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水性环氧树脂、丁苯橡胶、橡胶粉3种增韧材料对微膨胀高强灌注料进行减脆增韧研究,对抗压、抗折强度和荷载-变形进行测试,通过对压折比、弹性模量、折弹比等分析表明,所用增韧材料使其脆性降低、韧性提高.分析了不同掺料下的减脆增韧机理,并对微膨胀高强灌注料在路面补强、路面薄层罩面以及防水堵漏、植筋等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阐述了灌浆材料的试验、配制方法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该灌浆材料具有免振捣、微膨胀、早强高强等优点,三天强度可达到50HPa左右,而且施工操作简单,只需现场加水,可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混凝土结构物孔洞修补、浇筑混凝土结构中配筋较密集部位、地脚螺栓锚固等。 相似文献
3.
4.
配制出了具有良好工作性能和膨胀性能的C50自密实膨胀混凝土,试验研究了该种素混凝土及钢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膨胀性能。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钢管膨胀混凝土的自应力性能和极限承载力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掺加适量膨胀剂的钢管膨胀混凝土具有较优的力学性能,其极限承载力比普通钢管混凝土可提高7%左右。有限元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估试验结果,为今后分析类似试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朱彧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2):240-241,252
选取改性聚乙烯醇类聚合物乳液(P-A)为聚合物,对聚合物改性轻质高强混凝土的制备、组成、微观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探讨了聚合物对轻集料混凝土的增强增韧效果及作用机理,得到了聚合物掺入对轻质高强混凝土性能改善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
重塑膨胀岩土微变形条件下膨胀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宁膨胀性泥岩重塑土样进行变形量分别为0,0.2,0.5和1 mm的微变形膨胀力试验,分析膨胀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膨胀力与干密度、初始含水率双因素之间关系,研究微变形条件下膨胀力变化机制。结果表明:(1) 零变形时,膨胀力随干密度增大呈指数形式增大,并与初始含水率呈幂函数关系。(2) 微变形时,膨胀力随变形增大而衰减明显,在干密度大、初始含水率低时衰减幅度较大,反之较小;在干密度及初始含水率一定时,微变形膨胀力随着变形率增大而呈指数衰减。(3) 微变形与零变形膨胀力之比随变形率增大而呈指数减小,当变形率为1%,2.5%和5%时,微变形膨胀力与对应零变形膨胀力之比分别为75%,55%和35%。 相似文献
9.
由于钢管高强膨胀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混凝土的材料性质有改变,必然会引起试件的力学性能的改变,在研究钢管高强膨胀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时,不可能完全沿用现有的普通钢管混凝土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必要对钢管高强膨胀混凝土的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依据15个钢管高强膨胀混凝土试件的试验情况,研究了钢管高膨胀混凝土的水化热,自应力及破坏荷载。确定了膨胀剂的最佳掺量,提出了钢管高强膨胀混凝土相对普通钢管混凝土的极限破坏荷载的提高幅度,运用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钢管高强膨胀混凝土的计算模型,提出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钢管高性膨胀混凝土性能的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钢管高强膨胀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方法的正确性。这将有利于指导实际工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钢管微膨胀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根钢管微膨胀混凝土短柱和3根普通钢管混凝土短柱先后进行了收缩/膨胀性能和推出试验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膨胀剂的掺入,核心混凝土在钢管的限制作用下产生了一定的预压应力,膨胀剂掺量和水灰比对钢管微膨胀混凝土的限制膨胀性能有重要影响,核心混凝土中的预压应力能有效提高钢管混凝土短柱的界面粘结强度。根据推出试验结果,分析了粘结破坏的发展过程;给出了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最后建议了一种新的改善组合结构界面粘结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研究了水胶比、胶砂比、矿物掺合料及纳米材料对高强套筒灌浆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的减小、胶砂比增大,高强套筒灌浆的初始及30 min流动度降低,各龄期抗压强度提高;氧化石墨烯对套筒灌浆料的流动性影响最小,抗压强度提高最明显。高强套筒灌浆料的优化配合比为:胶凝材料由85%水泥+2%石膏+3%粉煤灰+5%精细沉珠+5%硅灰组成,水胶比为0.08,胶砂比为1.86,聚羧酸减水剂、HPMC、硼酸掺量分别为胶凝材料质量的0.55%、0.12%、0.10%,氧化石墨烯掺量为0.3%。此时制备的高强套筒灌浆料的56 d抗压强度达到141.62 MPa。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十三冶在天津无缝钢管技改工程中对GGM自流型膨胀、高强灌浆料的应用,详细阐述了它在混凝土工程中应用的具体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提出这种新型材料的应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CGMYJ填充固定用膨胀高强灌浆料植筋技术的工艺原理和特点,分析了材料技术指标,阐述了施工要点及质量要求,提出了安全技术措施,指出该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