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提高生物柴油的转化率,以菜籽油为原料,研究在KOH催化剂作用下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甲醇与菜籽油的摩尔比等操作条件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最适宜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为4:1,催化剂加入量为油脂质量的1.4%,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5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生物柴油最高转化率达到95.57%。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钙基负载型固体碱制备生物柴油的酯交换反应,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菜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 ℃、反应时间6 h、催化剂用量4%,醇油摩尔比8∶1,在最优条件下,生物柴油转化率97.62%.  相似文献   

3.
将双液相溶剂浸取技术与制备生物柴油的酯交换法进行耦合,用含高质量菜籽油的非极性相溶液直接与甲醇在氢氧化钠催化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考察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醇油摩尔比和反应温度等影响因素.在反应时间 120 min,氢氧化钠用量1.1%(相对于菜籽油的质量),醇油摩尔比9:1,反应温度60℃的条件下,酯交换反应的产品收率可达98.2%.该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具有水洗量少、生产工艺简单等优点,有利于降低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酸值米糠毛油作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在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基础上用固体碱催化剂补充酯交换反应,考察了甲醇质量分数、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生物柴油最终转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反应条件,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3.8%(占油质量),甲醇质量分数26.8%,反应温度66.5℃,反应时间4.4 h,在该条件下转化率可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5.
微波辅助棕榈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棕桐油和甲醇为原料,KOH为催化剂,利用微波辅助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生物柴油的最适条件为醇油摩尔比7: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min,催化剂用量1.2%。在此反应条件下生物柴油转化率可达93%。经性能比较所得生物柴油主要质量指标达到我国和美国生物柴油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菜籽毛油为原料,比较研究了以NaOH、浓硫酸和固体酸作为催化剂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效果.运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NaOH作为催化剂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NaOH作为催化剂效果最佳.反应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毛油与甲醇的摩尔比为6:1,催化剂用量为菜籽油质量的1.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酯交换的转化率达88.7%.  相似文献   

7.
菜籽油连续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菜籽油为原料进行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提出了管道式连续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和工艺,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甲醇用量为菜籽油质量的20%,催化剂(氢氧化钾)用量为菜籽油质量的0.8%,反应温度60℃,物料流速0.17 mL/min的条件下,菜籽油转化率达92.92%.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反应连续、产物分离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以花椒籽油和乙醇为原料,采用酯交换法制备花椒籽油乙酯生物柴油。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生物柴油转化率的影响。依据响应面法中的中心组合设计对酯交换反应制备花椒籽油乙酯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花椒籽油乙酯生物柴油制备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以乙醇钠为催化剂,催化剂用量1. 7%,醇油摩尔比11. 5∶1,反应时间120 min,反应温度73℃。在最优条件下,生物柴油转化率达到97. 95%。  相似文献   

9.
以油莎豆油为原料,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催化剂用量、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生物柴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油莎豆油质量的0.5%,醇油摩尔比为6∶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5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生物柴油转化率达94.5%.  相似文献   

10.
邹鸿  鲁厚芳  雷姣  蒋炜  梁斌 《中国油脂》2012,37(1):44-48
在亚临界甲醇条件下,采用微量碱催化甲醇-菜籽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新工艺,消除催化剂污染和分离的成本.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190℃,搅拌速率600 r/min,催化剂用量513 mg/kg,反应时间38 min,醇油摩尔比11.9∶1,反应压力1.5 MPa.在最佳条件下,菜籽油一次转化率可达85.5%,产品生物柴油经甘油洗涤后碱含量为6.9 mg/kg.  相似文献   

11.
毛永强  胡美娜  李娜  张丹  毛晶 《食品与机械》2016,32(3):65-68,164
采用水热法制备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基于链霉素对CdTe量子点同步荧光强度的增强效应,建立一种测定链霉素含量的同步荧光法,并对测定条件如缓冲溶液pH值、量子点浓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后,加入含1.0mL CdTe量子点溶液(3.5×10~(-5) mol/L)和1.0mL Tris—HCl缓冲溶液(pH=6.0)的溶液中,室温反应10min后,测定反应体系在345nm处的同步荧光强度(Δλ=230nm)。结果表明,链霉素浓度在5.0×10-7~1.0×10~(-5) mol/L时与体系相对同步荧光强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7,检出限为1.0×10~(-8) mol/L。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番茄样品中链霉素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食用油压榨法和浸出法工艺的区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编者按:8种食用植物油国家新标准的修订,是近两年来国内外油脂行业及农业、食品、轻工、进出口贸易、海关等部门十分关注的一件大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8种食用植物油国家新标准现已全部颁布,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于2004年分别颁布实施了大豆油、花生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米糠油、茶籽油等新标准,菜籽油新标准也将于2005年2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油脂界的一件大事,对新标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各个方面还存有这样那样的一些疑虑和认识上的偏差.本期<中国油脂>杂志刊出了我国著名油脂专家丁福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对新标准中有关食用油压榨法与浸出法工艺的界定,特别强调了能上市的成品食用油,不管是用哪种工艺生产的,只要达到了国家标准规定的指标,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同时,我们还约请食用植物油国家新标准的主要起草者--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检测中心副主任薛雅琳高级工程师就最新颁布的菜籽油国家新标准中的条文和相关指标进行了详尽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It has been shown in experiments on male rats fed with balanced diet having a low iodine content that nitrites supplied with food at a rate of 5 mg per 100 g body weight lead to the goiter growth.  相似文献   

14.
15.
调整型内衣压力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莉  张渭源  王永进 《纺织学报》2008,29(11):97-102
为考察内衣压力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设计1组着装实验。15名青年女性作为受试者,穿着紧身衣于静止、运动10 min及运动后3种状态下,观察受试者心率,呼吸率,摄氧量,通气量,呼吸交换率,相对摄氧量等7个代表性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内衣的宽裕量和压力覆盖位置是影响生理指标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人体各受压点与各项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静止时呼吸因子与腰部以上及胸部压力存在相关,静止时心率因子与各点压力基本不相关;运动时呼吸因子与前胸处受到的压力相关,运动时心率因子与前腰部压力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质量浓度的多氨基化合物(RSD)与硝酸银的混合溶液整理真丝织物,采用汽蒸法将银离子原位还原为纳米银,制备纳米银真丝织物,测试整理真丝织物的抗菌、染色、抗紫外和力学性能以及白度.结果表明:整理真丝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及抗紫外性能,活性染料兰纳素的染色性能得到较大提高,甚至可达无盐染色的效果,整理织物白度变化较小,力学性能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以甘氨酸(Gly)和氯化钙为原料,用超声化学法合成了甘氨酸钙螯合物。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n(Gly)∶n(CaCl_2)=2∶1,无水乙醇20m L,在超声波辐射下反应6h,生成白色沉淀,产率94.3%。此法具有简便易行、高产率、高纯度、所用溶剂可回收利用等特点。并用IR(红外光谱)、TG-DTA(差热分析法-热重分析)、SEM(扫描电镜分析)对螯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Studies were conducted with columns containing soil and emplaced trichloroethene (TCE)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for TCE source zone remediation with chemical oxidation followed by biologically mediated reductive dehalogenation. Following permanganate flushing of four columns, which resulted in rapid but incomplete removal of TCE DNAPL, no biological activity was observed following the addition of distilled water amended with ethanol and acetate, including two of the four columns that were bioaugmented with a TCE-dechlorinating microbial culture. Flushing with unsterilized site groundwater led to consumption of acetate and ethanol, accompanied by manganese reduction and methanogenesis. Reductive dechlorination of TCE to cis-1,2-dichloroethene (cis-DCE) followed the onset of ethanol and acetate biodegradation in bioaugmented columns only. Partial dechlorination of TCEto ethene was observed only in one of the bioaugmented columns after it was inoculated for a third time.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290 days), a trace amount of cis-DCE was observed in one of the two columns which was not bioaugmented. Reduced conditions created by biostimulation were also conducive to reduction of Mn(IV) from MnO2 in both bioaugmented and nonbioaugmented columns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d dissolved manganese (Mn2+) concentration in groundwater.  相似文献   

19.
20.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蜂蜜中锌的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依据《GB/T5009.14—2003(第一法)》规定的火焰原子吸收法进行蜂蜜中锌的含量的测定,全面分析并计算测定过程中的各不确定度来源,建立其测定结果的数学模型。该方法可适用于火焰原子吸收测定蜂蜜中的锌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