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资源保护》2014,(6):39-39
太湖生态清淤是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确定的综合治理措施之一,有利于削减内源污染,扼制湖泛生态危害,保障太湖地区供水安全。2008年江苏省政府决定把方案确定在2015年实施的湖体清淤任务提前至2008年,计划用5—6年时间完成清淤任务3500万m^3。江苏省水利部门加强协调组织,指导沿湖各市县区科学有序开展湖体生态清淤工程,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太湖生态清淤122 km^2、3669万m^3,超额完成了太湖生态清淤任务,生态清淤效益显著。一是清除了大量湖体内源污染物质。直接减少内源污染物有机质11畅9万t,总氮2畅9万t、总磷2畅4万t,相当于近15年滞留在湖区的入湖污染物总量。二是割断了湖泛发生的生物链。有效削弱了湖泛产生的物质条件,启动清淤工程以来,湖泛发生频次逐步下降。三是降低了蓝藻发生强度。蓝藻成规模暴发的时间逐年推迟,暴发强度有所减弱。四是明显改善了湖体水质。清淤后有效改善底泥厌氧环境,对底泥内源污染释放的控制效果非常明显,清淤区大部分监测点磷的释放强度降至负值水平(即由释放转为吸附)。  相似文献   

2.
太湖生态清淤工程中需重视与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光兴  陈琴 《中国水利》2010,(16):33-35
生态清淤是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控制和减轻太湖底泥内源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生态清淤也是在探索发展中的新型疏浚技术。在对太湖生态清淤已实施工程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清淤工程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沈爱春 《中国水利》2011,(8):26-27,30
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国家工程已被提上议事日程,措施正在逐项落实。出于治理太湖局部内源需要,修复水生态的底泥清淤试点工作已经展开。太湖湖底大量的流泥应是清淤的重点,但是由于生态清淤技术的成本较高、规模较小、占用大量堆场、淤泥再次污染等问题,建议太湖清淤与挖槽疏浚并举的模式,以克服上述诸问题,并扩大内源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卧螺离心机在太湖生态清淤工程应用中的脱水性能及可行性。分别对含水率97.5%和84.6%的生态清淤底泥进行脱水处理,实现了淤泥快速泥水分离。探讨了离心机转鼓转速、差转速,絮凝剂投加量、加药位置、液环层厚度、工作压力等工艺参数对淤泥脱水效果的影响。应用结果表明,离心脱水技术处理清淤底泥具有良好的实际效果和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浅谈太湖生态清淤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湖是一个浅水型、多湖湾的湖泊,周边地区经济发达、城市群密集.长期以来,污染物随入湖河流进入湖体,日积月累,逐渐形成大量污染底泥,成为太湖主要的内源污染.  相似文献   

6.
太湖蓝藻成因分析与清淤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氮磷比和温度对太湖蓝藻生长与消亡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质量浓度的TN、TP是太湖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适宜的氯磷比是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的内因,25℃左右的水温是太湖蓝藻暴发的突变点。针对太湖传统清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高频微幅振动清淤的湖泊淤泥疏浚新技术和清淤与淤灌相结合的综合清淤方案。  相似文献   

7.
湖滨湿地带是湖泊水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间非常重要的生态过渡带.近年来,太湖各湖区滨岸带底泥被淘蚀,植被生长空间被压缩,出现水生植物面积大幅缩小、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湖滨带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本文对生态清淤与湖滨湿地带构筑相结合设计进行分析,利用生态清淤底泥就近构建湖滨湿地带是一种解决清淤底泥出路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
太湖湖内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太湖流域水污染严重,加强治理刻不容缓,除加强陆域污染源(工业点源,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治理外,湖内生态治理已是关键。对污染底泥采用生态疏浚,清除表层0~40cm高营养盐含量的表层沉积物,减轻底泥释放的二次污染,依据陆生植物的养分吸收特点,条用水上种植技术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美化水域景观,加强对流域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河口湿地的保护和建设,实施滨湖水生植被修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河湖清淤工程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对此类工程一般性环境影响特征分析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太湖输水主通道清淤工程这一典型案例,从工程分析、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主评价结论5个方面对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湖清淤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点与工程特征、环境特征密不可分,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及其敏感程度应当作为优先因素加以考虑,此外还应重点关注施工期间排泥场恶臭对大气环境影响、清淤活动对地表水环境及生态环境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氮、磷释放的太湖生态清淤时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态清淤的时间效应,对太湖生态清淤完成2个月、1年、3年、5年和未清淤区域底泥采样,在室内设置5℃、25℃和35℃三种环境温度,开展氮、磷释放模拟试验。结果显示,氮、磷释放量与试验温度和清淤完成时间呈正相关,且清淤5年区与未清淤区底泥氮、磷释放量非常接近,清淤效果已经不明显。所得成果可为湖泊清淤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厦门市杏林湾水域生态清淤聚泥塑滩研究成果为基础,对调洪库容、湾区水动力、底泥污染防治、河湖生态系统修复等4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系统论证了河湖原位塑滩消纳疏浚底泥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湖泊面积2338km^2,平均深度1.89m,湖容量44亿m^3,具有饮用水源、排洪蓄洪、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养殖等功能,是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梅梁湾作为太湖北部的一个较大湖湾,是无锡市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水源地,又是主要航运通道.汛期还担负着泄洪排涝。随着其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无锡、宜兴、常州、武进等地的工农业及生活污水不断排入湾内,梅梁湾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以蓝藻的大量繁殖而引起水华暴发为主要表象,严重影响周围地区的供水.破坏水体景观.从而制约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此.国家将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列为“十五”重大科技专项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的首要专项,并把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改善技术列为此专项的第一子课题。近三年来,课题组对太湖梅梁湾的生态进行了一系列的修复与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3.
何亚歌 《陕西水利》2022,(10):186-188
水库在拦蓄洪水、调节径流、滞洪消峰、改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系连通、生态调节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泥沙淤积侵占了水库兴利库容、防洪调洪库容,极大地降低水库设计效益的发挥,也威胁到水库自身安全和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实施水库生态清淤,既可恢复水库库容和原设计效益的发挥,解决自身防洪安全问题,减轻下游防洪压力,又可将泥沙变废为宝,实现泥沙资源化利用,免除排沙对下游河流防洪、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本文结合王瑶水库淤积及清淤,分析不同清淤措施的优缺点,提出尽快推进水库生态清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湖环保清淤工程的施工方案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永  陈国朋  赵胜发 《治淮》2007,(10):45-46
生态湖清淤工程是安徽省蚌埠市环境综合治理的一项主体工程,2004年采用绞吸式挖泥船对蚌埠生态湖进行清淤,由于种种原因淤泥没有根本清除。2006年蚌埠市政府重新提出对生态湖进行清淤。生态湖疏浚工程施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河道清淤是治理城市水环境的重要环节,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本文从生态清淤技术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展望等方面,介绍了城市河道底泥生态清淤的基本情况,意在为我国城市河道生态清淤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太湖底泥主要营养物质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给太湖水生态清淤提供决策参考,结合太湖流域管理局2018年组织开展的太湖污染底泥勘察项目调查结果,对太湖底泥中的有机质、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及其平面分布、垂向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与2003年底泥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总磷主要集中分布在竺山湖底泥0~30 cm深度内,高含量的总氮和有机质主要分布在竺山湖和东太湖;在外源污染有效控制后,生态清淤工程有利于降低湖区表层底泥的营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7.
陈荷生(1941-),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5年毕业于北京农机学院农水系。曾供职于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所、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曾任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副局长。长年从事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区划,节水理论和"三北"地区水平衡,水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和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工矿、交通沙害防治,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功能区划和纳污能力核算,水污染防治技术,湖泊底泥与生态疏浚,河湖水生态修复及城市景观生态河道建设等。在国内外正式刊物和国际会议发表各类论文8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2本。参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及有关国际机构举办的水资源及水资源管理、水环境培训5期。工作期间曾先后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参加人,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前不久通过国家验收的"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验收组专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太湖底泥生态疏浚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太湖底泥生态疏浚是湖体生态修复工程之一.工程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为后续生物技术介入提供基质条件、综合分析底泥污染物垂直分布、沉积相特征、主要污染物分布受人为干扰影响程度、沉水植物生物特性、淤泥土壤水动力学、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和疏浚后基面高程控制等参数,太湖底泥疏浚深度控制40~50cm为宜、施工总体设计强须注重建立物种保护区和排泥场淤泥的安全处置及尾水达标排放.依据底泥的不同密度选择不同的疏浚机械,疏浚挖掘头部设备的密封和抽吸是关键.竣工时应做好基底修复.  相似文献   

19.
20.
程亮  缪宜江 《江苏水利》2012,(7):I0003-I0003
6月30日,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先行实施项目——走马塘拓浚延伸工程全线通水。工程建设内容包括,66.51千米河道,46座跨河桥梁,49座口门建筑物,张家港枢纽、江边枢纽及穿锡梅路地涵等。总投资26.12亿元,建设工期3年。走马塘工程通水后,将立即投入到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对于提高引江济太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