V阻燃性能测试表明,聚酰胺6(PA6)中加入质量分数25%的聚磷酸蜜胺(MPP),阻燃PA6的氧指数为29 6,通过UL94V-1阻燃级。如PA6中再加入质量分数2 0%的MOM,由于MOM的阻燃协同效应,阻燃PA6的氧指数可达35 3,通过UL94V-0阻燃级。实验还证明,在聚丙烯(PP)中加入质量分数1%的MOM,PP的阴燃最大烟密度降低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PP(聚丙烯)/Al(OH)_3/Mg(OH)_2/硼酸锌和PP/Al(OH)_3/Mg(OH)_2阻燃复合材料,并测定了复合材料的氧指数(OI)、水平燃烧速度和烟密度。结果表明,OI随着阻燃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升高,随着粒径的增大而降低;燃烧速度随着阻燃剂用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着粒径的增大先升后降;烟密度随着阻燃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添加硼酸锌后具有显著的抑烟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和对比了包覆红磷、MCA(三聚氰胺氰尿酸)单独使用以及两者复配使用对阻燃PA66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阻燃体系具有较好的协效作用。改变包覆红磷和MCA在PA66中的添加量,检测对比两者不同配比时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PA66、包覆红磷、MCA比例为100:15:10时,氧指数达到最高值33,综合力学性能优于纯聚丙烯。  相似文献   

14.
聚硼硅氧烷阻燃PC/ABS合金的制备与其阻燃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极限氧指数和锥形量热分析研究了阻燃剂聚硼硅氧烷对聚碳酸酯/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PC/ABS)合金的阻燃作用。结果表明,添加5 %(质量分数,下同)的聚硼硅氧烷可使PC/ABS合金的极限氧指数从24 %提高到28.6 %;添加聚硼硅氧烷可使火灾性能指数升高63 %,并且可减少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热及CO、CO2等有害气体,促进成炭,保护基体材料,缓和燃烧过程,降低火灾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5.
HIPS/OMMT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挤出工艺、熔融插层法制备了高抗冲聚苯乙烯/有机蒙脱土(HIPS/OMMT)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研究蒙脱土和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现OMMT的层间距由改性前的1.52nm增大到2.25nm,复合材料中的OMMT片层被剥离开来,与HIPS基体形成了剥离型的复合材料。用基于耗氧原理的锥形量热仪测试并分析HIPS/OM—MT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与纯的HIPS相比,HIPS/OMMT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及其峰值、质量损失速率均明显降低,且随OMMT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愈明显;通过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分析,探讨了其阻燃机理。  相似文献   

16.
氢氧化铝对氮-磷环氧树脂复合体系阻燃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进行配方优化,考察氢氧化铝改性氮-磷环氧树脂复合体系的阻燃性,分析氢氧化铝的热分解温度和用量对氮-磷环氧树脂阻燃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铝经过特殊处理,可以将其热分解温度从195.35℃提高到242.15℃;在氮-磷环氧树脂体系中,氢氧化铝与环氧树脂的比例为75:100-80:100、树脂含磷量2.8%,树脂含氮量1.6%时,树脂的燃烧等级(UL-94等级)可达到V-0等级,氧指数可达35%-36%.覆铜板的最大烟密度值降低到220.3以下。  相似文献   

17.
微胶囊红磷阻燃剂在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微胶囊红磷不同包覆、用量、粒度及与其它阻燃剂的协效作用等因素对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及抑烟性能的影响。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硼酸锌双层囊材包覆微胶囊红磷在聚氨酯中的阻燃性最好;3份的微胶囊红磷添加量即可使材料的阻燃性能达UL94V-0级,氧指数(LOI)从17.7%上升到28.8%;在适当的添加量范围内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小;粒径的逐渐减小,材料氧指数值逐渐增大,阻燃性提高,拉伸强度和伸长率随粒径增大而略有降低;二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硼酸锌与微胶囊红磷/十溴联苯醚复配具有很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分别为2.4和1.4,三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韧弭酸锌什溴联苯醚体系有很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为1.6,LOI为34.9%。  相似文献   

18.
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综述了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研究进展情况,讨论了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白度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白度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囊材、囊材含量、粒径分布等因素对白度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囊材中,以蜜胺树脂包覆的微胶囊红磷白度化效果最好,其含量的15%时,白度可达46.38%,且在囊材含量小于50%时,囊材含量越高白度效果越好。粒径分布窄的材料要比粒径分布宽的白度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