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界定了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绩效概念,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和环境绩效的定量化表达参数和指标,总结出形态对比分析法、梯度分析法、环境主因素分析法及环境模型分析法等4种研究方法.从能量流动过程、物质循环过程和生物过程等3个层面,涵盖能源利用绩效、水环境绩效、空气环境绩效、土壤环境绩效、生物多样性绩效等5个方面,对近年来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绩效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未来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绩效的研究方向.思考和讨论了最优空间结构、阈值现象、环境问题根源及规划重塑环境过程等问题,从空间规划的环境绩效、“生态平衡”的价值选择、过程解析与形态重构、规划单元与环境单元的融合等四个方面提出对我国规划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城市规划学刊》01/2021论大城市空间结构的绩效与发展模式选择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变革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推进城市空间结构和绩效问题研究。旨在阐明城市空间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解释"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内在组织逻辑和空间绩效机理,并将其运用于大城市空间发展的模式选择。为实现这些目标,以我国大城市"职——住——流"组织作为空间绩效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变革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推进城市空间结构和绩效问题研究。旨在阐明城市空间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解释"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内在组织逻辑和空间绩效机理,并将其运用于大城市空间发展的模式选择。为实现这些目标,以我国大城市"职——住——流"组织作为空间绩效研究的切入点,从"场所——流动"空间的"静态——动态"耦合的视角,分析现实中大城市的不同空间战略及其绩效迥异的成因;基于理论和经验研究,提出大城市空间组织的高产、低熵、稳定和可持续性准则,以用于权衡和选择大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空间绩效的研究有助于对城市问题的理解与判断,虽然很难建构一套定量的指标评价体系,但可以从各类显性的城市问题出发,重点关注影响与制约城市空间绩效的主要要素.文章分析了空间结构与绩效的关系,对影响山地城市空间绩效的主要要素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认为,可以从跨越地形门槛、建构多中心体系和完善空间结构层次等方面着手破解山地城市空间绩效低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特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中国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特大城市在追求集聚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不经济性。因此,许多特大城市政府纷纷制定多中心的空间战略规划,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对此,区域科学与城市经济学的学者们开始关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问题,并在理论研究领域得出了方向性的结论。为数很少的实证研究从不同尺度和视角关注多中心结构的经济绩效问题,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以数据可得的我国31个特大城市为例,从3个不同空间尺度分别构建了反映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指数,运用城市生产函数进行的经济绩效检验显示,在控制了资本、劳动、人力资本等其他经典生产要素后,多中心的空间结构具有更高的经济绩效,同时,规模集聚也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这一结论表明,与单中心相比,特大城市的多中心空间结构是一种高效的聚集模式。该结论的现实意义在于,为我国特大城市总体规划采取多中心布局提供了学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主要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建设和城市空间结构的持续优化,轨道交通节点在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越发重要,它拥有巨大的承载能力与疏散能力,但同时给城市整体空间结构造成了很大影响。文章通过相关理论研究,结合现状对站点地区人群需求及分布特征等进行剖析,以提高站点周边地区空间绩效和合理的规划模式为目标,对站点地区空间结构及形态、功能布局、交通系统、设施支撑、建筑景观等方面提出优化方式和设计对策,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对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节点的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孙斌栋  郭睿  陈玉 《城市规划》2019,43(9):37-42,85
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的主要空间支撑形态,厘清哪种空间结构更有利于提高城市群的经济绩效,有助于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城市群空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基于陆地扫描全球人口数据库和欧洲航天局全球土地利用数据识别城市实体,并从单中心-多中心视角测度城市群空间结构,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检验城市群空间结构对劳均GDP和劳均GDP增长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更有助于促进城市群经济绩效的提高.未来空间规划应在发挥首位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基础上,促进经济要素在城市群中整体均衡分布,形成各城市协调发展、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8.
西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冯健 《城市规划》2005,29(8):41-50
从人口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城市内部经济空间结构研究,城市内部社会空间结构研究,郊区化、新郊区化及其研究等几个方面回顾了西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阐明了对我国相关研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中心”空间结构已成为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缓解交通拥堵及应对规模增长带来的“大城市病”的战略共识研究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本质涵义,探讨“空间结构-交通模式”的耦合关系及实现“空间绩效”的路径;具体以厦门为研究案例,基于“职住平衡度”、“交通模式”两大要素确定多种规划情景,构建交通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的城市的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分析和解释“空间结构”与“交通模式”的动态关联性与空间绩效.这一方法的应用,可使规划决策的效果可视化,从而有助于提升规划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战略成为大城市破解空间绩效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在总结沈阳"单中心"城市结构历史演进、变化特征基础上,从空间视角探析沈阳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绩效水平,选取近300个服务业类公共建筑样本,借助GIS平台通过IDW空间插值法、反距离权重法分析空间集聚与扩散趋势,同时对人口密度分布变化、动态与静态组织结构的耦合性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沈阳多中心的城市结构形态已经显现,但空间发展不均衡,聚集中心的分布呈现圈层式布局特征;人口分布变化具有离心和向心双重现象,一环至三环间人口增长为次级集聚中心的形成提供支撑;城市轨道交通与空间结构的耦合度差。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摘要随着资源与环境问题加剧,城市绿地绩效受到更多关注。由于城市绿地绩效认知和衡量直接受城市发展水平及现实需求影响其内涵认知和评测方法具有较强动态性和现实性。为深入解析我国城市绿地绩效内涵及评测方法的演进过程及趋势,应用 将近 40 年我国相关研究文献分为起步、快速增长、全面发展 3 个阶段展开梳理,同时以绩效类型、评测方法以及评测层面三个属性特征为切入点,建立绩效研究的文献属性框架对文献类别细分,通过计量分析从文献发表时间、研究热点和领域分布三个方面揭示各个阶段城市绿地绩效研究总体特征,并对不同时期研究热点、绩效内涵及评测方法的特征及其演进脉络展开讨论,最后对我国城市绿地绩效研究的问题、要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实验室,是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及保护研究生学院(GSAPP)的实验性研究机构之一。中国实验室组织对中国的大规模开发现象进行实地研究工作坊。中国实验室选择具有批判潜力的设计项目,探索对建筑与城市结构进行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并且积极与中国的学者和学生团队进行合作。通过这些工作,中国实验室试图成为一个"开放资源"的平台,为将来的跨学科城市研究者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了缓解城市问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城市形态自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以来备受国外学者的关注,因此梳理国外研究成果对我国健康城市建设和城市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健康城市视角,本文梳理了国外学者对理想城市形态的探索成果,试图回答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什么是可持续城市形态以及如何实现城市形态的可持续发展等三个关键逻辑问题。文章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形态两者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的关系,从概念和特征角度回答了什么是可持续城市形态,又分别从设计模式、研究层面、量化评估方法和技术、模型和政策角度回答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城市形态。在分析我国可持续城市形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国外研究成果在设计关键原则、研究技术方法、重视空间规划和环境规划方面对我国研究的可参考借鉴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更新伴随着城市发展的整个过程,它是对城市中衰落区域进行重建、整治和功能改变的目的性行为。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和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绘制得出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对近20年来(1996-2015年)国内外城市更新研究进行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通过对聚类图谱、关键词中心度和突现度的研究发现:(1)目前的国内外城市更新研究已较为成熟,且双方的改造对象相似;(2)国内该领域以实证研究居多,国外则是实证和理论研究相结合;(3)城市更新的可持续性问题,国内外有各自的侧重点;(4)"三旧"改造是国内城市更新研究的一个新研究热点,而国外研究也不断出现新的分支。  相似文献   

15.
邓頔 《中外建筑》2014,(4):45-47
随着都市化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都市公共生活正在产生,并对城市公共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能够良好地承载当代都市多元化公共生活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称为“城市容器”,并对其主要特点、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力求为其在我国的研究与实践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Following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rapid urbanization have incurred many pronounced problems to many Chinese cities. Since 2000, key areas in many Chinese cities, drawing on valuable urban development experience from America and European countries, flock to conduct master planning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UUS) development. The compiling practice is conducive to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 and alleviation of increasing human-land conflicts. Through se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master planning UUS in Qingdao, this paper first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UU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China, and then analyzes the planning methods and general thoughts of overall underground space layout. In general, the paper presents some current advanced research findings in the master planning of UUS development in China.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西方社会影响评价的概念、内容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分析西方社会影响评价对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作用,并提出城市规划社会影响评价方法现有的不足,以期为我国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城市与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二元结构,致使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并直接影响了我国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如何通过规划的手段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别,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简要阐明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意,重点通过实践实例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的编制方法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Ecosystem services and valuation of urban forests in Chi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Y. Jim  Wendy Y. Chen 《Cities》2009,26(4):187-194
Urban forests are integral components of urban ecosystems, which could generate significant ecosystem services, such as offsetting carbon emission, removing air pollutants, regulating the microclimate, and recreation. These ecosystem services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quality of life, and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Despite a long history of inserting vegetation in human settlements in China, modern scientific study of this natural-cum-cultural resource did not start until the 1990s. Specifically, the identification an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ded by urban forests are relatively new but fast growing research fields. This paper reviews studies on the major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ded by urban forests in China, including microclimatic amelioration (mainly evapotranspiration-cooling effects), carbon dioxide sequestration, oxygen generation, removal of gaseous and particulate pollutants, recreational and amenity. Various valua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applied, most of which are still at the embryonic stage. There are rooms to improve the research scope and methods. Some pertinent research gaps and implications on curr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urban forestry in China were distilled from the research findings.  相似文献   

20.
"公众参与"广泛应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美国等国相继出现"公众参与"城市绿色空间管理维护的趋势,人们逐渐意识到管理维护对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性。以美国波特兰市坦纳斯普瑞公园为典型案例,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访谈、归纳推理等研究方法,从公园建设背景、设计特色出发,回顾"公众参与"前管理维护的困境,阐述"朋友和伙伴"项目的发展历程、工作内容及成效,总结"公众参与"后期维护管理的意义,分析成功推行的原因。"公众参与"有助于解决目前中国城市公园管理维护面临的投入资金不足、游人素质偏低等问题,对未来城市公园管理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