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八年前的汶川地震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轨迹,有的人因为地震光环环绕,有的人因为地震深陷舆论漩涡,有的人因为地震失去所有……八年来,那些曾经引发广泛关注的新闻人物又有着怎样各异的命运呢?"折翼天使"廖智——"用独特的生命去影响更多的生命"地震让时年23岁的美女舞蹈老师廖智失去幼女和自己的双腿。丈夫也在大年三十夜和她签下离婚协议,地震令她一瞬间几乎失去所有。但她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她说,生活出的难题有时会逼人成长。虽然失去双腿,但廖智并  相似文献   

2.
正"应急包是什么?应急包有什么用?我希望永远用不上这个东西。"日常生活里,应急包往往给人带来如临大敌的感觉,因为那是灾难来临时才会用到的东西。即便如此,在家中配备一个应急包来防患未然,绝不是多余的选择。水火不留情,灾难的降临往往是突发的,加之地震、海啸、泥石流、台风等可怕的自然灾害来临时,这些应急装备可以让人进行自救与互救,帮助维持生存,等待救援。8月初,云南昭通地震给  相似文献   

3.
长江低泣,黄河怒咽。天空仲出硕大的手掌,又怎能遮住那一段段,惨痛的历史。如果说远古的狼烟是一种号角,那么今天无数次灾难的浓烟又昭示着什么?!是对明天太多的期盼?还是对一切陈旧的东西以毁灭?! 无辜的生灵,你们何罪之有?你们或许在梦中,或许在工作中,或许在一起讨论未来,而不幸  相似文献   

4.
另类的价值     
<正>编者的话假如有一天,城里再没有房子可盖,没有道路可建,没有城中村可拆,没有高铁,飞机场项目上马,甚至连地震海啸的地质灾难都轻易不来。建筑师和设计师不是要失业吗?或许你可以争论,只要征地和拆迁还会继续,设计和规划的活儿就忙不完。但土地财政必有终止的一天,不管是因为人民反对,还是经济系统崩溃。我们提出这样的前景现在看似可笑,看似天真,看似无厘头,但如果深入地设想一下,为何全世界的设计师都盯着中国的市场?难道不是因为目前中国正处在加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吗?那么它的完成也会比预期更早。因此提出这样的问题:即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在后城市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城市?这个问题或许比我们建筑学科长期争执不休的"什么是建筑"更加难以回答。城市是一种复杂的综合体,城市的真实面貌或许我们永远不能真正掌握。它既是由钢筋水泥建造起来  相似文献   

6.
灾难带来了什么?写下这个题目,似乎少了点什么,是主体?那么,在地球上,何者为主体呢?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地震、火山、泥石流、海啸这些自然现象就被视为了灾害,因为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与物质损失;从自然地理视角看,灾害也改变了地貌等自然  相似文献   

7.
<正>狄更斯有一句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认为,2012年的中国楼市或许没有预期中的那么悲观。我们关注,2012哪些房地产企业将脱颖而出?这部分企业的内部驱动力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镜震     
5·12地震过去了,人们开始思考着如何去纪念它.我想,我们纪念什么呢?是去缅怀故者,还是回顾往事?面对这次人类共同的灾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悲痛,对于后世来说更是一次值得集体反省并铭记的一课.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10):82-85
<正>窗外不是因为春节不准放鞭炮才变得宁静的,而是一种冠状病毒。宁静不是安详,天空的每块云都像有了重量,不知它什么时候落下来,落到谁的头上。在家宅着就有了太多的时间,我读川端康成。记得好多年前,有机会同小说家迟子建闲聊,我有意现出学生状,虔诚地问她,哪个作家对她影响最大?她肯定察觉出我的谦卑中有种"痞"的成份,还是笑着说,川端康成。相关的对话是无法进行的,因为我对川端康成不熟悉,没有系统地读过,远远地知道《伊豆的舞女》,印象中是一部淡雾似的小  相似文献   

10.
开彦 《城市开发》2003,(6):12-14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使人们陷入到恐惧之中,香港淘大花园非典型肺炎传染的案例,使人们在恐惧之余,开始反省我们的住宅与居住环境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为何“非典”病毒可以如此迅速地蔓延?经历了这一场灾难之后,如何营造健康的人居环境,开彦先生的这篇文章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我看刘家琨     
即便他的小说没有任何预言性的东西,它们也并不失去自己的价值,因为那些小说抓住了存在的一种可能(人与他的世界的可能),并因此让我们看见了我们是什么,我们能够干什么。——米兰·昆德拉关于题目这个题目有点,——"可疑"。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温度"俨然成为了设计界的一枚热词。都说好的设计应该是有"温度"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有"温度"的设计?在设计中,对于"温度"的界定,或许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它所要传递的更多的是一种人文关怀,一种情感诉求。无论是对于产品还是空间,当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一股打动人心的暖流,这个设计或许就能被称之为是有"温度"的。设计的温度是吻合用户需求的功能,是恰到好处的亲和力,是与内心世界共鸣的情怀。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4)
<正>近年来,"温度"俨然成为了设计界的一枚热词。都说好的设计应该是有"温度"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有"温度"的设计?在设计中,对于"温度"的界定,或许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它所要传递的更多的是一种人文关怀,一种情感诉求。无论是对于产品还是空间,当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一股打动人心的暖流,这个设计或许就能被称之为是有"温度"的。设计的温度是吻合用户需求的功能,是恰到好处的亲和力,是与内心世界共鸣的情怀。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温度"俨然成为了设计界的一枚热词。都说好的设计应该是有"温度"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有"温度"的设计?在设计中,对于"温度"的界定,或许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它所要传递的更多的是一种人文关怀,一种情感诉求。无论是对于产品还是空间,当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一股打动人心的暖流,这个设计或许就能被称之为是有"温度"的。设计的温度是吻合用户需求的功能,是恰到好处的亲和力,是与内心世界共鸣的情怀。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温度"俨然成为了设计界的一枚热词。都说好的设计应该是有"温度"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有"温度"的设计?在设计中,对于"温度"的界定,或许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它所要传递的更多的是一种人文关怀,一种情感诉求。无论是对于产品还是空间,当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一股打动人心的暖流,这个设计或许就能被称之为是有"温度"的。设计的温度是吻合用户需求的功能,是恰到好处的亲和力,是与内心世界共鸣的情怀。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5)
新世纪以来,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再度繁荣,知识分子形象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成为欲望的奴役者和既得利益者。"反右"和"文革"题材的发掘和重新书写是新世纪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一个重要突破,新世纪作家不回避政治灾难的巨大毁灭性和沉重打击,更表现了灾难之后精神创伤的无可救赎。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行业游戏规则六十年未变,城市却已经变化巨大、沧海桑田,由此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那就是所有中国城市同质化现象严重,变得千城一面。"如果北京没有故宫,上海没有外滩,杭州没有西湖,这些城市将会失去灵魂。在巴黎,艾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卢浮宫构成法国历史的缩影;在迪拜,帆船酒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在悉尼,悉尼歌剧院成为澳大利亚的标志……是什么让世人为这些城市倾倒?答案不言而喻,这些城市都具有各自独特的城市核心价值。那么,什么是城市的核心价值?城市的核心价值又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18.
娱乐化的时代到底有没有到来?对于这么一个宏大的问题,似乎很难有一个非常简洁的回答,因为它关乎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超级女声现象或许可以给我们解读这一难题提供难得的契机。在《超级女声》的热播期间,只要翻开报纸的娱乐版,你也许会有些失落地发现这哪里是什么娱乐版,超级女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4)
<正>教师的幸福感从何而来?我想,与其所从事的专业有关,说得直白些,关乎"手艺"。教师的手艺是什么?对,是上课。每天上好一节课,应该是教师的幸福感所在。为此,需要通过课堂改革来达成。有人说,我每天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怎么就没有幸福感了呢?甚至越是认真,越是痛苦。是的,你说的,或许还不是个例。上好每一节课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但恕我直言,有人是勤勤恳恳上了一辈子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2)
<正>主办现代装饰联合主办费罗娜水泥砖近年来,"温度"俨然成为了设计界的一枚热词。都说好的设计应该是有"温度"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有"温度"的设计?在设计中,对于"温度"的界定,或许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它所要传递的更多的是一种人文关怀,一种情感诉求。无论是对于产品还是空间,当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一股打动人心的暖流,这个设计或许就能被称之为是有"温度"的。设计的温度是吻合用户需求的功能,是恰到好处的亲和力,是与内心世界共鸣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