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换热管与管板接头是换热器中最容易发生失效的地方。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接头的可靠性一直是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中受到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常用的液压胀接技术是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换热管与管板接头胀接的研究主要从理论分析、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研究三个方面进行。其理论分析的模型主要有换热管是单管,管板是无限平板模型和单管套筒模型。有限元分析模型主要有平面应力模型或平面应变模型、2D轴对称模型和3D模型。实验研究包括拉脱实验(压脱试验)、密封实验、应力腐蚀试验、X光衍射试验和应变测量等。通过这些试验来分析不同结构参数下胀接接头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和胀后残余应力,并与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橡胶胀管强度胀接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橡胶胀管压力的确定,用两个计算公式进行了计算,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其中(2)式较接近实际,但仍偏低。所以本文给橡胶胀管压力的确定提供了借鉴,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4.
5.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是将反应堆的热能传递给二回路介质以产生蒸汽的热交换设备,其中的传热管起着保障热通量变换和防泄漏的作用。但是在长期的高温高压与高腐蚀状态下,传热管也更易破损,给核电厂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带来威胁。通过总结国内外衬管技术的应用并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最终以液压胀接工艺为主要试验技术,对Inconel 690合金双管之间的胀管力计算和胀接试验过程进行研究,最终得出最佳液压胀接压力区间。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通过焊接工艺试验、焊接工艺评定及产品的施焊证明,所选用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工艺规范正确合理。 相似文献
8.
换热器管子与管板液压胀接连接的管槽尺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二维轴对称模型,模拟了不同胀槽尺寸结构的液压胀接过程,得到了换热器管子与管板连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以接头平均残余接触压力为评价连接强度的指标,分析了管孔槽宽度、深度、位置和间距等几何尺寸对连接强度的影响,给出了推荐采用的理想管孔槽结构,为工程设计和制造规范的修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换热器的液压胀管研究(一)—胀接压力的确定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本文用弹塑性理论对换热器液压胀管压力进行分析,导出了液压胀接后残余接触压力与胀接压力成正比的关系。提出了换热器液压胀接时胀接压力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0.
换热器制造中满足胀管率的机械胀接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 引言管子管板的连接尤其是以胀接连接的失效泄漏为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到目前为止 ,国内外对换热器的胀接质量研究仍较少 ,尚未能有效地对其精确控制。胀接质量主要用密封强度和拉脱强度衡量 ,影响两者的因素基本一致。胀接质量影响因素主要有管子管板的材料、尺寸及其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径向间隙和表面清洁程度、管子管板的硬度差 (一般以管板的硬度大于管子HB2 0~ 30以上为宜 )、管孔的开槽情况、表面粗糙度、胀接方法及其设备、操作顺序、胀管率等。在设计因素等确定时 ,尤以胀管率为主。为提高胀接质量 ,国内外研…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应力比和残余应力对Ti-6Al-4V高周疲劳断裂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钛合金Ti-6Al-4V进行室温空气环境下的高周疲劳试验,研究消应力和未消应力试样在多个应力比下的疲劳强度,分析和检测表面残余应力在不同应力比和载荷水平下随循环次数而松弛情况,探讨表面残余应力随循环次数而松弛的规律以及残余应力和应力比对Ti-6Al-4V疲劳强度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应力比的提高,残余压应力对Ti-6Al-4V疲劳强度的提升影响逐步减小并消失;与消除残余应力后疲劳破坏源于表面相比,表面残余压应力使得低应力比下疲劳源于内部;当应力比R=-1.0时,疲劳循环导致表面残余压应力松弛且保持稳定,其产生的表面裂纹闭合是疲劳强度提高的主要机制;当R=-0.6~0.1时,未见疲劳循环导致表面残余应力松弛,由于表面层的平均应力减小使得疲劳破坏主要为内部缺陷和局部应力集中控制。 相似文献
15.
16.
17.
探讨了机械制造过程中残余应力的形成原因及对机械零部件切削加工精度的影响,通过对车削、铣削等常用机加工过程中残余应力的形成以及对加工品质、使用寿命、失效形式的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有效措施,减小残余应力的产生,消除残余应力,从而改善加工品质,提高工件的切削精度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对某公司存放15年的超高压自增强反应管备管的残余应力进行了理论计算和试验测试,采用镗削法测定了自增强超高压反应管的残余应力值,根据M ises变形能量理论推导出残余应力的计算公式,计算出自增强处理后的超高压反应管的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9.
残余应力对焊接接头CTOD设计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BISPD6493:1991初级评定,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残余应力和强度组配对横向裂纹平板对接接头CTOD设计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强度组配和残余力对CTOD设计曲线具有明显的影响;残余应力对接头中的短裂纹影响较大,PD6493:1991初级评定不适用于接头中含有位于拉伸残余应力区内的短裂纹情形,随着裂纹尺寸的增大,残余应力的影响逐渐减弱;在应用PD6493:1991初级评定曲线对接头中的大裂纹情形进行评价时,将得出偏于保守的结果。 相似文献