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琰  郭建雄 《电力学报》2006,21(2):227-229
某煤气化电厂1#汽轮机在一次甩负荷试验中发现该机组甩全负荷动态特性不合格,转速飞升过高。主要原因是电超速保护系统的设计存在缺陷,高压油动机动作延迟。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在高压油动机两侧机底各加装2个电磁阀,加快了甩负荷过程中汽门的关闭。改造后,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付新河 《广东电力》2003,16(2):59-62
广州发电厂1号汽轮机在一次甩负荷试验中发现该机组甩全负荷动态特性不合格,转速飞升过高。主要原因是电超速保护系统的设计存有缺陷,高压油动机动作延迟。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在高压油动机两侧机底各加装两个电磁阀,加快了甩负荷过程中汽门的关闭。改造后,经过多年的考验,运行稳定可靠。这种方法可应用于同类型机组中。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上海汽轮机厂660 MW超超临界机组50%甩负荷试验过程,以及机组甩负荷防超速保护功能。从甩负荷判断速度、 DEH(数字电液控制)系统响应速度、调门快关时间3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甩负荷后汽轮机转速飞升过高的原因是调门快关指令柜间的通信广播频率为慢速。对通信设置进行修改后,机组50%甩负荷试验汽轮机飞升转速在合格范围。  相似文献   

4.
阐述高压缸启动汽轮发电机组超速保护控制(OPC)功能及特点,对机组甩负荷工况下OPC功能进行分析,针对机组甩负荷后OPC频繁动作难以有效抑制汽轮机转速飞升,DEH系统难以快速维持转速稳定的问题,通过优化运行方式、改进控制逻辑、合理设置延时、增加保护条件等具体措施,有效减少了OPC动作次数,保证了机组和电网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上汽西门子汽轮机甩负荷过程中汽轮机转速二次飞升较高的问题,对该机组甩负荷逻辑进行了详细研究,指出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高、中压调节汽阀快关电磁阀失电时间和高、中压调节汽阀开度置零指令(R410)的复位时间,与转速/负荷控制回路中PID函数的调节速率不匹配。通过延长高、中压调节汽阀快关电磁阀失电时间及R410的动作时间,有效抑制了甩负荷后汽轮机转速的二次飞升。  相似文献   

6.
某超临界机组甩50%额定负荷试验转速飞升超过标准要求,严重影响机组安全运行。从试验机理分析入手,结合控制设计逻辑与动静态试验数据,得出信号传送的滞后为转速飞升超标的主要原因。对此,提出增加硬接线回路连接发电机出口开关和超速电磁阀、缩短模块的扫描周期等措施,最终机组顺利通过甩负荷试验。本文的结论对同类型机组的控制逻辑设计及运行调试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火电厂汽轮机甩负荷试验的目的是考核汽轮机调节系统动态特性,评定调节系统的动态品质。根据某电厂300MW亚临界机组DEH控制逻辑的特点,针对两次50%甩负荷试验汽机超速现象,通过分析甩负荷试验动态过程和相关试验数据,得出OPC电磁阀没有动作是汽轮机超速的根本原因。最后用50%和100%成功甩负荷试验数据证实该机组的调节系统动态特性优良,对同类型机组甩负荷试验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甩负荷过程,分析了某联合循环机组甩负荷过程中汽轮机高压调阀没有快关对此次甩负荷转速飞升的影响,并结合同类型机组甩负荷试验结果评估该机组甩100%额定负荷时的最高飞升转速,指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甩负荷试验需要比汽轮发电机组甩负荷试验考虑更多因素。  相似文献   

9.
大型机组电超速保护装置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丰  张俊杰 《国际电力》2001,5(4):13-18
汽轮机控制系统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防止汽轮机超速,现代化大型机组普遍具有电超速保护控制系统(OPC-Over-speed Protection Control)。机组甩负荷后转子的飞升特性是由调节系统和OPC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论述国内外几种典型机组实现数字电液控制(DEH-Digital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OPC的基本原理及其技术特色。认为OPC的快速性、可靠性及其与调节系统的协调性是抑制超速并快速将转速稳定在同步转速继续接带负荷的关键,并推荐在机组大修后应测量发电机断路器跳闸回路的动作时间,使之成为一个例行试验。  相似文献   

10.
1问题提出萧山发电厂2号机组系上海汽轮机厂生产的B151型汽轮发电机组。该机组在运行中曾发现100MW负荷下1号高压调门比2号高压调门后压力低,80MW负荷下1号高压凋门后压力比2号高压调门后压力明显偏低,且有缓慢发展的趋势。在动作右高压油动机电超速电磁阀时,油动机能迅速关闭。恢复电磁阀,油动机回至原开度。2、3号调门开关灵活且调门后压力不变。因此,只可能是1号高压调门自身的缺陷造成。2原因分析图1高压们门结均图动作左高压油动机电超速电磁阀(结构图详见图1),发现左高压油动机只能关至55mm,且此时从1、4号凋门后压力来判…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双馈异步风机(DFIG)能够更好地参与微电网频率调节并减少有功控制成本,综合考虑风机向微电网输送有功功率和提供备用容量参与系统调频两方面因素,提出了变减载率超速控制法。计及风速出现概率,采用概率加权求和法,考虑减载成本、调频效益和调频恢复成本求解超速控制成本(COC),得到变减载率曲线。通过对一个含DFIG的微电网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所提方法可有效改善微电网频率动态特性,减少风机有功控制成本,有利于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
西门子1 000 MW汽轮机DEH控制逻辑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会 《电力技术》2014,(9):6-10
为提高上汽-西门子1 000 MW超超临界汽轮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总结数字式电液控制(DEH)系统在机组运行期间出现的故障,在不改变原有逻辑的设计思想和保护原理的基础上,优化了跳闸电磁阀控制逻辑、阀门快关保护逻辑、主蒸汽压力切换逻辑、长甩负荷逻辑、短甩负荷逻辑、汽轮机转速控制逻辑,旁路开启后的切换逻辑,消除了“跳闸电磁阀断线引起高压抗燃油(EH)油压低跳闸、电网负荷波动引起的(长)甩负荷动作”等隐患,提高机组的安全性,而且优化后的跳闸电磁阀控制逻辑、长甩负荷逻辑等在后续的1 000 MW机组中得到应用,给国内同种类型的机组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珠海电厂700MW机组超速限制系统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丰  余天龙  欧坚  王进  吴华盛 《热力发电》2001,30(2):46-48,58
结合珠海电厂2×700MW1号机组进行的4级甩负荷试验,分析了该机组电超速保护装置(OPC)的设计特性,论述了电超速保护回路的设计要求。该机组甩负荷试验结果表明,OPC的设计虽然通过若干电子环节,但在转速回路中引入功率不平衡的补偿,不仅具备汽门快关的功能,且在不同负荷下对甩负荷工况的适应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在孤网运行状态下传统超速保护控制(OPC)由于汽轮机转速的较大波动会使汽轮机调节阀频繁动作,影响电网频率的稳定性.为此,以中间再热式汽轮机为例,建立了多区域单机无穷大系统仿真数学模型.通过对孤网运行状态下不同OPC保护定值对电网频率稳定性影响的仿真,提出了孤网运行状态下发电机组解列时适当提高OPC保护定值的措施,以及在OPC控制逻辑中增加并网、解列、孤网运行3种控制方式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DEH给定值处理逻辑和阀门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火电厂300 MW等级以上DEH(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原理,重点对上海新华公司的DEH系统的给定值处理逻辑和阀门管理程序进行了分析,具体讨论了转速控制阶段和负荷控制阶段的汽轮机控制过程和阀门切换过程,反映了汽轮机的控制机理新技术的应用,具有适应机组工艺流程改进的特性,提高了机组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以中电国华北京热电分公司200 MW汽轮发电机组为例,从进汽门活动性试验、汽门严密性试验、超速试验功能组、甩负荷过程中汽机转速控制等方面对汽轮发电机组的防超速措施进行分析,并介绍了这些功能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汽轮机调速汽门是汽轮机控制的关键部件,其动作是否灵敏、平滑,将直接影响汽轮机转速及负荷.目前,汽轮机调节系统调节部套磨损及汽门卡涩、泄漏问题是导致发电厂汽轮机超速事故的主要原因.根据多年实际工作经验,采用设计加工镶内套方法,彻底解决油动机缸体磨损、汽门卡涩、泄漏问题,对存在类似问题的机组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汽轮机调速汽门是汽轮机控制的关键部件,其动作是否灵敏、平滑,将直接影响汽轮机转速及负荷。日前,汽轮机调节系统调节部套磨损及汽门卡涩、泄漏问题是导致发电厂汽轮机超速事故的主要原因。根据多年实际工作经验,采用设计加工镶内套方法,彻底解决油动机缸体磨损、汽门卡涩、泄漏问题,对存在类似问题的机组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风电渗透率的提高,电力系统将面临惯量支撑和频率响应能力不足的问题.风电机组通过虚拟惯量控制及超速减载控制可具有调频能力.文中在传统机组组合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计及风电机组调频的频率动态约束.首先,推导风电机组不同减载量下的虚拟惯性时间常数大小.然后,对计及风电机组调频的多机系统建模,并推导扰动后频率最低值的表达式.接着,构建考虑动态频率约束的机组组合优化模型,并采用多元分段线性化技术解决频率约束高度非线性特征的问题.最后,以含风电并网的10机系统为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验证了风电机组参与调频在机组组合决策中的可行性.所提模型与传统机组组合相比,在满足经济性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