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居民小区变压器的减振降噪,对变压器振动机理与隔振进行研究,并对小区变压器振动进行了现场实测,确定了变压器的高频振动辐射与结构传声特征。基于四端参数法,以插入损失为指标,通过MATLAB编程计算,对某小区变压器的隔振治理效果进行了评估,指出非刚性基础的单层隔振方式在高频段隔振效果会变差。为此提出了双层隔振方案,经模拟计算分析表明其在高频段的隔振效果得到大大提高,为小区配变电设施的减振降噪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车轨桥系统产生的振动通过周边土体传到建筑物基础从而引起建筑物的振动.针对该问题,首先建立了车辆-无碴轨道-桥梁系统空间耦合振动模型,通过随机振动分析得到桥墩墩底反力;然后建立了桥梁周边土体-建筑物系统的三维分析模型,得到了周边土体及建筑物的振动影响;最后在以上土体-建筑物三维模型中加设隔振沟进行隔振,分析其隔振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隔振沟的隔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浮筏隔振系统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浮筏隔振系统的振子力学统计分析模型,研究了稳态随机力激励下“浮筏”隔振系统的振动响应和振动功率流统计特性,并通过数值方法分析了筏架和隔振器参数改变对传递到基础结构功率流的影响。分析结果与采用导纳分析方法及传统隔振理论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表明本文的分析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MATLAB在振动隔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振动隔离中基础的非刚性问题,采用四端参数和机械阻抗方法,分析推导了基础为非刚性时隔振系统的响应比;并以基础为质量-弹簧-阻尼器的并联系统为例,利用MATLAB的仿真功能,对系统的响应比曲线进行模拟仿真,来分析系统参数对隔振效果的影响;提出了控制系统振动的简洁、快速的参数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立式离心泵作为典型辅机设备的代表,对其进行了单、双层隔振系统设计及有限元建模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隔振元件对隔振性能的影响,为后续试验奠定基础。然后结合离心泵在实船上的振动传递情况,截取目标舰机舱双层底,按1/2缩减,设计了双层底板架结构模型,以此搭建试验台架,对离心泵刚性安装和弹性安装下的台架振动特性进行了测量与分析,并以实测振动数据为输入计算了台架外底的水下声辐射。仿真和试验结果均表明:所设计的离心泵双层隔振系统能降低振动的传递,减小船体对外声辐射。  相似文献   

6.
高架轻轨运行引起的剧场内结构噪声将超过33dB(A),不满足噪声评价曲线NR-25小于30dB(A)的规定.利用实测桥墩处的加速度数据作为输入载荷,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拟建场地的环境振动进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表明有限元模型是可靠的.建立了采用钢筋混凝土连续墙隔振措施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隔振效果较好,可以保证剧场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7.
大空间结构上空气源热泵机组减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一6层大空间框架结构的工程实例,列举了其屋面空气源热泵机组运行时,屋面及顶层楼面的振动情况,分析了机组运行引起的建筑结构振动的原因;在屋面支承梁与机组原隔振层下钢梁之间增设隔振层,形成双层隔振系统;建立了刚性基础双层隔振模型以及机组一屋面耦合的双层隔振模型,对比分析了大跨度结构对于机组减振效率的影响;列举了实施双层隔振后实测的减振效果.分析和测量结果表明,大跨度建筑结构楼、屋面竖向刚度偏低,不利于抑制由机组运行产生的微振动;对于大跨度结构而言,常规的振动传递率设定偏低,应结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提高减振标准,振动传递率控制在0.01左右可得到比较理想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锻锤工作时冲击振动对环境的危害,以带混凝土配重块的锻锤隔振基础为例,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根据振动理论建立了两自由度锻锤隔振基础体系模型,运用线性加速度方法计算冲击振动作用下的基础振动响应.同时还针对力学模型中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等动力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并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混凝土配重块的冲击应力分布状况.锻锤隔振基础优化后的动态参数为:质量比60~ 110,隔振频率2.5~4.0 Hz,阻尼比0.2~0.3.  相似文献   

9.
浮筏弹性对复杂隔振系统振动传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非对称多支撑多扰动源弹性基础弹性浮筏系统形成的复杂柔性动力耦合现象,用功率方法分析和计算了弹性浮筏系统振动的传递过程和特点,并对弹性浮筏隔振系统和刚性筏隔振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该方法弥补了以往柔性耦合系统研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具有中间质量结构振动功率流的传递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层隔振系统在高频域的缺陷使人们进而追求更为复杂的结构来提高隔振效果 ,将中间质量插入振源和被隔离系统之间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适合在工程中应用 ;通过对具有中间质量隔振系统进行理论建模、推导传递功率谱表达式、绘制功率谱传递曲线 ,研究了振动功率流的传递机理 ,研究表明 ,具有中间质量隔振系统能在高频域获得较为理想的隔振效果 ;从振动控制的观点出发 ,如果空间允许最好对称安装 ;中间质量能够改变三阶谐振的位置 ,基础刚度则能改变基础的共振峰值位置 ,可以通过调节中间质量和基础刚度的方法来获得较宽的隔振频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建立了橡胶隔振支座与设置隔振支座的网壳结构的力学模型,研究了隔震支座控制下,大跨度空间单层柱面网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振动响应,结果表明:隔震支座对结构的振动可以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但地震强度对隔震支座耗能能力影响较大,在最大水平行程内,地震强度越大,耗能能力越强;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隔振网壳结构体系的振动控制效果有所不同,其中:EL Centro波作用的结构被动控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三明治夹芯基座阻抗阻尼隔振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复合材料良好的阻尼特性和结构可设计性,将目前的刚性基座替换为三明治夹芯基座,分析了基座阻抗和阻尼对隔振效果的影响;设计了直骨架和曲骨架2种夹芯基座结构形式,对支撑骨架厚度和曲率半径等结构参数对基座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采用DMTA方法对高阻尼的聚氨酯芯材的损耗因子进行了测量;通过试验和有限元方法对2种结构形式的三明治夹芯基座静刚度特性进行了比较;采用激振器和偏心电机2种激振方式对夹芯基座进行了隔振特性试验研究,以功率流为隔振效果评估指标,分析了不同激振方案下2种夹芯基座的隔振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对三明治夹芯基座的阻抗阻尼设计,能够有效地衰减高频驻波,具有较好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3.
应用传递矩阵法分析弹性底座、非对称多支承复杂系统的隔振效果,揭示了附加小中间质量对具有一个对称面的复杂隔振系统的影响规律,应用优化方法探讨了复杂隔振系统的逆设计问题。最后由计算机确定系统的最佳设计参数,并给出各种传递输出量的性能曲线,为解决非对称系统隔振设计问题提供了一种理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发动机橡胶隔振器的隔振效果进行理论计算,确定仿真分析中所需参数,并建立AD-AMS仿真模型.利用V ibration模块对模型进行振动仿真分析,提取反映模型隔振效果的数据,用电测法对实际隔振效果进行测试,并将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仿真结果能较好的反映真实的隔振效果,说明此种隔振设计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隔振装置中振动功率流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舰舶柴油机双层隔振装置为对象,研究了隔振装置中的振动功率流,用不同的振动功率流测量方法测量了通过隔振器传到上,下层质量和流入弹性基础中的振动功率汉,不同的测量方法得到了类似的测量结果,可以利用隔振器上,下端的加速度互谱密度和隔振器的传递视在质量测量通过每个隔振器传递的振动功率流,也可以通过各接触点的有效导纳和加速度测量通过各接触点的传递的振动功率流。  相似文献   

16.
以某相对地铁线路水平距离较近的市级文物保护敏感建筑为研究对象,设线路时速70km/h,分析地铁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对该建筑结构的动力影响。针对整体道床和橡胶减振垫浮置板道床,建立车辆-轨道耦合模型,采用Newmark方法计算列车载荷;建立轨道-土层耦合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地铁列车引起的振动在地表面的传播特性,并计算地铁列车振动对敏感建筑结构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整体道床时,敏感点的垂向Z振级和敏感建筑结构的水平速度都大于标准值;采用橡胶减振垫浮置板道床时,敏感点的垂向Z振级和敏感建筑结构的水平速度都低于标准值;同时说明橡胶减振垫浮置板道床具有很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弹簧隔振能减轻火力发电厂中动力设备的振动、噪音等问题,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绿色节能隔振技术。首先总结了弹簧隔振的主要力学性能及其特点,并以汽轮发电机、汽动给水泵组、碎煤机等动力设备为例,其次介绍了其在火力发电厂实际工程应用,最后指出了其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期为以后弹簧隔振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压电堆为作动器并安置于某机载精密仪器结构中,建立了结构主动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针对该模型,建立了基于线性二次型Guass(LQG)最优控制理论的控制方法,对结构振动隔离的理论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基于Simulink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所研制的隔振系统能够很好地隔离源自基座的位移激励,证明了所研究的隔振方法在理论上是有效的和可行的,从而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