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简要论述了机械振动台采用无强迫导向,在同一台面上实现垂直振动和水平振动的原理及其调整方法。通过与强迫导向双向振动原理的对比,突出了无强迫导向双向振动的特点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正>机械振动台是供各类电子及其它元、器件、仪器、仪表及“四机”等产品作振动(正弦)试验,可进行响应检查、定频振动、扫频振动等试验方法规定的各种试验,也可作为振动工艺装备用。属于力学环境试验与可靠性试验设备。 y5040/2F系列机械振动台是采用了无强迫导向惯性激振系统、空气簧支承,液压机动调幅等结构,在频率5~60Hz间,可进行定位移幅值自动扫频。改进以后的机械振动台被评为陕西省和电子工业部优质产品。 先了解振动台的部分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3.
机械振动对光纤陀螺的影响及其减小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机械振动是光纤陀螺应用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环境因素之一,如何提高机械振动条件下的精度是光纤陀螺设计和工程应用中必须考虑的内容。对机械振动影响光纤陀螺仪性能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在光纤环圈中引入了“匹配点”的概念,指出在光纤环中“匹配点”的空间位置越近越利于提高陀螺的振动性能,提出了通过采用四极对称缠绕技术是实现“匹配点”最小的一项有效措施,通过实例说明能否很好的控制四极对称绕法精度,对光纤陀螺的机械振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实现了四极对称缠绕技术,很好的抑制了机械振动对光纤陀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哥氏振动陀螺脱颖而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氏振动陀螺是一种无转子陀螺,它用振动元件取代了传统陀螺的机械转子,用微幅振动取代了高速旋转,因而具有寿命长、可靠性高、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等突出特点,是一种新型的极有发展潜力的惯性仪表。哥氏振动陀螺代表一种重要的惯性技术,它不仅具有所有的惯性品质,而且在众多的陀螺中只有它能够实现微型化。哥氏振动陀螺主要包括压电振动陀螺半球谐振陀螺和微机械振动陀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  相似文献   

5.
以火电厂的旋转设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边缘计算、智能监测技术对全厂主机和重要辅机旋转设备振动在线监测,应用智能态势感知、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火电厂重要发电设备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监测,自动生成统计报表,达到对旋转机械振动状态感知和趋势预测的目的。应用辅机智能平衡技术实现辅机在线动平衡。整体研究对推动电厂的智慧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昕  何杰  王文  卜继军 《压电与声光》2014,36(4):588-595
微机械陀螺仪是陀螺技术和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结合产生的新一代惯性器件。根据其工作原理和采用材料的不同,微机械陀螺可分为硅基微机械振动陀螺(Si-MVGs)、微机械压电振动陀螺(PVGs)和悬浮转子式微机械陀螺等。该文介绍了微机械陀螺仪的主要参数指标和应用,对硅基微机械振动陀螺(Si-MVGs)、微机械压电振动陀螺(PVGs)和悬浮转子式微机械陀螺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综合性报道,讨论了微机械陀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车载电子设备的机械振动环境出发,论述了电子设备的振动原理及如何进行振动适应性设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在振动环境下如何准确对钻头姿态进行测量.本文采用SoC芯片中的DMA技术实现边采集边存储,以提高信号的采样率,进而滤除振动环境对钻头姿态测量的影响.通过对该测量系统的性能测试与多次室内实验,证明该测量系统可以用于导向钻井系统对振动信号的测量,且其精度满足钻井系统对振动信号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LabVIEW的虚拟振动测试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在现代工程技术领域,存在着大量的振动问题.例如,车辆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所引起的振动;旋转机械由于质量不平衡在运行中的振动等.在绝大多数场合,振动都是有害的,它将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引起机器构件的加速磨损,甚至导致急剧断裂而破坏.为了解决工程振动问题,机械振动测试系统随着振动测试技术理论的发展和生产中对测试的需求与日俱增,并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但性能优越、成本低廉的测试系统市场很难见到.尤其在工程现场的振动测试,迫切需要低成本、高精度、高效率,同时方便灵活的测量仪器.  相似文献   

10.
以基于美国NI公司的LabVIEW为开发平台,针对光饰机悬臂梁的振动,开发了虚拟机械振动信号测试仪,包括虚拟振动仪器的软硬件组成及程序设计,可完成振动信号的实时采集、时域频域分析,以及数据存储和回放功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简支边界条件、电压驱动下复合压电振子的振动分析,推导了复合压电振子的运动方程,从而导出了复合压电振子变形后所包围的体积即无阀压电泵的泵腔容积变化量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泵腔容积变化量与复合压电振子最大变形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给出了通过复合压电振子最大变形量来计算无阀压电泵泵腔容积变化量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12.
The design of modern decentralized power systems in tele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are increasingly realized by using distributed DC/DC power modules. Power modules are usually characterized by high switching frequencies, which enable the use of small ferrite magnetics and ceramic capacitors to enhance the reliability, the power density, and the possibility of live insertion, all desired features in new power system designs. However, to utilize the advantages of power modules there are a number of considerations to be made in the design. These considerations are addressed focusing on telecom systems with an average power dissipation of <10 W/board, in free convection, i.e., nonforced convection, and <80 W/board, in forced convection cooled cabinets of commonly used mechanical sizes and designs for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相似文献   

13.
凝视红外成像制导系统数学建模与仿真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凝视红外成像制导工作的原理,论述了凝视红外成像末制导系统虚拟样机及其工作环境建模方法,介绍了红外成像制导仿真系统数学软硬件环境和仿真方法,给出了初步的数学仿真结果,对开展凝视红外成像末制导系统技术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PID控制非线性混沌振动的主动隔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应用主动隔振的控制策略,设计了参数自调节的PID控制算法,对Duffing振子混沌振动进行了主动隔振仿真实验,取得了良好的隔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了在混沌振中应用主动隔振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压电振子作为压电驱动机构的核心部件,其工作状态和疲劳强度直接决定系统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该文利用ANSYS软件对圆环形压电振子进行疲劳仿真分析,得到振动模态云图和最大受力点。研究不同结构尺寸参数对压电振子疲劳寿命影响,并进行双晶片与单晶片压电振子相关数据对比。结果表明,金属材料65Mn的抗疲劳性能最好,减小振子直径或增加振子厚度能较好提高其疲劳寿命,而施加电压幅值过高会降低振子的使用寿命,双晶片压电振子的疲劳寿命比单晶片压电振子疲劳寿命长。对圆环形压电振子进行了疲劳寿命实验,研究表明,选取的此批振子完全能达到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超声电机振子主要采用纵振或弯振复合而较少采用扭曲振动的形式,该文设计了一种弯扭复合模态的超声电机振子,该振子的振动模态由一阶扭转振动模态和二阶弯曲振动模态耦合而成.采用有限元法对二阶弯曲振动模态和一阶扭转振动模态固有频率在不同振子尺寸参数下的规律进行分析,并将这些规律拟合为两个多维函数的基础上,以提高二阶弯曲振...  相似文献   

17.
机载武器制导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机载制导武器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机载制导武器的系统,论述了机载武器制导系统的使用特点及局限性,并对其主要技术性能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军用雷达存在的种种弱点导致现行防空火炮引导系统存在多方面威胁。红外探测技术具有的被动探测特性使得它在军事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利用红外技术的这一特性对传统防空火炮引导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19.
从主轴的结构和工作机理出发,分析气锤振动、受迫共振、机械振动及电机不平衡磁拉力等引起主轴振动的关键因素,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减小或消除主轴振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占剑  杨明江 《激光技术》2010,34(5):577-580
为了增加激光诱导放电坑强化层深度,同时考虑降低由于表面严重气化导致能量的损耗,研究了激光诱导组合脉冲放电的技术。采用多激光诱导放电的方法,通过在脉冲放电过程中增加脉冲激光个数,来增强通道后期激光诱导的能力;采用增加放电脉冲个数的方法,通过控制加工点的温度来控制放电能量的输入方式,减少能量的集中度,来增加强化层深度。结果表明,通过增加诱导激光脉冲个数,放电坑直径从原来的690μm降为652μm,强化层深度从85μm增加到100μm,通过将1个单脉冲改为一定间隔的3个子脉冲,放电坑直径降为653μm,强化层深度增加到92μm。该方案适合机械部件的表面强化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