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分别采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氯化聚乙烯(CPE)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三种弹性体为增韧剂,研究增韧剂种类及用量对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复合材料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极限氧指数的影响,并对纳米CaCO_3填充改性PVC/A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熔体流动速率和极限氧指数(LOI)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用CPE增韧改性的PVC/A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效果均优于EVAC和SBS改性体系;PVC/ABS/CPE/CaCO_3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在纳米CaCO_3用量为6份时达到极大值,随着纳米Ca CO3用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逐渐下降,LOI有所降低,在纳米CaCO_3用量为4份时材料的加工流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弹性体》2015,(6)
制备了一种由橡胶型氯化聚乙烯(CM)/树脂型氯化聚乙烯(CPE)/聚氯乙烯(PVC)三者组成的共混弹性体,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测试表征。考察了不同CM/CPE/PVC共混比、硫化剂用量及白炭黑用量对CM/CPE/PVC共混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M/CPE/PVC共混质量比为50/20/30,DCP/TAIC用量分别为5份和4份,白炭黑用量为50份时即配方C1的综合性能最好,其中拉伸强度为13.6MPa,断裂伸长率为305%,100%定伸应力为5.5MPa,邵尔A硬度为80,其耐油性能、耐臭氧性能良好,且CM/CPE/PVC损耗模量随剪切速率增大而增大,随应变的增加而减小,随温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活性纳米碳酸钙(CaCO3)用量对PVC糊树脂的粘度及其软制品拉伸强度、伸长率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aCO3加入量(0~30份)的增加,PVC糊树脂粘度明显提高;纳米碳酸钙加入量为15份时,PVC软制品的拉伸强度达到最高值;纳米碳酸钙加入量越大,伸长率越低,其中加入量为5~15份时,伸长率下降幅度较小,加入量大于15份时,伸长率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PVC-O专用配方及加工工艺.通过双辊筒开炼机对PVC-O配方进行初试并确定增韧剂的用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主要助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程度,复合润滑剂的用量过多会导致材料的性能显著下降,PVC(SG-3)树脂的加入明显提高了PVC-O材料的冲击强度,但是使PVC-O配方最为关心的断裂伸长率明显下降,从而给出了主要助剂的最佳用量.布拉本德流变测试表明:PVC( SG-3)树脂的加入使材料的平衡转矩呈上升趋势,增加挤出机的能耗并造成加工困难.  相似文献   

5.
PVC/CPE共混体系对增塑产品性能的影响,与CPE的氯含量和加入的CPE份数有关,含氟量42%的CPE对PVC的增塑贡献较含氯量36%的CPE大。制品的加热损失率随CPE树脂的氧含量增大而增加、拉伸强度下降、邵氏硬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大。共混体系随着加入CPE—42份数的增加,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和邵氏硬度大大地得到改善、加热损失率明显降低、低温冷冻复位时间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氯化聚乙烯(CPE)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作为增韧剂,利用熔融共混挤出法制备了纳米CaCO_3填充丙烯腈-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ES)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CaCO_3填充量和增韧剂种类对纳米CaCO_3-AE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纳米CaCO_3加入到AES树脂中,可以与AES基体充分吸附、键合,提高AES树脂的力学性能;以CPE和SBS作为CaCO_3-AES复合材料增韧剂,添加质量分数12%的纳米CaCO_3的CaCO_3-AES复合材料,分别用质量分数12%的CPE、SBS改性复合材料,与未改性AES树脂相比,其拉伸强度相当,弯曲强度提高了10%,抗冲强度提高了20%;CPE增韧CaCO_3-AES的抗老化性能明显优于同比例的SBS增韧CaCO_3-AES。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柠檬酸三丁酯(TBC)两种增塑剂对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拉伸性能、撕裂性能、尺寸稳定性及增塑剂迁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增塑剂用量的情况下,TBC增塑体系的力学性能优于DOP增塑体系,但尺寸稳定性和增塑剂迁移率较差。随着TBC/DOP复配体系中TBC含量的增加,PVC防水卷材的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和尺寸稳定性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拉伸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增塑剂迁移率呈增大趋势。当TBC/DOP以1:3复配时,PVC防水卷材的拉伸性能、撕裂性能、尺寸稳定性及增塑剂迁移率总体比较理想,均能满足GB/T 12592—2011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计(DSC)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均聚型氯醇橡胶(CHR)的相容性,发现两者具有部分相容性。考察了CHR及重质CaCO_3用量对PVC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VC中加入少量CHR,不仅可明显地提高PVC的冲击强度,而且可缩短其塑化时间,降低其熔体粘度;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加工性能则随CaCO_3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刚性聚合物(PS、PMMA)对CaCO_2填充的PVC/CPE共混体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刚性聚合物的填入提高了共混体的冲击强度,其中,对PVC/CPE/CaCO_3=100/15/10体系的增韧效果较好。PMMA使共混体的拉伸强度有所提高而PS使共混体拉伸强度下降。流变性的测定显示,Ca-CO_2使共混体的表观粘度和粘流活化能增加,牛顿的流动性增强,而在PVC/CPE/CaCO_3共混体中加入4.5份PS能明显降低共混体的表观粘度和粘流活化能,牛顿的流动性降低,但仍有良好的挤出物外观和较低的挤出膨胀率。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氯乙烯悬浮聚合时添加氯化聚乙烯(CPE)冲击改性剂、CaCO3填料、润滑剂及热稳定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对得到的可直接加工的原位聚合聚氯乙烯(RTUPVC)树脂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CPE和CaCO3的加入均使达到相同压降的聚合时间缩短,氯乙烯聚合转化率相应减小;RTUPVC树脂的粒径随CPE粒径和用量的增大而增大,而CaCO3含量对RTUPVC树脂粒径影响不大;润滑剂和热稳定剂的加入,对聚合反应起延缓作用,但对RTUPVC树脂粒径影响不大;RTUPVC树脂加工塑化时间随CPE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相同CPE用量时,RTUPVC树脂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明显高于PVC/CPE共混物。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的性能,用不同组分的氯化聚乙烯(PE-C)与PVC共混,并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作为增塑剂进行改性.结果表明,随着PE-C、DOP含量的增加,PVC防水卷材的拉伸强度、硬度单调减小,其中拉伸强度最低减小47.6%,硬度最低减小9.8%;断裂伸长率和熔体流动速率单调增加,最大增加值分别为62%、644%.比较不同组分试样的拉伸曲线发现,DOP含量为20 g,PVC、PE-C配比为70/30时,其拉伸曲线有屈服现象产生;但PE-C含量对拉伸曲线的形态无影响,无屈服现象.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从微观形态上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表面电阻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软质聚氯乙烯(PVC)树脂与炭黑(CB)复合体系的抗静电性与炭黑含量、分布形态、PVC树脂型号及混炼塑化工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炭黑临界添加量18%时,较短的混炼时问内,不同型号的PVC树脂基体中均能形成导电网络,体系的导电性能迅速提高,可达到抗静电的目的。相同混合和成型条件下,与SG-3树脂相比,炭黑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SG-2基体树脂中更易形成均匀分布形态,破坏导电网络,导致电性能随混炼时间迅速下降。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炭黑的加入使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李炳海  张进 《弹性体》1993,3(2):23-27
分别以CPE,CPE/VPB及CPE/PVC为基材,以红泥为填料,石油炼厂废油渣为增塑剂和软化剂,讨论了废油渣的增塑软化作用,红泥的填充效果,及增塑和填充后CPE,CPE/VPB和CPE/PVC系列卷材的力学性能,热氧及臭氧稳定性等。结果表明,红泥/废油渣/CPE和红泥/废油渣/CPE/VPB两体系均具有制备系列卷材所适宜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耐臭老化和热氧老化性能。选用CPE 100,废油渣35,红泥200,其拉伸强度为12MPa,扯断伸长率为300%,邵A硬度为90。选用CPE/VPB=75/25,废油渣为35,红泥150,其拉伸强度为7.5MPa,扯断伸长率为500%,邵A硬度为65,而废油渣/红泥/PVC/CPE共混体系虽强度较高,但伸长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ABS/PVC/CPE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填充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三元共聚物、聚氯乙烯(PVC)和CPE三元共混体系力学性能与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在ABS/PVC共混体系中加入增容剂氯化聚乙烯(CPE)后,提高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机械力学性能;随着共混体系中CPE用量的增加,ABS/PVC/CPE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上升,拉伸强度下降,而弹性模量则出现了极大值。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PVC和CPE不同用量配比对制得的干混料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PE用量的增加,干混料的硬度呈现下降的趋势,断裂伸长率急剧上升,拉伸强度急剧下降,塑化性能增加。  相似文献   

16.
废聚氨酯改性聚氯乙烯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叶林忠  王志义 《弹性体》2005,15(5):36-39
对废聚氨酯(PU)改性聚氯乙烯(PVC)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废PU、热塑性聚氨酯(TPU)、轻质碳酸钙(CaCO3)和羟基磷酸钙[Ca5(PO4)3OH]对PVC力学性能和耐溶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废PU使软质PVC的强度下降,伸长率提高,TPU可以提高软质PVC的强度和伸长率;废PU在PVC中起到大分子增塑剂的作用,用废PU取代增塑剂DOP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PVC的强度,同时还提高了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轻质CaCO3使废PU/PVC复合材料的撕裂强度下降,Ca5(PO4)3OH却可以使材料的撕裂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机械共混法制备了废胶粉(WRP)/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研究了WRP用量及粒径对WRP/SBS加工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实验范围内,随着WRP用量的增加,WRP/SBS的流动性、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硬度、弹性和压缩永久变形逐渐降低,而300%定伸应力逐渐增大。在WRP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加有420μm WRP比加有840μm WRP的WRP/SBS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300%定伸应力、硬度和弹性。  相似文献   

18.
为指导利用PVC糊树脂制备不同制品时设计合理的配方,探讨了DOP与DBP两种常配合使用的增塑剂对PVC糊树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DOP、DBP用量的增加,制品的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提高,当DOP/DBP配合体系配比为1:1时,制品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比较理想。DOP对硬度的影响大于DBP,DBP对撕裂强度的影响大于DOP,当DOP/DBP配合体系中DOP含量增加时,制品的硬度和撕裂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造纸黑液干粉用量对PVC/CPE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造纸黑液经硫酸中和处理脱水后的黑液干粉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氯乙烯(PVC)/氯化聚乙烯(CPE)/黑液干粉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利用FTIR和TGA测试了黑液干粉的结构和热性能;利用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TGA研究了黑液干粉含量对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降解性能和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液干粉中木质素等有机物含量为33%;添加黑液干粉能改善PVC/CPE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黑液干粉含量为30phr时,拉伸强度保持不变,断裂伸长率提高了8%,撕裂强度提高了5%;采用硬脂酸处理的黑液干粉,其用量为30phr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较佳,其拉伸强度提高了7%,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2%,撕裂强度提高了18%;黑液干粉含量30phr时,PVC/CPE弹性体复合材料热降解温度提高了5℃;添加黑液干粉的复合材料,在热氧老化后拉伸强度和邵尔A型硬度增加,断裂伸长率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