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关地震沉积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地震沉积学认为地震同相轴具有穿时性。有关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实用技术还比较少,目前所用的主要技术包括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和分频解释等。本文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初步应用研究后认为:地震相位旋转的角度要根据与目的层位高频层序界面相对应的地震相位来决定,所以相位转换不一定都是90°转换,而且90°相位转换也不能真正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地层切片比时间切片和水平切片更接近于等时,但地层切片技术没有考虑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地层切片的纵向密度以及它所反映的真实信息受到地震分辨率的制约,因此对地层切片所反映的地质信息要进行综合分析;在利用频率信息进行层序解释时,应将分频解释与时频分析技术相结合,这是因为前者侧重于考虑不同频段反映地质信息的差别,而后者则对纵向上的频率变化所反映的地层旋回性给予更多的考虑。  相似文献   

2.
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地震沉积学是应用三维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地震沉积学研究强调地震同相轴并不一定是等时的,它以90°相位转换技术、地层切片技术和分频解释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技术进行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沉积微相研究,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大港油田滩海关家堡地区油藏评价中,利用地震沉积学原理及方法,基于地震属性分析和井资料进行了沉积微相分析,为油田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外,地震沉积学方法还可用于构造的精细解释。利用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技术对秘鲁S油田进行了构造解释,建立了精细的构造模型,发现了新的低幅度构造圈闭目标。  相似文献   

3.
地震沉积学及其在中亚南部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地震沉积学是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新兴学科.地震沉积学主要利用三维地震信息和现代地球物理技术进行沉积体系、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沉积发育史研究,它强调在高精度等时对比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特殊地震处理技术(90°相位调整和地层切片技术),结合关键井岩性资料以及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地貌形态,恢复沉积类型和沉积演化历史.在中亚南部三维地震资料区下白垩统开展地震沉积学应用研究,通过对一系列地层切片的研究,结合钻井岩心信息进行动态解释,获得了研究层段从下至上主要经历了辫状河三角洲相-湖相-三角洲相-湖相-辫状河相的沉积演化过程的认识.图7参19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9砂组地震沉积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相位转换及地层切片技术是地震沉积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但实际研究中,小级别地震等时界面难以对比,简单地进行90°相位转换,不能正确反映岩性和地震反射的关系。文中通过分频解释技术对比追踪小级别地震等时界面,在保证合理信噪比的前提下,利用钻井控制的混合相位子波反褶积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地震分辨率;同时使地震剖面零相位化,明确了地震反射的地质信息。依据该方法对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9砂组(T3x4(9))展开地震沉积学研究,认为T3x4(9)砂组内砂体普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不断地迁移改道,致使砂体互相叠置;根据砂体的延展方向,判断物源主要为北部龙门山岛链,其中由于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叠置,新场地区中部砂体厚度最大。由于砾岩抗压实性能够对砂体的孔隙起到保护作用,新场地区中部水下分流河道叠置区的砂体物性较好,为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5.
地震沉积学在沉积体系研究中具有特殊的优势,为了对海底扇储层沉积体系进行更为精确细致的刻画,利用地层切片、分频解释两项关键技术对海底扇水道亚相进行了地震沉积学研究.在研究区内层序地层等时格架的基础上制作了一系列地层切片,这些切片提供了海底扇水道连续沉积的地震图像,刻画了海底扇水道沉积体系在不同时期的展布特征及演化过程,同...  相似文献   

6.
G区的油气藏类型主要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冲积扇砂体是最主要的油气储集体,岩性以灰质、泥质粉细砂岩为主。储层横向变化大,围岩中普遍含有灰岩,使得砂、泥岩速度差异减小,利用传统的稀疏脉冲反演和基于模型反演的方法不能对储层进行有效预测,同时,因岩性复杂,地震反射特征也呈现多样性,再加上地震分辨率较低,传统的地震相-沉积分析方法应用效果不佳。为此,笔者应用地震沉积学的关键技术——分频解释技术、地层虚切片技术、相位转换和岩相物理研究对沙四下红色滩坝砂岩储层进行了预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高家河三维区下二叠统山西组二段下部为例,阐明了利用地震信息研究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特征的方法。首先基于岩石物性研究,利用时间-频率扫描分析技术,在90°相位地震数据体中,研究煤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其次通过设计特定的滤波器,进行地震滤波,抑制煤层对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压制地震干涉左右),将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相结合,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中创建精细(高频)等时地层框架;最后结合地质特征、测井响应和地震相分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频率的等时地层切片进行沉积分析,采用混合频率显示技术,研究沉积相空间分布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高家河三维区山二段下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分流水道主要表现为3个走向:(1)呈先南北、后东西、再南北走向,沿S229、S228、S232、S208、Y124井边缘分布。在该分流河道中,在S231井附近可能发育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曲流边滩。(2)呈北西-南东走向,主要沿S212、Y127、S209井一线分布。(3)呈近东西走向,在沿S210、S226井发育一规模较大的河道侧向迁移带。  相似文献   

8.
地震沉积学在高频率层序和沉积体系的研究中有着特殊的优势。90°相位地震资料的振幅可以和岩性测井曲线对应,对地震资料进行90°相位调整后可以通过地震振幅分析岩相。地层切片技术可以在平面上显示相对同一地质沉积时间的沉积分布特征,再结合岩性测井资料可以较准确分析沉积体系。针对渤海A油田开发井钻前面临的被动局面,在研究区开展地震沉积学研究,在相位调整的基础上,通过对一系列地层切片的研究,结合钻井岩心信息进行动态解释,获得了研究层段从下至上主要经历了枝状的分流河道型三角洲以及连片的分流砂坝型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的认识。同时在成藏规律指导下,预测出该油田5个有利岩性砂体,钻后均得到证实,获得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1 200×104m4m3,扭转了A油田开发被动的局面,为该区其他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地震沉积学主要是利用三维地震信息和现代地球物理技术对沉积体系、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沉积发育史进行研究。准噶尔盆地玛湖西斜坡紧邻生油凹陷,成藏条件十分有利,油气资源丰富。但勘探目的层较深,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较薄。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区域构造条件和沉积条件的研究认为,该区油藏类型多为构造岩性油藏,为此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开展地震沉积学应用方面的研究,并通过对一系列地层切片的研究,结合钻井岩心信息进行动态解释,明确研究区沉积相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地震沉积学是用地震方法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新兴边缘学科。利用分频解释、相位调整和地层切片等关键技术对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进行了地震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分频技术能够建立研究区精细等时地层构架;经过相位调整后的地震数据使地震道近似于波阻抗剖面,可提高剖面的可解释性;地层切片技术与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相结合比常规振幅和相位切片在描述生物礁的横向变化和展现不同的沉积特征方面更加有效。实例分析表明,地震沉积学在沉积相分析和生物礁预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含油气储层的成因与展布是油气滚动勘探开发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井位的部署以及勘探开发工作的成败。本文针对牛心坨地区沙三段油气滚动勘探开发中存在着含油气储层层布规律不清的问题,阐述了运用三维地震成像技术再现古河道砂体展布,指导油气勘探开发井位部署的方法,以及所取得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渤中坳陷及其邻区第三系沉积特征和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渤中坳陷及其邻区第三纪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裂陷和裂后拗陷两大阶段,形成了下断、上拗的双层结构。早第三纪的多幕裂陷沉降使区内沉积了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一东二段下部(东下段)3套优质湖相烃源岩.裂陷一拗陷阶段的3次主要构造沉降导致了3套区域盖层的沉积,短源沉积一内源沉积一远源沉积的沉积充填演化造就了多种类型的储集体.所发育的深层、中深层和浅层3套储盖组合为渤中坳陷及其邻区油气的聚集成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渤中坳陷及其邻区第三系沉积特征和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中坳陷及其邻区第三纪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裂陷和裂后拗陷两大阶段,形成了下断、上坳的双层结构。早第三纪的多幕裂陷沉降使区内沉积了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东二段下部(东下段)3套优质湖相烃源岩,裂陷—拗陷阶段的3次主要构造沉降导致了3套区域盖层的沉积,短源沉积—内源沉积—远源沉积的沉积充填演化造就了多种类型的储集体,所发育的深层、中深层和浅层3套储盖组合为渤中坳陷及其邻区油气的聚集成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冀东油田老爷庙地区地震工作始于1976年。由于目的层反射弱、多次波发育,地震资料品质差,为此二次三维采集时选择了近似全三维的观测系统;采取检波器下井单点接收,中密中爆速炸药激发;科学合理的现场设计,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及严密的施工使得所采集资料的覆盖次数、偏移距、方位角分布基本均匀,保证了高质量的剖面。  相似文献   

15.
不规则三维观测系统的激发点和接收点呈不规则分布,可以有效地避开地表障碍物。文中提出了不规则三维采集方法的设计步骤及施工要求;并针对吐鲁番市区的特点,设计出相应的观测系统;对胜南地区三维构造解释,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全三维地震解释是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三度空间的立体解释,即从三维可视化的立体显示出发,以地质体为单元,采用点、线、面结合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可视化解释。它从三维地震数据体出发,面块切片解释技术,相干体切片解释技术,水平切片解释技术,垂直剖面、弯曲剖面及沿层切片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立体空间解释,大大提高了构造及地质目的体解释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茂8井三维地震区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松辽盆地陆相薄互层的沉积特点,结合茂8井三维地震区块的实际情况,采用“滑动相关法”确定地震地质层位,准确标定了各反射同相轴的地质含义。依据砂岩或砂层组在三维剖面上的特征,充分发挥人机联作解释系统的优势,利用振幅、频率对主要含油层系砂岩的横向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经钻井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三维地震在榆树林地区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反射剖面与地层界面的空间关系,并以此为依据,用较多的实例讨论了二维地震解释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由此造成的失误.与此同时,作者又从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方面,讨论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油气田勘探与开发中,三维地震勘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稠油水热催化改质降黏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水热催化改质降黏开采技术是一项极具潜力的稠油开采新技术。在介绍稠油水热催化改质降黏开采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综述了稠油水热催化改质降黏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稠油水热催化改质降黏方法和催化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稠油水热催化改质降黏催化剂的发展方向是开发高活性的催化剂体系,使稠油在更为温和条件下即能发生水热催化改质反应;将水热催化剂与其它降黏方法配合使用,开发复合型、集成型降黏工艺,发挥多种降黏手段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