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焊接热循环对10Ni5CrMoV钢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模拟焊接热循环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峰温和t8/5条件下10Ni5CrMoV钢热影响区组织的变化,金相观察发现,峰温在Ac1~Ac3之间时,其组织为细小的马氏体和高温回火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峰温超过Ac3时,冷却后均转变为马氏体,且发生自回火现象,峰温越高,奥氏体晶粒粗大,冷却后形成的马氏体板条束尺寸也越大,随着t8/5的增加,其组织由自回火马氏体(含少量孪晶马氏体)自回火马氏体+下贝氏体,自回火马  相似文献   

2.
回火对14Ni3CrMoV锻钢组织和韧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透射电镜(TEM)为主要手段研究了回火对14ni3CrMoV锻钢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正火后形成复杂的贝氏体组织以及块状残留奥氏体和少量孪晶马氏体;670℃回火后,碳化物大量析出,均均分布在贝氏体片条上,并有球化倾向;非板条基体上的碳化物仍保持一定的方向性,显示原铁素体板条的位向。微观组织的变化使该钢的冲击韧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加有Al和Si的奥氏体Fe(15-30wt%)Mn合金的形变孪晶,马氏体相变和机械性能,做了不同形变速率和不同温度的拉伸试验。用光镜,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塑性形变过程中在γ基体中形成的孪晶,α‘(体心立方)和ε(密集六方)马氏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显微硬度计和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含钴高钒高速钢经1050℃风冷淬火后在不同温度回火保温不同时间后的组织演变、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回火温度下,含钴高钒高速钢中均有MC和M2C型二次碳化物析出,并在基体中均匀分布。当回火温度为400℃时,含钴高钒高速钢中含有少量残留奥氏体;当回火温度超过500℃,残留奥氏体消失;随着回火温度升高,马氏体发生分解,600℃回火后,孪晶马氏体已完全分解。含钴高钒高速钢经500℃回火后硬度达到峰值,磨损量最小,耐磨性最好,回火温度继续升高后,硬度大幅度下降。在500℃回火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含钴高钒高速钢的马氏体分解量增加,保温16 h后,马氏体已完全分解,基体显微硬度明显下降,由于二次碳化物析出的强化效应,导致回火保温时间增加对其宏观硬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1Cr21NiSTi双相不锈钢γ相在0℃以下的马氏体相变,着重测试和分析了相邻板条马氏体间位向关系。结果表明:马氏体与母相奥氏体之间的位向关系(K—S或N—W关系)决定了相邻板条马氏体间的位向关系,K—S或N—W关系条件下板条马氏体变态使得相邻板条马氏体间呈多种位向关系。交替排列的互为孪晶的马氏体板条间不存在残留奥氏体,这是马氏体自协调形成的结果,这一孪晶位向关系与K-S关系马氏体变态的孪晶关系不同。  相似文献   

6.
Si-Mn-Mo系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新型高碳Si-Mn-Mo系贝氏体钢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该钢空冷条件下得到贝氏体、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其中包括板条马氏体和孪晶马氏体,而贝氏体为变态下贝氏体组织。试验用钢空冷后经250~300℃回火可获得较高的强度、硬度及良好的塑韧性配合。超过300℃回火,强度、硬度明显降低且有回火脆性出现。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新型高碳Si-Mn-Mo系贝氏体钢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该钢空冷条件下得到贝氏体,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其中包括板条马氏体和孪晶马氏体,而贝氏体为变态下贝氏体组织,试验用钢空冷后经250 ̄300℃回火可获得较高的强度,硬度及良好的塑韧性配合,超过300℃回火,强度,硬度明显降低且有回火脆性出现。  相似文献   

8.
低碳马氏体钢的透射电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具有代表性的六种低碳马氏体钢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含碳量较低的马氏体钢(指0.1—0.25wt-%C),淬火后一般都存在薄膜状残余奥氏体,低碳马氏体钢淬火时不可避免有自回火现象,自回火沉淀出的碳化物是六方晶格的ε碳化物,六种钢都能找到具有局部孪晶亚结构的板条晶,低碳马氏体在350—400℃回火时,ε转化成Fe_3C;回火温度提高至500℃时,孪晶消失,但马氏体板条晶的轮廓在600℃时仍可维持原状.  相似文献   

9.
谈育煦 《金属学报》1985,21(3):7-148
本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具有代表性的六种低碳马氏体钢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含碳量较低的马氏体钢(指0.1—0.25wt-%C),淬火后一般都存在薄膜状残余奥氏体,低碳马氏体钢淬火时不可避免有自回火现象,自回火沉淀出的碳化物是六方晶格的ε碳化物,六种钢都能找到具有局部孪晶亚结构的板条晶,低碳马氏体在350—400℃回火时,ε转化成Fe_3C;回火温度提高至500℃时,孪晶消失,但马氏体板条晶的轮廓在600℃时仍可维持原状.  相似文献   

10.
采用X射线衍射及TEM技术研究了Ti44Ni47Nb9形状记忆合金的相组成及热诱发马氏体相变。结果表明:该合金室温下由TiNI基体相和β-Nb相组成;当试样温度降低到Ms点以下时,具有B19'单斜结构的热诱发马氏体呈群团状区域式生长,形成由2-3个取向的孪晶微区组成的群团状马氏体;马氏体的亚结构主要为(111)MⅠ型孪晶,同时还有(001)M孪晶和反相畴界。  相似文献   

11.
针对辽阳石化分公司烯烃厂F108裂解炉对流段炉管爆裂破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爆裂原因是由于炉管在高温下长期运行,管壁氧化腐蚀减薄并影响传热,同时管壁金相组织发生变化,使得炉管强度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12.
用电化学方法(EPR 法)研究了不同材料和各种敏化条件对奥氏体不锈钢敏化程度的影响,并采用摸拟贫铬区的 Fe-11%Ni-Cr(6~18%)钢,研究了 EPR 法的特性.发现对不含 Mo 的钢而言,贫铬区的铬含量在16%以下时,就发生再活化溶解,因此,EPR 法比 Strauss 法更灵敏。试验后试样表面的金相观察发现:在晶界或夹杂物周围,首先发生方向性侵蚀点,然后,连结成腐蚀沟.  相似文献   

13.
结合灰色系统的建模方法来评价缓蚀剂效果,用灰色 预测GM(1,1)模型可以预测出缓蚀剂缓蚀效果的变化.该方法与线性回归法相比精确度高、使用方便,对缓蚀剂的评价与分析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  相似文献   

14.
铝合金激光焊接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彦宾  曹丽杰 《焊接》2001,(3):9-12
概述了铝合金激光焊接的难点,分析了铝合金激光焊接的质量问题。针对质量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并论述了铝合金激光焊接在国内外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烟气湿法脱硫系统中热管的耐腐蚀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比较碳钢、不锈钢和搪瓷涂层在不同浓度的硫酸中的耐腐蚀性能,得出搪瓷涂层具有非常优秀的耐酸性,说明利用搪瓷的表面技术制作热管在改进空气预热器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钢铁渗铝及渗铝钢的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丁庆如 《腐蚀与防护》1999,20(11):508-510
铝原子向钢中的渗透,完全遵守Fick扩散定律;同时探讨了渗铝层耐氧化、耐腐蚀、耐磨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钛合金应力腐蚀开裂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电极法和 pH 试纸法直接测定了 Ti-5 Al-2.5Sn 和 Ti-5 Al-4V 在近中性3.5%wt.NaCl 水溶液中应力腐蚀裂纹顶端溶液的 pH 值,结果在1.7到2.0范围内。模拟实验的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金相跟踪观察证明上述钛合金应力腐蚀裂纹的扩展过程是首先在裂纹前端的塑性区中形成若干小裂纹,然后主裂纹与小裂纹相对扩展并最后连通。用扫描电镜检查了应力腐蚀开裂(SCC)断口形貌。基于这些结果,作者提出并讨论了钛合金 SCC 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碳钢土壤腐蚀随季节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试件自然埋藏及土壤环境因素原位连续测试方法 ,研究了在成都中心站土壤中 ,碳钢的腐蚀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结果表明 ,在土壤环境因素变化差异较大的春夏季节交替时 ,碳钢腐蚀率最大 .  相似文献   

19.
复合材料参数识别问题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个复合材料性能参数识别问题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是通过运用有限元反分析理论和系统辨识技术建立起来的,当给出复合材料结构或者试件的位移测量值后,用所提出的迭代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相关的性能参数。给出了加权最小二乘法的迭代计算公式和误差估计公式。详细讨论了迭代计算中的收敛性问题,并针对二种类型的复合材料板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解决复合材料以及结构的性能参数识别问题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朱奕中  林军 《钢管》1998,27(3):51-53
分析了影响管材涡流检测可靠性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探伤仪器、穿过式探头及装置所采取的技术改进措施及其在涡流自动检测系统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